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國家安全與全民國防

國家安全與全民國防. 林正義 2005.10.13. 全球 GDP 大國. 美國 10,4168 32.3% 日本 3,9787 12.3% 德國 1,9762 6.12% 英國 1,5524 4.81%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家安全與全民國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家安全與全民國防 林正義 2005.10.13

  2. 全球GDP大國 • 美國 10,4168 32.3% • 日本 3,9787 12.3% • 德國 1,9762 6.12% • 英國 1,5524 4.81% • 法國 1,4096 4.37% • 中共 1,2371 3.83% • 義大利 1,1809 3.34% • 加拿大 7157 2.21% • 西班牙 6498 2.01% • 墨西哥 6372 1.97% • World Bank ,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Database, July 2003

  3. 美國 4553億 4144億 ;英國 474 511億 • 法國 462 454億;日本 424 427億 • 中國 354 331億;德國 339 348億 • 義大利 278億 276億 ;俄羅斯 194億 185億 • 沙烏地 193億 188億;南韓 155億 149億 • 印度 151億 127億 ;以色列 107億 100億 • 加拿大 106億 100億 ;土耳其 101億 103億 • 澳洲 101億 97億

  4. 國家安全五個層面 • 一、國際環境: 單極一超(美國獨霸,GDP十兆美金,國防預算四千五百億美金)、民主主流對殘餘社會主義政權、次國家與非傳統性威脅; • 二、國內環境:泛藍或泛綠;統一或反統一;一邊一國或一中各表; • 三、國家利益(水平橫軸:生存、重要、人道)、目標(垂直縱軸:短中長程); • 四、威脅本質(軍事、政治或經濟?); • 五、避免/克服威脅的戰略(對抗或合作或兼具)。

  5. 國家安全核心價值與戰略 • 國家安全的核心價值包括:政治獨立、經濟繁榮、軍事基本防禦、社會和諧、文化價值、環境保護等。 • 國家安全戰略的形成,受到威脅性質、資源分配多寡、科技創新、同盟友邦支持與否等影響。決策者在面臨國際權力結構、國家集體認同(national collective identity)調整時,通常會對他們所認知的威脅及克制之道,重新加以詮釋。 • 概念先後順序: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國家安全諸項政策。

  6. 台灣與亞太安全 • 不對稱的威脅(中共政經軍壓力;除南太平洋外無邦交國) • 權力平衡的格局 (美國+日本 vs.中共);中共尋求東南亞多極化以牽制美國單極霸權 • 2Cs(綜合性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 、合作性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安全論述 • 東北亞國家國防經費上升(中共、日本、南韓) • 衝突熱點(朝鮮半島與台灣海峽) •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生化武器)的擴散 • 非傳統安全威脅挑戰日升(SARS與人口、槍枝偷渡)

  7. 台灣面臨的威脅 • 國防:軍力數量對比懸殊、不放棄武力; • 外交:三光封殺、拒絕雙重承認及代表權;零和或非零和? • 兩岸:分化台灣內部勢力、一個中國框架、一國兩制、內政事務;反分裂國家法 • 財經:大陸磁吸、經濟成長趨緩、金融改革速度慢; • 社會心理:團結不足、易受分化、統獨分歧。

  8. 威脅的本質 • 屈人之兵而非戰、拔人之城而非攻 • 「一國兩制」--矛盾性、過渡性、壓倒性 • 「一個中國」矮化台灣法律與國際地位、消化台灣經濟能力; •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親而離之--始計篇 • 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九地篇

  9. 議題位置 • 國家安全 • 綜合性安全 • 傳統、非傳統安全 • 全民國防 •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 • 全民國防教育

  10. 瑞典 • Sweden’s Total Defense system is comprised of National Boards of Military Defense, Economic Defense, Psychological Defense, and Civil Defense • The Swedish Commission on Nonmilitary Resistance • The Swedish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coordinates the civilian Total Defense strategy, and provides funding to the relevant responsible authority to this end.

  11. 新加坡 • 一九八四年提出全民國防,二ooo年新加坡國防部公布「二十一世紀防衛新加坡」報告書,重申「全民國防」,社會每一個成員、部分均需扮演角色。 • 軍事、經濟、民防、社會、心理防衛 • 國防經費佔GDP約為6%

  12. 兩岸全民國防

  13. 中共對台威脅 • 中共跨海侵略登陸犯台 (低); • 侵佔外島(低) • 台海進行軍事演習,如飛彈試射、火砲射擊、封鎖演練、攔檢登臨船隻、軍機艦頻越中線、大量漁船多梯次騷擾台海近岸海域 (高) • 宣布解決「台灣問題」時間表、制訂「統一法」;刻意排擠台商或沒入資產;對台發動敵惡意宣傳等破壞兩岸穩定的作為;斷交骨牌效應擴散等 (高)。

  14. 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修正 2003.6 • 第二條:國家安全會議,為總統決定國家安全有關之大政方針之諮詢機關。前項所稱國家安全係指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 • 第三條:國家安全會議以總統為主席;總統因事不能出席時,由副總統代理之。

