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教科书章节与课标内容的对照.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 北京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 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 教学重点 1.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2. 教科书章节与课标内容的对照

  3.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4.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5.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6. 选材和编写思路: 1.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2.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重点内容: 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24页1:学会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对其发展的意义、地形特点) 历史悠久的古城; 古城北京的现代化进程。

  7. 逻辑联系: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 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32页:现代化的建设与传统特色的保留——培养全面、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 :28页1善于用时间发展的眼光认识人地之间的密切的关系(认识变化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人地关系是地理教育中始终关注的问题,将其放在更长时段的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中观察,理解可以更为深刻。 练习:24页1题 地形(平原);位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之间,交通便利;出海便利且较安全;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本节练习的答案应充分体现题目的开放性

  8.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9.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10. 德育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1. ●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 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12. 选材和编写思路: 1.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2.以港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为中心。 重要内容: 1.香港和澳门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战略;(34业1—4学会分析影响城市用地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3.历史背景和“一国两制”的政治背景; 4.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13. 逻辑联系: 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人多地狭、优越的地理位置) 与祖国长期密切的联系(优势互补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综合归纳、演绎 例1:读图(6.20)概括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锻炼地理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2:通过港澳地区特点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地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区域其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发展阶段)

  14.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15.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16.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17. 选材说明: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台湾是必选内容。 重要内容: 1.祖国神圣的领土; 2.介绍台湾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物产; 3.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

  18. 逻辑联系: 祖国神圣的领土(39页2:A从时空发展的角度说明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41页2:B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的分布的关系(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条件);43页1(3)C工业和城市分布的因素。41页3: D综合运用地图能力。 经济发展状况(从以农业为主过度到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工业的分布特点) 学习方法: 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认定、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相关地理现象的形成。

  19.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0.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1.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22. ●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23. 选材说明: 选择新疆作为案例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重要的边疆省区之一(面积最大),其次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城市的分布和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编写过程中对于贯彻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比较有利。 重要内容: 1.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绿洲农业; 3.能源开发。

  24. 逻辑联系: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人地关系) 绿洲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与产业化农业、环境问题) 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和解决途径 学习方法:A学习用地图语言来表达地理事物;(46页表达方法)B由案例向类似区域认识扩展(人口分布和生态问题:47页,因地制宜发展生产:49页)C初步学会评价大型工程的综合效益和不利:51、52页

  25. 练习:47页2(3):易发生在绿洲的边缘地区,保护植被;合理灌溉,防治盐碱化。练习:47页2(3):易发生在绿洲的边缘地区,保护植被;合理灌溉,防治盐碱化。 49页2:运用先进的打井技术,大力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不合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循环是有限的,超量开采会造成其它生态问题,砍儿井则不会造成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 49页3(2):先进农业技术的针对性最好既包括缺水的情况,又包括产品质量和品质等市场需求。 49页3(3)方法包括葡萄的深加工(干、酒、汁等),合作规模经营,进行产业化生产,提高品牌效应,加快交通建设,注意生态效益等 注:本节活动问题开放性较强,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在回答问题中有些不科学的说法,教师应当加强引导。

  26. 综合探究六 认识山东 • 综合运用省级区域的探究方法,学习山东地理环境特点 1、探究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讨论黄河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交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