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陈永生. 一、思考.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途径很多。. 聆听专家的理论讲座.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同,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存在较大落差. 专家的理论太专业、太深奥了. 对教师的教学实践的帮助也很有限。有时,还会生出不少的埋怨. 行为与理念经常会脱节.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结对子的方式,利用同伴的力量,以相同的课例为载体,通过相互比较,实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 同一所学校,教学设施是一样的,面对的学生层次是一样的,加上教学的课例也是一样的。.

rom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陈永生

  2. 一、思考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途径很多。 聆听专家的理论讲座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同,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存在较大落差 专家的理论太专业、太深奥了 对教师的教学实践的帮助也很有限。有时,还会生出不少的埋怨 行为与理念经常会脱节

  3.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结对子的方式,利用同伴的力量,以相同的课例为载体,通过相互比较,实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结对子的方式,利用同伴的力量,以相同的课例为载体,通过相互比较,实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 同一所学校,教学设施是一样的,面对的学生层次是一样的,加上教学的课例也是一样的。 不是师傅带徒弟,而是同伴互助,每个教师都既是师傅也是徒弟,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4. 二、实践 第一阶段:尝试 一个课例三次比较 课例:高一第六章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过程: 1.三人分别构思上课的教法、学法,写出简单教案,主要体现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落实课改理念的措施。 2.经反思与二次分析后,得到一个共同的核心教案。 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情景引导探究,知识维系应用” 3.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反思。

  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情景故事 拉线开关实验。 用单摆球装置模拟链球,体验绳子中的拉力。 “龙卷风”实验。 探究归纳 1.学生实验:让小球在圆形的玻璃培养皿中作圆周运动,并作类比实验。 2.归纳出向心力。 1.学生实验:让小球在圆形的玻璃培养皿中作圆周运动,并作类比实验。 2.归纳出向心力。 1.学生实验:想办法使桌上小球作圆周运动,并作类比实验,画出俯视的受力图。 2.DIS实验 3.FLASH动画显示合力的特点。 4.归纳出向心力。 知识应用 1.演示实验:放在圆盘上的小物体随盘的转动作圆周运动,并通过向心力的概念,指导学生受力分析,得出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指向圆心。 2.例题的分析。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并在转盘上一半面积贴上砂皮纸,使其变粗糙,另一半保持原状,较光滑。 2.例题的分析。 1.学生实验:使小物体随盘的转动作圆周运动。 2.FLASH动画分析、显示摩擦力指向圆心。 3.演示实验,显示摩擦力指向圆心。 反思 1.课的格调仍较传统,学生的参与度需增加。 2.情景故事太难,要降低难度。 3.最后的演示实验,摩擦力指向圆心学生不易理解,要构筑台阶。 1.情景引入中学生的体验得到重视,但情景太平淡,难以拉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且其中有悖论。 2.探究归纳的平台不够,学生在归纳时有较大困难,需搭建有层次的能力发展平台。 1.情景故事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归纳的台阶较丰富,学生能够自主发展。 3.扬弃了演绎的方法,坚持归纳的方法。 4.突出了实验的作用,由实验说话,说服力强。

  6. 第一次: 情景故事 拉线开关实验 探究归纳 1.学生实验:让小球在圆形的玻璃培养皿中作圆周运动,并作类比实验。 2.归纳出向心力。 知识应用 1.演示实验:放在圆盘上的小物体随盘的转动作圆周运动,并通过向心力的概念,指导学生受力分析,得出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指向圆心。 2.例题的分析。 反思改进 1.课的格调仍较传统,学生的参与度需增加。 2.情景故事太难,要降低难度。 3.最后的演示实验,摩擦力指向圆心学生不易理解,要构筑台阶。

  7. 第二次: 情景故事 用单摆球装置模拟链球,体验绳子中的拉力。 探究归纳 1.学生实验:让小球在圆形的玻璃培养皿中作圆周运动,并作类比实验。 2.归纳出向心力。 知识应用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并在转盘上一半面积贴上砂皮纸,使其变粗糙,另一半保持原状,较光滑。 2.例题的分析。 反思改进 1.情景引入中学生的体验得到重视,但情景太平淡,难以拉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且其中有悖论。 2.探究归纳的平台不够,学生在归纳时有较大困难,需搭建有层次的能力发展平台。

  8. 第三次: 情景故事 “龙卷风”实验。 探究归纳 1.学生实验:想办法使桌上小球作圆周运动,并作类比实验,画出俯视的受力图。 2.DIS实验 3.FLASH动画显示合力的特点。 4.归纳出向心力。 知识应用 1.学生实验:使小物体随盘的转动作圆周运动。 2.FLASH动画分析、显示摩擦力指向圆心。 3.演示实验,显示摩擦力指向圆心。 反思改进 1.情景故事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归纳的台阶较丰富,学生能够自主发展。 3.扬弃了演绎的方法,坚持归纳的方法。 4.突出了实验的作用,由实验说话,说服力强。

  9. 初步感受 1.感受到了教师教学能力之间的差异; 2.对如何实现学生的发展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感受到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的重要性; 3.体验到了团队的力量。 一致认为这种教研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合适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10. 在《向心力》这一课例中初获成功后,我们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在《向心力》这一课例中初获成功后,我们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

  11. 第二阶段:跟进 两两结对比较 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三位青年教师与三位骨干教师两人一组,结成三个对子。每个对子分别挑选一个课例,进行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 重点探讨如何以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如何为学生构建合适的发展平台。 过程: 1.共同备课; ——彰显对平台设计的思考 2.组内研讨; ——突出对平台设计的指导 3.聘请外援; 4.骨干示范; ——展示对平台设计的理解 5.比较实践。 ——检验对平台设计的认识

  12. 效果: 对课的理解深入了; 构建平台的能力提高了。 在市、区公开课和校的新教师汇报课上,听课专家、教师对这三位教师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他们的成长速度很快,对课的理解,对课改理念的落实也很到位,并对他们以后的成长表示肯定。

  13. 本学期开学时(九月下旬),我校举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学展示活动。本学期开学时(九月下旬),我校举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学展示活动。 • 我们物理教研组有四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 作为对前一阶段校本教研的检验。 • 听课的教师对他们作了很高的评价。学校领导、老师也表示,他们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教学面貌、教学能力有这么大的改观,实属不易。

  14. 三、收获 1.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深刻了。 2.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3.青年教师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4.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

  15. 四、感想 1.是一种中介。 2.具有实效性。 3.采用比较法。 通过比较找不足,通过比较促成长。 4.处于初级阶段。 5.青年教师要专业成长,   经验教师要专业发展 。 需要同伴及专家的帮助、指导。

  16.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