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一、 经济全面发展 二、文化高度繁荣. 经济发展. 经济全面发展. 1 、农业 2 、手工业 3 、商业和城市. 经济发展 农业. 李剑农 《 宋元明经济史稿 》. 斯波义信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 经济发展 农业. 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到北宋末年达到 1.2 亿左右,是唐朝的 1.5 - 2 倍。

row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全面发展 二、文化高度繁荣

  2. 经济发展 经济全面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和城市

  3. 经济发展 农业 李剑农 《宋元明经济史稿》

  4. 斯波义信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5. 经济发展 农业 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到北宋末年达到1.2亿左右,是唐朝的1.5-2倍。 北宋的垦田至少在700-750万顷之间,比唐朝高出300万顷以上。 宋代的一般亩产量为2石,某些发达地区如两浙路的亩产达5、6石或6、7石,已经接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亩产量。 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6. 经济发展 农业 南部利用土地范围之推广 与水争田 :围(圩)田、沙田等 变山为田:梯田 “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耒半空行。”

  7. 经济发展 农业 灌溉工具及其他农具的改进和推广 北宋时,非但用人力运转之龙骨踏车,已甚普及,即借水力运转之筒车,即水轮,亦已开始盛行。灌溉器具使用之普及与变化,似与南部耕地之扩展,即水乡圩田与山乡梯田制之发达,有密切之关系。 宋朝农具品种更加复杂多样,反映出耕作技术进一步细密。

  8. 经济发展 农业 宋四齿铁耙 宋铁犁铧

  9. 经济发展 农业 宋铁弯锄 宋铁镢头

  10. 经济发展 农业 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 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某些地区(如洞庭湖区)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宋代谷物移植图

  11.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宋以后手工业发展之最可注目者,其一为机织手工业有自原料生产之农业家庭开始分离之迹象;其二为瓷器之高度发展。宋以后海外贸易发达,输出商品,实以丝织物与瓷器为主。 ——李剑农

  12. 经济发展 手工业 纺织业 北宋的纺织业主要有丝、麻、毛等部门,其中丝织业仍占主要地位。南宋的棉织业开始出现。 在纺织业的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独立经营的机户,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商品生产。

  13.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南宋黄昇墓出土 窄袖女夹衫与直裙

  14. 经济发展 手工业 沈子蕃 缂丝花鸟图 沈子蕃 缂丝山水图

  15.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制瓷业 瓷器有花纹,始于宋。 定窑 河北 ·定州 白瓷 汝窑 河南 ·汝州 青瓷 官窑 河南 ·汴京 体薄色青 哥窑 浙江 ·越州 青瓷 钧窑 河南 ·禹州 红、紫瓷

  16.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定窑孩儿枕

  17. 经济发展 手工业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18.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哥窑五足洗、弦纹瓶

  19.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官窑花瓣式洗

  20. 经济发展 手工业 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尊

  21.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制瓷业 景德镇之兴起 原因大约有二:一为自然环境,蕴藏优良陶土。二为宋室南渡,旧名窑之瓷器不能获得,景德镇凭借自然优势获得大发展,仿制各地名瓷,逐渐成为制瓷业集大成之地。元以后,宫廷所需瓷器,都由景德镇制造。

  22.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带彩观音像 白釉刻花瓶 景德镇瓷器

  23.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印刷术 唐朝已经出现雕版印刷,其扩于五代、精于宋。北宋庆历中,毕昇发明胶泥活字板。至元代,出现木刻活字板,入明以后,又有铜制活字板。杭州、成都、福建、汴梁成为四大印书中心,印刷术的发展对文化普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北宋活字版

  25. 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面街之处皆可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晨有“鬼市”。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面街之处皆可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晨有“鬼市”。

  26.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卖”。 “又东十字大街……茶坊,每日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果木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亦在彼处行贩”。

  27. 经济发展 商业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28.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29. 经济发展 商业 李嵩 货郎图

  30. 宋朝的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宋初即于广州、杭州、明州各设市舶司,以后又设于泉州、温州、江阴、密州等地,其工作包括对外商的接待、抽税、管理,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亦进行检查征税。为增加税入,曾采取一系列办法主动招徕外商。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大抵外贸输出以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有珠宝、药材、香料等等。宋朝的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宋初即于广州、杭州、明州各设市舶司,以后又设于泉州、温州、江阴、密州等地,其工作包括对外商的接待、抽税、管理,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亦进行检查征税。为增加税入,曾采取一系列办法主动招徕外商。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大抵外贸输出以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有珠宝、药材、香料等等。

  31.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货,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32. 宋海船铜镜

  33. 宋水浮法指南针模型

  34.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小规模试掘后打捞出文物4000余件,而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文物界专家认为,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35.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其中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是专门为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

  36. 经济发展 商业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商标 认 门 前 白 兔 儿 为 记

  37. 宋朝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这意味着宋朝开始了由“现币交易”转入“信用交易”之过渡时期。宋朝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这意味着宋朝开始了由“现币交易”转入“信用交易”之过渡时期。 白银在宋朝的使用也比较广泛,通常铸为银锭流通。宋对辽、金之岁币,均以银计。

  38.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交子

  39. 南宋“会子”铜版及拓片

  40. 金交钞

  41. 文化高度繁荣 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 ——邓广铭

  42. 文化繁荣 理学 由经学到理学 理学是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后形成的新儒学。 陈植锷 《北宋文化史述论》

  43. 由经学到理学 仁宗时,胡瑗、孙复、石介三人聚徒讲学,后人尊为“三先生”,其授徒摒弃汉、唐注疏,不重章句训诂,而是通过讲论形式探索经书义理,力求把握儒家学说的实质。开宋代儒学新气象。 神宗前后,出现王学(以王安石为代表,又称荆公新学)、洛学(程颢、程颐兄弟)、关学(张载)、蜀学(苏轼)等分支。其中,程顥、程颐兄弟对理学的发展和完善有突出作用。

  44. 河南伊川二程祠庙

  45. 由经学到理学 朱熹(1130-1200) 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

  46. 文化繁荣 理学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 钱穆

  47. 文化繁荣 理学 《朱子语类》 《四书集注》 朱熹将儒家经典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编定为《四书》,表彰其为“初学入道之门”、“六经之阶梯”。并作《四书集注》,在后代长期被当作启蒙教材。 白鹿洞书院

  48. 文化繁荣 史学 宋代史学,甚为发达,官私修撰,名著倍出。 司马光《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乐史《太平寰宇记》 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