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实施体会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实施体会. 山东省实验中学 王秀忠. 主要内容. 对教科书的认识. 对教科书的实施. 能力培养与评价性习题的设计. 实施后反思. 教科书的特点. 4. 依据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突出教材的结构性、建构性、层次性. 5 、充分运用丰富多彩、功能强大的栏目体系,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融合多种课程设计取向,体现多种水平层次,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rusk
Download Presentation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实施体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实施体会 山东省实验中学 王秀忠

  2. 主要内容 • 对教科书的认识 • 对教科书的实施 • 能力培养与评价性习题的设计 • 实施后反思

  3. 教科书的特点 4.依据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突出教材的结构性、建构性、层次性 5、充分运用丰富多彩、功能强大的栏目体系,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融合多种课程设计取向,体现多种水平层次,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必修化学模块教材采取多元化课程设计取向,为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建筑平台,为后续模块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2.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 坚持从以上三个方面处理教材内容,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真正理解。 1.内在联系丰富,整体性强 全套教材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领;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科学探究和化学科学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STS内容为三条内容主线,强化整体联系。

  4. 教科书的体系主线 • 必修1: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而要达到运用的目的必须研究物质的性质,性质的研究主要是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后两章内容主要是探究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前两章主要是为探究构筑平台,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研究理论和概念,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 • 必修2:在必修1所学元素化合物基础上,概括总结性地学习两大理论知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进一步深化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最后以有机化学的学习为载体,着重研究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5. 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 必修1 第1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提出 • 必修1 第3章:自然界中元素的研究 • 必修1 第4章:材料世界中元素的研究 • 必修2 第1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的应用 • 必修2 第2章:化学反应的应用

  6.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提出

  7. 自然界中元素的研究

  8. 材料世界中元素的研究

  9. 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科书综合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及学生发展需要,体现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三大突出特点。教科书还突出强调了依据科学教育的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属于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再是容纳知识的容器成为可能。

  10. 创新精神的培养——周期表的设计

  11. 创新精神的培养——周期表的设计

  12. 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方案的设计 • 根据已学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内容,除了利用教材上“方法导引”栏目中提供的两种方法外,请你再设计一种或多种实验方案验证Mg、Al两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 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应该从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判断标准中寻找,还要注意实验的本身具备可行性,便于操作,现象明显等实际问题。 实验步骤: 1.取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各一片,用砂纸将其表面的氧化膜去掉; 2. 在空气中点燃两个基本等同的酒精灯待用; 3.用两个坩埚钳分别夹取已经准备好的镁条和铝条同时靠近两个酒精灯的火焰;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完毕,熄灭酒精灯火焰,将实验仪器放回原处。 实验现象: 镁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铝在空气中点燃铝片只是慢慢变软、变暗, 并没有燃烧的现象实验结论:金属镁比金属铝活泼,可进一步推出镁元素原子比铝元素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

  13.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案的实施

  14. 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 •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找出获得该物质的可能的方法; (2)对比分析各种制法的可操作性; (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 (3)根据反应条件、原料特点,选择制取装置; (4)根据产物特点,设计产物的提纯、分离及污染物处理办法。

  15. 各种栏目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 联想•质疑:激发动机的栏目 • 活动•探究 • 观察•思考 三维目标体系的形成性栏目 • 交流•研讨 • 迁移•应用:自我检测性栏目,体验成功 • 概括•整合:自我建构性栏目

  16. 联想•质疑 • 功能定位:设置图文并茂的情景, 提出本节课核心性、目标性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确立靶子。使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提供了可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力。 • 使用方法:当作“引言”使用。将学生带入现实的情景中,并让其接受其中问题的挑战。 • 举例:

  17. 活动•探究 • 功能定位:是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主阵地 。是落实课标三维目标体系中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最佳学习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思路,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 使用方法: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地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运用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8. 运用活动•探究时的注意问题 1.明确活动目的。从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全面的学习目的,即通过该活动的完成,要达到何种目的。 2.全面分析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活动探究的开放程度,若探究活动难度大而学生知识能力储备不足,开放程度相对较小为宜,若探究活动难度适中,开放程度可适当拉大。

  19. 运用活动•探究时的注意问题 3.提示参考材料。在学生进行活动探究之前,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所要参考的资料,包括教科书中提到的可供选择的试剂和仪器以及方法导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示学生不要阅读活动之后的正文部分,以免干扰或者固化学生的思路,所以学习本部分内容不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