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三节 真菌门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一、真菌的通性. 不含叶绿素,无质体,真核,多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真菌的异养方式:寄生、腐生;专性寄生、专性腐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1 菌丝和菌丝体 无隔菌丝和有 隔菌丝,菌丝组织体:

sad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节 真菌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一、真菌的通性 不含叶绿素,无质体,真核,多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真菌的异养方式:寄生、腐生;专性寄生、专性腐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1 菌丝和菌丝体 无隔菌丝和有 隔菌丝,菌丝组织体: 根状菌索、子座、菌核 2 细胞构造 (1)细胞壁,低等的:纤维素 /高等的: 几丁质细胞核 (2)细胞核为真核

  2.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二)真菌的繁殖 一、真菌的通性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1、营养繁殖 分裂 芽孢子、厚壁孢子、节孢子 2、无性生殖 游动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 3、有性生殖 同配 异配 卵配 子囊孢子 担孢子

  3.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菌 丝 体 (三)真菌的生活史 配子囊 萌发 配 子 配 子 无 性 生殖 有 性 生 殖 质配 孢子 减数分裂 核配 合子 1、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 2、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3、单核单倍阶段、双核阶段和双倍体阶段

  4.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一、真菌的通性 分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一)鞭毛菌亚门 1、特征 大部分为分枝的丝状体,无隔,多核(繁殖时其繁殖器官的基部有隔),多为无性繁殖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同配或异配

  5.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2、代表属 (1)水霉属: 一、真菌的通性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一)鞭毛菌亚门 1、特征 菌丝体分枝无隔,游动孢子囊,孢子囊层出, 双游现象(初生孢子---静孢子-----次生孢子) 有性生殖:卵孢子 (2)霜霉属:无性生殖产生分生 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6.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二)接合菌亚门 1、特征:陆生,静孢子或分生孢子,腐生、兼性寄生、寄生或专性寄生,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2、代表属 根霉属: 具匍匐菌丝和假根, 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 孢子囊梗丛生不分枝; 毛霉属:无匍匐菌丝和假根,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孢子囊梗单生分枝或不分枝

  7.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三)子囊菌亚门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二)真菌的繁殖 1、特征 (1)除酵母为单细胞外,多为多细胞,菌丝有隔,单核,也有多核 (2)无性繁殖:单细胞为出芽繁殖,多细胞种类产生分生孢子 (3)有性生殖:形成子囊,产生子囊孢子;除单细胞种类外,形成子实体,子囊包于子实体中,子囊菌的子实体称子囊果。

  8. 第三节 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子囊果的类型(子囊盘、子囊壳、闭囊壳) 子囊盘 子囊壳 闭囊壳

  9. 第三节、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2、子囊菌亚门的代表属 (1)酵母属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二)真菌的繁殖 (三)子囊菌亚门 1、特征 单细胞,真核,出芽生殖,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10.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第三节、真菌门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二)真菌的繁殖 (三)子囊菌亚门 1、特征 2、子囊菌亚门的代表属 (1)酵母属 (2)赤霉菌属:

  11.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第三节、真菌门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二)真菌的繁殖 (三)子囊菌亚门 1、特征 2、子囊菌亚门的代表属 (1)酵母属 (2)赤霉菌属: (3)麦角菌属

  12.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第三节、真菌门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二)真菌的繁殖 (三)子囊菌亚门 1、特征 2、子囊菌亚门的代表属 (1)酵母属 (2)赤霉菌属: (3)麦角菌属 (4)青霉属:分生孢子梗数次分枝,呈扫帚状,每小梗生一串绿色分生孢子

  13. 2、子囊菌亚门的代表属 (1)酵母属 第三节、真菌门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一)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二)真菌的繁殖 (三)子囊菌亚门 1、特征 (2)赤霉菌属: (3)麦角菌属 (4)青霉属: (5)其他常见种类:白粉菌属、虫草属、羊肚菌属、盘菌属

  14.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三 子囊菌亚门 2、代表属 (1)酵母属 (2)赤霉菌属 (3)麦角菌属 (4)青霉属:分生孢子梗数次分枝,呈扫帚状,每小梗生一串绿色分生孢子 (5)其他

