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1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第三章 运动系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第一节 骨的概述 一 骨的形态、分类 二 骨的表面标志 三 骨的结构 四 骨的理化性质 五 骨的生长 六 骨的功能. 【 学习目标 】. 运动系统是人体运动的执行系统,通过学习 :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了解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掌握人体六大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运动功能, 掌握运动六大关节及脊柱的骨骼肌的位置、起点、止点和功能及训练方法, 掌握骨骼肌力量性练习和伸 展 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运动系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2. 第一节 骨的概述 • 一 骨的形态、分类 • 二 骨的表面标志 • 三 骨的结构 • 四 骨的理化性质 • 五 骨的生长 • 六 骨的功能

  3. 【学习目标】 • 运动系统是人体运动的执行系统,通过学习: •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 了解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 掌握人体六大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运动功能, • 掌握运动六大关节及脊柱的骨骼肌的位置、起点、止点和功能及训练方法, • 掌握骨骼肌力量性练习和伸 展 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 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 掌握多关节肌理论、环节受力分析法、动作分析理论。

  4. 骨、关节和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器官。它们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0%-70%。全身的骨与骨之间借助一定的组织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并支持体重、保护柔软器官和起杠杆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器官。它们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0%-70%。全身的骨与骨之间借助一定的组织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并支持体重、保护柔软器官和起杠杆作用。 • 人体各种各样的运动,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举首抬足动作到生产、劳动和体育运动各种复杂的技术动作,无一不是通过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肌为动力来实现的, • 因此本篇主要 对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骨骼、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加以阐述。

  5. 【基本内容】 •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器官,它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其内部在不断的更新再建。当受损时,还有很强的修复和再生能力。 • 骨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骨架,骨架对确立人的身材和体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人的随意运动也有重大作用。 第一节 骨

  6.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7. 一、 骨的形态、分类 (一)骨的部位分类 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头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 头颅骨:共有29块,其中有颅骨23块(包括脑颅骨8块, 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2 躯干骨:其中有椎骨26块,肋骨12对,胸骨1块,共计51块。 3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有64块,下肢骨有62块。

  8. (二)骨的形态分类 人体各部分骨的形状各式各样,大体可归纳为六类:即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籽骨和含气骨。 1 长骨:一般呈长管状,可分为骨体(或称骨干)和两端(又称骺 )。两端膨大可增大关节面,也有分散震动的作用。长骨主要分布在四肢,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和支撑作用 。 2 短骨:短骨一般近似立方体。短骨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使手和足的运动十分灵活,并能承受重压。 3 扁骨:扁骨呈板状面积较大,薄而坚固。扁骨分布于脑颅骨和肩胛骨等处 4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这种骨主要分布在躯干骨(如椎骨),髋骨和颅骨等处。 5 籽骨:包在肌腱内的小骨,称为籽骨,如髌骨。籽骨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减少摩擦,保护肌腱。②改变肌力牵引方向。③增大力臂,提高肌肉作功和肢体运动速度 。

  9. 1.长骨:分布于四肢。分一体(干)两端(骺),体内有骨髓腔1.长骨:分布于四肢。分一体(干)两端(骺),体内有骨髓腔

  10. 长骨干,骺之间,在幼儿有骺软骨,成人后成骺线。长骨干,骺之间,在幼儿有骺软骨,成人后成骺线。

  11. 2.短骨:呈立方形分布于稳固而又灵活的部位

  12. 3.扁骨: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3.扁骨: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

  13.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脊柱。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脊柱。 窦

  14. 二、骨的表面标志 ㈠骨的突起 ㈡骨的凹陷 ㈢骨端的标志

  15. 三、骨的结构 骨是一种器官,它是由骨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的。从骨的构造看,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组织(又称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 (一)骨质 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它构成了骨的主体,骨的组织结构见第二章。骨组织从大体构造上可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

  16. 骨膜 骨质 骨髓 骨的构造: 由骨质、骨膜、骨髓以及血管和神经构成。

  17.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 (1)密质:坚实致密,配布于骨表面。 (2)松质:呈海绵状,配布于骨的内面,由骨小梁组成。

  18. 2.骨膜: 位于骨的表面(除关节面), 富含血管、神经,内层有成骨和破骨细胞。

  19. 红骨髓 黄骨髓 3.骨髓: 位于髓 腔和松质间隙内,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胎儿和幼年期全为红骨髓, 5岁以后髓腔内为黄骨髓。

