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ISO14001 條文解讀及稽核重點

ISO14001 條文解讀及稽核重點. 管理模式 PDCA. ACTION 採取行動或修正. PLAN 規劃. DO 執行. CHECK 檢查. 環境管理模式. 持續改善. 環境政策. A. P. 規劃. 管理審查. D. C. 執行及運作. 檢查及改善. EMS Model - Plan. 新環境. 公用區 倉儲區. 監督量測. 活動 服務. 能資源. 目標標的 / 方案. 環境考量. 顯著考量面. 緊急及意外狀況. 作業管制. 間接考量 供應商 承包商. 設備管線 操作及維修. 緊急應變. 利害相關團體意見.

Download Presentation

ISO14001 條文解讀及稽核重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ISO14001 條文解讀及稽核重點

  2. 管理模式PDCA ACTION 採取行動或修正 PLAN規劃 DO 執行 CHECK 檢查

  3. 環境管理模式 持續改善 環境政策 A P 規劃 管理審查 D C 執行及運作 檢查及改善

  4. EMS Model - Plan 新環境 公用區 倉儲區 監督量測 活動 服務 能資源 目標標的/方案 環境考量 顯著考量面 緊急及意外狀況 作業管制 間接考量 供應商 承包商 設備管線 操作及維修 緊急應變 利害相關團體意見

  5. EMS Model - Do 執行與運作 訓練 溝通 文件管制 作業管制 緊急應變 產生 目標及 管理方案 紀錄 支援 組織及權責 文件系統

  6. EMS Model - Check 監督 進行 發現 不符合 事項 矯正預防 量測 檢查 進行 紀錄 績效評估 系統稽核

  7. 環境績效 系統稽核報告 外部關切 事項 EMS Model - Act 環境政策 (持續改善) 環境政策/ 目標與標的 管理審查 目標標的 EMS其他構成要素

  8. 系統整合 ‧承諾事項 ‧ 環境政策 ‧ (規劃面) ‧ 手冊 程序辦法 ‧ 作業說明 紀錄表單 EMS + QMS

  9. 先期審查 • 涵蓋範圍 • 全校區之環境考量面 • 法規及要求事項 • 現行環境管理措施 • 曾經發生之意外及不符合事項 • 利害團體意見 • 顯著衝擊及風險評估 • 審查進行方式及人員 • 書面化(紀錄)

  10. 4.2 環境政策 環境政策 4.2 環境政策 • 高階主管應界定組織的環境政策,並確認該政策: • 對組織之活動、產品或服務的性質、規模及環境衝擊是合宜的 • 包括對持續改善和污染預防之承諾 • 包括對符合相關的環保法令規章以及組織須遵守的其他要求事項之承諾 • 提供一架構以設定與審查環境目標與標的 • 已文件化,並實施、維持及傳達給所有的員工 • 可向社會大眾公開

  11. 4.2 環境政策 環境政策 • 組織陳述本身對其整體環境績效的期許與原則之聲明文件,並據此提供行動架構以及設定環境目標與標的 • (ISO 14001 3.9)

  12. 4.2 環境政策 例: 1.本公司承諾各項作業符合環保法令 2.致力於污染預防及持續改善 3.節約能資源 4.廢棄物有效分類回收減量 5.預防並降低工安事故 6.降低對臨近居民的影響並主動參與社區環保活動 7.減少使用有害物質保護環境 8.鼓勵員工參與環保運動 9.在經濟及技術可行下,盡量使用環保建材 10.研發新產品時,將優先考量綠色產品

  13. 4.2 環境政策 持續改善的精神 • 持續改善之方向 • 管理系統 • 訓練/溝通 • 活動 • 研究 • 自然資源 • 原物料與採購物品 • 環境

  14. 4.2 環境政策 環境績效與污染預防 污染預防 • 為避免污染 減少污染 控制污染 • 可從教學-研究-活動各階段 • 其方法有 • 回收再利用 • 污染物處理 • 改善活動過程 • 提高能資源的效率 • 物料替代 環境績效: 利用環境政策與目標與標的控制環境考量面----所獲得可量測的結果

  15. 4.2 環境政策 驗證重點: 驗證時了解管理理念: • 是否經高階主管確認 • 是否書面化、執行/維持 • 是否與員工溝通 • 是否可向大眾公開 • 環境政策與顯著考量面/集團政策/組織政策是否 相呼應 • 實施ISO14001對學校的影響 • 未來持續改善的方向 • 對需符合環保法令之承諾的信心 • 對污染預防的支持程度 • 對員工參與的鼓勵程度

