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曹亦兵 55244888@sina.com TEL:13033054500. 从一则数学活动谈起. 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的要素. 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的要素 :. 活动目标 教材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 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目标:. 课型 教材教法、学法 核心概念. 《 小班数学活动:水果店 》 活动目标. 1. 会按水果的种类进行分类,能根据点卡取出相等数量的实物。 2. 幼儿喜欢并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操作活动。. 核心概念:分类. 什么是分类?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幼儿感到就是他们本

sara-bishop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曹亦兵 55244888@sina.com TEL:13033054500

  2. 从一则数学活动谈起

  3. 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的要素

  4. 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的要素: • 活动目标 • 教材 • 教法、学法 • 教具学具 • 活动组织形式

  5. 活动目标: • 课型 • 教材教法、学法 • 核心概念

  6. 《小班数学活动:水果店》活动目标 • 1.会按水果的种类进行分类,能根据点卡取出相等数量的实物。 • 2.幼儿喜欢并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操作活动。

  7. 核心概念:分类 • 什么是分类? •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幼儿感到就是他们本 人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 儿形成学习动机。

  8. 好的问题情境的特征 • 真实性 • 挑战性与综合性 • 互动性 • 应用性

  9. 《大班数学活动:复习几何形体》设计 1.以“摸摸猜猜”的方式,复习几何形体名称、特征。 2.游戏“藏一藏”,引导幼儿将标记与几何形体进行匹配。 3.游戏“看图纸搭城堡” 。

  10. 《大班数学活动:复习几何形体》设计理念 主题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所用的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在建构区内,孩子们就经常玩搭积木的游戏,夏老师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来自儿童生活经验的游戏价值,在搭城堡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要对照图纸选取材料,最后按照图纸要求搭好城堡。这个过程,从数学思维的角度看,孩子们首先要学会按几何形体特征拿取材料,其次,拿几个,图纸上是有要求的,这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学会分类,学会统计,学会认识标记,老师的作用在于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蕴含数学问题的游戏情境,在这个游戏情境中,我们的孩子要完成游戏任务,就要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 数学生活化: • 教学内容生活化 • 数学应用生活化

  12. 教学内容生活化: •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幼儿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

  13. 《大班数学活动:三角形的稳定性》 • 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 • 回忆已有经验,并结合实物交流对三角形的认识。 • 操作记录活动:晃动比较积塑玩具拼成的不同图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 观察三脚架等实物,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 解决情境难题:怎样让纸、书、塑料、小木棍立在桌子上?

  14. 数学应用生活化 • 应多创设一些实际应用的情境,培养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课例《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幼儿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知识,对长方体进行探究。由于制作的材料就是生活中的纸盒,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幼儿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例《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幼儿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知识,对长方体进行探究。由于制作的材料就是生活中的纸盒,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幼儿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6. 教学交互化: • 反观教学实践,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少有或根本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

  17. 大班数学活动:复习几何形体 • 设计理念:体现同伴之间的互动 • 在游戏搭城堡环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合作学习的空间,孩子可以自己搭、自己思考,孩子们可以辩论不同想法,在辩论中统一认识,他们首先对图纸要有统一认识,同伴之间相互学习,两两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

  18.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 • 学具的呈现策略

  19. 学具的呈现策略 • 学具应具有目的性 • 学具应具有探究性

  20. 学具应具有目的性 • 材料应暗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能够达到的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21. 课例《三角形的稳定性》学具设计 • 学具投放应蕴含着教育目标,体现目标的层层递进,同时体现投放材料的层层递进。 • 操作记录活动:晃动比较积塑玩具拼成的不同图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 观察三脚架等实物,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 解决情境难题:怎样让纸、书、塑料、小木棍立在桌子上?

  22. 学具应具有探究性 • 探究性是指学具必须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教师提供的学具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幼儿探究活动的结果应该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 • 探究性的三个重要标志: • 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 • 开放性 • 选择性

  23. 学具应具有开放性 • 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材料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不同的路子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24. 学具应具有选择性 • 选择性: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 •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 材料的摆放应便于孩子的自由选择和探索活动。

  25. 幼儿数学教学方法的设计: • 学法设计: •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26. 自主学习: • 自主学习标志:高层次思维;高度心理卷入。 • 低层次思维:简单感知、记忆、回想、简单刺激反应。 • 高层次思维:解决问题(复杂、开放、无标准答案、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新思想、评判别人的想法、自我反思、联想、发散等。 • 高度心理卷入:学习一个知识,不仅是知道,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体验到了,只有高度心理卷入,才能生成情感、态度。

  27. 课例《大班数学活动:三角形的稳定性》 • 回忆已有经验,并结合实物交流对三角形的认识。 • 操作记录活动:晃动比较积塑玩具拼成的不同图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 ①师生共同记录完成表格。 • ②讨论让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不变形的方法。 • 观察三脚架等实物,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 解决情境难题:怎样让纸、书、塑料、小木棍立在桌子上?

  28. 新课改、新挑战

  29. 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 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一个心灵去唤醒另一个心灵 谢 谢 倾 听 欢 迎 批 评 55244888@sina.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