  20. (一)骨质 1骨松质:骨松质是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骨松质分布于 长骨的两端以及其他骨的内部。骨松质中骨小梁的配布与骨所受的压力和张力相适应,骨小梁主要沿压力方向和张力方向排列。骨松质的这种结构,既坚固又减轻了骨的重量。同时,骨小梁之间的网眼还成为红骨髓的分布区。 2骨密质:骨密质厚而致密,由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各层骨板中纤维的排列方向不同,相邻两层的纤维呈交叉状,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压力和抗扭转能力。骨密质主要分布在长骨的骨干、扁骨的内、外层和其他骨的表面。

  21. (二)骨膜 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分为骨外膜和骨内膜。 1 骨外膜:附着在骨的外表面。又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坚韧 ,内层有较多的成骨细胞,与骨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有关。同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骨的营养有关 。 2 骨内膜:衬附于骨髓腔的内面,内膜中有破骨细胞存在,亦与骨的生长发育有关。 (三)骨髓 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幼年期都是红骨髓,成年后骨髓腔中聚集大量的脂肪细胞,变成了黄骨髓。而骨松质中仍为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当大量失血时,黄骨髓又会变成红骨髓,参与造血功能。

  22. 四、骨的理化性质 •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骨的硬度和弹性则由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 成人骨(脱水骨)中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3.0%-4.0%, • 有机物主要为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 • 无机物约占干骨总重量的60%-70%,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等。 • 无机物使骨具有很高的硬度, • 有机物则使骨具有很强的韧性和一定的弹性。 • 两者结合则使骨十分坚韧,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据实验证实,每平方厘米的股骨能承受170-220公斤的压力(轴向),超过花岗岩的载荷能力。

  23. 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 随着年龄的变化,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关系也随之改变。 • 成年人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个比例的骨最坚韧,并有较好的弹性; • 儿童少年有机物多,可达1/2,骨弹性强但硬度较低,可塑性大 • 老年人则无机物多,故骨质脆性大,易骨折。

  24. 五、骨的生长 人体成骨的方式有两种 1 膜内成骨:如颅骨中的一些扁形骨。此种成骨是在结缔组织膜内出现骨 化中心,成骨细胞不断分泌有机物(胶原纤维和粘蛋白),同时无机盐不断沉积钙化,从而形成骨质。 2 软骨内成骨:人体的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都属于软骨内成骨。此种成骨是在透明软骨的基础上,逐渐骨化而成。 (一) 骨质形成的方式

  25. (二)骨的生长 • 骨的生长是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基础上进行的,使骨由小到大逐渐长成。现以长骨为例,作以简要的说明。 • 长骨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两个过程, • 长粗是以膜内成骨的方式进行的,骨外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胶原,同时无机盐不断沉积并钙化,使骨干不断增粗。而骨内膜中的破骨细胞 则使骨髓腔扩大,使骨体增粗且保持一定的厚度; • 长骨的长长则依靠软骨内成骨来实现,在 未成年期,长骨的骨干与骨骺之间有一层软骨板,叫骺软骨。骺软骨不断的产生,又不断的骨化,使骨体不断的增长,当骺软骨完全骨化后,骨的长长则停止。

  26. (三)骨龄 • 在软骨内成骨的过程中,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骺软骨的完全骨化,具有一定的年龄规律, 即不同的骨在不同年龄的出现和融合,我们把这种年龄规律称为骨龄。可以利用骨龄帮助选材,也可作为判定青少年实际年龄的参考。 • 骨龄包括出现期和融合期两种含义,不同的骨具有不同的出现期和融合期。 1 出现期:是软骨内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不同的骨,出现期是不同的。 2 融合期:是骺软骨闭合时的年龄,即骺软骨完全骨化,骨干与骨骺愈合为一体时的实际年龄。 测定骨龄需拍X光片。一般拍左手和手腕的骨较为方便。

  27. (四)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遗传因素:是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内在因素,但也可以通过外在 因素逐渐地改变。 2 激素的影响:对骨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 状腺和性腺等。 (1)脑垂体:影响最大,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使骺软骨细胞增生繁殖 ,长骨不断加长。如分泌不足则形成侏儒症,分泌过多则形成巨人症。 (2)甲状腺:它分泌甲状腺素,当分泌机能低下时,骨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形成呆小症。

  28. (3)性腺:性腺对骨的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在性腺发育期,骨生长加速,当性腺成熟后骨就停止生长。所以性早熟会使骨骼成熟加速,骺与骨干提前愈合。(3)性腺:性腺对骨的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在性腺发育期,骨生长加速,当性腺成熟后骨就停止生长。所以性早熟会使骨骼成熟加速,骺与骨干提前愈合。 3 营养:除了保障足够的热量外,蛋白质和维生素A、C、D对骨 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 (1)维生素A:有平衡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时易导致骨的畸形生长,如骨质增生。如果超量时,则破骨细胞活动,易骨折。 (2)维生素C:对有机物的生成有重要意义,缺乏时骨的生长发育停滞,骨折不易愈合 。 (3)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缺乏时骨组织不能钙化,儿童期易造成佝偻病, 成人则易形成骨质疏松症。另外,蛋白质则是骨中有机成分的基础,必须满足需要。