  16. 4.3.1 環境考量面 基本定義 - 環境(3.2): • 組織作業所在的週邊環境,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類、以及其間的互動關係 • 備考 -根據此定義之週邊環境乃從組織的內部延伸到全球的生態系統。 - 環境考量面 (3.3) • 組織的作業活動、產品或服務中會和環境產生互動的要項。 • 備考:重大的環境考量面係指會有或可能有重大環境衝擊之環境考量面 - 環境衝擊(3.4) • 任何可完成或部分歸因於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對環境產生之有利或不利的改變

  17. 4.3.1 環境考量面 條文要求 • 環境考量面(條款4.3.1) •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一個或多個程序以鑑別其可以控制及預期能有影響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之環境考量面,藉以判斷其中已經或者可能會對環境造成重大衝擊者 • 組織在設定本身的環境目標時,應確認已將這些重大衝擊相關的環境考量面納入考量。 • 組織應保持此項資訊之更新

  18. 4.3.1 環境考量面 環境考量面鑑別 • 六項類別: • 排放到空氣中的污染物 • 排放到水體中的污染物 • 廢棄物管理 • 土地污染 • 原物料與自然資源的使用 • 與當地環境及社區有關的其他事項 • 一般考量 • 正常操作狀況 • 不正常操作狀況 • 意外及重大緊急狀況 • 過去活動、目前活動及規劃中(未來)活動

  19. 4.3.1 環境考量面 環境考量面鑑別 環境衝擊之考量因素: • 接受者之傷害 • 能資源消耗與生命型態之考量 • 生物多樣性 • 全球溫暖化與其它全球關切事項 • 產品生命週期之考量 • 適當與不適當之技術 • 可回收與廢棄物管理知識 • 道德責任上之考量 • 來源 • 點污染源排放 • 逸散性排放 • 副產品及廢棄物 • 路徑 • 空氣、土地、水 • 接受者 • 植物、動物、人類

  20. 4.3.1 環境考量面 環境考量面鑑別 可偵測性: • 具有即時監測儀器及警報 • 人員有在該場所 • 人員有在附近場所 • 人員查檢時才知道 • 無監測無查檢 • 發生頻率 • 緊急時才發生 • 每年一次 • 每月一次 • 每周一次 • 每日一次 • 持續發生

  21. 4.3.1 環境考量面 被稽核之對象: 你可以看到之文件: 一階環境手冊 二階程序書 環境考量面登錄表 顯著考量面登錄表 程序書製定者 考量面鑑別者 (各單位)

  22. 4.3.1 環境考量面 環境考量面界定程序 • 先期審查人員資格限制 • 製程分析 • 法規要求 • 利害相關團體意見 • 活動/產品/服務 • 過去/現在/未來 • 正常/異常/緊急 • 現有管制(作業,監督) • 更新頻率/狀況

  23. 4.3.1 環境考量面 考量面訂定範例: 環境衝擊: 空氣污染 廢水污染 廢棄物 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噪音 能資源耗用 火災或爆炸 考量面: 鍋爐燃燒廢氣排放 污水廠操作廢水排除 實驗室操作產生廢棄物 地下儲槽意外洩漏 壓縮機運轉噪音 產品A之包裝材料 柴油車之運送洩漏

  24. 4.3.1 環境考量面 間接考量面: • 組織可影響,但不可直接控制的考量面 • 供應商 • 下包商 • 物藥品或廢棄物運送 • 研究教學或服務面的環境影響 • 健康與安全

  25. 4.3.1 環境考量面 顯著性評估: • 可能之評估條件 • 法規義務 -------->直接納入 • 風險評估(危害性、可能性、重大性)----->計算公式 R=(F+D)*S 風險=[(頻率+可偵測性)*嚴重性] • 國際關切議題-------->直接納入資料缺乏 • 能源消耗----->計算公式 (或直接納入) • 公司形象(抱怨、責任)---->直接納入

