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五章 懷孕及出生階段 ( pregnancy, birth, and the newborn )

第五章 懷孕及出生階段 ( pregnancy, birth, and the newborn ).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張 紉 副教授. 發展課題 . 妊娠期( gestation, p:169 ) 父母對於懷孕事實的決定 接受懷孕或停止懷孕 接受懷孕後 要適應預備成為父母親角色 母親工作受影響程度 墮胎議題. 生理發展 .

rinald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懷孕及出生階段 ( pregnancy, birth, and the newborn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懷孕及出生階段(pregnancy, birth, and the newborn )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張 紉 副教授 96HBSE—Ashford 3rd

  2. 發展課題 • 妊娠期(gestation, p:169) • 父母對於懷孕事實的決定 • 接受懷孕或停止懷孕 • 接受懷孕後 • 要適應預備成為父母親角色 • 母親工作受影響程度 • 墮胎議題

  3. 生理發展 • 精卵結合後稱為受精卵(zygote),經過24-36小時開始細胞分裂,然後經過三天移到子宮並發育成胚胎(embryo)外層有絨毛膜(chorionic villi),絨毛膜是作為胚胎植床及提供初期養分之用,植床過程約兩週,稱為胚芽期(germinal period)(p:172)。

  4. 生理發展 • 胚胎完成植床後,開始分泌絨毛膜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因此受孕後六至八天可從母體血液中檢驗出來。一般女性可在月經未來後,自行驗孕。受精後二到八週可稱為胚胎期(embryonic period)

  5. 生理發展 • 胎兒發展(p:173) • 8週:開始有人形,發展出90﹪人體結構,已經可以稱為胎兒(fetus),此階段稱為胎兒期 • 8-12週:絨毛膜發展成胎盤(placenta),功能如同胎兒的肺、消化道、腎、肝,作為母親與胎兒間養分及廢物交換機制,同時胎兒生活在羊水(amniotic fluid)中,保溫及保護胎兒,12週後可測知胎兒性別

  6. 生理發展 • 胎兒發展 • 20週:母親感受到胎動 • 24週:胎兒已經形成小孩形狀 • 28週:胎兒已經可以存活,此時胎兒在子宮內頭朝下 • 28-38週:胎兒開始儲存脂肪、體重增加,懷孕期約266天或38週,預備出生

  7. 生理發展 • 出生(labor)分為三個階段(p:174, 圖5.1) • 第一階段:子宮頸口開至10公分讓胎兒頭通過,歷時約12-14小時,陣痛由初期相隔20分,每次痛不超過1分鐘,到後期陣痛連續,每次痛超過2分鐘。 • 第二階段:胎兒出生,從10分鐘到3小時 • 第三階段:胎盤排出,從5到30分鐘

  8. 生理發展 • 生產時的藥物使用(p.176) • 新生兒發展之評估(p:177,table5.2)Apgar Score

  9. 生理優勢與危險 • 懷孕期併發症(p:177) • 害喜(hyperemesis gravidarum) • 陰道出血(懷孕早期可能為流產徵兆、後期則可能為胎盤問題,過低蓋住子宮頸口或是胎盤剝落) • 血毒症(Toxemia) • 子癇(preeclampsia)(血壓升高、手臉水腫、體重增加、尿中有蛋白質) • 妊娠糖尿病 • 羊水(amniotic fluid)過多(polyhydramnios) • 早發性成長障礙(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胚胎發育不良,IUGR)

  10. 生理優勢與危險 • 環境影響(p:178) • 母親年齡(低於18或高於35) • 多胎 • 營養(母親) • 疾病(麻疹、性病、HIV、糖尿病、溶血Rh incompatibility ) • 藥物(P:180,table5.3) • 酗酒(小孩會有fetal alcohol syndrome, FAS,p.183圖5.4) • 抽煙、壓力 • 建議產檢

  11. 生理優勢與危險 • 出生期併發症(p:185) • 缺氧(anoxia,p.185)—腦性麻痺 • 胎便(meconium)—呼吸problem • 胎位不正(malpresentation)—動手術 • 延遲生產(第一胎超過24小時、第二胎超過12小時)

  12. 生理優勢與危險 • 新生兒期併發症(p:186) • 胚胎發育不良(IUGR) • 早產 • 呼吸道壓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簡稱RDS, p:187) • 窒息(apnea) • 黃疸(jaundice) • 缺陷及發展障礙(p:188) • 心肺缺損(唐氏症有些會有些症狀)、神經管缺損、水腦(hydrocephalus)、無腦、苯丙酮酸(PKU)一種代謝疾病、腦麻(CP,Cerebral Palsy)

  13. 心理發展 • 認知與資訊處理(p:192) • 拜科技之賜,目前心理學者可以從胎兒12週時一直觀察研究胎兒、嬰兒到學前兒童期之發展 • 胎兒對不同的刺激會有responses,如:侵入性動作(檢查、打針...)、光線、觸摸,口味

  14. 心理發展 • 溝通(p:192) • 對聲音反應,但是聲音重複則不反應,形成一種習慣,出生後會對母親聲音及在子宮中聽到的音樂反應,被視為有學習能力

  15. 心理發展 • 態度、情緒(p:193) • 母親焦慮影響胎兒的體重、哭鬧

  16. 心理發展 • 社會認知與規範(p:193) • 新生兒的狀態(P:194):(a)安靜警覺(b)主動警覺(c)哭泣(d)昏沉(e)安靜睡眠(f)動態睡眠 • 新生兒反應 • 生而具有數種反射及生存技巧(本能反應) • 使用the brazelton neonatal assessment scale (p:195表5.5)來評量其反射之發展,了解嬰兒對環境回應及控制程度

  17. 心理優勢與危險 • sensitive period(p:196) • 出生後與母親之間關聯(bonding) 的期間很重要 • 然而近幾年亦有不同的觀點(產後聯結接觸效果<持續性情感建立) • 多胎的家庭壓力會較大

  18. 社會發展 • 家庭、支持系統(p:200) • 產前處遇方案 • 產後早期處遇方案:家訪(早期家庭支持處遇方案),高risk家庭 • 未成年母親

  19. 社會發展 • 多元文化與性別(p:201) • 嬰兒死亡:白人、黑人死亡率不同 • 原因:白人:天生異常,黑人:體重過輕 • 經研究找原因→社會因素>醫學因素         (如:提高黑人婦女社會支持,降低其生活環境壓力) • 割禮(p.202) • 宗教、健康….等理由。是否割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根據醫學證據,幾度提出不同建議。

  20. 社會優勢及危險 • 藥物影響(p:204) • 神經系統受損。所以感官系統功能低 • 母親受藥物成癮或家庭功能不彰 • 與嬰兒互動能力不足 • 容易產生兒虐、疏忽 • 酒精 • 胎兒酒精症候群(FAS) • 家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