  15. 國防法 2000.1 • 第三條明示:「中華民國之國防,為『全民國防』,包含國防軍事、全民防衛及與國防有關之政治、心理、科技等直接、間接有助於達成國防目的之事務」。此一定義說明「全民國防」不是軍事防衛而已,也不只是概念,而是結合政府各部門、民間企業、全體民眾,透過「全民防衛動員」發揮總體國力,使中共對台動武不僅需面對中華民國國軍的堅強抵抗,也將遭到台灣全體民眾的強烈抗爭。

  16.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2001.11 • 動員計畫區分為: • 一 動員準備綱領:以國防戰略目標為指導原則,配合國軍全般戰略構想 ,統籌策劃全國人力、物力、財力及科技等動員能量,以備平時支援 災害防救,戰時支援軍事作戰,及兼顧民生需求。 (行政院) • 二 動員準備方案:針對各種動員特性,結合各該機關之施政計畫,依動員準備綱領之規劃,確定年度主要需求項目,實施統籌分配,以律定 各分類計畫應行規範事項。 (各部會) • 三 動員準備分類計畫:依據動員準備方案,確定各機關實施作業範圍與 預期配合達成目標,以適應動員實施階段需要。

  17.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2001.11 • 動員準備階段:配合災害防救法及其他法律規定,支援緊急事故之應變 • 動員實施階段:支援軍事作戰、緊急危難,維持公務機關緊急應變及國民基本生活需要。

  18.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2001.11 • 鑒於「軍事事務革命」影響到國軍指、管、通、情、電戰力的綜合發揮,而資訊戰的重要性使「科技強軍」的需求增強。因此,「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方案」除了精神動員(新聞局)、人力動員(內政部)、物資經濟動員(經濟部)、財力動員(財政部)、交通動員(交通部)、衛生動員(衛生署)之外,也將更加重視「科技動員」(國科會)一項,以開發國防、戰爭所需的科技,結合更多現代化專業技術人才,加強科學研究設施建設。

  19. 民防法第二條範圍2001.12 • 一、空襲之情報傳遞、警報發放、防空疏散避難及空襲災害防護。二、協助搶救重大災害。三、協助維持地方治安或擔任民間自衛。四、支援軍事勤務。五、民防人力編組、訓練、演習及服勤。六、車輛、工程機械、船舶、航空器及其他有關民防事務之器材設備之編組、訓練、演習及服勤。七、民防教育及宣導。八、民防設施器材之整備。九、其他有關民防整備事項。

  20. 民防法 • 第三條 •   本法所謂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民防工作與軍事勤務相關者,平時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國防部督導執行,戰時由國防部協調中央主管機關運用民防團隊,支援軍事勤務。

  21. 全民國防教育法 2005.1 • 國防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各機關應推廣國民之國防教育、增進國防知識及防衛國家之意識,並對國防所需之人力、物力、財力及其他相關資源,依職權積極策畫辦理」,明確規範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均有推動、推廣全民國防教育之義務。 • 「全民國防教育法」,於二OO五年元月十一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二月二日咨請總統頒布,並於二OO 六年二月一日正式實施。

  22. 全民國防教育法 • 第一條 為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以增進全民之國防知識及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健全國防發展,確保國家安全,特制定本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國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23. 國防教育 • 學校教育、政府機關在職教育、社會教育與國防文物保護教育等四大項。 • 高中職則以國防通識課程或結合團體生活紀律、法治與倫理、體適能等課程實施;大學部分,除了國防通識課程外,在一般通識教育中,如國家現況、法治教育、倫理教育、文化與道德、哲學與人生等,均涵蓋於國內各級教育體系中,使全民國防能紮根於基礎教育,茁壯於社會各階層。

  24. 「全民國防」 • 李登輝總統1996年7月在「國軍年度工作檢討會」上,提出「全民國防」的理念,「不但要使大家具有『國防安全人人有關,國防建設人人有責』的認知,形成『全民關注、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共識;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全國同胞面臨威脅時,絕不屈服的堅強意志,發揮『全民皆兵』的制敵效果,才能使國防意識深入民心,國防建設厚植基礎,真正保障國家的安全,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

  25. 「全民國防」的必要性 • 中共對台灣的威脅不僅限於軍事層面,也在政治上矮化、經濟上吸納消化、心理上催化,使台灣無法團結,獲得外援,陷入無法一戰、不敢一戰的危險。中共完全服膺孫子兵法所講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26. 「全民國防」的必要性 • 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期間,中共不僅對台文攻(伐謀、伐交),亦進行武伐(軍事恫嚇,導彈試射)。 • 二OO五年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對台實施法律、輿論、心戰。 • 若中共對台灣是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我們就必須發展出一套「全民國防」的理論基礎,使中共所需面對的不僅是國軍,而是全體台灣民眾的反制。

