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五章 教學計畫

第五章 教學計畫. 陳薏如 教授. 建構主義與適性發展的實施. 美國兒童教育協會( NAEYC )所編撰的 《 兒童適性發展教學實務(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ar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簡稱 DAP ) 》 ( BredeKamp & Copple,1997 )在幾經修改與推展後被視為是在此領域中必讀與遵行的圭臬。 Vander Wilt 與 Monroe 於 1998 年提出 DAP 既不是一種課程也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與兒童相處的方式,他們更提出 DAP 的一些中心原則,其中較容易實行的如:.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教學計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教學計畫 陳薏如 教授

  2. 建構主義與適性發展的實施 美國兒童教育協會(NAEYC)所編撰的《兒童適性發展教學實務(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ar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簡稱DAP)》(BredeKamp & Copple,1997)在幾經修改與推展後被視為是在此領域中必讀與遵行的圭臬。Vander Wilt與Monroe於1998年提出DAP既不是一種課程也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與兒童相處的方式,他們更提出DAP的一些中心原則,其中較容易實行的如:

  3. 1. 兒童的整體性。注意兒童整體性包含生理、心理、社會和認知的發展。每一面向的發展都相當重要並相互牽連。 2. 活動參與。兒童必須是主動參與的學習者,在操弄實際、具體、相關性強的物件中,體會學習的主題。 3. 成人和同儕的戶動。兒童往往在與人的互動中學習,不論是與成人或是與其他兒童都可以幫助兒童心理上與思想上的成長。 4. 實際經驗。兒童往往能由個人實際生活的經驗中得到最好與最有意義的學習,當學校所學習的經驗不侷限於校園時,學習將會更具有目的及相關性。

  4. 5. 合適的學習活動。恰當的學習活動包含了主題探討,學習角落和畫圖、寫作、討論與閱讀等活動。另外如研究,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和踏青遠足等也是很好的學習經驗。 6. 統整課程。主題統整的課程將知識與想法結合,不像傳統的課程片段且獨立,對幼兒較不具意義。 7. 內在動機。強化內在動機能造就一位負責任、主動積極的學習者;學習者能發展出終生學習的熱情與欲望。

  5. 8.真實的評量。評量的過程一定從兒童的經驗直接著手,評量與建議一定要切實可行與相輔相成。8.真實的評量。評量的過程一定從兒童的經驗直接著手,評量與建議一定要切實可行與相輔相成。 9.成績評斷的不正確性。單用成績來評量兒童適不恰當的。適性發展的其中一個假設是每個兒童成長的步調不一致,也因如此會有不同的學習需求,故不以單一成績標準評斷每個學生。

  6. 遊戲與學習 兒童在充滿探究性的遊戲中有許多發現。在遊戲中發生的事會被一再測試、進而改變與延伸。有時兒童還會熱切的和老師談談他們明白和經歷的。同伴通常有教導者或資訊提供者的功能。教師則是觀察、支援、與兒童對談、鼓勵及欣賞。除非有安全上的顧慮,否則教師不介入。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刺激兒童思考,並給予他們建議,但是不會讓自己的方向和意圖影響兒童們在遊戲時的選擇。

  7. 用語言表達。 • 組織。 • 發現。 • 質疑。 • 創造。 • 解決問題與其他思考技巧。 以下是遊戲中可能發生的插曲: • 探索。 • 實驗。 • 必較。 • 排序。 • 歸類。 • 模仿。

  8. 為遊戲做計畫 身為教師將常會被要求做計畫與設計各種遊戲,包括提供設備齊全的遊戲區域和豐富的材料可供製作道具。在適合兒童課程中,「假裝遊戲」的重要性不應該被忽視。有時你加入假裝遊戲,跟小團體和個別兒童遊戲,會需要小心避免主導、阻止或扼殺兒童的主動性與控制,常常你需要快速的進出遊戲場地,為了提供額外的材料、導正活動中損害或侵犯行為、或向兒童提出問題以加深他們印象的深度,同時你仍須保持熱切支持、溝通、有回應、溫暖及理解的態度。對於教師來說,這真是不容易的教學任務呢!