  26. 4.3.1 環境考量面 應用Hazop方法於風險評估 • Hazop代表風險(Hazard)及操作性(Operability)調查 • 為一系統性方法,用來檢查重要危害趨向,以鑑別主要風險 • 為眾多正式及非正式製程風險分析方法之一 Hazop分析與EMS的關係 • 設備------->aspects • 引導詞------->aspects • 偏離的原因------->aspects • 偏離的後果及其嚴重性----->ENV. Impacts • 安全防護裝置 ------->作業管制/緊急應變 • 防範對策-------------->作業管制/緊急應變 何謂風險; 造成人員傷亡或 財產損失環境損害

  27. 4.3.1 環境考量面 顯著考量面與其他條文的關係 新製程 新產品 新環境 公用區 倉儲區 監督量測 活動 產品 服務 能資源 目標標的 環境考量 顯著考量面 緊急及意外狀況 作業管制 間接考量 供應商 承包商 設備管線 操作及維修 緊急應變 利害相關團體意見 2.9

  28. 4.3.1 環境考量面 驗證重點: 鑑別考量面之程序書是否合理? 考量面是否完整? 是否有一顯著性考量面評估準則? 顯著性考量面評估基準是否恰當? 考量面是否定期更新? 能資源/間接考量面/法令規範是否納入?

  29. 4.3.2 法令及其他要求 條文要求 • 法令規章與其它要求事項(Clause 4.3.2) •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一程序,以鑑別並取得與本身之活動、產品或服務之環境考量面有關,且須遵守的一切法令規章與其他要求事項。

  30. 4.3.2 法令及其他要求 你可以看到之文件: 一階環境手冊 二階程序書(環境法令鑑別及 收集程序) 環保法令/公報 環境法令登錄表 環境法令條文查核表 被稽核之對象: 程序書製定者 法規鑑別者 (各單位)

  31. 4.3.2 法令及其他要求 EMS之法規符合性優點 • 藉由下列措施得以降低風險: • 法規查核表 • 符合度鑑別 • 審視法令之適合度 • 主管當局指控事項之分析

  32. 4.3.2 法令及其他要求 法令與其他條文之關係 4.3.3 ---->設立目標時 應考慮法令及其他要求 4.4.6 ---->作業管制之作業準則(e.g. ) 4.4.7 ---->緊急應變之程序(e.g. ) 4.5.1----->監督項目與法令標準之項目 4.5.3----->與法令有關之環境紀錄及其保存期限

  33. 4.3.2 法令及其他要求 法令與其他條文之關係 4.4.6 ---->作業管制之作業準則 e.g. 排放標準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排放廢污水管理辦法 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 毒性化學物質運送管理辦法 飲用水管理條例 4.4.7 ---->緊急應變之程序 e.g. 空氣污染防治法母法(20)及施行細則(27,28,43,44) 水污染防治法母法(26)及施行細則(41,53)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排放廢污水管理辦法(17,18,47,48)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17,22)及施行細則(17) 毒性化學物質運送管理辦法(5,)

  34. 相關法令及其他要求是否登錄完整? 取得及鑑別的權責單位為何? 新公佈之法令是否取得->登錄->鑑別 公告及辦法是否登錄->鑑別 空/水排放檢測數據是否符合標準 廢棄物代清除處理廠商之資格及合約 許可/專責人員/申報 鑑別人員之訓練 4.3.2 法令及其他要求 驗證重點:

  35. 4.3.3 目標與標的 條文 組織於內部各個相關部門與階層,應建立並維持其文件化的環境目標與標的。 在建立與審查環境目標時,組織應考慮到法令規章與其他相關要求事項,本身重大的環境考量面,技術面取捨與財務、作業及業務要求事項,以及利害相關者的觀點。 環境目標與標的應與環境政策一致,包括對污染預防的承諾。

  36. 4.3.3 目標與標的 建立與審查環境目標 • 建立與審查環境目標時,組織應考慮: • 法令規章與其他相關要求事項 • 本身重大的環境考量面 • 技術面取捨與財務作業及業務要求事項 • 以及利害相關者的觀點。

  37. 4.3.3 目標與標的 條文的目的 本條文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環境政策的期許, 由目標與標的的達成可作為環境績效的代表, 並代表持續改善的精神.

