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南華大學 97 學年度系所評鑑 宗教學研究所 自我評鑑前之簡報

南華大學 97 學年度系所評鑑 宗教學研究所 自我評鑑前之簡報. 歡迎蒞臨指導 簡報時間: 2008/12/31 簡報地點: S248 教室 報告人:呂凱文老師. 97 學年度 宗教所自我評鑑 系所評鑑之實施時程. 97 學年度 宗教所 自我評鑑: 97 學年度上學期 ( 2009 年 1 月 6 日實施 ) 98 學年度 本所接受 教育部評鑑: 98 學年度上學期實施。 (2009 年 10 月上旬實施 ). 97 學年度 宗教所自我評鑑 2009/01/06 ( 二)舉行實地訪評. 實地訪評時間:

save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南華大學 97 學年度系所評鑑 宗教學研究所 自我評鑑前之簡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華大學 97學年度系所評鑑宗教學研究所 自我評鑑前之簡報 歡迎蒞臨指導 簡報時間:2008/12/31 簡報地點:S248教室 報告人:呂凱文老師

  2. 97學年度 宗教所自我評鑑系所評鑑之實施時程 • 97學年度 宗教所自我評鑑: 97學年度上學期(2009年1月6日實施) • 98學年度 本所接受教育部評鑑: 98學年度上學期實施。(2009年10月上旬實施)

  3. 97學年度 宗教所自我評鑑2009/01/06 (二)舉行實地訪評 • 實地訪評時間: • 2009/01/06(星期二) 09:00~16:30 • 三位訪評委員: • 黃運喜教授(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文理學院院長)。 • 張 珣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 • 鄭志明教授(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4. 1月6日(上午)實地訪視行程 • 黃色字時段請無課的同學於所辦公室靜待。

  5. 1月6日(下午)實地訪視行程 • 黃色字時段請無課的同學於所辦公室靜待。

  6. 97學年度 宗教所自我評鑑2009/01/06當天 請同學合作事項 • 實地訪評當天照常上課,無課的同學請於預定時間內,在所辦公室靜待。 • 當天有事外出的同學請告知聯絡方式,並且儘量不要遠離。 • 請仔細聆聽此次簡報內容,歡迎同學瞭解自我評鑑報告的各項目並回餽意見,協助本所改善與未來發展。

  7. 97學年度宗教所自我評鑑簡報項目 • 一.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 二.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 三.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 四. 研究與專業表現 • 五. 畢業生表現

  8. 一.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9. 本所歷史沿革 • 南華大學於民國85年創校之初,即設有「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與「佛學研究中心」,從事宗教文化教育推廣以及佛學之教學研究。民國89年,本校在原有兩中心的基礎上,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宗教學研究所,並於90學年度正式招收研究生,原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裁併。宗教學研究所下分宗教研究組﹝舊名「比較宗教學組」﹞與佛學組,每年各組招生10名,兩組計20名。 • 本所同仁為整合台灣巴利學研究之人力與資源,推動有關巴利學研究,於民國96年10月在本校人文學院下成立「巴利學研究中心」。

  10. 設立宗旨 • 依據「南華大學校務發展計畫」,學校發展目標著重於:(1)以學習為主軸的教育方針,(2)慧道中流養成教育,(3)自覺式學習養成教育,(4)全人化氣質養成教育,(5)學習環境之塑造。 • 本所配合前述目標,從宗教學研究著眼,將設立宗旨訂定如下:「結合現代學術理論與佛教等宗教傳統,從事宗教傳統間對話,並掌握當代文化脈動,拓展本土化、區域化、全球化的宗教學術研究。」

  11. 教學目標 本所教學目標:「培養具有國際觀與社會人文素養的宗教教育及文教傳播人才。」 培育下列三種人才: (1)宗教學研究與文教傳播人才。 (2)具有專業素養的佛學思想與語文人才。 (3)具有宏觀視野與人文素養的宗教傳教人才。

