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印歐民族遷徙圖

印歐民族遷徙圖. 義大利王政時期統治者─伊特拉士坎人 (B.C.753-509). 可能來自小亞細亞,以希臘 文為基礎字母 主要統治地限於義大利中北 部,義大利南部主要為希臘 僑民區 精煉的冶金技術. 伊特拉士坎人與羅馬人. 將建造圓頂、拱門的知識與格鬥活動 傳授給 羅馬人。 由希臘字母而來的伊特拉斯坎字母,成為羅馬人創造拉丁字母的基礎。 羅馬人還接受了伊特 拉斯坎人的神祇崇拜 和神像擬人化. 羅馬 共和時代 (B.C. 509~27). 共和 ( res publica ) 意涵的由來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印歐民族遷徙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印歐民族遷徙圖

  2. 義大利王政時期統治者─伊特拉士坎人(B.C.753-509)義大利王政時期統治者─伊特拉士坎人(B.C.753-509) • 可能來自小亞細亞,以希臘 • 文為基礎字母 • 主要統治地限於義大利中北 • 部,義大利南部主要為希臘 • 僑民區 • 精煉的冶金技術

  3. 伊特拉士坎人與羅馬人 • 將建造圓頂、拱門的知識與格鬥活動 傳授給 羅馬人。 • 由希臘字母而來的伊特拉斯坎字母,成為羅馬人創造拉丁字母的基礎。 • 羅馬人還接受了伊特 • 拉斯坎人的神祇崇拜 • 和神像擬人化

  4. 羅馬 共和時代(B.C. 509~27) • 共和(res publica)意涵的由來 • 吉朋(Edward Gibbon)著《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1776) 認為羅馬帝國的衰亡在於帝國建立後共和精神的日漸喪失。 吉朋: 歷史工作不只在考訂瑣碎的史實或編纂枯燥的年鑑,歷史家的目標是要把複雜的史實建構成一個可以理解的「系統」。

  5. 羅馬政治制度 早期有貴族與平民之分, 在平民與貴族的鬥爭中 逐漸建立羅馬共和制度。 政治制度改革: B.C.471設平民會議與保民官,保護平民權利。保民官設2位,由平民大會選出,具有議案否決權。 B.C.450 ,要求法律法治化與透明化:製定十二表法,以保障公民大眾的權利。

  6. (補充)羅馬共和與希臘民主→ 共和與民主有何不同? 現代民主與共和

  7. 西賽羅於元老院發表演說

  8. 羅馬軍隊─ 百人團 採徵兵制 百人團為單位,共獎共懲,榮辱與共 兵農合一 在共和前期,統一義大利半島(B.C.327-272),並開始向外擴張

  9. 迦太基 • 腓尼基人所建 • 以商業貿易為主的殖民帝國,擁有龐大船隊,居民擅長航海。

  10. 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 三次布匿克戰爭(B.C.264-146,攻下北非及伊比利半島 名將:漢尼拔 V. S.費邊

  11. 羅馬的擴張

  12. 共和精神的衰亡 引起格拉古兄弟改革運動

  13. 凱撒崛起我見 我來 我征服(Veni, vidi, veci) 集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於一身的獨裁者 凱撒被刺圖 布魯塔斯:「吾愛凱撒,但吾更愛羅馬。」

  14. 帝國時期 ─ 屋大維(B.C.27-) • 我找到的羅馬是一座磚城,而留下的是一座大里石城。 • 自稱為第一公民,元老院獻上稱號「奧古斯都」

  15. 五賢君時期 • 涅爾瓦(Nerva,96年—98年) • 圖拉真(Trajan,98年—117年) • 哈德良(Hadrian,117年—138年) • 披烏斯(Antoninus Pius,138年—161年) • 奧里略( Aurelius,161年—180年,外號「哲學家皇帝」,信奉斯多噶思想,著有《沉思錄》,與北方日耳曼蠻族長期作戰造成國力日衰,傳位給荒淫之子,結束養子制,羅馬和平時期結束(B.C.27-180))

  16. 羅馬的文化

  17. 維吉爾(70B.C.-19B.C.) • (一)牧歌 我要歌唱,什麼時候 麥田笑顏逐開 在那座星辰照耀之下, 泥土被翻轉耕耘, 是什麼時候,最適於─ 讓葡萄藤與榆木支架結婚; 怎樣的調養─牡牛最需要, 用什麼方法─ 牲口養得最好, 還有,那蜜蜂的勤勞的家園, 怎樣用人類的經驗調理得更豐饒。 • (二)伊尼特(Aeneid)史詩 毫無疑問,別人 會把青銅器鑄造的精美倫比, 會把大理石雕刻得栩栩如生, 會在法庭訴訟上說得頭頭是道, 會用規尺計量天體的運行, 會預告星辰的升起。 但妳們,羅馬人阿, 卻要牢記以威力統轄天下的萬民。 這正是你的天才所在─ 在世界推行和平之道, 對順服者寬宏大量, 對桀驁者嚴懲不貸

  18. 李維(59B.C.-17A.D.)《羅馬史》 • 與奧古斯都保持友好關係,思想保守。 • 以通史形式,描寫自羅馬建國以來的歷史,歌頌羅馬光榮,為奧古斯都時代展現羅馬民族傳統、鄉土感情之作。 • 神和人選定這塊地方作為一個城邦的所在,不是沒有正當理由的。這裡有振奮精神的山丘,有寬闊的河流;透過這條河流,內陸各地的物產可以運來,海外各地的貨物也可取得;這裡鄰近大海,可以獲得海洋所能提供的一切好處,但又不太近海,不致遭受外國艦隊的威脅;這裡又正位於義大利的中心─總之,這是天然的適合於一個城邦擴展的位置。一個城邦立國不久,其疆域已如此廣大,僅僅這一點,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19. 高廬戰記 (B.C.51) 立論公正、文筆流利、淺易近人、流傳甚廣 第一卷 介紹高廬概況 第二卷---- 第六卷 介紹凱撒和高廬諸部落的衝突與戰爭 第七卷 紀錄高廬人利用義大利內亂發動大規模騷動 高廬人的盾,大部分被輕矛一擊中就穿透了,而且因為鐵的矛頭彎了過來,緊箝在盾裡拔也拔不出來,左手累累贅贅地拖著它作戰又很不方便,大受阻礙,於是許多人在搖擺手臂很久仍無法擺脫它之後,就乾脆拋掉盾牌,露著身體戰鬥。最後,他們因受傷者眾,支持不住,開始撤退,向離當地約一公里的一座小山逃去,我軍緊追於後‧‧‧

  20. 比較希臘、希臘化、羅馬文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