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 污染的種類 空氣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噪音污染 熱污染. 污染源 工業污染源(固定污染源) 來源 : 各類工廠(包含印刷廠、乾洗店,修車廠等)。 污染物 : 在生產過程中,燃燒燃料所排放出的廢氣、煙塵或製 造過程外洩的氣體或液體或乾洗店使用石油系或四氯乙烯 溶劑等 。 污染的種類 : 廢水、廢氣(揮發性有機溶劑)、廢棄物、噪音等。. 交通運輸污染源(移動污染源) 來源 : 汽機車、飛機、火車和船舶等交通工具 。 污染物 : 排放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

Download Presentation

環境污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污染

  2. 污染的種類 空氣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噪音污染 熱污染

  3. 污染源 工業污染源(固定污染源) 來源: 各類工廠(包含印刷廠、乾洗店,修車廠等)。 污染物:在生產過程中,燃燒燃料所排放出的廢氣、煙塵或製 造過程外洩的氣體或液體或乾洗店使用石油系或四氯乙烯 溶劑等。 污染的種類:廢水、廢氣(揮發性有機溶劑)、廢棄物、噪音等。

  4. 交通運輸污染源(移動污染源) 來源:汽機車、飛機、火車和船舶等交通工具。 污染物:排放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 物、碳氫化合物及鉛(四乙基鉛(CH3-CH2)4Pb 簡 稱TEL))等污染物。 污染的種類:大多為空氣污染。

  5. 農業污染源 污染物來源:農藥、肥料、養殖牲畜的排泄物。 污染的種類:水體環境受到污染、部份農藥對於魚類或其他 水生生物具有毒性,足以貽害生態環境。

  6. 生活污染源 污染物來源:家庭污水(包括糞便污水)、生活垃圾(廚餘、尿布等)、家庭燃料(瓦斯燃燒產生一氧化碳)。 污染的種類:空氣污染、水污染 。

  7.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寶特瓶 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 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 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 垃圾回收

  8.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 不包含在以上六種材質之塑膠

  9. 空氣污染

  10. 大氣分為五層

  11. 對流層 位置 : 0~11公里 現象 :因受地球散熱的影響上冷下暖, 因此會形成對流。 特色 :造成颱風下雪,下雨…..等天氣的變化。 使飛機的飛行不穩定,乘客感到不舒服。 使地區性的空氣污染問題擴大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12. 平流層 位置 : 11~50公里 現象 :因吸收太陽輻射的影響上暖下冷,因此空氣沒有對流。 特色 :沒有暴風雨,閃電。 高空飛機在此飛行最平穩。

  13. 空氣污染大事件 倫敦煙霧(1952年12月5-8日) 成因: 因為冷氣團來臨溫度持續在冰點以下, 市民不斷地在暖爐中燒煤。 污染物質: 碳的微粒(C) 、 SO2、 SO3及硫酸H2SO4 等有毒物質。 危害情形: 在沒有風的情況下聚集不散所引起,再持續的四天中死亡人數較 常年同期多4000人,約為平常的2~3倍。

  14. 洛杉磯煙霧 成因: 是大量的汽機車燃燒石油,因引擎的高溫使空氣中的氮和氧反應。 污染物質: NO(一氧化氮)及NO2(二氧化氮) 危害情形: 它會使人的眼睛不舒服、損害呼吸系統並使草木枯死及破壞物料。 一氧化氮會使人的中樞神經受損,引起痙攣和麻痺,高濃度的一氧化氮會導致肺部充血和水腫,甚至窒息死亡。 二氧化氮,對人的心、肝、 腎及造血組織都會有嚴重的破壞。

  15. 洛杉磯煙霧 紅棕色煙霧

  16. 光化學煙霧 反應物質:汽車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氮(NO) 。 反應機構:一氧化氮在空氣中,很快便氧化成二氧化氮 (棕色的氣體),二氧化氮會吸收陽光中的一部分可見光而分解(所以叫做光化學煙霧)成一氧化氮和氧原子。 氧原子非常活潑,會與空氣中的氧分子反應生成由三個氧原子結合而成的臭氧。

  17. 主要的成份:臭氧 在平流層中具有過濾紫外線的功效。 在對流層中,卻是污染物。臭氧非常活潑而且具有毒性,對於氣喘病患、運動的人和老人家影響很大!