  12. 目標之落實 • 為落實教學目標,本所將教學課程規劃為宗教研究組與佛學組。 • 兩組除了有各自必修的基礎科目,兩組也有共同的選修科目,讓教學與研究活動具體展開,進而達成「培養具有國際觀與社會人文素養的宗教教育及文教傳播人才。」的教學目標,並培育:(1)宗教學研究與文教傳播人才、(2)具有專業素養的佛學思想與語文人才、(3)具有宏觀視野與人文素養的宗教傳教人才。

  13. 本所與相關系所相較下之辦學特色 • 1.以佛學研究為核心,促成慧道中流養成教育:本所在梵文、巴利文、藏文等主要佛典語言均有專門教師授課,每學期也有開設佛教義理思想專題課程,本所同時也有國際佛光山事業體支持,因此在學門專業發展上佛學研究成為主要核心,在學生人格內化上更易促成「慧道中流」之養成教育。 • 2.以宗教學暨其他宗教傳統研究為輔,促成全人化氣質養成教育:本所更以其他宗教傳統(主要是印度教、基督宗教、民間宗教與新興宗教等)為比較領域,進而和西方現代宗教人文思潮進行對話,形成佛學與宗教學之相輔相成。本所開設課程不侷限於單一宗教視野,這有助於學生開擴多元宗教文化觀與當代國際視野,促成全人化氣質養成教育。 • 3.重視科際整合,在學習環境塑造上,促成教學與研究的學群制之建立:本校的宗教學術研究人才平均分佈於人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各自專業學門從哲學、生死學、文學、社會學皆有。為此,本所進行宗教學與佛學之教學研究時,也與哲學、生死學、文學與社會學等進行學科整合。

  14. 現況反省 • 宗教學術研究領域甚廣,需要滿足許多條件才能達成設立宗旨與教學目標。本所是獨立研究所,沒有設立大學部宗教學系與博士班,專任師資編制有限,擴增不易,若要達成本所設立宗旨與教學目標,進而形成佛學與宗教學相輔相成的特色,有幾點思考: • (1)結合本校生死學所、哲學所、文學所與社會科學院等宗教研 究師資陣容,建立學術研究團隊,強化本校於東方人文思想研究之優勢。 • (2)積極推動大型宗教研究計劃, 舉辦國內宗教學術研討會。 • (3)促進與國內外相關大學宗教系所與研究機構之學術交流。 • (4)增聘師資、鼓勵教師以優質研究著作升等,尋求設立博士班。 • (5)拓展與國外大學之宗教系所進行師資與學生之交換交流,以培養師生之國際觀。

  15. 二.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16. 課程架構 • 本所課程架構理念和內容與前述宗旨和目標之間關係密切,以本所97學年度入學新生的課程架構為例,畢業學分36學分(含論文4學分),宗教研究組與佛學組的必修與必選課程規劃如下: • (1)宗教學方法論:宗教史學、宗教哲學、宗教心理學、宗教社會學與宗教人類學。(宗教研究組5門至少選修2門,佛學組5門至少選修1門) • (2)宗教專題: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宗教、民間宗教、新興宗教。(宗教研究組6門至少選修2門,佛學組除佛教專題外,5門至少選修1門,) • (3)宗教學與佛學現代語文:英文與日文名著選讀。(宗教研究組與佛學組學生,2門至少選修1門) • (4)傳統佛典語文:梵文、藏文、巴利文與佛典漢語。(佛學組4門至少選修2門) • (5)宗教學基本問題討論。(宗教研究組必修) • (6)論文寫作方法指導。(宗教研究組與佛學組必修) • (7)宗教與當代社會文化:宗教與性別、宗教與教育、法律、行政、政治、傳播、生死學、詮釋學等。(此為選修課程) • (8)佛教思想與經典專題:如來藏思想、中觀思想、華嚴思想、般若經、清淨道論、原始佛教文獻專題等。(此為選修課程)

