1 / 53

第七讲 测量与操作化

第七讲 测量与操作化. 社会研究的资料以及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都直接与测量的质量紧密相连。.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一.什么是测量 二.测量的四个要素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 四.测量层次. 观念、概念和现实. 当我提到“偏见”时,你们的头脑中就 会产生 一种印象,就像这个术语在我的头脑中 产生 的印象一样。我们的头脑就像一个存有 成千上万 资料的抽屉,每份资料都有一个标签 。 你们的 头脑中有偏见的资料,我的头脑中也有。 你们的 资料记载的是你们被告知的偏见的意义和 你们 观察到的偏见的例子。我的资料记载的是 我被 教导的偏见的意义和我观察到的偏见的例子。.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讲 测量与操作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讲 测量与操作化 社会研究的资料以及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都直接与测量的质量紧密相连。

  2.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一.什么是测量 二.测量的四个要素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 四.测量层次

  3. 观念、概念和现实 当我提到“偏见”时,你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印象,就像这个术语在我的头脑中产生的印象一样。我们的头脑就像一个存有成千上万资料的抽屉,每份资料都有一个标签。 你们的头脑中有偏见的资料,我的头脑中也有。你们的资料记载的是你们被告知的偏见的意义和你们观察到的偏见的例子。我的资料记载的是我被教导的偏见的意义和我观察到的偏见的例子。

  4. 什么是测量 • 人们用自身的器官测量外部世界: • – 眼睛:物体大小、颜色、形状、距离 • – 耳朵:声音强弱、频率高低、声音方向 • – 鼻子:气体味道 • – 皮肤:环境温度、湿度、有无物体 • 由于人体器官测量能力十分有限,测量结果也不够精确,因而发明了许多专门的仪器(工具),规定了各种测量的特定程序,创造了许多规范的测量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水平和效果。 • – 米尺:物体长短、高低、大小 • – 磅秤:物体重量 • – 温度计:大气温度、水的温度、人的体温 • – 望远镜:远距离的星星 • – 显微镜:人眼无法看的的微观世界

  5. 科学家测量的三类事物 可直接观察的事物 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 结构(construct)是理论的产物,来源于观察,却不能被直接或间接地观察

  6. 卡普兰把概念定义为“一组观念”。根据卡普兰的说法,概念就是结构卡普兰把概念定义为“一组观念”。根据卡普兰的说法,概念就是结构 同情心这个概念,就是你们的、我的、还有所有使用这个术语的人的观念的集合。 同情心并不能直接或间接地被观察,因为它不存在,它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术语。

  7. 在社会研究中,也进行着测量。 – 人口登记:国家人口数量和结构 – 电话访问:人们对不同政党候选人的支持率 – 自填问卷:大学生所具有的择业倾向 – 眼睛、耳朵:人们的言行 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方法千差万别,但测量所具有的科学内涵是一致的。

  8. 测量的定义Measurement • 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者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 既可以对事物的属性做定量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水平),也可以对事物的属性做定性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的类别)。 • 在社会研究中,大量的测量涉及的都是定性测量。

  9. 测量的四个要素 1. 测量的客体 2. 测量的内容 3. 测量的法则 4. 数字或符号

  10. 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客体 测量客体=测量对象=研究对象(社会研究中) 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比如,要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时,桌子即为测量客体。 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测量客体是各种各样的人,以及由若干个人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等。 解决“测量谁”的问题。“WHO”。

  11. 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内容 测量内容 — 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任何测量中,虽然测量的对象是某一客体,但真正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特征或属性。 比如:桌子是我们的测量客体,而桌子本身无法测量,只有桌子的各种特征:高度、宽度、重量、颜色才能构成我们的测量内容。

  12. 社会研究中常用测量内容 在社会研究中,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是客体,但测量的内容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各种特征。 – 个人:行为、态度、社会背景 – 群体、组织:规模、结构、管理模式 – 社区:范围、人口密度、人际关系 解决“测量什么”的问题。“WHAT”。

  13. 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法则 测量法则: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 – 比如: “将桌子放在水平的地面上,然后用直尺从地面垂直地靠近桌面的边缘,桌面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即为桌子的高度” – 比如:要测量人们的收入情况。“将被研究者的工资单上的应发金额数加上每月的奖金发放统计表上他所得的奖金数额” • 解决“怎么测”的问题。“HOW”。

