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室 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 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 和基础。 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外 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 质量评价。. 第一节 室内质量控制. (一)人员与组织管理 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 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 参加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配有一名经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 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 实验室的工作。. (二)操作手册. 包括: ①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ronan-hoo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十六章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室 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 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 和基础。 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外 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 质量评价。

  2. 第一节 室内质量控制 (一)人员与组织管理 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 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 参加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配有一名经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 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 实验室的工作。

  3. (二)操作手册 包括: ①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②实验室安全措施; ③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 ④本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及最低鉴定要求; ⑤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方法; ⑥质量控制方案; ⑦常用参考数据; ⑧其他制度。

  4. (三)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培 养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 的成败。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用干粉 培养基配制或使用成品培养基。对来自 著名的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 质量比较稳定。只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 贮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可获得满意效果。

  5. 测定羊血琼脂平板的性能

  6. (四)试剂、抗血清和染色液质量控制 1.试剂及染色液注明配制日期, 有效日期及贮存条件。测试 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 验。

  7. 2.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来源可靠, 根据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 冻干制品还应注明配成水溶 液的日期。抗血清应澄清。 第一次使用时,应用已知菌 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测定。合 格者方可使用。

  8. (五)抗生素与抗生素纸片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进行抗 菌治疗的指导性实验,其结果的 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抗菌治疗的成 败。常用有纸片法和稀释法,保 证结果的准确性极为重要。

  9. 举例:纸片法质量控制 ①培养基:应使用合格的MH琼脂, 应使用标准菌株、已知药敏纸 片和标准方法进行测试,符合 要求才可使用。 ②菌悬液浓度标准: 为1.5×108CFU/ml 。

  10. ③含药纸片应冷冻保存,-20℃ 可保存一年。新购纸片用标准 菌株和培养基,用标准方法测 定,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11. ④实验过程及结果测量:菌悬液应 在15min内接种至平板,平放3min, 然后将药物纸片贴到平板上, 100mm的平皿不超过5张,置35℃ 孵育18h,测量精确度1/10mm。 ⑤质控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大肠 埃希菌ATCC25922 等。

  12. ⑥抑菌环的质控范围:在20个试验 结果中只能有1个结果超出所列的 范围。 ⑦质控测定次数:每批新的MH琼脂和 含药纸片必须用质控菌株进行检测 30日,30个抑菌环直径只有少于3个 结果超出范围。达到要求后,每周 检测一次。

  13. (六)仪器 1.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最好 在灭菌器装上温度记录装置, 以保证整个灭菌过程中保持合 适的温度。为了保证灭菌的彻 底,可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 芽胞杆菌ATCC7953监视灭菌效 果。

  14. 2.培养箱、冰箱、水浴箱 应在每 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 3.二氧化碳培养箱 每天检查CO2含量。 4.厌氧罐或厌氧箱 美篮为指示剂, 无氧时应无色。

  15. 5.生物安全柜 更换滤网由专门 技术人员进行。 6.细菌培养仪 对每批培养瓶进 行生长试验。保证在有效期内 使用。 7.微生物鉴定仪 应及时更新系 统操作软件,使之能识别最新 认识的微生物。

  16. (七)标本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学实验室除了上述仪器、试 剂、人员等进行质量控制外,还应 对标本检验过程中涉及的每个环节 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包括从标本采 集 ,直接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到 鉴定的全过程。 使用自动化鉴定仪或编码方式鉴定, 必须进行核对以防错误。

  17. (八)室内全面质量控制 实验室人员要对以上各项的质量 控制内容进行全面实施。由个人 负责全面的质量控制,自我核对, 定期与参考实验室核对并接受考 评。

  18. (九)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 l.标准菌株的来源 标准菌株是 指具有典型的、稳定的生理生 化特征,并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的菌株。来源于专门的机构, 如卫生部药物生物制品鉴定所 菌种保藏中心。

  19. 2.标准菌株的保存 (l)一般保存法:将菌种于半固体培 养基中,35℃培养 18h时后封盖无菌石 蜡油,置4℃保存。

  20. (2)冷冻干燥法:是最可靠的菌种 保藏方法,它具 有不改变菌种性 状和保存时间长 等优点,但需有 专门的冷冻干燥 设备。

  21. 第二节 空间质量控制 (一)机构 我国负责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质量控制 的部门是各级临床检验中心和参考实验 室,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各项熟练 程度考核和盲点试验检查各实验室的工 作质量和水平,进行总结和评估。各级 实验室可同时接受国内、国际多个质量 控制机构或参考实验室的质量评价。

  22. (二)一般性检查项目 包括有否制定各种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1.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记录、培养基的保存 方法、灭菌质量、有效期。 2.室内全面质量控制的建立,室内工作人员 的熟练程度的考核和盲点试验的进行情况, 细菌检验的操作手册及操作的规范性。 3.设备的操作卡,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设 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记录。

  23. (三)熟练程度的考核 由质控管理机构(检验中心或参考实 验室)发放模拟标本或菌种,接收的 实验室知道菌株的来源、检验的内容 和时间。实验室完成鉴定后在规定时 间内将结果反馈至检验中心或参考实 验室,进行评价。

  24. 分析结果错误的原因,提供有关的 教育资料或举办学习班,不断培养 和训练技术人员,提高了解决类似 问题的技术水平。但受试实验室通 常对这些菌株特别重视,采用超过 常规操作标准的方法进行鉴定,使 上报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实验室的真 实水平。

  25. (四)盲点试验 为了准确反映受控实验室日常处理 临床标本的实际水平及能力,较好 的方法是进行未知标本的盲点质量 控制。由质控管理机构将模拟标本 混入临床普通标本,送人实验室进 行常规测定。

  26. 实验室主管及实验操作者不知道 哪一个标本是来自质控机构的。 实验结果由质控管理机构负责收 回,进行评价。

  27. (五)质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质控管理机构对每次质控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将每一实验室的结 果与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参加的 规模和鉴定的正确数,计算鉴定 正确率及所有参加实验室的平均 分,以及每个实验室的得分。

  28. 世界卫生组织对每一个正确的鉴 定得3分;部分正确但可以接受的 鉴定结果得2分;鉴定结果部分错 误得1分;完全错误的0分。

  29. 英国国家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室 的计算公式为: 标本鉴定正确数-平均实验室正确 数 /实验室平均正确数的标准差

  30. 高于平均值得正分,低于平均 值得负分。如果得分低于-1.96, 则表示水平差,需进行学习和帮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