  38. 建立/修訂權責是否清楚 是否可以和環境政策相呼應 是否可以和顯著性考量面相呼應 是否考量法令規章 為達成目標與標的的資源(技術/財務/執行),是否充足 利害相關者意見是否加以考量 目標與標的是否可量化/參考基準為何 目標與標的之追蹤程序是否清楚定義 相關人員是否知道其目標與標的 目標及標的相關因之是否監督與量測? 管理審查程序是否考量目標? 4.3.3 目標與標的 驗證重點:

  39. 4.3.3 目標與標的 範例: 目標:節省電力 標的:88年單位產量省電4% 目標:減少空氣污染 標的:污染物濃度控制於XXppm 目標:環境噪音改善 標的:噪音控制於85dBA 目標:廢棄物減量 標的:90年廢棄物減量 10% • 例子:無量化目標 • 符合某項法令標準 • 完成某項調查 • 與居民良好溝通 較無法看到環境績效 或持續改善

  40. 4.3.4 環境管理方案 條文 組織應制定並維持一個或多個管理方案,以達成其環境目標與標的。方案中應包括: a)組織內各個相關部門與階層為達成環境目標與標的之權責分工; b)達成目標與標的之方法和時程。 若一專案計畫與新開發案及新的或已修正的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時,也應修訂環境管理方案,以確認環境管理也可適用於此專案計畫。

  41. 4.3.4 環境管理方案 條文的目的 本條文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其環境目標與標的 方案中應包括: • a)權責分工; • b)方法和時程。

  42. 權責人員清楚嗎? 可行性如何? 預定進度及完成期程清楚嗎? 資源(預算)有嗎? 成效追蹤之時間與人員? 評估因子是否合理? 評估基準是否明確定義? 有新設備產品活動時,方案是否修正? 中長期方案有嗎? 環境管理方案之結案方式? 4.3.4 環境管理方案 驗證重點:

  43. 為了達成有效的環境管理,對角色責任及權限應加以界定、文件化、及宣導溝通。為了達成有效的環境管理,對角色責任及權限應加以界定、文件化、及宣導溝通。 管理階層應提供實施與管制環境管理系統所需要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專門技能、技術及財務的資源 4.4.1 組織與架構 條文

  44. 4.4.1 組織與架構 條文 組織的高階主管應指派一個或多個特定之管理代表這些人於原有職責外,應界定其角色、責任及權限以進行下列任務: • a)確認確境管理系統的各項要求係根據標準而建立,實施及維持 • b)向高階主管報告環境管理系統的績效以供審查並做為改進環境管理系統之依據

  45. 組織與架構之目的是為了達成有效的環境管理 4.4.1 組織與架構 組織與架構之目的 註:有效的環境管理之要素: -持續改善/污染預防 -遵守環保法令 -達成目標與標的

  46. 權責要清楚 高階主管 推行委員會 管理代表 稽核小組 緊急應變小組 狹義其它(1.作業管制 2.法令管理 3.方案) 廣義其它(各條文) 4.4.1 組織與架構 稽核重點:

  47. 組織應確認訓練需求,對於工作上可能會對環境產生重大衝擊的每位員工應要求其接受合適之訓練。組織應確認訓練需求,對於工作上可能會對環境產生重大衝擊的每位員工應要求其接受合適之訓練。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序,俾利各相關部門與階層的人員具有下列之認知: a)符合環境政策與程序以及環境管理系統之各項要求的重要性; b)員工之作業活動對環境所造成之實際或潛在的重大環境衝擊,以及提升個人績效能夠帶來的環境效益; c)為了符合環境政策與程序以及環境管理系統之各項要求,包括緊急事件準備與應變之要求,每個人所必須扮演的角色和負擔的責任; d)偏離特定作業程序時可能造成的後果。 擔任可能產生重大環境衝擊之工作的員工,應擁有適當的學歷、訓練及(或)經驗,以便勝任所負責的任務。 4.4.2 訓練.認知與能力 條文

  48. 本條文之意義是為了確認組織人員 能有效執行環境管理系統 4.4.2 訓練.認知與能力 條文之意義

  49. 4.4.2 訓練.認知與能力 稽核重點: 訓練需求是否依照程序鑑別 • 訓練計畫是否納入與顯著考量面相關人員 • 法令與內稽人員是否訓練 • 如何執行訓練有效性評估 • 記錄保存 • 認知程度與能力評斷 • 標準要求(a)〜(d) • 專業証照、專責人員

  50. 4.4.3 溝通 條文 組織應針對環境考量面與環境管理系統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序,以供 (a) 組織內各部門與階層之間溝通;及 (b) 接受、文件化以及回應由外部利害相關者所傳達的訊息。 組織應考量對外溝通本身之重大環境考量面之過程,並記錄其決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