  14. 测量的四个要素----数字和符号 数字符号: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 – 120厘米,测量桌子高度的结果。用数字表示。 – 黄色,测量桌子颜色的结果。用符号表示。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 – 用数字表示:被研究者的年龄、收入、上下班所需时间、家庭人口数量。 – 用符号表示:被研究者的性别、婚姻状况。

  15. 符号与数字的本质差别 尽管许多文字、符号表达的测量结果在统计时都转换成了数字,但这种数字仍然是符号,不能进行数学运算。 解决测量结果“如何表示”的问题。“WITH”。

  16.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 相对于自然科学的测量,社会研究测量的应用显得落后一些。 • 主要原因是:社会现象的特殊性。 明显的主观色彩。 测量的社会行为会影响被测量的社会行为 在社会测量中,测量对象十分复杂,因此,测量的可重复性低、量化程度较差。

  17. 测量层次 • 由于数据本身的多样性,为了便于研究,要对他们进行分类。 • 史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被目前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既用于自然科学也用于社会科学: – 定类测量 – 定序测量 – 定距测量 – 定比测量

  18. 定类测量Nominal Measurement • 定类测量(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别,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 • 比如: – 性别:男、女 – 职业:工人、农民、教师、商人… – 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婚… – 宗教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穆斯林…、不信教 • 分类既要穷尽又要具有互斥性。

  19. 定类测量 数学特征:等于、不等于 (是/否) 属性: – 对称性:甲对乙的关系,也就是乙对甲的关系。如果甲与乙同类,一定乙与甲同类,如果甲与乙不同类,一定乙与甲也不同类。 – 传递性:如果甲与乙同类,而乙与丙同类,则甲与丙同类。 四种测量中最低一层。其他层次都包含分类功能。

  20. 定序测量 Ordinal Measurement 定序测量(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 :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比如: – 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 – 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21. 定序测量 • 数学特征: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 • 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所含信息也更多。 • 属性: – 对称性:区分同类不同类。 – 不对称性:甲>乙,就不会乙>甲。 – 传递性:如果甲>乙,且乙>丙,则甲>丙。 • 说明:在统计时往往将高低、强弱、大小不同的序列转换成大小不等的数字,但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数”,不具有数学中数的实际内涵和功能,仍然是符号

  22. 定距测量Interval Measurement • 定距测量(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不仅能将事物或现象区分为不同类,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 比如: – 温度:广州32°,兰州12 °,则32°≠12 °, 32°>12 °, 32°-12 °=20 °,广州比兰州热20度。 – 智商:张三125,李四110,125-110=15,张三智商比李四高15。 – 年龄差距:甲1966年出生,乙1944年出生,1966-1944=22年,即22岁。

  23. 定比测量Ratio Measurement • 定比测量(等比测量或比率测量):除了具有上面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 • 测量所的数据,即可以做加减运算,也可以做乘除运算。 • 比如: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 • 张三的收入为480元,李四的收入为240元,那么480/240=2,所以张三的收入是李四的两倍。

  24. 测量层次小结

  25.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26. 概念的操作化 一.概念、变量与指标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三.操作化的方法 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操作化的几个例子

  27. 概念的操作化 社会研究中所要测量的变量许多都是十分抽象的,如地位、权力、声望、资源等等。 这些变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测量,必须经过操作化处理。 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最为困难、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28. 概念 • 概念就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 概念的抽象程度有高有低,程度高的概念往往包含多个抽象层次低的概念,并且往往难以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因为,抽象程度越高,其涵盖面越大,特征也就越含糊。 • 概念是命题的建筑材料,而命题则是理论的建筑材料,所以,概念是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

  29. 概念化 :将模糊的、不精确的观念(概念)明确化、精确化的思维过程。比如你想研究偏见。你指的是什么?是否有不同类型的偏见?是什么? 概念化为研究中的概念指定了明确的、共识性的意义。这个明确化的过程包括描述指标(我们在测量时需要用到的)和概念的不同方面,也就是维度。

  30. 变量与指标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的概念,称做常量。 指标:把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作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概念是抽象的,指标则是具体的;概念是人们的主观印象,而指标则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概念只能是想象,而指标则可以观察和辨认的。

  31. 举例 – “社会阶级”是一个抽象概念,通过操作化,得到可以测量的指标: 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 – 抽象概念:“夫妻权力” – 指标:购买住宅的决定权,购买大件家用电器的决定权、选择子女报考学校的决定权、家庭收入管理权等

