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如何处理?

组员 主讲 &ppt : 任润媛 收集资料: 孔競谊 张雪 (临床加减运用) 吴禄兰 刘英 (案例) 谢静思 刘晚霞 (药物分析) 伍安银 (辅助治疗). 病人. 出现. 吐血 衄血 …… 一系列出血症状. 如何处理?. 毋庸置疑 ……. 首先得 治标 —— 止血 !!!. 热. 然后再分析病 本 病因 病机 ……. 寒. 瘀. 虚. 热 盛. 原文(十七) P345

ro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如何处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组员主讲&ppt: 任润媛收集资料: 孔競谊 张雪 (临床加减运用)吴禄兰 刘英 (案例) 谢静思 刘晚霞 (药物分析) 伍安银 (辅助治疗)

  2. 病人 出现 吐血 衄血…… 一系列出血症状 如何处理?

  3. 毋庸置疑…… 首先得治标——止血!!! 热 然后再分析病本 病因 病机…… 寒 瘀 虚

  4. 热 盛 • 原文(十七)P345 •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 瀉心湯方:亦治霍亂。 •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 心氣不足:《千金要方》作“心氣不定”,心煩不安。

  5. 主症:1“心气不足”(心烦不安) 2吐血/衄血(色鲜红 来势急 ) 提示我们临床见出血病人辨证要点: 伴见症状 来势 颜色 热象 (面赤口渴 烦燥便秘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寒象 …… 虚象…… 瘀象…… 鲜 淡 暗 急 缓

  6. 症状补充: • 面赤口渴 • 烦躁便秘 • 失眠心悸 • 口舌生疮 • 舌红(尖尤甚)苔黄干燥 • 脉数有力(或芤脉)

  7. 定位——心(藏神 主血脉) 病因——火盛 病势——急 病机 热盛扰心 迫血妄行 治法 清心泻火止血

  8. 方药分析: •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 清心火 • 张仲景“诸泻心汤,大黄黄芩或用或否,黄连则无不用”(《本草思辩录•黄连》) • 叶天士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 薛己《保婴撮要》说:“心经实热,宜用泻心散或导赤散。”又说:“因心经有热者,导赤散加黄连。”泻心散只是一味黄连。 • 可见其清心泻火之力专!!! • 黄连: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9.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 泻上焦之火 凉血止血 • 即能入气分又能入血分 • 《本草》:“主诸热” • 补充:清 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言:黄连善治因湿而生热者,黄芩善治因热而生湿者

  10. 大黄——苦寒降泄 • 降火(火性炎上) • 作用 • 防止心火移热于小肠(叶天士曰:大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

  11. 补充大黄用法 • 大黄:性味苦寒,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络(沉而降,走而不守) • 生用:攻积导滞势猛,泻火解毒力强 • 酒制:其力稍缓,酒之升提,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 • 熟用:其力稍缓,活血祛瘀,清化湿热 • 醋制:消积化瘀,止血 • 炒炭:止血凉血

  12. 大黄 黄连 黄芩——三药合用 大苦大寒直折三焦之热

  13. 关于煎服法 • 本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取其“降火止血”之功 •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煎服方法——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取其清淡之性味,功在“泻热消痞”

  14. 关于加减 • 若主治吐血,多为胃上脘出血,血止后应立即采用甘寒养阴之品,以益气养阴以善其后。 • 若伴见口苦,小便赤,便秘,伴嗳气泛酸,胸胁胀痛,恶心呕恶,柏油便,舌绛或有瘀斑(肝火犯胃)+橘皮,竹茹,吴茱萸,白芍。

  15. 若伴见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弱(肝脾不调)+香,白芍,甘草,白术,云苓,陈皮,霍梗,苏梗,白豆蔻。若伴见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弱(肝脾不调)+香,白芍,甘草,白术,云苓,陈皮,霍梗,苏梗,白豆蔻。 • 若伴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濡数(脾胃湿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丹参,龙葵,霍梗,苏梗,云苓。

  16. 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脾胃阴虚)+白芍,桂枝,乌梅,山楂,沙参,甘草,川石斛。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脾胃阴虚)+白芍,桂枝,乌梅,山楂,沙参,甘草,川石斛。 • 若心烦失眠,胸闷胃满,恶心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痰热扰心)+礞石,朱砂。 • 若出血多,可酌加凉血止血药,如仙鹤草,丹皮,牛膝,紫草,茜草,白茅根。

  17. 类方比较 黄连解毒汤以黄连为君,是泻火以解热毒,侧重于导三焦火热下行,而无泻下作用,用治热毒壅盛三焦之证; 泻心汤以大黄为君,既可泻火消痞,又可泻血分实热以止血,用大黄导热下行,尚具“以泻代清”之意,且使血止而不留瘀; 栀子金花汤于黄连解毒汤中加入大黄一味,不仅泻火解毒之力得到增强,并有引热下行之功,方剂结构更趋完善,用治热毒更甚且兼大便秘结者; 清瘟败毒饮重用石膏大清阳明经热为君,配用芩连泻火,犀、地凉血解毒,以使气血两清,用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之证。 • 四大泻火解毒汤的区别:

  18. 类证比较

  19. 临床运用 • 注意!! • 本方不拘泥于治疗出血证,还可用以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等辨证属于三焦热盛的疾病

  20. 病例 (肺结核) • 柯某某,男,48岁,干部。于l962车5月21日入院。 • 患者于30岁时曾患肺炎。3车前曾与肺结核患者长期接触,以后逐渐发生咳嗽,服止咳药不效。于去年春同咳嗽如剧,并有寒热发生,咯少量血,在家疗养至秋季后病情未见改善。今年3月间,咳吐脓血痰。经某医院X线透视,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 • 患者面色苍黄,两颧微赤,舌苔极白微黄,尿黄便秘,痰出白腻而带腥臭,发音微嘶。脉弦滑数,右手特大,甚至滑动搏指。

  21. 治疗经过:入院5小时反复大量出血,约有500毫升,当即灌服热童便及十灰散,继与肃肺保金豁痰止血方剂,血止后觉胸中热痛、怔忡盗汗、音低而嘶,又进养阴清肺、或寒降火宁心方5剂,仍复大量出血,且较第一次更剧。治疗经过:入院5小时反复大量出血,约有500毫升,当即灌服热童便及十灰散,继与肃肺保金豁痰止血方剂,血止后觉胸中热痛、怔忡盗汗、音低而嘶,又进养阴清肺、或寒降火宁心方5剂,仍复大量出血,且较第一次更剧。 经急救止血后,尚频频咳痰带血,脉洪数滑动,胸痛心顿。 最后改用大剂苦寒泻火法,用泻心汤化裁。 大黄l5克 黄芩9克 黄连12克 生栀子12克

  22. 如脉洪数实、心烦不眠,则加石膏、竹茹;如脉见芤(失血过多,气血两伤),则去石膏加西洋参(益气阴生津)。如是出入加减连服l2剂,血止,咳逆胸痛平,脉转缓滑,眠稳餐加,于6月11 日出院。追踪访视2月余(时当炎暑立秋季节),未见再出血,体健肌丰,能参加体力劳动。再2只后第2次透视。肺部病灶已愈合。

  23. 辅助治疗它法: • 针灸:皮肤针叩刺大椎、合谷、曲池、曲泽 • 食疗:吃些性苦性凉之品:苦瓜、杏仁、苦菜、芹菜、芥兰、苦丁茶等 • 水果:甘寒之品(西瓜、梨、木瓜、猕猴桃、苹果等) • 生活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4. O(∩_∩)O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