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丘愛鈴 副教授

教學觀察技術實作.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丘愛鈴 副教授. 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 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假設有 2 位評分者 第一輪 : 每一評分者,依「教學觀察表」進行評鑑,再作小組內相互印證 1. 凡 2 人看法一致的題項,計列為 1 分;凡 2 人看法不一致者,計列為 0 分 2. 再以總題數為分母,將 2 人看法不一致題數,列為分子,求其值 3. 如該值大於 0.85 以上,視為 信度 已達 觀察者一致性. 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 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 2 位評分者 第二輪 : 如 2 人意見歧異大時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丘愛鈴 副教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觀察技術實作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丘愛鈴 副教授

  2. 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假設有2位評分者 第一輪:每一評分者,依「教學觀察表」進行評鑑,再作小組內相互印證 1.凡2人看法一致的題項,計列為1分;凡2人看法不一致者,計列為0分 2.再以總題數為分母,將2人看法不一致題數,列為分子,求其值 3.如該值大於0.85以上,視為信度已達觀察者一致性

  3. 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2位評分者 第二輪:如2人意見歧異大時 1.對有歧異題項進行討論,從討論中找到交集 2.在作第二輪評鑑時,二人歧見將因另一人之理解原理、折衷讓步而逐次縮減 3.最終達到信度係數大於0.85以上之水準,認定已達到觀察者一致性

  4. 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3位(含以上)評分者時 計算方式同前 但「討論與會商」過程 會耗費較多的溝通時間……

  5. 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初階研習實作與演練技術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實際練習: 1.播放「楓橋夜泊」影片 2.參照「教學觀察表」進行評鑑 3.每人均要逐題進行鉤選 4.核計信度係數 5.如無法達到觀察者一致性,進入討論 6.進行第二輪評鑑 7.再核計信度係數 8.最後,係數必將大於0.85以上

  6. 教學觀察基本認知 ◎不要成為教學觀摩演示會 ◎注重觀察倫理:高度尊重 ◎評鑑指標可因課程/活動屬性作小幅調整:技能科目、實驗活動 ◎與被觀察者會談時,應採Evidence-based方式提建議: 質性評語:條列、具體 量化數據:教室動線圖(質性-免)

  7. Gage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五件事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Art of Teaching”認為: (Gage, 1977:39)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 u能實現下述,則教學藝術化可期

  8. 上課時,不定時走動,目光掃視全班各個角落,瞭解每一個學生參與課程的行為表現,不要讓任何一位同學有被忽略的失落感上課時,不定時走動,目光掃視全班各個角落,瞭解每一個學生參與課程的行為表現,不要讓任何一位同學有被忽略的失落感

  9. 作業的難易度,要讓同學能在一定期限內可完成;即便教師不在學生旁邊,亦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的難易度,要讓同學能在一定期限內可完成;即便教師不在學生旁邊,亦可以獨立完成

  10. 希望同學回答問題,教師應叫出學生名字;在教學情境中,各生被叫到回答問題機會均等,不要冷落任何一位同學希望同學回答問題,教師應叫出學生名字;在教學情境中,各生被叫到回答問題機會均等,不要冷落任何一位同學

  11. 如何營造具創意校園氣氛 班上程度較差學生,教師應:以不同方式提問、提供解答線索、或問新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與回答

  12. 如何營造具創意校園氣氛 對於討論、上台報告,教師應即時提供適切的回饋

  13. 教學省思札記-實例1 一位教師在國語課上「楓橋夜泊」後之心得 六年一班的小朋友個性較為活潑,由於自己曾經在去年暑假去過大陸旅遊,剛好也去過楓橋,因此,這一首詩中所提及「江楓」,一般國文老師都會將之解釋為「江邊的楓樹」,但對照今日當地有「楓橋、春江橋」二座橋,其解釋可能會有爭議;另外,此二座橋究竟在何年所建,是否為張繼當年就有的呢?亦值得考證。唯,我個人認為,一旦某一教學內涵有所爭議,應尊重專業。所以,我的上課內容,仍然以「江邊的楓樹」來說明「江楓」。 教學當天,各組同學有口頭報告,全班同學亦因詩的意境討論,而顯得興高釆烈。 我在解說這首詩時,提及張繼當年可能是因為「科舉考試落榜」心情,加上又是落魄他鄉遊子,因此亦同時展現「考試落榜。遊子思鄉」的心情。但是,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否兼具這二種身份,其實「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哉?」我只是希望藉此鼓勵學生們將來萬一如果考試落榜,要有「失意不失志」的心,藉著這首詩的教學,建立對人生光明面之正向認識,融合了生活教育的意義。 我已盡了我的所知作最好的呈現,可是,我仍擔心時間的不足而未對班上在總結式測驗時,未能完全正確瞭解七言絕句的同學,作進一步的解釋,我深深覺得這是本次教學仍待改進的地方。

  14. 教師日誌-實例1 一位教師在國語課上「楓橋夜泊」後之心得 輔導教師的回應: 1.在您教學的過程中,您對寫這首詩時,究竟是在 「冬季」抑或是在「秋季」似未作清楚的交待,您 可以進一步補充嗎? 2.全班同學您能叫出學生名字的比例相當高,但有幾 位您在師生互動時,好似未能叫出名字,請問您有 無更好的方法來處理? 3.我這兒有一份觀察記錄表,明顯看出您詢問問題的 對象,大都集中在圖中的某一區塊,不知您有否覺 察?您的看法怎樣?

  15. 教師日誌-實例1 一位教師在國語課上「楓橋夜泊」後之心得 輔導教師的回應: 4.「寺、廟」二種建築的宗教意義並不相同,但您似乎將之混 為一談;台灣各地之「寺」應屬於佛教,「廟與宮」較屬道 教,建議您可在下一階段教學時做較為適合社會通用看法的 解釋。 5.您以「空洞的鐘聲」來形容張繼悽涼心境之描述,如能再進 一步補充『幽揚、深燧、遙遠』,應能作更適宜的描述。 6.大部份詢問學生之問題,您多以全班學生為主體來詢問;並 且大部份問題都是您自問自答,不知您有否覺察? 7.在您授課的過程中,似乎有相當多不必要的手勢,建議您可 酌以減少;還有,在回答學生問題時,宜面帶笑容。

  16. 教師日誌-實例1 一位教師在國語課上「楓橋夜泊」後之心得 輔導教師的回應: 8.不知您的教室能否連結上網?如在您的課程最後能補充 「資訊融入」教學策略,如在教室採「電子地圖」連結 上網,連結至今日大陸蘇州的姑蘇城的寒山寺,找到 「楓橋」的地點,作地理資訊的補充,或將更能作週延 的學習教材補充。 9.如果能獲得播放「楓橋夜泊的相關影片」,多運用視聽 媒體作為教助,應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10.您對學習單採「兩兩討論」,但討論後並無讓討論結果 在班上呈現?您覺得有否可再作較多人數的分組,以激 發更多人共同的意見,並讓每一分組代表上台發表,或 更能激發創意。

  17. 結語 熱情 專業 看見種子裡的蘋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