  27. 「全民國防」理論基礎 • 「全民國防」的理論基礎建立在「綜合性安全」與總體國力的概念之上,而「全民防衛動員」則是使「全民國防」具體實踐的途徑。「全民國防」是國家生存戰略,必須結合國家各不同部門,才得以發揮其功效。 • 全民國防不是:1. 平民防衛;2. 民防;3. 軍事防衛。

  28. 「全民國防」五個面向 • 「全民國防」有五個面向,除軍事防衛之外,也包括如政治防衛、經濟防衛、心理防衛(心防)、科技防衛及民防。心防是國防安全最重要的基礎,除認清敵我,也是發展「生命共同體」、國家集體意志的必備條件。政治建設是基礎,經濟建設是後盾,心理建設是動力,軍事建設是核心。

  29. 社會防衛與心防的異同 • 社會防衛與心防有些類似而不盡相同;若社會防衛是要追求內部族群融合,心防則是要對外部敵人保持適度的警覺性。心防是「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社會防衛則是使外敵無法在我方內部製造分化。社會防衛建立在心防的基礎之上,使經濟防衛、民防、軍事防衛等能透過「社會防衛黏劑」緊密結合。

  30. 「社會防衛」與「經濟防衛」 • 「社會防衛」旨在建立優質化民主、和諧的社會,不因種族、省籍、信仰、統獨分歧而削弱團結性,使敵人無法在我方內部製造分化。「經濟防衛」旨在對付所可能遭受的經濟杯葛、貿易制裁或其他顛覆破壞活動,也包括民生及戰略物資的儲存,及民間部門如何支援國防建設。

  31. 民防與軍事防衛 • 民防旨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降低傷亡率、迅速復原生產,包括民生物資的分配及硬體預防措施的準備。 • 「軍事防衛」是最後一道防線,靠堅強的陸、海、空防禦,使中共無法跨越台灣海峽,快速反應、有效打擊則是「全民國防」平時建軍的目標。

  32. 「綜合性安全」 • 中華民國政府所採納的是「綜合性安全」理念,政府的基本責任是「提供安全、無懼的生活環境,建立永續繁榮、發展的基礎」。政府並表明在政治上需「厚植民主政治基礎、齊一國家認同」;在經濟上「發展國家經濟,支援國防建設」;在心理上,「凝聚生命共同體的認知,堅定捍衛民主的決心」;在軍事上,「精進國防軍事組織,嚴密防衛作戰準備」。

  33. 科技動員 • 台灣擁有資訊戰攻防相關行動的基本能力,若能研發關鍵技術、蒐集各種病毒種類及加強防護之道,並從民間的科技轉入到軍事用途,屆時我方運用資訊戰活動的能力會大幅的提升,發揮不必近戰就可制敵的「以小搏大」效果。「科技動員」既可發揮軍民結合的力量,也可將經濟利益、社會效益和軍事效益結合為一,更進一步體現「全民國防」的要義。

  34. 物資 • 中油 65%中東;東南亞 10%,非洲20% • 戰備儲油 16萬公秉:14萬中油,2萬海軍油槽,存油量60% • 急救藥品 以人的2.5%(台北)台灣(1%) • 進口煤 99% • 公民最重要物資2個月安全存量,軍需180天(60元~180元) • 稻米 3個月

  35. 人力 • 軍事人力動員能量以不超過200萬人為原則。 • 民防62萬,消防6000人,義消2萬 • 醫師2萬5千,中醫3000,牙醫7300, • 藥師1萬2千。

  36. 交通 • 強化運輸能量: • 初期以82萬人為目標(後備) • 台鐵 1142公里,公路20107公里(不包括市區、農村道路);金馬車輛不夠 • 長榮:船隊(自有)全球第2,陽明第12,萬海24名 • 空運:1997.10月上、154架:華航25、長榮18、遠東14、復興28、 國華25、大華13、立榮13 • 強化通信能量

  37. 衛生 • 重要藥品醫材、設施儲備、臨時醫療場所開設及疏散 • 自製藥品(廠家)635家,麻醉藥自製3個月,8個月存量,2個月外傷急救藥品。 • 傳染病防治及緊急醫療救護。

  38. 中共「國防法」1997 • 第四十五條 國家在和平時期進行動員準備,將人民武裝動員、國民經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動員準備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和計劃,完善動員體制,增強動員潛力,提高動員能力。

  39. 中共「國防法」 • 第四十六條 國家建立戰略物資儲備制度。戰略物資儲備應當規模適度、儲存安全、調用方便、定期更換,保障戰時的需要。 • 第四十七條 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動員準時和動員實施工作。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在和平時期必有依照法律規定完成動員準備工作;在國家發佈動員令後,必須完成規定的動員任務。

  40. 中共國防教育法,2001.4 • 學校國防教育 • 社會國防教育 • 國務院領導全國的國防教育工作。中央軍事委員會協同國務院開展全民國防教育。 •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防教育工作。駐地軍事機關協助和支援地方人民政府開展國防教育 • 國家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