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第二章

第二章. 教学口语训练. 2009 年 9 月. 第一节 教学口语概述. 一、教学口语的含义. 教学口语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按照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中预期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二、教学口语的特征. 它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辅之以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具有口头语的特征。但是由于是教学用语,因此随意性和灵活性较小,更严谨规范,结合书面语的准确、精练、严密等特点。. 具体的说,教学口语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规范性。 教学口语的规范,是指教师使用普通话的规范。

san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教学口语训练 2009年9月

  2. 第一节 教学口语概述

  3. 一、教学口语的含义 • 教学口语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按照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中预期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4. 二、教学口语的特征 • 它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辅之以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具有口头语的特征。但是由于是教学用语,因此随意性和灵活性较小,更严谨规范,结合书面语的准确、精练、严密等特点。

  5. 具体的说,教学口语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1、规范性。 • 教学口语的规范,是指教师使用普通话的规范。 • 2、启发性。 • 启发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诱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有所领悟。 • 3、形象性 • 因为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觉形象。

  6. 三、教学口语的重要作用 • 1、教学口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 2、教学口语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7. 四、教学口语的分类 • 教学口语按照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应变语、结束语等几种。

  8. 第二节 • 导入语及其训练

  9. 一、导入语的含义: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它是教师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一席话。

  10. 二、导入语的作用 • 1、沟通心灵。 • 课堂导言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

  11. 举例: • 俞老师借“姓”发挥自我介绍。我姓俞,按《说文解字》讲,俞的本义是“船”。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好比一条船,载着你们几十个同学一起在求知的大海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

  12. 2、活跃气氛。 • 高明的老师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活跃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 例:惯性的导入语。一天,一个女生坐车,到站停车时,旁边的人没站稳,撞了她一下。女生气愤地说:“你这人真没有德性。”这个人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

  13. 3、激发兴趣。 • 成功的导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 例如:朱雪丹老师教《太阳、地球、月亮》的导语。小朋友,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只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呀!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今天,老师一起带你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

  14. 再如: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再如: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

  15. 4、诱发思考。 • 例1:《太阳》一课的导语。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为什么射箭的人不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呢? • 刚才同学说的是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但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呢?这就是今天语文课的学习任务。

  16. 例2:《海底世界》导入语: •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 • 生:喜欢。 • 师: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去海南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帆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很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峡谷?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吗?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知道这一切? • 生:是的。 • 师:那么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海底世界》。

  17. 5、承上启下 • 《<呐喊>自序》的导入语 •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能回忆一下吗? • 生:《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药》。 • 师: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的小说,有《祝福》、《阿Q正传》。以上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本小说集? • 生:《呐喊》。 • 师:除《祝福》选自《彷徨》外,其余都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我要问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呐喊>自序》,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解释的。

  18. 三、导入语的要求 • 1、要心音活泼,忌平淡刻板。 • 2、要庄谐适度,忌低级庸俗。 • 3、要短小精悍,忌冗长拖沓。

  19. 四、导入语的类型 • 1、故事导入。 • 故事导入就是教师把要将的课的有关内容、问题编成一个故事,用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方法。 • 好奇心 → 浓厚的学习兴趣

  20. 例如:《拿来主义》的导语: • 在一次酒会上,法国、俄国、美国、中国4位商人在一起聚会,这时,法国人拿出了白兰地,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中国人拿出了茅台,美国人呢?他拿起酒杯不慌不忙地倒了点白兰地,又倒了点伏特加,最后再倒了点茅台,然后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鸡尾酒!同学们,你们是否欣赏这位美国人的做法呢?他的可取之处在哪里呢?

  21. 再如: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时,引用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的事。 •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了,连连说:您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 •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18446744073079551615一串数字。) • 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的总和,这些麦粒以重量来计算,约5270亿吨,竟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学了“等比级数求和”,我们就知道了。

  22. 2、情景导入。 • 情景导入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出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教学。

  23. 例如:一位老师讲《春》时,是这样使用导语的: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例如:一位老师讲《春》时,是这样使用导语的: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 这段话有情有景,绘声绘色。即使在冬天,学生也会感到春意融融,眼前一片生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春》的强烈欲望。

  24. 再如: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再如: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

  25. 3、教具导入。 • 教具导入就是教师开始教学时,通过运用与教学有关的教具,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方法。 • 例如:在讲英语、图形时使用图片。春夏秋冬。

  26. 4、知识导入。 • 知识导入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通过提问、做练习等复习旧知识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支撑点为目的的方法。 • 例如:英语1、2、3的单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么4、5、6、应该怎么说? •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素描,全是黑白的,似乎有些单调,那么我们今天就进入色彩的学习,让我们的图画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27. 5、谈话导入。 • 谈话导入就是教师运用谈话的形式,把同学门当朋友似的你一言我一语交流,从而引入要讲的课。 • 例如:《歧义》的导语: • “扬州八怪”之一的祝枝山曾给一个爱财如命的富绅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富绅看了后,非常高兴。于是付了不菲的润笔费,设酒招待之后亲自送客出村。哪知回来时见家门外有人在嘲笑。