  17. 課程科目與教師研究相符 • 本所人力資源分析-師資: • 97學年度,本所專任教師共7位(呂凱文、何建興、黃國清、陳美華、釋依空、釋如念、蔡昌雄),皆有博士學位。合計副教授2位,助理教授5位;依授予學位區分,計宗教學博士2位,佛學博士1位,哲學博士2位,文學博士2位。 • 97學年度,本所兼任教師有7位(尤惠貞、阮忠仁、蔡奇林、陳又新、陳俊斌、曾金蘭、齊偉先)。其中,本校兼任教師有3位,校外兼任教師有4位。7位兼任教師中,6位擁有博士學位,1位為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合計副教授2位,助理教授5位。 • 教學科目與教師個人研究的配合情形說明。 • 課程內容與國內外專業發展符合情形說明。

  18. 卓越教學環境的培養 • 教師出國進修:包括Fulbright、國科會、日本佛教傳道協會、米山扶輪社等補助。 • 舉辦國內與國際學術研討會:例如印度學研討會、世界宗教研討會、世界佛教論壇、佛學與巴利學學術會議、人文學與佛學研究方法論研討會等。 • 邀請國際知名學者演講:例如H.J.Swanda Sugunasiri, Bhikkhu Ananalyo, Kenneth Holloway,Bhikkhu Satyapala,楊郁文、劉述先等。 • 海外大學姊妹校交流:美國西來大學、韓國金剛大學、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泰國馬古德大學等。

  19. 提昇教學品質 系所提供修課輔導情形: • 新生迎新座談會、導師制度。 • 補充學生宗教學術背景之基礎知識。 • 完善的網站資訊與課程大綱提前公告。 • 專任教師皆有規劃課程輔導時間。 • 正式課程外的觀摩與學習活動等。(例如宗教參訪活動)

  20. 課程檢討之實作 • 1.定期實施課程意見調查與交流。教務處於每學期末實施教學意見調查表,作為教師自我教學評鑑和課程改進用,教師也會對課程意見回饋,檢討與修正課程。 • 2.平時落實課程意見交流。本所同仁在平日互動、所務會議與課程會議討論中,時時留心同事與學生在課程方面的意見與需求。有必要時,本所也會透過所務會議或課程會議,檢討課程架構是否合宜,並視實際需要修改課程架構。

  21. 課程調整之具體例子 • 例如94學年度的所務會議注意到本所宗教學課程有補強的必要,隨即逐年增加宗教學師資,並於95學年度聘請鄭印君老師為專任教師開設基督宗教領域與宗教學方法論等課程、96學年度聘請曾金蘭老師開設道教領域課程、97學年度聘請陳美華老師為專任教師開設宗教方法論領域等課程等。另外,例如佛學組學生希望開設佛教史課程,或者希望宗教學與佛學日文名著選讀的進度能照顧到日文能力不足者,所上老師亦從善如流於新學期加開課程或調整課程進度。 • 例如95學年度之前,四門佛典語言課程中,梵文為必修科目,藏文、巴利文與佛典漢語則是三選一的選修科目,其中,每學年的梵文與佛典漢語的選課者甚多,但是藏文與巴利文課面臨開課不成的窘境。該年度課程會議基於各語系佛典語文的平等性與修課動機的誘因,將四門佛典語言課列為四選二的必選課,讓課程資源更有彈性地被運用。該項決議的成效立即顯現在新學年度的選課情況,四門佛典語言課程的選課人數都相當平均。 • 例如96學年度增開「論文寫作方法指導」為兩組必修科目。

  22. 教學改善現況 • 持續聘請宗教學課程兼任教師,以擴展宗教研究學術的深廣度。 • 鼓勵本校不同學術專長領域的教師合開課程,以利於科際整合與對話。 • 開放9學分的修課空間給學生選修與自己論文方向相關的本校其他研究所課程。 • 強化基礎課程,例如「宗教學基本問題討論」、「佛學基本問題討論」等,加強學生的學術背景知識。

