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Chapter 24 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Chapter 24 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生活成本之衡量. 前言. 在 1931 年時 , 正值經濟大蕭條之際 , 當時美國職棒巨星 Babe Ruth 之 年薪是 $80,000, 比當時美國總統 Hoover 之年薪 $75,000 要高 。 但 當今職棒巨星之薪水動則上千萬美元 , 是 Babe Ruth 的 200 倍 。 2010 洋基隊選手平均薪資 3 百 30 萬美元 , A-R 年新高達 3 千 3 百萬美元 。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24 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24 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生活成本之衡量

  2. 前言 • 在1931年時,正值經濟大蕭條之際,當時美國職棒巨星 Babe Ruth 之年薪是$80,000,比當時美國總統 Hoover 之年薪$75,000 要高。 • 但當今職棒巨星之薪水動則上千萬美元,是 Babe Ruth 的200倍。 • 2010洋基隊選手平均薪資3百30萬美元, • A-R年新高達3千3百萬美元。 • 田中將大以7年1億5500萬美元(約新台幣47億,161億日圓)加盟紐約洋基

  3. 前言 • 乍看之下,現在職棒選手薪水比Babe Ruth 要高出許多。 • 但1931年的物價遠低於現在,所以要衡量現在選手的薪資與Babe相比何者要高,必須考慮到不同年代的物價的差異。 • 1931年美元5分錢可以買到1 個冰淇淋,遠低於現在的價格。要正確地比較不同年代生活水平之高低,必須特別注意物價的差異。

  4. 前言 • 本章討論經濟學如何衡量整體的生活成本,要比較Babe Ruth 的$80,000 薪資與現今職棒選手薪資,應比較兩者薪資的購買力。因此,我們必須找出將薪資轉換成購買力的衡量指標。 •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就是在做這項統計工作。

  5. 前言 •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用來檢視活成本如何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改變,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一個典型家庭為了維持相同的的生活水準,必須花費更多的支出。 • 一個經濟體系的全面物價水準上升,則稱之為通貨膨脹。 • 通貨膨脹率是指與前一期表較物價上升的比率。 • CPI的變化比率,是通貨膨脹率最適切的計算指標。

  6. 前言 • 本章討論的架構 1 消費者物價指數 2 考慮通貨膨脹後對經濟變數之修正

  7. 消費者物價指數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衡量一個典型的消費者購買商品與勞務之成本。 • 美國的勞動部下屬的勞動統計局每個月會統計並公布CPI,我國則是行政院主計處負責調查。

  8. 如何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 • 計算CPI的步驟: 1 找出典型消費者購買商品之項目與數量,並將 之為一籃固定商品與勞務。 2 找出該籃內商品與勞務的每一年的價格。 3 計算每一年買該籃商品與勞務的成本。 4 找一年為基準年,計算某一年之CPI某年之 CPI=當年生活成本÷基準年生活成本×100 5計算通貨膨脹率 • 以表1為例說明之。

  9. 以CPI衡量生活成本可能的偏差 • 根據CPI的定義得知,不論價格如何變化,消費者買商品的項目與數量都維持不變, • 由21章的討論得知,為了維持相同滿足程度,價格變動則消費組合可能跟著改變。

  10. 以CPI衡量生活成本可能的偏差 • CPI可能有的偏誤有: • 忽略了替代效果:高估生活成本。繪圖說明之。 • 忽略新產品的引進後,同樣的花費可以獲得更多的效用,高估生活成本。 • 忽略品質改進的效果。

  11. GDP平減指數與CPI之差異 • 兩者差異: • 衡量的項目不同:GDP平減指數衡量所有國內生產之商品與勞務之價格, CPI 衡量典型消費者購買商品與勞務之價格。 • 例如:國產的遊艇價格上漲,遊艇雖是我國GDP的一部分,但並非國內一般消費者會購買的商品。因此,其價格上漲會使GDP平減指數上升,但不影響CPI。

  12. GDP平減指數與CPI之差異 • 例如:國產的遊艇價格上漲,遊艇雖是我國GDP的一部分,但並非國內一般消費者會購買的商品。因此,其價格上漲會使GDP平減指數上升,但不影響CPI。 進口傢俱價格上漲時,雖然這些傢俱不是本 國生產的,但國內一般消費者會購買,因此 像進口傢俱之類的進口商品,其價格上漲會 使CPI上升,但不會影響GDP平減指數。

  13. GDP平減指數與CPI之差異 • 權數不同:GDP平減指數以實際產出量為權數, CPI 各種商品與勞務價格之權數則固定。 • 消費者物價指數比較一個固定籃子商品與服務的當期價格與基期價格,統計單位只是偶爾改變那一籃子的內容。 • 每一種商品其每期的產量不同,因此,同一種商品其在GDP平減指數中的每期權數會跟著不同,從而GDP平減指數的權數結構會隨時間經過而自動調整。

