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 國姓爺的一生

英雄. ~ 國姓爺的一生. 英雄的誔生.

ria-rose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國姓爺的一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英雄 ~國姓爺的一生

  2. 英雄的誔生 • 鄭成功誕生於明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七月十四日,地點是日本平戶河內浦千里濱,這個地方,青松翠綠、白沙千里,,是一處風景極佳的海濱.據說鄭成功的母親到海邊拾文貝,忽然分娩,來不及還家,就在濱內一個巨石旁產下鄭成功,所以取名叫「福松」做為紀念.福松就是指石側古松的意思,一直到現在,那兒仍有一個大石頭叫「兒誕石」,當地的人說鄭成功就是在這石旁誕生的.他的父親鄭芝龍祖籍福建南安 。雖在日本娶妻生子但不得意,遇到了顏思齊後,兩人志趣相投,於是結合了許多墾民和亡命之徒,來到台灣海峽,作漂泊冒險的營生。直至崇禎元年,歸順朝庭。其威勢雄霸東南海 ,既富且貴,深受明室厚待。

  3. 英雄出少年 • 據說鄭成功五、六歲時,母親(翁氏)就送去他學習劍術,因此鄭成功自幼身體結實,動作靈敏,且對武術很有興趣.鄭成功回到中國後,鄭芝龍就延聘老師授以課業,期盼他在功名上有些成就,以光耀門第,不過鄭成功不是讀死書的孩子,平常他喜歡讀春秋,因此民族意識極濃.以及孫子兵法,因此立下用武根基.在他十一歲時,老師以「酒掃應對進退」為題,讓他寫作,他在文中寫出「湯武之征誅,一灑掃也;堯舜之揖讓,一應進退也.」之語破題,大意是說:王師征邪惡,猶如蕩滌掃除,堯舜賢明謙讓,猶如進退應對.可見鄭成功自年少時,就有充分的政治意識。

  4. 崇禎十一年時,鄭成功十五歲時,以優等的成績,考取南安縣學生員.崇禎十四年,鄭成功十八歲,和禮部侍郎董颺先之姪女結婚.崇禎十五年十月二日,董氏生鄭經.二十一歲時,到南京太學深造,因仰慕錢謙益之名,拜錢氏為師,鄭成功此時作詩已相當有水準,他的老師曾評論他的詩說:聲調清越,不染俗氣,少年得此,誠天下也.鄭成功雖然受到父親鄭芝龍的鼓勵,曾在科考上下過功夫,但平時即滿懷愛國的熱忱,對時局非常關心,曾向他的老師提出為政的理想和做法,他的老師錢謙益同意鄭成功的看法,因而替鄭成功取個字叫「大木」.崇禎十一年時,鄭成功十五歲時,以優等的成績,考取南安縣學生員.崇禎十四年,鄭成功十八歲,和禮部侍郎董颺先之姪女結婚.崇禎十五年十月二日,董氏生鄭經.二十一歲時,到南京太學深造,因仰慕錢謙益之名,拜錢氏為師,鄭成功此時作詩已相當有水準,他的老師曾評論他的詩說:聲調清越,不染俗氣,少年得此,誠天下也.鄭成功雖然受到父親鄭芝龍的鼓勵,曾在科考上下過功夫,但平時即滿懷愛國的熱忱,對時局非常關心,曾向他的老師提出為政的理想和做法,他的老師錢謙益同意鄭成功的看法,因而替鄭成功取個字叫「大木」.

  5. 唐王賜姓 • 弘光元年(西元一六四五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弘光朝亡,是年六月唐王即位於福州,改弘光為隆武,是為隆武帝.九月間鄭芝龍領鄭成功晉見隆武帝,隆武帝曾問鄭成功今日時局,鄭成功說:目前首先要鼓舞義民,振奮民心.一者,江西、浙江有許多義師,只要聯合這些力量,不但能夠阻止清兵南下,還可以合力北上,先收復南京;二者,閩地山多險惡,逆路坎坷,一邊緊靠大海,一向能通洋裕國,咱們據險控隘,陸進海攻.三者,仙霞關乃福建第一門戶,重兵據此,則清兵難以進關.隆武帝聽完,撫著鄭成功的背說:我真恨沒有女兒嫁給你.於是只賜國姓(朱),賜名成功,封為御營中軍都督,儀同附馬,也因此留傳至今日人稱鄭成功為國姓爺.

