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生物中心主要项目

生物中心主要项目. 吕成伟 南方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应用项目. 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TIL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DC/CTL (Dendritic cell / Cytotoxic T lymphcytes) 放免靶向治疗( 131 I -McAb ) 肿瘤标志物. CIK. IL-2. 1976 年 Morgan 等发现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能刺激胸腺细胞生长的 T 细胞生长因子; 1979 年统一命名为 IL-2 。 1980 年发现 IL-2 能诱导自身 LAK 。

ron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物中心主要项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中心主要项目 吕成伟 南方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2. 应用项目 • 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 TIL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 DC/CTL (Dendritic cell / Cytotoxic T lymphcytes) • 放免靶向治疗(131I -McAb ) • 肿瘤标志物

  3. CIK IL-2 • 1976年Morgan等发现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能刺激胸腺细胞生长的T细胞生长因子;1979年统一命名为IL-2。 • 1980年发现IL-2 能诱导自身LAK。 • 1983年Taniguchi等从Jurkat白血病细胞成功克隆人IL-2的cDNA,基因工程IL-2问世,推动了基础和临床应用。 • 肿瘤、免疫缺陷、感染等

  4. CIK IL-2 • IL-2主要由T细胞或T细胞系产生: (1)CD4或CD8 T细胞: 丝裂原 CD4或CD8 同种异体Ag CD4 (PBMC、脾脏、淋巴结和扁桃腺T细胞) (2)T细胞肿瘤细胞系或白血病细胞系 (3)T淋巴细胞杂交瘤

  5. CIK • IL-2生物学作用: (1)CD4及CD8细胞都是IL-2作用靶细胞 (2)促进杀伤细胞分化和效应功能: 诱导CTL、NK、LAK等分化和效应功能 诱导杀伤细胞产生IFN-γ、TNF-α等 增强CTL穿孔素基因表达 (3)直接或间接作用B细胞 (4)活化巨噬细胞: 促进Mφ 通过ADCC杀伤肿瘤

  6. CIK LAK细胞 • 1980年NIH癌症研究所Rosenberg等首先发现LAK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 1. 纤维肉瘤C57BL/6小鼠脾细胞+ IL-2 纤维肉瘤细胞(自身正常细胞-) 2. PBL + IL-2 自体或同种异体瘤细胞(MHC 非限制性) 3. LAK存在于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LGL)中,不同于T、B细胞和单核细胞

  7. CIK • 多种细胞因子均可增强LAK活性: GM-CSF、TNF、IL-1、3、5、6 IFN-γ显著增强LAK活性 Anti-CD3 McAb联合IL-2不仅能比单用IL-2更显著增加LAK数量也使单个和总体LA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100~400倍/6~20倍)

  8. CIK • LAK体外长期培养:(临床) 3~5天 2~3周 数量100~1000倍 联合PHA或ConA 数量比单用IL-2高5~10倍。初始培养48小时内加入10ng/ml Anti-CD3扩增更明显,21天达1000倍。加入IFN-γ单个LAK细胞抗瘤活性提高几十倍。 LAK 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9. CIK • CIK的杀瘤机制 • 直接杀瘤: 识别结合相 效靶复合体 杀伤相 细胞毒颗粒;穿孔素;Ca++ 裂解相 间接杀瘤: IL-2、TNF-α、IFN-γ、IL-1α等的细胞毒/抑制作用;相互诱生、协同增强NK、Mφ杀伤肿瘤细胞。

  10. CIK 应用 • 只有联合应用IL-2/LAK细胞才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 1984年11月,FDA批准NCI进行临床试验。 • 1985年Rosenberg等首次报道联合IL-2/LAK细胞治疗25例各种常规疗法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 IL-2/LAK细胞引起世人瞩目,并在基础和临床得到推广和改进。 • 肾细胞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疗效显著。

  11. CIK CIK制备流程

  12. TIL 简介 • 1986年发现经IL-2诱导的TIL体内抗瘤效果强于LAK 50~100倍;并可减少IL-2用量及副作用。 • 肿瘤间质,T淋巴细胞,CD8为主,非活化,拌用少量IL-2即可发挥明显抗瘤效果,副作用轻。 • 新TIL中T细胞对PHA呈低增殖反应,少分泌IL-2、IFN-γ等。 • Anti-CD3 McAb联合IL-2不仅能比单用IL-2更显著增加TIL数量也使单个和总体TIL细胞活性显著增加。可减少IL-2用量。

  13. TIL • TIL体外抗瘤作用 1. 经IL-2激活后TIL才具有显著杀伤活性(7~40天)。 2. TIL杀伤活性具有一定特异性。 3. IL-4、TNF、IFN-γ等可显著增强TIL杀伤作用。 4. 肿瘤抗原可增强TIL杀伤活性。(照射肿瘤细胞)

  14. TIL • TI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1. TIL/IL-2输注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转移效果。 2. TIL体内抗肿瘤转移作用有一定特异性。 3. IFN-α可增强TIL/IL-2体内抗肿瘤转移作用。 4. 环磷酰胺增强TIL体内抗肿瘤作用。

  15. CIK/TIL • CIK/TIL制备流程 无菌条件下抽取外周血/胸腹水(以肝素抗凝) 密度梯度离心 1500-2000rpm,15-20分钟 分离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 600-800rpm,5分钟 纯化PBMNC(去除Ficoll、血小板及杂质) 计数,1×10e6个细胞/ml置培养瓶37℃, 5%CO2,100%湿度 诱导活化(IL-2,Human-serum,Anti-CD3,r-IFN,PHA) 第5-7天 高效扩增(IL-2,Human-serum,Anti-CD3) 第10-14天 收集CIK/TIL,全身/局部回输