  23. 三.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24. 課程規劃滿足學生需求 • 實際開課落實課程規劃的理念與特色,提供學生寬廣的視野與多元的選擇,培養學生了解世界各宗教的學術內涵。 • 本所分宗教研究組與佛學組,鑑於研究生多非宗教系畢業,因此課程規劃要求的必修、必選課程較多。為便利學生選課的時間安排,必選修科目以每年開課為理想,僅少部份採隔年開課。 • 課程會議請學生代表列席,同學對於開課的意見也可於平時向教師與助理反應。例如,回應同學意見,自96學年起開設「論文寫作方法指導」,由所上教師聯合開課,使研究生較早適應學術論文的寫作;又如同學反應缺少宗教人類學與宗教社會學的進階課程,乃於97學年增聘具此方面專長的專任教師。 • 在選修課程方面,維持每組每學期四門課以上,以提供多元的選課空間。此外,本校社會科學院、人文學院也提供相關課程,本所研究生可選修其他系所課程九學分。

  25. 運用多元教學與學習評量 • 在宗教理論、宗教教義與佛學課程方面,因為均為研究所課程,本所教師的主要教學方法為課堂講授與課堂討論,以照顧到知識傳授與教學深度。 • 部份課程要求同學於期末繳交學術報告,學期中安排時間讓同學於課堂上先行報告寫作大綱,給予研究方向與寫作方法上的指導,以提升期末報告的品質。修課研究生也在相互討論中學習。 • 部份課程要求同學報告與繳交多篇報告,以照顧到多個專題的學習。「論文寫作方法指導」課程除要求期末報告外,也要求選擇數篇學術論文進行評論 • 部份課程依需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放映課程要點或宗教影像。巴利文課程運用歌唱教學以提高同學興趣。 • 語言課程除課堂講授外,並要求適當的背誦、翻譯演練,及提供作業給同學練習,並依需要進行平時考、期中考與期末考。 • 宗教人類學課程於95學年第二學期由授課教師領隊參觀中研院宗教圖書館與觀落陰等宗教活動。所上宗教參訪活動與宗教對話課程搭配。 • 教師於課堂上鼓勵同學參與相關於課程的學術研討會。

  26. 圖書儀器設備 • 功能教室目前約藏有圖書約300冊,所辦公室藏有圖書期刊約300冊,圖書藏量持續增加。 • 宗教功能教室有正統道藏乙套及宗教書籍;佛教功能教室有大正新脩大藏經乙套及佛教語言辭典、學術專著等。 • 所藏圖書並提供所上學生借閱。本校圖書館藏有大量中、英、日等語言的宗教類圖書,並與成功大學進行宗教圖書購置的合作計畫,每位同學分到的專業圖書比為全校最高。 • 功能教室E化教具完善,有助於運用多元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品質,課餘時間提供同學自修、討論和休息的空間有多處。 • S413規劃為宗教所研究生研究室,供自習與讀書會使用。

  27. 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及生涯輔導 • 新生座談會,提供行政與課程學習的輔導。 • 高年級同學舉辦迎新餐會,讓所內師生們相互認識,並解答新生提出的問題。 • 關於班級的事務及學生應辦理的活動,除所上師長、助理的協助外,二年級同學會給予一年級同學指導,以使事務處理較為順利。本所學生之間相互關懷與協助。 • 定期實施導師晤談與所友座談。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與寒暑假舉行讀書會,提供同學額外的學習機會。 • 鼓勵同學報考博士班。若同學有繼續升學的規畫,教師會協助收集資訊並提供考試準備的諮詢,樂意為學生撰寫推薦信函。 • 所上網站張貼就業機會的資訊,教師亦協助提供相關資訊。

  28. 導師制與晤談時間 • 本所分宗教研究組與佛學組,各組設置導師一人,對研究生給予生活輔導及學習指導。 • 導師每學期與全體導生聚會至少一次,平時亦於課堂間掌握導生的狀況。第一學期導師會與學生一一晤談。 • 每位教師皆排有固定時段的晤談與課程輔導時間,於網路上與研究室前公告。 • 於晤談時間之外的時間,只要同學事先與教師約定,所上教師多樂意與同學討論。

