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 什么是糖尿病?. 1. 2. 什么是胰岛素?. 3. 糖尿病的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4.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5. 如何诊断糖尿病?. 6. 糖尿病的危害. 7. 糖尿病综合管理新理念. 春节和元宵节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引起的???.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共 同 作 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全身性. 高糖升高 为特征. 各种器官 并发症. 代谢疾病. 慢性.

sac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内分泌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分泌科

  2. 什么是糖尿病? 1 2 什么是胰岛素? 3 糖尿病的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4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5 如何诊断糖尿病? 6 糖尿病的危害 7 糖尿病综合管理新理念 春节和元宵节的注意事项

  3. 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引起的???

  4.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共 同 作 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全身性 高糖升高 为特征 各种器官 并发症 代谢疾病 慢性 IDF Diabetes Altas,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

  5. 血糖 升高 血糖 下降 β细胞的胰岛素 分泌增加 促进肝,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岛素 血糖 胰岛素 分泌减少 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

  6. 多尿 多饮 多食 体重下降

  7. 常见的不典型表现 搔痒 皮肤干燥 饥饿 视物不清 疲倦 出现以下症状也要警惕糖尿病: 皮肤反复长疖痈、伤口不愈合、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 下肢麻木、尿中有蛋白

  8. 有糖尿病家族史 超重、肥胖 多食少动 年龄>45岁 出生时低体重<5斤 有异常妊娠的妇女,曾 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

  9. 糖尿病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

  10. 远期目标: 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近期目标: 全面降糖,防止急性并发症

  11. “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 “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

  12. 肉类 (蛋白质) 科学饮食可以帮助您 • 减轻胰岛负担 • 纠正代谢紊乱 • 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主食 (碳水化合物) 蔬菜

  13. 科学饮食 同样可以 享受健康生活 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少量多餐,每日3~6餐 • 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早/中/晚餐的食物比例为1/5、2/5、2/5或 • 1/3、1/3、1/3,通过减少每餐份量,增加用餐次数的方法可降低 • 血糖波动 • 加餐时间:10点、16点和睡前 * 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5月“糖尿病饮食大观园”专题

  14. 合理运动有助于 • 控制血糖 • 减轻体重 •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 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 • 有利于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 * 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4月“糖友运动的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专题

  15. 强度运动 中 强度运动 低 强度运动 跳绳、游泳、举重、 打篮球 最低 强度运动 最低 强度运动 爬山、慢跑、打羽毛球、 爬楼梯 跳交谊舞、 做体操、 平地骑车、 打桌球 散步、购物、做家务、 打太极拳 牢记运动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持之以恒 常见的运动项目

  16. 当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达标,需要药物来帮助当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达标,需要药物来帮助 饮食 运动 糖化血红蛋白值 饮食 运动 糖化血红蛋白值

  17. 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HbA1C>7.0%)时,就应开始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HbA1C>7.0%)时,就应开始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 建议您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8.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第1代:动物胰岛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 控制血糖) 第2代:人胰岛素(改善了免疫原性 - 减少过敏反应) 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更好的模拟生理 - 更安全、更方便)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如人GLP-1类似物

  19. 自我监测可帮助您 • 有效监控治疗效果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 • 有助于调节饮食、运动及药物剂量间的平衡 •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0. 其他监测指标 • 血压 • 体重及腰围 • 血脂 • 足 • 肾脏 • 眼底 • 心血管病 血 糖 血 糖 • 各点血糖谱 • 糖化血红蛋白 • 尿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1. 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应每天监测4-7次 已达到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 后每日监测2-4次 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监测频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2. 其他指标的监测: 每月查一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 每两至三个月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足背动脉搏动及神经病变检查 每半年至一年一次:血脂、眼底、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心电图,必要时做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3. 保持心理健康可帮助您 • 乐观面对生活 • 摆脱不良情绪,提高抵抗力 • 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要治“糖”先治“心”!

  24. 正确认识 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只要正确、有效地治疗,血糖达标了,就能明显延缓或减少并发症 树立信心 客观接受病情,立即治疗,树立起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保持乐观 的心态 要用乐观主义精神与糖尿病作斗争;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

  25. 预防并发症可帮助您 减轻痛苦,少受并发症的威胁 减轻经济负担 享受幸福生活

  26. 保持血糖长期平稳达标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空腹血糖 3.9-7.2mmol/L • 非空腹血糖 ≤10.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 <7.0% 达标手段: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 • 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戒烟戒酒等。 • 药物治疗: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 • 糖化血红蛋白仍>7.0%时就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 药物调整:生活方式干预+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 • 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7. 积极的糖尿病教育可帮助您 • 获得正确的糖尿病知识,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 提高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包括学会科学饮食与运动、正确监测血糖、规范注射胰岛素等 • 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 IDF、ADA和CDS均在指南中 要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 教育管理

  28. 正规渠道开设的糖尿病教育课堂 • 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提供饮食、运动、用药、胰岛素注射 及自我监测指导 • 参加诺和关怀俱乐部活动 • 订阅正规糖尿病书籍、报纸、杂志 • 浏览专业的糖尿病关怀网站( www.diabetes.com.cn )

  29.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 可导致心、脑、肾、神经系统等全身多器官的损害 糖尿病能否根治? • 目前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 治疗的原则是控制血糖长期达标,保护胰岛β细胞。尽早应用 • 胰岛素,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什么是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 控制糖尿病需要综合性的管理,以糖尿病教育为中心,饮食、运动、 • 药物、监测、心理、预防相结合,可以简称为“健康新7点”

  30. 双节莫忘血糖谱

  31. 生活 无规律 少于 运动 过度 饮酒 进餐 不规律 饮食 过量 过于 油腻 高兴过节 血糖难控 血糖升高或波动太大 欢度佳节

  32. 节日饮食总原则 控制总热量,规律饮食,避免油腻,切忌暴饮暴食 外出就餐小窍门 饮酒的要求 • 外出就餐油较多,用白开水把菜先涮一下再吃。 • 注意胰岛素的注射时间,避免低血糖发生。 • 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 • 每次啤酒不超过285毫升 • 葡萄酒不超过100毫升 • 低度白酒不超过30毫升 • 一份标准量约含酒精10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33. 坚果类不要过量食用 无糖糕点也不能多吃,要计入总热量中 保健品不能随意吃,更不能替代药物,建议咨询医生 坚果、点心要适量 15克坚果(15颗杏仁、15粒花生)≈10毫升油 吃核桃每次不超过3颗,带壳葵瓜子不超过25克(一小把)

  34. 注意: • 元宵要少吃 • 吃元宵时不要贪快 • 尽量煮着吃,不要炸 • 同时吃一些高纤维的蔬菜 • 咸味的元宵也不宜多吃 • 血糖控制不理想时,不要吃元宵

  35. 佳节别熬夜 • 坚持运动,抵消多余热量 • 坚持用药 • 常监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 静下心,忌大悲和大喜 • 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36. 新年伊始, 巩固糖尿病基础知识,及时充电, 保证抗糖路上“动力十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