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二章 柞树害虫

第二章 柞树害虫. 据目前资料,我国的柞树害虫约有 290 种 ,其中能为害成灾的有几十种。. 芽叶害虫. 枝干害虫. 橡实害虫. 第一节 芽叶害虫. 1. 分类学地位 ( 学名 、 别名 、 俗称 和 分类学地位 ).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5. 天敌. 6. 防治方法. ( 一 ) 天幕毛虫. (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 ). 1. 分类学地位. 别名. 黄褐天幕毛虫 、带枯叶蛾. 俗称. 顶针虫 、戒指虫、春粘虫、毛毛虫. 分类学地位.

ro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柞树害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柞树害虫

  2. 据目前资料,我国的柞树害虫约有290种,其中能为害成灾的有几十种。据目前资料,我国的柞树害虫约有290种,其中能为害成灾的有几十种。 芽叶害虫 枝干害虫 橡实害虫

  3. 第一节 芽叶害虫

  4. 1. 分类学地位(学名、别名、俗称和分类学地位)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5. 天敌 6. 防治方法

  5. (一)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 1. 分类学地位 别名 黄褐天幕毛虫、带枯叶蛾 俗称 顶针虫、戒指虫、春粘虫、毛毛虫 分类学地位 鳞翅目,枯叶蛾科。

  6. 1、拉丁文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为了表示负责,通常还有第三个字,即定名人的姓氏。1、拉丁文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为了表示负责,通常还有第三个字,即定名人的姓氏。 2、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主格名词,种名第一个字不大写,可以是同位名词,Cossus cossus(木蠹蛾),或形容词如Locusta migratoria(飞蝗)。 3、定名人姓氏在分类著作上应写上,(非分类著作不必写),较熟定名人姓氏可缩写,如Linnaeus(L.或Linn.) 4、学名只有在前面提到过的情况下将属名缩写:L. migratoria 5、命名时间明确的话写在学名后时,年份前加“,” 6、学名在印刷时用斜体,人名除外。 7、“et”是英文中“and”的意思,用在两个人名之间,如: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vois) “sp.”表示种名未确定。如一种姬小蜂(Sympiesis sp.) 8、当某一种的学名被修订时,定名人姓氏加圆括号。 如:东亚飞蝗原来学名:Acrydium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修订后: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学名顺序:属名种名(命名人et 命名人,命名年份)

  7. 2. 分布与危害 国外:日本、朝鲜和美国等地

  8. 柞蚕业 果 业 林 业

  9. 21mm 32mm 45mm 19mm 3. 形态特征 成 虫: 雌性 前翅中央具有一枯褐色宽阔横带 后翅枯褐色,外部色淡 雄性 前翅中央具有两条深褐色横纹 后翅近外缘处具有一条褐色横纹,较窄,与前翅外缘横纹相连接

  10. Egg 50-55mm larva 卵: 灰白色,表面凹陷 卵块——“顶针状” 幼 虫: 3

  11. cocoon pupa 蛹: 被蛹

  12. 被 蛹 裸 蛹 围 蛹 蛹的类型: ——鳞翅目(天幕毛虫、蚕) ——鞘翅目、脉翅目(瓢虫、蚁蛉) ——双翅目(蝇类)

  13. 4.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生活史 天幕毛虫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卵内越冬的幼虫在辽宁省盖州市于翌年4月上旬陆续孵化;幼虫经历4眠5龄,约45天老熟;老熟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蛹期14天左右;成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卵经16天左右胚胎发育完成,变成幼虫;幼虫在卵内滞育,直至翌年4月中旬陆续孵化。

  14. 世代和生活史(年生活史) 世代(Generation):一个新个体(卵和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Life history):一种昆虫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即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称(年)生活史。

  15. 生活习性 羽化、交配、产卵 孵化 取食、吐丝结幕、寄主转移 • 1--3龄群居取食 • 1--2龄以夜间为主,眠在幕内;3龄取食以白天为主,眠 在幕上 • 结幕部位 • 幼虫取食有寄主转移现象 蜕皮 幕内卫生情况

  16. 5. 天敌 天敌昆虫 寄生蝇、寄生蜂、步行甲、螽蟖、猎蝽、蜘蛛、蚂蚁、线虫等20余种 病原微生物 核型多角体 病毒

  17. 6. 防 治 (1)人工采卵 (2)人工捕杀 (3)灯光诱杀: (4)保护利用天敌: (5)药剂防治:

  18. 别名: 秋千毛虫 俗称: 红刺毛 分类学地位: 属鳞翅目,毒蛾科 (二)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 ) 1. 分类学地位

  19. 2. 分布与危害 世界性害虫

  20. 柞蚕业 果 业 林 业

  21. 30mm 45-70mm 40-45mm 15-20mm 3. 形态特征 成虫:

  22. 卵及卵块:

  23. 幼虫: • 头部“八”形纹 • 体节背面两侧突起 • 翻缩腺

  24. 21~26mm 蛹: 被蛹

  25. 4. 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 一年发生1代 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卵在树干、屋檐下、石块下越冬 翌年4月下旬至5月初越冬卵孵化,幼虫历经二个月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化蛹,蛹约经两周羽化为成虫。羽化的成虫不久即产卵,当胚胎发育完成之后,便滞育越冬。

  26. 生活习性: 羽化、交配、产卵 取食、吐丝借风传播——秋千毛虫 幼虫的耐饥力和强传播能力——造成新的危害基地

  27. 生活习性: 发生与树木的郁闭度 危害的周期性 周期一般为7--8年 准备期为1年 增殖期为2--3年 猖獗期为2年 衰亡期2年 气候干旱

  28. 5. 天敌 天敌约231种以上。 东北地区舞毒蛾天敌种类现已查明有39种。 其中有卵期的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 Howard),寄生率可达13~30%(黑龙江省),皮蠹也较多(辽宁省);幼虫期的绒茧蜂(Apanteles melanoscelus Rtzb,A.liparidis Bche,A.sp.)为优势种,其寄生率达30%以上(黑龙江省),脊茧蜂(Rogas lymantriae)和线虫(Hexamermis arsenoida,,Brachymeria intermedia)寄生率也较高(辽宁省丹东地区);幼虫与蛹期的天敌主要是寄生蝇(Phorocera agilis,Blephalipa schineri,Exorista larvarum),寄生率达84%(辽宁省盖州市1976),甚至达95%(黑龙江省迎春1982);舞毒蛾NPV存在的年间发病率也相当高,1980年在黑龙江帽儿山此病大发生,幼虫大部死亡;大山雀(Parus major artatus)、杜鹃(Cuculus canorus camorusl)可对舞毒蛾的发生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29. 6. 防治方法 (1)刮除卵块 (2)药剂涂卵 (3)药杀幼虫: (4)灯光诱杀成虫: (5)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