  29. 本所提供的課外學習活動 • 本所理論與實務並用,每學年安排校外宗教參訪活動,與多個宗教團體進行對話與交流。95學年度第二學期至高雄地區,96學年度第二學期至台中地區。 • 每學期安排專題學術演講。另外,為提升學生的學術觀念與研究能力,定期舉辦「方法論演講」。 • 每學期有多批國內外宗教學術單位與宗教團體到校訪問,所上發布訊息宣導同學參與座談。 • 本所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一次以上,同學參與籌備及會場討論。 • 每學年新生入學時商請本校圖書館介紹館內宗教相關藏書及使用辦法。教師亦帶領同學參觀學校附近的佛教專業圖書館。 • 舉辦郊遊活動,例如到附近的獨立山、華山等地登山健行,以連絡師生感情。

  30. 學生獎助學金與工讀情形 • 本所每學期提供同學助學金,每年可領取六個月,每月至少NT$3,000元。申請助學金同學須擔任行助、學刊或網路等助理。 • 本所設有多種專屬獎學金。 • 本校自95學年起設立「般若獎學金」,每學年年頒發,申請名單由本所審核與推薦。 • 本所教師95、96學年有兩項國科會計畫,及主持其他公私立單位的多項研究計畫,可提供多位同學工讀的機會。 • 教師私下為特定同學尋找經濟支持。

  31. 鼓勵學生國際交流 • 本所與美國西來大學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馬古德大學簽有合作協議,利於畢業同學申請博士班。本校亦與韓國金剛大學簽有合作協議。 • 本校每年有國外宗教學術單位人員來訪,本所教師均參與接待與座談,並發布訊息宣導所上同學參加座談。 • 邀請外國學者至所上進行學術演講。 • 積極為同學爭取參與國際會議的機會。例如,遴選「國際佛教大學協會」(IABU)國際會議觀察員兩位,代表南華大學出席2008年9月12-16日於泰國摩訶朱拉隆宮大學主辦的佛教大學高峰會議。 • 學生到國外發表論文可申請學校補助。 • 學生參與宗教團體活動,獲得資助前往國外交流的機會。如本所一位同學於96學年前往美國參與佛教青年交流及四川賑災活動,一位同學前往法國巴黎參與ABECA協會活動。 • 國際學生來本所與本校就讀有逐年增加之勢,目前本所有六位外籍生,分別來自泰國、美國、智利、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五國。

  32. 學生表現 • 每年推薦同學參與佛學研究所全國聯合論文發表會及台灣宗教學會主辦的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甄選。另鼓勵同學投稿宗教相關學術研討會。 • 本所同學投稿論文參加獎學金甄選,於95、96學年獲得信徹寺蓮池獎學金(每學期約2名)、印順獎學金、華嚴蓮社獎學金、演培獎學金、慧炬獎學金、圓融文教基金會獎學金等。 • 本所二位同學分別於95、96年獲得蒙藏委員會碩士論文獎學金。 • 本所有同學愛好寫作,經常於報刊上發表評論及於雜誌上刊載文章。

  33. 四. 研究與專業表現

  34. 研究與出版 • 本所專任教師近三年(95學年度上學期至97學年度上學期)共出版專書7本、中西專書篇章1篇、期刊論文30篇、國內學術會議論文29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0篇。本所研究生則有會議論文9篇。 • 本所出版《世界宗教學刊》為半年刊學報,來稿刊登採雙匿名審查制,於2003年5月創刊,迄今已出版10期。

  35. 學術活動 • 本所教師參與學術會議情形熱絡,主要有擔任會議主持人、評論人、專題演講、論文發表、與談人等。 • 本所教師頻受學術期刊邀請,擔任審查者,另也為國科會、國科會人文中心、國內相關系所等機構擔任研究計畫、研討會計畫、教師聘任等之審查委員。 • 本所多位教師積極參與學術團體,例如台灣宗教學會、現代佛教學會、台灣印度學學會、國際佛教大學協會(IABU)等活動,並擔任總幹事、理事、常務理事與教育委員等要職。