  18. 空氣污染來源 工廠排放廢氣 汽機車排放廢氣 發電廠發電的廢氣 家庭爐灶與取暖設備所排放的廢氣

  19. 空氣污染物可分為四大項目,分別為 氣狀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氯氣、氟化物等) 粒狀污染物(包括懸浮微粒、金屬煤煙、黑煙、酸霧、落塵等) 二次污染物 (指污染物在空氣中再經光化學反應而產生之污染,包括光化學霧等) 惡臭物質(包括氯氣、硫化氫、硫化甲基、硫醇類、甲基胺類) 等。

  20. 常見的空氣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 來源:石化燃料的燃燒,當煤或石油燃燒時,其中所含雜質 (如硫元素或黃鐵礦,FeS2)及轉變成SO2 影響: 傷害葉子葉片 人類呼吸道 腐蝕金屬及建築物

  21. 懸浮粒子 來源:石化燃料中不可燃或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灰粒 影響: 干擾視覺 產生肺部疾病 沉積於建築物表面,並腐蝕金屬

  22. 一氧化碳 (CO) 來源: 為燃燒不完全所致,例如在密閉空間燃燒火爐,或是使用熱水器。 烷類 + O2 → CO2 + H2O 為發電機或引擎廢氣中毒。

  23. 一 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 • 正常時血紅素在肺臟接受O2,而將O2供應於各組織。 • 一氧化碳易與血液中之血紅素(Hb)結合而形成一氧化碳血紅素,而CO與血紅素之親和力通常被認定為O2之約210倍以上。 • 當形成CO-HB時,如能呼吸不含CO之空氣時,O2能緩慢解離CO而經由血液排出於體外。

  24. 一氧化碳中毒之症狀

  25. 一氧化碳中毒者之處理:1.儘速救出,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2.呼吸衰弱者立即施與人工呼吸。3.以氧氣吸入器讓中毒者吸取氧氣,但氧氣中宜添加約5%之 二氧化碳,以利促進呼吸。 4.讓中毒者安靜躺歇並保持身體之溫暖。5.中毒症狀較嚴重者,應送醫診療。 http://www.klfd.gov.tw/03-know/know/know1_13_7.htm

  26. 氮氧化物(NOx) 來源: 為高溫燃燒下之產物,其來源有燃料之燃燒。 影響: 植物葉片的損傷,阻礙其生長。 刺激眼及鼻腔黏膜。 產生棕色刺激性霧氣,腐蝕金屬及其他建築物。 損壞橡膠 。 與臭氧,碳氫化合物混合經太陽照射形成煙霧。

  27. 碳氫化合物(烴是僅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烴是僅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 影響: 阻礙植物生長 與臭氧,氮氧化物混合形成煙霧 光化學氧化物 (a)臭氧(O3) (b)過氧乙醯硝酸化合物(PAN) 使葉片褪色 刺激眼睛 干擾肺功能

  28. 臭氧層的破壞

  29. 大氣層中臭氧的產生 何謂臭氧 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略帶有淡藍色的氣體 臭氧如何形成 在大 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 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

  30. 臭氧層(Ozone Layer)在哪裡 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 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Stratosphere),濃度始終維持在百萬分之一. 1985年,英國學者Joseph Farman等人發現,自1970年以來,9-10月南極上空的臭氧濃度逐年迅速地下降,形成臭氧洞。此臭氧洞一年一年的增加,直到1995年南極上空臭氧洞面積已經擴大為歐洲大陸的兩倍,引起全世界密切的關注。而1997年4月的報告也指出,就連北極地區的臭氧也比前一年急遽下降了15%至25%。

  31. 臭氧層的功能 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90%的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32. 紫外線(Ultraviolet,UV)為一種看不見的輻射,它被物質吸收紫外線(Ultraviolet,UV)為一種看不見的輻射,它被物質吸收 後會產生化學變化,故又稱化學線。 紫外線會使細胞遺傳物質DNA的正常結構變成不正常的DNA

  33. 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有四個重點,分別是曬黑、曬傷、產生皺紋及造成皮膚癌。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有四個重點,分別是曬黑、曬傷、產生皺紋及造成皮膚癌。 因為光線波長的不同,紫外線又分為A、B、C三種,

  34. 紫外線指數(UVI預報) 自民國86年7 月1日起,在電視報紙網際網路上,每天的氣象報告,數字是0~15 0~2為「微量級」 3~4為「低量級」 5~6為「中量級」 7~9為「過量級」 10~15為「危險級」

  35. 防曬係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為防曬功能的指標。 SPF數值代表該防曬品在UVB的照射下保護肌膚不被曬紅、曬傷的時間。 例如,原本五分鐘會曬紅的人,使用SPF15的防曬品,可使皮膚被曬紅的時間延長十五倍,所以是五乘十五等於七十五分鐘。

  36. 日本厚生省所使用的「防曬係數」則是「PA」針對UVA訂定的防曬係數 。 「PA+」表示:比未使用產品之前,延緩2到4倍的時間才會被曬紅。 「PA++」則是4到8倍的時間。 「PA+++」則表示:使用後經8倍以上的時間,才會被曬紅。

