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第六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共同議題 1 : 2015 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 結論報告

第六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共同議題 1 : 2015 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 結論報告. 報告人:陳昭義局長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2007 年 11 月 13 日. 一、討論經過. 1.96 年 8/28 、 9/28 、 10/9 召開 3 場預備會議。 2.96 年 11/12 提正式大會討論。 主持人 : 工業局陳昭義局長 全國工業總會陳武雄理事長 引言人 : 台灣經濟研究院龔明鑫副院長 與談人 : 工業技術研究院李鍾熙院長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胡仲英參事 台北大學李堅明教授

san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共同議題 1 : 2015 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 結論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共同議題1:2015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 結論報告 報告人:陳昭義局長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2007年11月13日

  2. 一、討論經過 1.96年8/28、9/28、10/9召開3場預備會議。 2.96年11/12提正式大會討論。 主持人:工業局陳昭義局長 全國工業總會陳武雄理事長 引言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龔明鑫副院長 與談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李鍾熙院長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胡仲英參事 台北大學李堅明教授 計有21人次發言,討論熱烈 3.形成26個共同意見、4個其他意見。

  3. 二、共同意見 (一)產業發展願景: 發展台灣產業成為全球資源整合者、產業技術領導者及軟性經濟創意者。2015年台灣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擴增至20兆元,建構五大兆元產業,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成長20%。 (二)擬定中長期產業政策 1.各部會應跳脫管理、主導思維,扮演積極協助、支援及輔導角色,擬訂中長期產業發展政策,協助產業發展。 2.未來製造業結構調整方向,將以高科技資通訊產業為主軸;加速培育跨領域整合應用之新興產業,對未來製造業新增產值之貢獻度達三分之ㄧ以上;基礎產業發展則以滿足內需為原則。

  4. 3.因應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應積極規劃推動清潔發展機 制及碳排放權交易等外部成本內生化之市場機制,以加速降低我國能源密集度。 4.因應高能源價格發展趨勢,政府應檢討調整能源供需 結構及發電裝置容量結構,包括非核家園政策。 (三)革新產業發展模式 1.應擺脫量產及代工模式,積極開展軟體應用及系統整合,以提升附加價值。 2.應致力由創新導向經濟邁向創新加值、運籌全球之知識經濟發展階段,成為國內外產業資源分工整合者,並掌握價值鏈主導權。

  5. 3.應運用新科技、新材料、設計美學及新經營模式等措施,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 4.在研發創新策略上,由短期性、製程為主之研發形式,演進為著重中長期與前瞻性(次世代)研究、新經營模式、品牌建立及整合應用等活動,創造新一波產業成長動力。 (四)形塑優質創新環境 1.政府應重視人才質與量不足的課題,加強推動產學合作,建立產業創新人才資源發展整合機制,以達適才適用之目標。 2.政府應推動職能認證制度,鼓勵民間人才培訓產業發展,以充裕國內產業人才資源。

  6. 3.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時代來臨,政府應及早修正就業服務法、入出國及移民法等相關法令, 並建構創新人才的友善生活環境,以爭取國際高級人才。 4.建立無形資產評價機制及智慧財產流通運用服務平台,並結合民間資源積極參與國際標準之制定。 (五)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之各項共同意見,應建立跨部會追蹤管考機制,以確保各項共同意見之落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