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全纳教育背景下 聋青技校 课程体系 构建的初步设想

全纳教育背景下 聋青技校 课程体系 构建的初步设想. 一 全纳教育背景下的生源情况. 文化基础很好的学生(主要是随班就读中考落榜的学生) 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美术高中班,包括少数其它专业的学生) 文化基础一般的学生(主要是电脑、烹饪专业的学生) 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多重残疾的学生与少数西藏生). 二 构建满足 不同层次 学生需要的 弹性 课程. 文化基础很好的学生(主要是随班就读中考落榜的学生) 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高中班,包括少数其它专业的学生) 文化基础一般的学生(主要是电脑、烹饪专业的学生)

riv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纳教育背景下 聋青技校 课程体系 构建的初步设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纳教育背景下 聋青技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初步设想

  2. 一 全纳教育背景下的生源情况 • 文化基础很好的学生(主要是随班就读中考落榜的学生) • 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美术高中班,包括少数其它专业的学生) • 文化基础一般的学生(主要是电脑、烹饪专业的学生) • 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多重残疾的学生与少数西藏生)

  3. 二 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弹性课程 • 文化基础很好的学生(主要是随班就读中考落榜的学生) • 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高中班,包括少数其它专业的学生) • 文化基础一般的学生(主要是电脑、烹饪专业的学生) • 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多重残疾的学生与少数西藏生) 聋高中的课程+2 聋高中的课程 聋高中的课程-1 聋高中的课程-2

  4. (一)编制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 (15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2 (14年级) 聋高四(13年级) 聋高三(12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 聋高二(11年级) 聋高一(10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1 (9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2 (8年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中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将取代以往基于教师自身经验与教科书的教学,成为课程实施的新取向。

  5. (二)分解细化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 以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例——按年级分解细化 首先,要把该课程标准中所有的内容标准逐一单列出来。在单列内容标准时,除了主要依据语文课标外,同时还应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编印的《残疾人(听力残疾)高等教育入学单考单招考试说明(语文)》以及相关的语文教学参考资料。

  6. 其次,要对单列出来的所有内容标准逐一进行分解,使之成为课时教学目标。其次,要对单列出来的所有内容标准逐一进行分解,使之成为课时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与课时教学目标之间关系: (1)一对一(不需分解)“了解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一对多(需要分解)“了解常用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分解策略: (1)用替代的方式,在内容上具体化。 如: “了解常用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内容标准) 分解为:“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收条的基本格式”(课时教学目标) …… (2)用拆解的方式,在水平上进行分层。 如“在阅读中,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内容标准) 先分解为学年目标:“高一年级结束时,在阅读中能正确认读27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高二年级结束时,在阅读中能正确认读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再分解到课时教学目标中

  7. 再次,要对分解后形成的所有课时教学目标逐一进行合理的时段定位和课时分配并选编相应的教材。再次,要对分解后形成的所有课时教学目标逐一进行合理的时段定位和课时分配并选编相应的教材。

  8. 最后,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对分解后形成的所有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规范的陈述。 一般而言,教学目标规范的陈述模式是: 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 如:“借助注释(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译成(行为动词)通顺的现代汉语(表现程度)” 行为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型:一是辅助手段;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5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小组讨论时,能举出……例子”。 行为动词一般要具有可观察、测量的特点,应该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9. (三)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前一段时间和当前正在开展的细化课标工作)(三)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前一段时间和当前正在开展的细化课标工作) (四)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设计样题以评价教学。 注:教学评价主要评价课标中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学生是否达标

  10. 小 结 中期目标: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弹性课程 (15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2 (14年级) 高四(13年级) 高三(12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 高二(11年级) 高一(10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1 (9年级) 聋高中的课程-2 (8年级)

  11. 小 结 近期工作: 1、分解细化聋高中学科课程标准 (1)单列内容标准 (2)将内容标准分解成为课时教学目标 (3)合理定教学时段和分配课时并选编相应的教材 (4)规范化陈述教学目标 聋高中( )学科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一览表 ( )年级第( )学期 每周( )课时 (注:开学初完成上述一览表)

  12. 小 结 2、对教学过程预设 3、设计评价教学的样题 聋高中( )学科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一览表 ( )年级第( )学期 每周( )课时 (注:最终形成上述一览表)

  1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