  9. 運作團體-計畫 以下是當你在計畫一個小團體活動時,你需要問自己的問題: • 我如何建立兒童的獨立能力。 • 兒童對團體預定目標的求知慾,包括想去知道,想去發現,與想去找出,是為何或如何被激發出來的? • 我如何縮短等待時間? • 我準備的資料可以吸引他們嗎? • 資源與工具可以被共享嗎?兒童們會知道有資源與工具嗎?

  10. 如果在兒童著手進行前需要一個說明,我所說明的內容,是兒童們可以了解接受的嗎?如果在兒童著手進行前需要一個說明,我所說明的內容,是兒童們可以了解接受的嗎? • 我的佈置設計提供了主動參與嗎? • 在清潔方面準備嗎?誰?如何善後? • 兒童們如何知道下一個活動是什麼,要去哪裡? 不論是團體活動時間或其他活動時間,你都會想讓兒童有討論和提出他們的想法,活潑的交流能促進每一個經驗的瞭解與澄清。通常一個討論會引發兒童的興趣,而教師們也發現一個主題往往會引導出下一個主題。

  11. 教師會同其他成人一起設計團體活動時間,以下的決定常被拿來討論:教師會同其他成人一起設計團體活動時間,以下的決定常被拿來討論: • 哪一位成人來領導?哪一位成人來協助? • 何時以及何地?多久?兒童要怎麼坐? • 教學主題、教學活動、教學目標為何? • 有多少成人及兒童參與? • 會有一個成果發表或即席演出嗎?需要什麼資源或電動設備嗎? • 誰來準備需要的資源? • 如何聚集兒童? • 兒童被要求發表前要舉手嗎?

  12. 活動順序為何? • 兒童可以主動參與嗎? • 是否動靜活動相互穿插? • 兒童是否輪流當領導者?團體時間的結果如何評斷或是否依需要同時進行? • 兒童將如何在結束時離開? 團體活動時間似乎是有它明顯的階段。例如:先聚集成人與兒童;接著會出現兒童注視的焦點;然後由團體時間內發表的內容,會產生一共識;此時,某一人會開始帶領活動,這是兒童參與與反應所帶的;團體時間最後一個階段,可以用簡單的結語,作為結束。

  13. 主題式教學 可能具備的教學優勢 使用主題式教學法教導兒童有非常多的理由,以下是有關主題教學法的基本信念: • 教學藉由多樣的活動強化兒童的學習,與主題交會,而在活動進行當中,兒童也藉由不一樣的方法呈現的同樣的新觀念、事實、技能與態度學習。發現與演繹在各種活動中產生,讓教室充滿著熱誠與生命力。

  14. 教室環境可以被同樣主題得活動和資料給「滲透了」。教室環境可以被同樣主題得活動和資料給「滲透了」。 • 主題式教學法讓兒童在他們自己的地方和自己可以了解的範圍收集、發掘和經歷主題,因為教室活動和資料提供了大量的選擇。 • 預定的團體活動提供了分享經驗與知識。 • 教師能參與收集關於主題的資料供將來使用,節省了時間與精力。 • 教師能以自己在準備與建構主題期間內的研究中所吸取的知識,提供兒童在發現過程中最好的指引。 • 社區資源成為教室的資料,而社區特色與教學內容結合。

  15. 老師收集並發展視聽教材與「真實教材」。 • 主題能從無計畫、無期望而逐步形成,並給予課程的彈性。 • 教師與學生的創造力和才智應要被鼓勵和激發的。 • 一旦環境已被建立設妥,教師可以自己去幫助還未融入的個別兒童,以及與需要高關懷的兒童做私下較親近的互動。 • 教室成為一個對兒童與老師來說,充滿動力、變幻和刺激的環境。 • 主題能提供新老師在設計一週與甚至更長時間的計畫時一個基本的課程架構。

  16. 可能的限制和缺點 主題式教學的評論家提到,不論此法用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都有一些限制: • 一旦開始發展以後,主題的單元往往變成是由老師主導的課程。 • 藉以依靠的支架卻產生陳舊的課程。 • 在建構的過程中,主題的適切性也許沒有被嚴密的評估與仔細的分析。 • 主題教學造成了教學技巧的摹仿,而非個人特色的發展。

