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The Emotive Theory of Ethics

The Emotive Theory of Ethics. A. J. Ayer. 一、前言. (一)幾組後設倫理學的名詞  1・認知主義(道德判斷具有真假值)和非認知主義(道德判斷不具有真假值)  2・道德實在論(確實存在道德事實)和反實在論(否定道德事實的存在)  3・自然主義(倫理性質是一種自然性質)和非自然主義(倫理性質不是自然性質). 一、前言. (二)情緒論是一種反實在論的非認知主義,當代除了澳洲哲學家 John Mackie 是反實在論的認知主義者以外,所有反實在論都是非認知主義。. John Mackie (1917-1981). 二、情緒論的背景.

sai
Download Presentation

The Emotive Theory of Eth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he Emotive Theory of Ethics A. J. Ayer

  2. 一、前言 (一)幾組後設倫理學的名詞  1・認知主義(道德判斷具有真假值)和非認知主義(道德判斷不具有真假值)  2・道德實在論(確實存在道德事實)和反實在論(否定道德事實的存在)  3・自然主義(倫理性質是一種自然性質)和非自然主義(倫理性質不是自然性質)

  3. 一、前言 (二)情緒論是一種反實在論的非認知主義,當代除了澳洲哲學家John Mackie是反實在論的認知主義者以外,所有反實在論都是非認知主義。 John Mackie (1917-1981)

  4. 二、情緒論的背景 (一)定義:否定道德事實的存在,道德判斷是表達判斷者的情感或態度。 (二)理論依據:  1・ Hume認為「應然」和「實然」間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表示「道德」和「事實」是兩個不同領域,因此反實在論是正確的理論。  2・ Moore批判自然主義的結果:如果「善」不能由任何自然性質加以定義,但又不相信神秘的直覺,情緒論就成為可能的選項。  3・情感本身具有促成行為的動力,情緒論最容易解釋道德和行為之間的密切關係。

  5. 三、Ayer的邏輯實證論 (一)Ayer的生平簡介 (二)邏輯實證論:具有真假值的命題才是有意義的,所以有意義的命題有兩種:  1・分析命題  2・可以檢證的命題 (三)Ayer對Moore的批判 A. J. Ayer (1910-1989)

  6. 三、Ayer的邏輯實證論 (四)倫理命題的定位  1・根據邏輯實證論的意義理論,倫理命題也是無意義命題,但是日常生活中卻常使用倫理判斷,這表示倫理命題是有用的。  2・分別兩種意義:認知意義和情緒意義  3・根據情緒論可以區分三種語句:   (1)認知意義的句子   (2)情緒意義的句子:表達式和命令式   (3)無意義的句子

  7. 四、Ayer的情緒論 (一)道德哲學研究的對象:  1・一般倫理學體系包含四種成分:   (1)表達倫理學語詞定義的命題;   (2)描述道德經驗現象及其原因的命題;   (3)有關道德德行之勸誡;   (4)實際的道德判斷。  2・道德哲學的研究對象只限於第一類命題。

  8. 四、Ayer的情緒論 (二)對正統主觀主義和效益主義的批判  1・正統主觀主義以「贊成」或「不贊成」情感,享樂效義主義則用快樂、幸福或滿足,定義行為的對錯。  2・一個行為可以是道德上錯的,但卻是一個受到贊成的行為,因此正統主觀主義是站不住腳的。  3・「提升最大幸福的行為有時候是錯的」這句話並沒有矛盾,所以享樂效益主義無法成立。

  9. 四、Ayer的情緒論 (三)Ayer的主觀主義  1・倫理概念只是擬似概念(pseudo-concept)  2・道德判斷只是情緒的表達,不是有關事實的陳述。  3・倫理語詞不只表達情感,也激發情感,在語句中使用可以達到刺激行為的效果,就像命令一樣。

  10. 四、Ayer的情緒論  4・比較以下三句話:   (1)說實話是你的責任;   (2)你應該說實話;   (3)說實話是一件好事。  根據Ayer的觀點,這三句話的不同意義在於:它們表達命令的成分輕重不同。因此不同的倫理學語詞,是表達不同的情感強度。

  11. 四、Ayer的情緒論  5・Ayer的主觀主義和正統主觀主義的不同:   (1)正統主觀主義不否認道德判斷是真正的命題,所以道德判斷具有真假。換句話說,正統主義主義認為道德判斷是「論斷情感」(the assertion of feeling)或「描述情感」(the description of feeling),而Ayer則認為道德判斷是「表達情感」(the expression of feeling)。   (2)正統主觀主義認為倫理判斷會產生實質的矛盾,而Ayer的情緒論則不會。

  12. 四、Ayer的情緒論  6・Ayer理論的優點:可以避免正統主觀主義的一個挑戰,即道德判斷的有效性不是建立在判斷者的情感特性。情緒論不會產生這樣的挑戰,因為倫理判斷根本無所謂有效性問題,因為它不是真正命題。  7・所有主觀主義都必須面對的質疑:價值上的爭論是不可能的。但是Ayer認為這個質疑無法駁斥他的理論,因為日常生活中似乎產生的價值爭論,其實是有關事實的爭論。

  13. 五、對Ayer理論的批判 (一)檢證原則本身具爭議性 (二)道德推理變成不可能 (三)混淆原因(cause)和理由(reason) (四)道德判斷不可能錯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