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Power, Politics, and MIS Implementation

Power, Politics, and MIS Implementa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JUNE 1983 VOLUME 26 NUMBER 6 M.LYNNE MARKUS 報告者:96156145 吳佳騏 96156151 王中楚. 摘要. Theories of resistance to MIS 影響實作時的策略 抵制 MIS 的原因 自身因素 不良的系統設計 特定的系統設計特性與組織背景相互作用. 大綱 (1/2). 緒論 原則之類型 基於原則之基本假設. 大綱 (2/2).

Download Presentation

Power, Politics, and MIS Implement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ower, Politics, andMIS Implementa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JUNE 1983 VOLUME 26 NUMBER 6 M.LYNNE MARKUS 報告者:96156145 吳佳騏 96156151 王中楚

  2. 摘要 • Theories of resistance to MIS • 影響實作時的策略 • 抵制MIS的原因 • 自身因素 • 不良的系統設計 • 特定的系統設計特性與組織背景相互作用

  3. 大綱(1/2) • 緒論 • 原則之類型 • 基於原則之基本假設

  4. 大綱(2/2) Case Study : Golden Triangle Corporation & FIS • FIS背景 • FIS系統 • 對FIS之抵制 • 與抵制原則之搭配 • 理論預測 • 理論的實施 • 阻力理論:實施建議 • 總結

  5. 緒論 (1/2) • 預期使用者的不捧場 • 大量的電腦系統面臨廢棄或重造 • 使用一些解釋來闡述為何MIS會無法得到預期使用者的支持 • 工作者長期累積的工作習慣(非正式) • 社會科學理論及研究結果(正式)

  6. 緒論 (2/2) • 三種解釋抵制的基本原則 • 個人或團體的內部因素 • 系統或應用程式的因素 • 人的特質與系統的特質之交互作用 • 並且比較其下之各種假設 • 與科技有關的假設 • 與組織有關的假設 • 對抵制本質的假設

  7. 原則之類型(1/2) • 抵制之三原則 – 為什麼會產生抵制? • 個人/團體的內部因素 • Ex.不想改變 • 系統/應用程式的內在因素 • Ex.有缺陷.無效率.不友善 • 內部&外部

  8. 原則之類型(2/2) • 與人相關的及與系統相關之特質的相互作用 • Ex1.分權結構下的集權系統 (組織結構&系統結構) • Ex2.失去權力者 vs. 獲得權力者 (人的權力&系統引發之權利改變) • Ex3.系統及社會環境之相互作用

  9. 基於原則的基本假設 • 與科技有關的假設 • 與組織有關的假設 • 對抵制本質的假設

  10. 與科技有關的假設(1/2) • 分析方法之一 目的(Purpose) • 目標(Goal) • 價值(Value) • 目的可依是否與理性管理論相符分成二類 • Rational Theory of Management • 組織會有一個目標(Goal),並且想辦法去達成目標

  11. 與科技有關的假設(2/2) • 與理論相符 • 使工作合理化 • 提高管理及決策效能 • 增加溝通及協調 • 與理論不符 • 一樣想達成上述改良,但不實際讓組織程序產生改變 • 改變公司內部的權力所屬

  12. 與組織有關的假設 • 常與理性管理論做結合 • 所有組織成員共享一目標,會協調,分工以達成目標 • 不同的個體/子工作群有各自的工作目標

  13. 對抵制本質的假設 • 意圖避免一個系統的製作或使用,或是避免系統設計者達成其目標 • 不去使用一系統 • 抵制是一種關係,並非只由單一行為人可構成

  14. 原則與假設

  15. Case study目的 • 檢驗是否有應用到三原則 • 抵制者與非抵制者之間有何差異? • 此系統是否有某些技術上的缺失? • 在使用此系統上是否有政治因素?

  16. 抵制者與非抵制者之差異 • 抵制者:個體的會計師 • 管理的會計師 • 相對較少的資料 • 產生對自己部門上司的彙整報表 • 非抵制者:組織的會計師 • 財務的會計師 • 面對大量的資料 • 產生對外的彙整報表 • 抵制者與非抵制者間必有行為或認知上的明顯差異

  17. 系統的技術缺失 • FIS系統的DBMS與OS配合度差 • 主記憶體容量不足 • 故障頻繁且耗時久,延後報表產生 • 月終結算無法承擔此漏失 • 資料在輸入上不方便

  18. 系統引申之政治因素(1/2)