  6. 大義復明 • 事實上,鄭芝龍引其子鄭成功謁見隆武帝,一方面是為了謀求改善與隆武帝間的關係,另一方面則是想要用來掩飾他的陰謀不軌,此時清兵在江南作戰不如意期,所以洪承疇招撫福建御史黃熙胤,根據鄭芝龍貪享富貴的缺點,以高官顯位來引誘鄭芝龍投降. • 隆武帝見福建地方侷促,想向江西發展,因此,把兩顆元帥印交給鄭鴻逵及鄭彩,令成功與他一齊到建寧去,鄭芝龍留守福州.到了六月鄭鴻逵兵敗,鄭彩部隊潰散,隆武帝把最大希望寄托在鄭成功身上,封他為忠孝伯,賜尚方寶劍,佩招討大將軍印,並撥一萬四百餘兩巨餉,前往招撫,鎮守仙霞關.八月鄭芝龍使蔡輔到仙霞關騙鄭成功家母病危,鄭成功不得不回安平,此時固守的施天福便將仙霞關拱手讓給清兵,當鄭成功得知受騙,火速趕回時,卻已回天乏術,

  7. 鄭芝龍將福州拱手讓給清兵了,並要求鄭成功回安平,並一起投降,鄭成功哭諫著說:夫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離山則失其威,脫淵則死,吾父當三思而行.但鄭芝龍心意已決,鄭成功依叔父鄭鴻逵建議,潛逃至金門.不久聽到隆武帝及帝后遇難,立刻命軍民掛孝以示哀悼,接著又聽說其父已往北平,而清兵卻隨後進兵安平,其母翁氏被清兵淫辱殉難,鄭成功大為悲憤,立刻揮軍安平驅退清兵,先發母喪,然後前往孔廟,在此回顧往事時,想到自己最尊敬的錢謙益老師,在教鄭成功要怎樣忠君愛國,滿口儒家的大道理.但當南京淪陷時,卻投降於清兵.因此鄭成功覺得今天處在山河破碎,世事紛紜的時代,從前讀的那些儒家經典毫無用處,於濟國救民無補,決定棄文從武,肩負起反清復明的救國大任了.鄭芝龍將福州拱手讓給清兵了,並要求鄭成功回安平,並一起投降,鄭成功哭諫著說:夫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離山則失其威,脫淵則死,吾父當三思而行.但鄭芝龍心意已決,鄭成功依叔父鄭鴻逵建議,潛逃至金門.不久聽到隆武帝及帝后遇難,立刻命軍民掛孝以示哀悼,接著又聽說其父已往北平,而清兵卻隨後進兵安平,其母翁氏被清兵淫辱殉難,鄭成功大為悲憤,立刻揮軍安平驅退清兵,先發母喪,然後前往孔廟,在此回顧往事時,想到自己最尊敬的錢謙益老師,在教鄭成功要怎樣忠君愛國,滿口儒家的大道理.但當南京淪陷時,卻投降於清兵.因此鄭成功覺得今天處在山河破碎,世事紛紜的時代,從前讀的那些儒家經典毫無用處,於濟國救民無補,決定棄文從武,肩負起反清復明的救國大任了.

  8. 鄭氏渡台 • 永曆十三年,鄭成功北伐失敗後,他自知以金、廈兩島,難當清人天下之兵,何況在成功心中的台灣是土厚泉甘,沃野千里,田園萬頃,餉稅數十萬的地方,這是相當吸引鄭成功的.同時,鄭成功及其部將對於在台荷蘭的虛實也相當了解,恰好此時,何斌替鄭成功在台徵稅事了,乃持台灣地圖見鄭成功,並請取為根本之地.由於何斌的建議;(1)臺灣為先人故土(2)沃野千里,地形險阻,退足以守,進可以攻(3)荷人守兵弱,攻取容易(4)臺灣人民都是炎黃子孫,傾心相應.符合了鄭成功自己的論點.