  29. 4 体育运动和劳动: •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会促进骨的生长发育 ,使骨松质的骨小梁更加明显,骨密质增粗,骨的结节、粗隆等更加突出。同时还可促使骨的长长,从而使身材增高。 • 但是不适当的运动和劳动对青少年骨的和生长发育会造成危害,使身高受 到影响。 •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骨的影响不同,负荷大的部位骨质增粗明显。 • 如果长期不运动 ,骨质就会退化。

  30. 别 骨 体 横 径 骨体内侧壁厚度 骨体外侧壁厚度 解剖颈部密质厚度 体 部 腔 径 三 角 肌 粗隆 骨小 梁排 列状 况 举 重 组 27 6.5 8.4 3.5 12 突出明显 大结节垂直位清晰 径 赛 组 25 5.9 5.9 2.0 13 不 明 显 大结节垂直位不清晰 肱骨X射线检查所见的平均 数值(单位:毫米)

  31. 六、骨的功能 (一)支架功能: 骨与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人体的重量。 (二)保护功能: 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等。 (三)杠杆功能: 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成为人体各种机械运动的杠杆。 (四)造血功能: 骨松质和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五)钙磷仓库: 骨还是钙和磷的储备仓库。钙离子与肌肉的收缩有关,在血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血中钙与骨中钙不断的进行交换。磷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与ATP的形成有关。

  32. 二、全身骨 附肢骨 中轴骨

  33. 上 肢 骨 上肢带骨 自由上肢骨 锁骨 肩胛骨 肱骨 尺骨 桡骨 手骨

  34. 锁 骨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水平架于肩胛骨和胸骨 之间。为“∽”形弯曲的长骨,无骨髓腔,内侧2/3 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内侧端粗大,和胸骨柄 连结,叫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连 结,叫肩峰端。胸骨端和肩峰端都有关节面。锁骨 体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主要体表标志:全长位于胸廓前上方皮下。

  35. 肩胛骨 肩胛骨位于背部外上方,可分为三个角、三个缘、三个窝和两个面。 三个角分别为外侧角、上角和下角。下角平第7肋;外侧角有关节盂及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三个缘分别为外侧缘、内侧缘和上缘。上缘有喙突。 两个面分别为前面和后面。前面有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肩峰及冈上窝和冈下窝。 主要体表标志:后面位于背外上方皮下,其中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较明显,肩峰为测量肩宽的体表标志。喙突位于锁骨内侧2/3与外侧1/3交界处下方皮下。

  36. 肩胛骨 前 面

  37. 肩胛骨 后 面

  38. 肱骨 肱骨是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内侧有肱骨头及小结节;外侧为大结节。大、小结节向下都有一纵嵴,分别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它们之间有纵行的结节间沟。 下端:后面有膺嘴窝,前面内侧有冠突窝(它的下方是肱骨滑车),外侧有桡窝(它的下方是肱骨小头)。下端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分别是内上髁(后下方有一尺神经沟)和外上髁。 肱骨体:上段呈圆柱形,下段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有三角肌粗隆,后面有桡神经沟。 体表标志:大结节位于肩部最外侧皮下,内、外上髁位于上臂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明显。

  39. 上臂骨 三角肌粗隆 前面 后面

  40. 尺骨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上端粗大,下端细小。 上端:前有滑车切迹。切迹上方为鹰嘴,下方为冠突,冠突的外侧有桡切迹,冠突下方为尺骨粗隆。 尺骨体:呈三棱柱形。 下端:有尺骨头,其外侧有一环状关节面。后内侧有 尺骨茎突。 体表标志:后面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 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茎突在前臂旋前时更明显。

  41. 桡骨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上端较小,下端较大。 上端:是桡骨头,周围有环状关节面。桡骨头的上面是关节凹。桡骨颈的内下方是桡骨粗隆。 桡骨体:呈三棱柱形。 下端:内侧有一尺切迹。外侧为桡骨茎突。下端的下面为桡腕关节面。 体表标志:茎突位于前臂下端外侧皮下,在屈腕时更明显。

  42.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共8块,排成两列,每列4块。由外向内,近侧列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掌骨:共5块,由外向内,依次为第1、2、3、4、5掌骨。 指骨:共14块,除拇指为两节外,其余各指都是三节。 体表标志:在桡腕关节掌 侧面两侧可摸于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