  19. 系統引申之政治因素(2/2)

  20. 理論預測(1/4) 預測來自三種理論 The people-determined theory The system-determined theory The political variant of the interaction theory 這些理論用來預測如何消除抵制

  21. 理論預測(2/4) The people-determined theory <Changing the People> 更換抵制人員或找新成員加入來降低對新系統的抵制 實際案例應用 將抵制新系統的員工替換掉,有助於新系統的推行 預測推論 改變參與的人,阻力就會消失 將抵制的人和接納的人進行交替

  22. 理論預測(3/4) The system-determined theory <Fixing Technical Problems> 改變技術使阻力消失 實際案例應用 系統有技術上的問題,受到抵制 預測推論 修復了系統上的問題,可以減少抵制 提高系統的效能

  23. 理論預測(4/5) The political variant of the interaction theory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如果抵制是由競爭族群中因子間的互動產生的話,這些改變都不會對抵制理論有太多影響 實際案例應用 權利、策略上的糾紛使系統受到抵制 預測推論 更換員工或是技術的特徵,可能可以稍微減少一點抵制 就算經過一段時間,或是進行輪替或技術改進,抵制仍持續著 互動可以解釋除了阻力以外,其他有關組織的現象

  24. 理論預測(5/5) Result 在FIS的實際案例中,支持著政策變異相互作用理論,但並不支持其他兩個理論。 我們現在證明的假設理論互動對實現預測是有幫助的,收集數據,解釋阻力,並制定策略實施。但事實上,即使改變它們也沒辦法消除抵制。

  25. 理論的實施(1/4) FIS有著種種缺陷,導引理論有實施上的困難 只是一個業務工具 不提供利潤報告數據 需要PGP(Product Gross Profit)輔助,但效率差

  26. 理論的實施(2/4) 1972年的Memo:主要產品缺乏銷售信息和盈利能力 要給產品多少容量? 在一定時期內要給它開多少價格? 那項產品貢獻了多少毛利水平? 1975年10月Memo中對FIS系統的抱怨: 在提出對FIS系統額外的任務之前好好看看現在和其改進 1977年8月 Memo: 沒有一致的看法 FIS將永遠不會被接受,也不會作為分析工具來利用

  27. 理論的實施(3/4) 部份成員的懷疑 Should we look for a new system? 系統是否能夠超越任何一個巨大的簿記系統? 它是否能不斷地服務部門的需求編制預算,報告,分配等? 抵制FIS的理由 FIS系統並不容易使用,而且它也不僅僅是一個財務會計系統 有人認為它的目的是侵犯合法領域會計師的部門,即管理會計 這項抵制持續超過了1978年3月

  28. 理論的實施(4/4) Who won? 沒有確定的答案,但這並不重要 在1978年3月,技術問題獲得解決,企業會計信息比以前更好了

  29. 阻力理論:實施建議(1/4) People-Determined 用戶的教育(培訓) 強制用戶(法令,政策) 說服用戶 用戶的參與(獲得承諾)

  30. 阻力理論:實施建議(2/4) System-Determined 教育設計師(以獲得更好的技術) 提高人為要素 修改計劃 ,以符合組織程序 用戶的參與(以獲得更好的設計)

  31. 阻力理論:實施建議(3/4) Interaction Theory 在介紹系統之前先改善組織的問題 重新建構鼓勵機制 重新建立用戶和設計者之間的關係 用戶的參與並不都是恰當的

  32. 阻力理論:實施建議(4/4) 結論 根據互動理論,設計師們沒有完全中立的 開發或實施系統,用戶與設計者的關係是必要的 以不會受到抵制或抵制的方式來修改設計系統

  33. 總結(1/2) 分析師可能採取的行動 變更設計的系統的方式,使會計師更能接受 犧牲一些企業會計師的目標體系 允許會計師參與某些方面或所有方面的系統設計過程 能藉由給予個體會計師這些資訊,在系統中,購買行為的接受度,就可以得知阻力來源 兜售系統從一開始就作為最終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終止提議的項目

  34. 總結(2/2) 系統分析員和系統管理的執行者的意見並非一致 (首先)相互作用的理論是實現者認為自己作為當事者之一在分析 (其次)分析師該認識到這項工作的目的不是要“克服”阻力,而是要避免它,如果可能的話,建設性地面對它,反之就算了 阻力並不是最要先解決的問題 應用理論的互動性>>>來自其他理論的普遍應用

  35. 結束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