  28. 学生讨论: • 为什么富绅会高兴,而又有人在外嘲笑? • 得出结论: • 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 •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9. 6、游戏导入。 • 游戏导入就是教师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激发兴趣,启发智力,营造快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 例如:猜谜语:《小猴子下山》“又有脚来又有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像个人,爬得像条狗。

  30. 例如:接拼单词:看生词卡片,请学生每人说一个字母拼出一个单词,说到最后一个字母,这几名学生一起站起来把这个单词读来。例如:接拼单词:看生词卡片,请学生每人说一个字母拼出一个单词,说到最后一个字母,这几名学生一起站起来把这个单词读来。 • 我来描述你来猜。老师用简单的英语描述一件事物,请学生来猜。这样正好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继续学习。 • 淘汰游戏。教师在发出指令前可以说“Sam says”,则学生做此动作,指令 • 前没有“Sam says”学生则不做此动作,如教学一年级五官一单元时教师说“touch your nose”,而学生做了摸鼻子的动作,便算错了。全班分四组,反应慢或做错的同学被淘汰请回到坐位。留下的人最多的小组获胜.

  31. 此外,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类型还有很多: • 题目导入法:如《爬山虎的脚》。 • 背景导入法:如《长征》、《十里长街送总理》。 • 联系实际导入法:如《要下雨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音乐歌曲导入法:如《助人为乐》一课播放《爱的奉献》。 • 诗歌导入:如《动手做做看》一课用《人有两个宝》一诗导入。

  32. 五、设计运用导入语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联系性。与本课内容有联系。 • 2、迁移性。学生在这环节中的学习兴趣和能量的迁移。 • 3、适应性。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 • 4、启发性。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有启发性,能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 练习:P133第五题

  33. 练习:导入语设计 • 《 开船了 》 • 贝贝把桔子一瓣瓣地放在盘子里。他把盘子当成大海,把桔瓣当成小船,自己当船长。 • “开船喽!开船喽!”小船长把“小船”开进了奶奶的嘴里,奶奶高兴地笑了。

  34. 歌曲《国旗多美丽》 • 国旗国旗多美丽,天天升在朝霞里, • 小朋友们爱祖国,向着国旗敬礼,敬个礼。 • 国旗国旗多美丽,五颗星星照大地, • 祖国前进我长大,我向国旗敬礼,敬个礼。

  35. 小公鸡和小鸭子 (第一册) •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它们走进草堆里。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叫。小公鸡看见了,一捉到虫子就叫小鸭子来吃。  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 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 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下去会淹死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  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它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36. 《小猫刮胡子》小学二年级 • 咯吱,咯吱,主人的两腮满是白花花的肥皂沫,他正对着镜子,聚精会神地刮胡子。 •   小花猫在一旁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   主人刮完胡子,走了。 •   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 •   晚上,小花猫追捕老鼠。老鼠很狡猾,从墙上一个小洞里钻了过去。 •   小花猫追了过去,却一头撞在墙,撞得鼻青脸肿。 •   猫妈妈看见了,耐心地对小花猫说:“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你能不能从洞里钻过去,先要用尺子量一量。你把尺子刮掉了,当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   从那以后,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

  37. 《黄山奇石》(小学中年级)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38. 第三节 • 讲授语及其训练

  39. 一、讲授语的含义 • 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

  40. 二、讲授语的功能 • 1、传授知识解疑释难。 • 2、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 3、传道育人培养习惯。

  41. 三、讲授语的要求 • 1、要深浅适度。 • 2、要重在点拨。 • 3、要连贯畅达。 • 4、要尽可能生动、鲜明。 • 5、要主导课堂氛围。

  42. 四、讲授语的种类 • 1、直陈法。 • 用平实的语言把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陈说出来的方法。这是最基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讲授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

  4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夕”呢?(生:晚上)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夕”呢?(生:晚上)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

  44. 2、具象法。 • 指借助形象化的描绘语言,阐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利用人们熟悉的、可以直觉的、能唤起思维表象的事物帮助人们掌握那些陌生的、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或道理,引导人们自然地进入理性知识的王国。

  45. 例如: • 一老师讲黄河每年输往下游泥沙重达⒈6×109吨时说:这些泥沙可绕赤道垒一道宽3米,高8米的堤坝,用载重1800吨的火车每天运2500车次,一年才能运完。

  46. 3、例举法。 • 是通过讲述实例来阐明概念、定理、规则等含义的方法。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讲授方法,不同学科的概念、定理、规则大都可以通过举例来阐释。

  47. 例如: • 化学老师讲分子的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干了,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不久就变没了,盐在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些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48. 4、比较法。 • 是把两个或几个有同有异的事物、概念、词语、定理等联系起来,分辨其异同或高下的方法。

  49. 例如: • “忸怩”“腼腆”“扭捏”三个词语的辨析:这三个词都有不大方的意思,“忸怩”是形容词,指不好意思,不大方。“腼腆”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害羞,怯生生。而“扭捏”是动词,只不大方的举止。

  50. 5、引用法。 • 是指援引名言、警句、诗词或有关资料来阐述、论证讲授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引用法,能增强讲授的说服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