  16. CIK/TIL *CIK/TIL临床应用 • CIK每疗程不低于100亿细胞;首次抽血前一周或抽血后即可输注IL-2;首次抽血后7~9天第一次回输CIK细胞。每周抽血一次,回输细胞两次;5~6周一疗程,全程拌IL-2治疗。 • TIL细胞经胸腔或腹腔穿刺收集胸腹水200ml以上,分离淋巴细胞培养,7~21天内分1~3次胸腹腔输注完毕。同时配合IL-2 20-50wu局部应用,2-3/周至积液完全吸收(或疗程结束)。

  17. DC/CTL DC细胞 • 1973年Steinman和Cohn等从小鼠脾组织分离 • 共同特征:树突状,膜MHC-Ⅱ、CD80、CD86,活化初始T细胞,激活CD8CTL、CD4Th细胞;非成熟DC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成熟DC递呈抗原能力是B、Mφ的100~1000倍,体内唯一专职抗原提呈细胞;MHC限制性。 • 来源:骨髓、外周血、脐带血。

  18. 肿瘤的发生与DC的功能缺陷 通过对肿瘤浸润性DC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自发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VEGF、TGF-β、IL-10等作用于DC,使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发生变化,无法提呈外来抗原或提呈抗原的能力低下,导致了肿瘤的免疫逃逸。

  19. DC治疗的理论依据 • 将机体的DC提取出来,经体外各种免疫调节剂的激活,再用各种形式抗原修饰DC(肿瘤抗原肽、细胞性抗原、DNA或RNA等),然后回输体内,激活T细胞 ,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解决因DC功能缺陷造成的肿瘤免疫逃逸。

  20. DC/CTL制备

  21. DC/CTL/IL-2的实施 (1) 微量法:抽血200ml/次,2周一次,共4次为一疗程,全程用IL-2 50-200wu 30-40次,或/和加IFN-γ 100wu 20-30次。 (2) 机分法:分离5000ml外周血收集单个核细胞。

  22. 放射免疫治疗的定义 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以放射性核素为弹头,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将产生β或α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靶向到肿瘤细胞,并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实现对肿瘤的近距离内照射治疗。

  23.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两种作用方式: • 直接作用: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补体依赖细胞毒(CDC)的细胞溶解效应杀伤肿瘤细胞。 • 间接作用:单抗作为靶向载体,偶联细胞毒药物(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毒素等)。靶向肿瘤后利用细胞毒杀伤肿瘤细胞。

  24. 放射免疫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作用。它必须是发射能量较大的β射线、α粒子,最好是不发射γ射线对病房的防护较方便。符合上述条件的放射性核素不多。放射免疫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作用。它必须是发射能量较大的β射线、α粒子,最好是不发射γ射线对病房的防护较方便。符合上述条件的放射性核素不多。

  25. 90Y、186Re、188Reβ辐射能量大是放射免疫治疗的首选放射性核素,但国内来源较困难,标记技术也较复杂。 131I为β能量较小,也存在γ辐射给辐射防护带来不便,但其供应十分方便,因此,是国内放手免疫治疗最常用的核素

  26. 2003年Press OW在Seminars in Oncology: 当前低度NHL治疗最有希望的治疗药物之一是能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如今,最有希望的免疫连接物是放射性标记的抗体。

  27. IODO-GEN碘化标记 IODO-GEN是固相氧化剂,其碘化标记法于1978年由Fraker首先报道放射性碘溶液和蛋白质同时放入已用IODO-GEN包被的容器中,-I被氧化并立即取代蛋白质上酪氨酸残基中的H而成为放射性碘化标记蛋白。经过数分钟后将标记物从容器中吸出即终止反应。经凝胶柱过滤后即可得到碘化标记物纯品。

  28. 放射免疫治疗淋巴瘤的优势 • 恶性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放射敏感性 • 治疗效果不受机体免疫功能影响 • β射线 穿透力强,可到达肿瘤深部 • 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

  29. 病例选择条件 • 所有患者均有预后不良因素:如晚期、高危、初治未达缓解、复发及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 • 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 Karnofsky评分≥60分; • 年龄≤70岁; • 外周血常规白细胞(WBC)≥3.0×109/L,血小板(PLT)≥80×109/L,血红蛋白(HGB)≥90g/L; • 病理免疫组化提示CD20(++~+++)。

  30. 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 CD20单抗 131I 非清髓剂量 100-200mg 50-100mci 清髓剂量 200-400mg 150-300mci

  31. 131I-抗CD20抗体应用方案 • 标记方法:固相氧化剂标记法(IODOGEN)。 • 甲状腺保护:用药前一周至用药后一周连续口服1%碘化钾溶液10~20ml/次,每日三次。 • 标记率及用法:每次剂量抗CD20抗体 100mg标131I 50~100 mCi,1/3局部病灶直接注射,2/3静脉全身使用。每2~3个月一次,2~3次为一疗程。 • 预防过敏反应:用药前30~60分钟苯海拉明40mg肌注。

  32. 131I-抗CD20抗体的毒副反应和处理 • 畏寒发热 普威、非那根 • 局部红肿 不处理或普威、消炎痛 • 重度骨髓抑制 (WBC≤1.0×109/L,PLT≤25×109/L,HGB≤65g/L) 住无菌层流病房,皮下注射G-CSF,补充血小板、红细胞,预防感染,防止出血

  33. 放射免疫治疗其它肿瘤 • 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34. 感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