  15.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四、担子菌亚门 1、主要特征: 多细胞,菌丝有隔 有两种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单核)、次生菌丝体(2核) 无性生殖不发达 有性生殖形成担子、担孢子 高等担子菌由次生菌丝体形成子实体, 也称担子果(三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三生菌丝体有锁状联合 双核菌丝体的形成与锁状联合 锁状联合:担子菌丝双核细胞的一种特殊的分离方式;是双核菌丝上的一种特殊结构。

  16.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四、担子菌亚门 1、主要特征: 2、担子菌的分类和主要类型 传统分类:有隔担子亚纲、无隔担子亚纲 新的分类:冬孢子纲 、层菌纲 、腹菌纲 (1)冬孢子纲 主要特征:不形成担子果,担子从冬孢子上发生。 无子实体,担子分隔或不分隔,担孢子 无定数,有黑粉状、能越冬的后垣孢子,有称黑粉孢子。 代表类群 黑粉菌目: 无担子果,担子有隔,产生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转主寄生 锈菌目:

  17. 冬孢子----合子核-----减数分裂----4个单核担子-----担孢子----侵入小蘖叶----性孢子器----性孢子---双核菌丝----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小麦----双核菌丝----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合子核-----减数分裂----4个单核担子-----担孢子----侵入小蘖叶----性孢子器----性孢子---双核菌丝----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小麦----双核菌丝----夏孢子-----冬孢子

  18.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2)层菌纲 主要特征:有发达的担子果(子实体),开裂。 形式有:裸果式、半被果式或假被果式 质地有:膜质、蜡质、革质、木质、肉质等多种 担子有横隔或纵隔,或无隔为单细胞形成子实层 代表类群:银耳目、木耳目、伞菌目、非褶菌目

  19. 银耳目有柄或无柄,平伏、扁平、带状、棒状、花瓣状等,通常胶质,子实层生于担子果的一侧。担子下部球形,纵分为4个细胞,上部管状,顶端有小梗,每个上产生一个担孢子。银耳目有柄或无柄,平伏、扁平、带状、棒状、花瓣状等,通常胶质,子实层生于担子果的一侧。担子下部球形,纵分为4个细胞,上部管状,顶端有小梗,每个上产生一个担孢子。 木耳目子实体胶质、耳状、壳状。子实层分布于表面或大部分埋于子实体内,担子横分隔为4个细胞,单列在同侧,每个细胞生一小梗,顶端产生一担孢子 伞菌目担子果肉质,少革质、膜质。有伞状的菌盖和菌柄。有菌褶、内菌幕、菌环、外菌幕、菌托、鳞片等。担子无隔棒状,有4小梗,每梗顶生一担孢子 非褶菌目 一年至多年生,木质、肉质海绵质等,子实体生于菌管内,菌针上或一平面上。担子单细胞,棒状,有4小梗,每小梗上有一担孢子

  20.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3)腹菌纲 主要特征:担子果发达,常不开裂。被果型,有1、2、3至4层包被,内为产孢体。常为多腔 ,担子由腔的边缘生出。 代表类群: 鬼笔目 马勃目

  21. 植物学 第二章 菌类植物 (五)半知菌亚门 1、主要特征:菌丝多有隔,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尚未发现。 2、分类:依据分生孢子的特点分为4目 丛梗孢目: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梗上, 分生孢子梗丛生。 黑盘孢目: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盘中。 球壳孢目: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器中。 无孢菌目:不产生分生孢子,只有菌丝, 及其形成的菌核、菌索。

  22. 三、真菌界的起源及其各亚门的亲缘关系 多元论:起源于失去自养能力的不同藻类。 绿藻-------鞭毛菌亚门 接合藻类----接合菌亚门(毛霉目) 红藻-------子囊菌、担子菌 单元论:起源于原始的鞭毛生物 鞭毛生物-----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担子菌 四、真菌的经济意义 1、食用、药用 2、工业用 3、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有害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