  36. 國際學術交流與師生進修 • 本所透過邀請海外傑出教師、舉辦國際性研討會、招收外籍學生、接受海外訪問研究生及師生參與國際研討會等方式,與國際接軌、進行學術交流,拓展學術領域。 • 本所教師為自我充實、利用休假期間,或向國科會申請短期海外進修。

  37. 獲獎、補助情形 • 本所教師95-96年獲得國科會、教育部的研究計畫補助,共計5件。 • 本所教師獲校方專任教師研究獎勵,95學年度總計五萬五千元,96學年度總計七萬元。何建興老師屢獲國科會專題計畫補助,自96學年度第二學期起連獲學校減免授課鐘點獎勵,獎勵期間每周所需授課鐘點僅六個鐘點

  38. 本所教師指導論文情形 • 為培養研究生論文寫作能力,每學年開設「論文寫作方法指導」課程,訓練同學寫作之方法與技巧,強化論文深度。 • 為控管研究生論文品質,本所訂定「碩士學位考試辦法」,指導教授應由曾任教本所之專兼任教師擔任;因特殊需要而選請非本所專兼任教師指導時,須經所長同意,而如由校外教師擔任指導教授,另須由本校專任教師一名擔任共同指導教授。 • 此外,本所要求研究生必須於論文寫作初期,在指導教授同意下,提交「碩士論文提綱」(含論文目次、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當代研究成果回顧以及參考書目等)一萬字以上,並於本所舉辦「研究生論文提綱發表會」中發表,其後由所上主副聘教師開會決定通過與否,以此進一步控管研究生之論文品質。95至96學年度期間舉辦四次論文提綱發表會,每學期一次,其中初審通過比例為百分之44%,複審後通過比例為百分之82%,不通過比例為百分之18%。不通過者得於下一學期重新提出申請,唯論文提綱審查之申請以三次為限。 • 本所規定,每位專任教師不得同時指導同年級研究生五名以上,此外,不少研究生選請校內、外兼任教師擔任指導教授。因此,本所雖僅約四位主聘專任教師,每位教師平均同時指導約4名學生,論文指導工作尚不致對老師們造成太大負荷。

  39. 五. 畢業生表現

  40. 升學與就業之表現 • 本所於90學年度正式招考碩士班學生,迄今計有畢業生45名。本所畢業生升學與就業依教育/研究、升學、宗教單位、大學行政、公家機構、其他行業以及其他等七項,統計彙整如下圖表:

  41. 畢業生現況描述 • 本所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觀與社會人文素養的宗教教育與文教傳播人才,所上畢業生除投身宗教行政與傳播工作外,不少畢業生曾於或目前於大學通識中心、佛學院、社區大學、大學學分班、中小學與補教單位從事教育工作。整體而言,本所畢業生多具有與本所教育目標一致的專業能力。 • 國內宗教系所是冷門系所,畢業生謀職不易,但本所畢業生的就業比例仍頗高。本所學生佛教宗教師比例高,畢業後多半於所屬寺院擔任行政要職,或者於佛學學院擔任講師。另方面,畢業生繼續深造、攻讀博士班者人數偏少,是有待加強的領域。

  42. 本所的所友會 • 本所與畢業生的聯繫管道通順。為進一步加強與畢業生的連繫,於96學年度第二學期召開成立本所所友會,邀請畢業所友返校共襄盛舉。 • 未來將每年舉辦至少一次所友會,確保所上與畢業生之間的聯繫管道暢通無礙,也有利於追蹤畢業生生涯發展情形。 • 此外也將藉由所「留言版」與「所友會」網頁,協助促進畢業所友之間及其與所上師生間的聯繫。

  43. 所友活動集錦http://album.blog.yam.com/nhure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