  14. 考慮通貨膨脹後對經濟變數之修正 • 衡量整體物價水準之目的,在於可以比較相同數量的金錢在不同期間之購買力有何差異,以下以CPI來計算從前的一塊錢前與現在的一塊錢的差異。

  15. 考慮通貨膨脹後對經濟變數之修正 • Babe Ruth 1931的8萬薪水相當於現在多少薪水? • 1931年的CPI為15.2, 且 2009年的CPI是214.5 • 所以1931年的15.2元相當於基準年的100元,而基準年的100 元相當於2009年的214.5元,所以1931年的8萬相當於 • 80,000÷15.2×214.5=1,128,947 • 遠不如當今職棒明星之平均薪資(是洋基隊A-R年薪的3%)。

  16. 考慮通貨膨脹後對經濟變數之修正 • Hoover總統的75,000年薪相當於2009年的 75000÷15.2×214.5=1,058,388。 • 是當今歐巴馬總統薪資的2倍多。

  17. FYI: 電影賣座排行榜 • 不考慮物價的票房排行榜前三名: 1 阿凡達: 7億4千9百萬美元 2 鐵達尼號: 6億零1百萬美元 3 黑暗騎士: 5億3千3百萬美元 • 而1939年出品的亂世佳人其票房收入連前50名都排不上。

  18. FYI: 電影賣座排行榜 • 但若經過調整後的實質票房收入排行則大不相同 • 亂世佳人才是第一名(票房現值16億零6百萬美元), • 第二名星際戰爭(票房現值14億1千6百萬美元), • 阿凡達則只排在第14名。

  19. FYI: 電影賣座排行榜 • 熟悉台灣電影者都不會否認1963年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部非常叫座的台灣電影,其門票收入841萬元(一張票15元,約56萬1千人次),比不上現代任何一部電影的門票收入。 • 梁山伯與祝英台門票收入841萬元若換算為2011年的台幣值多少? • 100年為基準年CPI為100,1963年CPI為15.5 • 1963年的841萬元相當於2011年的5426萬 梁山伯與祝英台

  20. FYI: 電影賣座排行榜 • 另一方面: • 當時梁祝一張門票為15元,故約56萬1千人次觀賞。 • 以現在電影門票一張約250元計算,梁山伯與祝英台票房約1億5千7萬元。 • 大約周董不能說的秘密票房(5千3百萬)收入的3倍。

  21. 指數化 • 若價算價格時把物價變動納入考量,則稱之為指數化。 • 例如所得稅個人免稅額當通貨膨脹率達3%或以上時就會調整, • 以前書本的定價用「基本價格」。

  22.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 名目利率:融機構付給存款戶每1元存款的利息數額,是存在金融機構存款的增加速度。 • 實質利率:存款戶每1元存款的購買力增加的速度。 • 大致而言實質利率=名目利率-通貨膨脹率

  23.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 假設佳麗今天在銀行存了1,000美元,而年利率為10%,則一年後她可以領到 1,100美元的本利和。如此,佳麗是否比一年前「更富有」呢? • 若就金錢的購買力(亦即金錢所能購買的商品與服務數量)而言,佳麗是否更富有決定於物價上漲率。(假設她只買影集CD片)

  24.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 零物價膨脹:如果CD的單價維持在10美元,則她所能購買的CD數量由100張增加為110張。這意味著她擁有的金錢數目增加10%,讓她的購買力也上升10%。 • 6%物價膨脹:如果CD的單價由10美元上漲為10.6美元,那麼她所能購買的CD數量由100張增加為104張。換言之,她的購買力大約上升4%。

  25.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 10%物價膨脹:如果CD的單價由10美元上漲為11美元,則她的1,100美元的本利和所能購買的CD數量,仍跟以前一樣,都是100張,她的購買力並沒有變動。 • 12%物價膨脹:如果CD的單價由10美元上漲為11.2美元,能購買的CD數量,由原先的100張減為約98張,她的購買力大約下降2%。

  26.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 2%物價緊縮:如果CD的單價由10美元降為9.8美元,那麼她所能購買的CD數量由100張增加為約112張。換言之,她的購買力大約上升12%。 • 物價膨脹率愈高,則佳麗的購買力的增加幅度愈低,如果物價膨脹率超過利率,則她的購買力實際上是下跌的。如果發生物價緊縮,則她的購買力上升大於利率。

  27.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 個案研究: 美國的利率水準 • 圖2是自1965年至2010年間美國利率走勢圖,的其中一個特徵是名目利率高於實質利率。這意味著這段期間,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都是正的,亦即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持續上升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