  9. 由於這些因素,鄭成功乃有另拓基地的打算,而此一新基地,又非台灣莫屬.西元1661年4月,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大軍,計四百艘戰艦在任職荷蘭通事的領袖何斌的引導下,通過鹿耳門港道,渡越台江內海,順利攻下了普羅民遮城,接著包圍熱蘭遮城,九個月後,荷軍終於投降。西元1662年2月1日,,於山川台(今台南市東門圓環)正式舉行受降典禮,揆一太守如約率殘餘荷兵六百人,攜帶輕便武器,及子女玉帛私積等登甲板船,揚帆而去,結束在台灣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由於這些因素,鄭成功乃有另拓基地的打算,而此一新基地,又非台灣莫屬.西元1661年4月,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大軍,計四百艘戰艦在任職荷蘭通事的領袖何斌的引導下,通過鹿耳門港道,渡越台江內海,順利攻下了普羅民遮城,接著包圍熱蘭遮城,九個月後,荷軍終於投降。西元1662年2月1日,,於山川台(今台南市東門圓環)正式舉行受降典禮,揆一太守如約率殘餘荷兵六百人,攜帶輕便武器,及子女玉帛私積等登甲板船,揚帆而去,結束在台灣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

  10. 開台措施 • 鄭成功自入台初定後,即著手將中國的法律和制度、習慣等一一引進台灣,於永曆十五年五月,改赤嵌地方為東都明京,以示反清復明之志,設一府二縣.府即承天府,.縣叫天興、萬年,以福安坑(今台南市南幹線)為二縣分界.北路為天興縣,北至雞籠(現基隆市),縣治設於大目降(今台南新化)與新港(今台南新市)之間,南路為萬年縣,南至瑯嶠(今屏東恆春),縣治設於二贊行(今台南縣仁德鄉二行村).安平鎮設有明永曆皇帝的御殿,稱之為「龍亭」,遇事則率官屬,朝貢如儀,以志他對明室的忠忱,並表示統一祖國的決心.鄭成功在臺灣設立郡縣,正代表者中華文化在臺灣的生根萌芽.

  11. 鄭成功光復台灣,是以此為基地對清長期抗戰,所以採取寓兵於農的屯田政策,分別在台灣各地屯兵開墾,並於永曆十七年五月頒布法令,對台灣開發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也是台灣開發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文獻.其內容簡述如下:鄭成功光復台灣,是以此為基地對清長期抗戰,所以採取寓兵於農的屯田政策,分別在台灣各地屯兵開墾,並於永曆十七年五月頒布法令,對台灣開發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也是台灣開發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文獻.其內容簡述如下: • 1.承天府安平鎮,文武各官及總鎮大小將領家眷,暫住於此,隨人多少圈地,永為世業,以佃以漁,及經商取一時之利,但不許混圈土民及百姓現耕田地. • 2.各處地方,或田或地,文武官隨意選擇創建莊屋,永為世業,但不許紛爭及混圈土民及百姓現耕田地. • 3.各鎮大小將領官兵派撥汛地,準就彼處擇地起蓋房屋,開闢田地盡其力量,永為世業,以佃以漁及經商,但不許混圈土民及百姓現耕田地.

  12. 4.文武各官開墾田地,必先赴本藩報明畝數,而後開墾,至於百姓必開明畝數,報明承天府,方淮開墾.如有先開墾後報,及少報而墾多者,察出定將田地沒收,仍行以重究處.4.文武各官開墾田地,必先赴本藩報明畝數,而後開墾,至於百姓必開明畝數,報明承天府,方淮開墾.如有先開墾後報,及少報而墾多者,察出定將田地沒收,仍行以重究處. • 因此在台灣時,護衛後鎮吳豪雖征台有功,但因劫掠百姓銀兩,盜匿粟石罪,被誅.承天府府尹楊朝楝,因小斗散糧,被舉發而被誅.成功這的嚴峻治事,使文武百官莫不服慄,無敢犯者.從此百姓安和樂利,社會秩序井然 。相對的,也因他有自恃的個性,獨斷的才略,所以對於部下甚至自已的兒子過錯毫不寬待,因而引起許多部眾的反彈。

  13. 英年早逝 • 鄭成功復台之後,對沿海居民招撫,規劃典章制度,建設台灣等,無不時時整甲西進,光復大陸山河.但因積勞成疾,於永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五月初八病逝(肝病),年僅三十九歲.綜觀鄭成功一生,其以孤臣孽子之身,處國破家亡之厄,據東南海島,勇豎義旗奮力抗清,矢志不移,延長明朝的正朔,保存民族的正氣,並開府台灣,偉績彪然,照耀青史,受到後世永遠的景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