  37. 臭氧層如何被破壞 氟氯碳化物CFCl3是破壞臭氧層的兇手之一 什麼是氟氯碳化物 CFC是氟氯碳化物的代號,而不是化學式,因為氟氯碳三種元素的元素符號是F、Cl、C,所以取這三種元素符號的第一個字母,就是CFC(Chlorofluorocarbon),而最後面的s是複數的意思。因為氟氯碳化物是一個統稱,它有很多結構類似的有機化合物,所以就在CFC的後面加上s,代表一系列的這種物質。

  38. 性質: 1.穩定性高(CFCs在大氣的壽命相當長,在60~400年間不等) 2.不自燃也不助燃。 3.不易起化學變化。 4.對於人體的傷害較小。 用途: 使用於噴霧罐與工廠冷凍專用冷煤。

  39. 氟氯碳化物如何破壞臭氧層 接近地面的大氣並不會分解,但它上升至平流層 ,會發生下列反應

  40. 由氟氯化碳化合物中的氯原子引發的連鎖反應,可以破壞大氣層中十萬個臭氧分子。由氟氯化碳化合物中的氯原子引發的連鎖反應,可以破壞大氣層中十萬個臭氧分子。 到2050年時臭氧層預估將減少16%,地球上因強烈的紫外線引起的疾病將大幅增加。倘若臭氧層破壞達30%,則紫外線A,B,C都將到達地面。

  41. 氟氯碳化物的用途 • ●發泡劑: • 硬質PU發泡(例如冰箱絕緣層發泡體、建材)、、軟質PU發泡、聚苯乙烯(PS)發泡(如建材)及PE發泡等,如: CFC-11 。 • ●冷媒 : • 冷凍機、冰箱、汽車、空調用冷媒 • 如: CFC-11、 CFC-12 。 • ●清洗劑 : • 印刷基板、半導體材料等電子零件及光學零件清洗劑, • 如CFC-113。

  42. ●噴霧劑: • 化粧品、醫藥品、清潔用品等需要推進之噴霧裝置, • 如CFC-11、CFC-12 。 • ●海龍(Halon)也是全鹵化碳氫化合物,因具有特別的防火效果,常作為許多需要防火安全場所的滅火劑。 • 然而,由於海龍破壞臭氧的能力(ODP)更甚於CFC,所以在使用上更值得關切。

  43. 解決辦法: 第一:所有高空飛機加裝觸媒轉換器,減少NO廢氣之排放量。 第二:全面改用較低穩定性氟溴碳化合物,同樣具有壓縮效果,但由於穩定性較低,在到達臭氧層前即已分解,因無碳氯鍵,不會生成氯原子自由基,也就不會破壞臭氧層。

  44. 臭氧層耗盡對人類及環境的影響 • ●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罹患率增加。 • ●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 。 • ●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 • ●破壤自然生態的平衡。 • ●改變氣候,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45. 搶救臭氧層守則: 一、不購買「氟氯碳化物」當推進劑的滅火器或噴霧劑。 二、不使用噴霧型的泡沫髮膠或醫療用品。 三、購買電冰箱、暖氣機、冷氣機時,考慮使用正在發展中的環保冰箱或冷氣機。 四、汽車空調洩漏時應先修理好再填充冷媒 ,以免「氟氯碳化物」外洩至空氣中。 五、不購買以「氟氯碳化物」為發泡劑所製成的紙 和塑膠產品。

  46. 「蒙特利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 緣由:1985年共有26個國家於維也納達成保護臭氧層協議,並決定研議一國際管制公約以補該協議之不足。 訂定日期:1987年9月16日再於加拿大蒙特利市舉行國際會議,並由全世界二十六個國家共同簽署。

  47. 目的:希望在本世紀結束前,氟氯碳化物的用量能減少一半;並於2000年,各國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四氯化碳等物質。目的:希望在本世紀結束前,氟氯碳化物的用量能減少一半;並於2000年,各國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四氯化碳等物質。 備註:臭氧層的急遽破壞,仍是遠超過科學家的預期。如果確實按照議定書的進度執行,預計仍須四、五十年時間,臭氧洞才會消失。

  48. 酸雨

  49. 何謂酸雨 「酸雨」,顧名思義,雨是酸的。其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沈降」,它可分為 「濕沈降」: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 「乾沈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50. 雨水酸鹼值達 5.0以下時,正式定義為「酸雨」。 中性 pH 1~6 為酸性 pH=1為強酸性 pH=6為弱酸性 pH 8~14 為鹼性 pH=8為弱鹼性pH=14為強鹼性 靜宜大學化學教育研究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