  32. 也许我们认为在节日期间访问医院就是同情心的指标;将落巢的小鸟放回鸟巢则是同情心的另一个指标;依此类推。 也许我们认为在节日期间访问医院就是同情心的指标;将落巢的小鸟放回鸟巢则是同情心的另一个指标;依此类推。 如果分析单位是个体,我们就可以观察各项指标在每一个研究对象身上的表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观察到的每一个指标累加起来。例如,我们认为同情心有to项指标,在A身上出现过6项,在B身上出现过3项,在c身上出现过9项,则可对ABC三人的同情心做一个排序。

  33. 维度 指概念的具体方面或层面。因此,我们可以说“感情层面”的同情心或“行动层面”的同情心。如果采用另一种分类方式,我们就可以区分“对人类的同情心”和“对动物的同情心”。 或者,我们可以把同情心看作是帮助他人获得我们对他们的期望和满足他们自己的期望两类。 此外,我们也可以区分“宽恕他人的同情心”和“怜悯他人的同情心”。 所以,我们可以把同情心分为不同维度。 完全的概念化就是要具体区分概念的不同维度和确定概念的每一个指标。

  34. 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 以及有关人们的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操作化定义: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35. 案例——概念的操作化 “同情心”: – “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 “智力水平” – “将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的成绩按3、2、1的权重分别加权,然后相加并计算出平均值。 操作化是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尤其是解释性研究中,若要对任何有关社会显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操作化是不可回避的。 操作化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

  36. 操作化的方法 • 操作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1. 概念澄清与界定 2. 发展测量指标

  37. 概念澄清与界定 • 粗糙定义的概念往往包含大量不同的成分,以此为基石建构的各种理论必然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必须对概念加以澄清与界定。 • 具体操作: 1. 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2. 决定一个定义

  38. 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1. 列出其他研究者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 2. 对各种定义进行分类,找出共同的元素。 “社区” 1. 有过94种不同的定义 2. 社会科学家贝尔和纽拜通过分类发现,绝大多数都包含了三项基本元素: 地域 共同的纽带 社会互动

  39. 定义 决定一个定义,两种方法: – 既可以直接采用一个现成的定义(从所有定义中选一个自认为比较科学、比较确切的) – 也可以在现有定义的基础上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定义。 现成的定义既可以是十分经典的也可以是十分现代的。选择标准是看哪种定义最有利于研究目的。

  40. 确定变量的范围 在对任何概念进行操作化时,你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变量的变异范围。在根据属性初步归类时,你们究竟想达到什么程度呢? 在操作化变量过程中,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精确程度。对变量属性的区分需要达到什么精度?

  41. 发展测量指标 • 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 具体步骤: 1. 列出概念的维度 2. 建立测量指标

  42. 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的维度: 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对应一组复杂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妇女的社会地位” – 全国妇联曾于1990年在全国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研究”,该概念分为几个维度: 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 法律地位、 教育地位、 家庭地位。

  43. 人们是否认为存在政府腐败? 人们认为腐败的情况有多严重? 人们自己对于政府腐败的评断有多大把握? 把政府腐败视为社会问题,人们有何感想? 人们认为腐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人们是否认为腐败是无法避免的? 人们认为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人们自己愿意为消除政府腐败做些什么? 对于他们声称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把握?

  44. 建立测量指标 建立测量指标的方式有两种: – 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根据需要做些修改和补充。 • 比如:测量人格、态度方面 – 完全自己建立指标 • 实地观察和无结构访谈,尤其是一些关键人物的深入交谈。

  45. 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不同的研究者由于他的背景、方法不一,而导致对同一概念的操作化结果不一样,即产生的测量指标不一样。 “夫妻权力”。 – 1960年美国布拉德和沃尔夫,建立了8个测量指标。 – 1971年美国森特斯,8+6=14个指标。 – 1986年中国台湾陈明蕙,15项指标。 – 1988年中国台湾伊庆春、蔡瑶铃,15项指标 当然还有cet -4 cet -6 分数指标

  46. 操作化例1--- “人的现代性” •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24个维度,438个指标,构成二级指标体系。维度如下

  47. 操作化例2---“父母投资” • 陈皆明博士,1988年。建构了三级指标体系。

  48. 操作化例3---现代化的生存环境 • 1996年李银河博士,建立了二级指标体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