  17. 由於商業材料的依賴會增加了費用,而減少了兒童的興趣。由於商業材料的依賴會增加了費用,而減少了兒童的興趣。 • 主題的單元教學反而促使大家認為,之前規劃的單元是比較好的教學法。 • 主題常會忽略地理的、社會經濟的和文化的因素。 • 主題是將某一兒童或某一教師的興趣加諸於整個團體身上。 • 主題單元規劃可能會用來比較老師的好壞。

  18. 表5-7 計畫時段與方案教學活動

  19. 月份計劃 Petersen(1996)提出10個發展月份課程計畫的步驟,並建議要事先確認參與的兒童對個人和團體技巧需求和興趣,作為一個實習教師,你最有可能會不需要月份計劃。Petersen的10個步驟列在下方供你作為未來工作的參考,幫助你思考如何將計畫的每日活動套入你的輔導教師的月份計劃中。 10個步驟如下: 1. 檢查你的月曆記事本,看看什麼會影響到你 的計畫。

  20. 2. 回顧和想想你的活動目標和策略。如果在你的學校或中心可以獲得資訊,就要去研究。 3. 複習一下你教導的年齡層的發展里程碑為何。 4. 選擇與進入最基本的活動,是往後兒童每天都要做的。 5. 回想參與兒童的個別需求的摘要。選擇與進入今天(第一天)的個別化活動。 6. 選擇與進入各式各樣連續的專門技能活動,這些要能適合你的團體的發展階段。

  21. 7. 選擇與進入活動計畫,而且活動是與你現在的主題或單元有緊密關聯的。 8. 選擇與進入必修的活動或你的課程建議必須規律出現的活動。 9. 查詢軼事紀錄和特殊需求學生的個別教育計畫,並視需要加入適當的註記。 10.蒐集所有你需要的特殊資料。

  22. 個案探討 背景:戶外遊戲區 Inge,是一位都市合作式幼兒園的實習教師,她正要呈現一個戶外的科學活動。 Inge已計畫好一個令人興奮的戶外科學活動,在她交出她的教學計畫、獲得她的輔導教師的批准、以及充分觀察過當地的一條小溪後,她帶著一群約三歲的小朋友到陰涼的草地上。 她準備了一張小桌子和一個有蓋並附有氣孔的木桶。兒童們的繪畫圍裙在椅子上等著,在一天中的這個時間,其他混齡的班級正在使用遊戲場。

  23. 她召集了7位小朋友,告訴他們她有一個驚喜在木桶中,但他們要先穿上繪畫圍裙,小朋友們圍站在木桶邊,Inge讓兒童們猜木桶裡是什麼,然後她揮舞並發出「嗒嗒」聲,掀開了蓋子,小小的溪蛙開始跳出木桶,大混亂、驚嚇和害怕馬上爆發出來,一些兒童尖叫著跑開,其他在遊戲場上的兒童靠近過來,擁進到木桶邊,非常興奮看到青蛙,Inge試著確保青蛙不會傷到她的兒童,其他在遊戲場的教師跑來幫忙。她召集了7位小朋友,告訴他們她有一個驚喜在木桶中,但他們要先穿上繪畫圍裙,小朋友們圍站在木桶邊,Inge讓兒童們猜木桶裡是什麼,然後她揮舞並發出「嗒嗒」聲,掀開了蓋子,小小的溪蛙開始跳出木桶,大混亂、驚嚇和害怕馬上爆發出來,一些兒童尖叫著跑開,其他在遊戲場上的兒童靠近過來,擁進到木桶邊,非常興奮看到青蛙,Inge試著確保青蛙不會傷到她的兒童,其他在遊戲場的教師跑來幫忙。 待續……

  24. 問題探討: 1. 哪一個步驟或哪些步驟是Inge的教學計畫中沒有完善的設想到的? 2. 想想Inge的教學意圖,如果你是Inge的輔導教師,你會想對Inge說什麼? 3. 有任何正面意義是可以從Inge的大災難中挽救的嗎? 4. Inge的輔導教師要分擔這個教學結果的責任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