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本质任务论

四. 本质任务论. 本质 :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任何社会制度的本质的的都有一个逐步形成、展开、成熟的过程,故对其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1)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本质任务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质任务论

  2. 本质: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任何社会制度的本质的的都有一个逐步形成、展开、成熟的过程,故对其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本质: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任何社会制度的本质的的都有一个逐步形成、展开、成熟的过程,故对其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3.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4.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

  5.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有不少失误和曲折,且未提出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和系统理论。但是,毛泽东在这期间所提出并初步阐明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观点、见解和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有不少失误和曲折,且未提出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和系统理论。但是,毛泽东在这期间所提出并初步阐明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观点、见解和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

  6.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为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 •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成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7.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进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8.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成果

  9.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系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10.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第十一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第十一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

  11. 从1956年到1957年,毛泽东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曲折的探索中,有成功与挫折、正确与失误,但都为以后的继续探索和前进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长征中迈出的可贵第一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毛泽东同志在这些方面,他都提供了一个基础。”

  12.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所产生的骄傲情绪,和1957年在“反右”斗争扩大化中滋生的“左”倾思想,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过于乐观、急于求成和脱离实际的估计,开始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历程。1957年4月,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写道:“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他在送出此文时给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信中还写道:“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到七年的余地,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仍不变。”

  13. 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两种情况 • 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断教条化(消灭私有制、取消商品货币); •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出现严重失误,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和观念。

  14.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 河北省徐水县人民公社,仅用3个月时间,基本消灭了水灾、旱灾, 农作物达到一颗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棉花亩产5000斤,山药亩产120万斤。达到高产的措施是:深翻七尺地,每亩下种1000斤。他们宣称: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的最高仙境,这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15. “浮夸风”(1958年) • 河南,亩产:2105斤; • .湖北,亩产:2357斤(第2天); • .河南,亩产:3530斤(2天后); • .湖北,亩产:4353斤(4天后); • .河南,亩产:7320斤(20天后) • .湖北,亩产:2万斤; • .江西波阳县,亩产:23万; • .河北省徐水县(1958.9.1)。

  16. 大跃进宣传画

  17. 在1958年11月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强调说: 必须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现在的严重问题是,不仅下面作假,而且人们相信。从中央、省、地、县都相信,这很危险。因此,要泼冷水,要降温,要压缩空气,保持清醒的头脑,再不能把科学当作迷信破除掉。 • 毛泽东看到各地报上来的产量后,认为水分不少,应该去掉1/3。去掉1/3后,还有8千亿斤;当时实际产量只有4千亿斤。足见浮夸严重。

  18. 风阳县委上报的逃荒人数 1967年2月,风阳人口外流9900多人,3月1.8万多人。 1969年3月,37%的农户和23%的人口外流。 1970年春节,又有4000多人外流。 1978年,风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40多人没有棉裤。 史成德家,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

  19. 小岗村的风波 小岗生产队 20户人家。 副队长严宏昌 老队长关庭珠 队长严俊昌

  20. 小岗村社员大会 严俊昌:“干脆承包到户,秋后打下粮食,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再不用记工分了。”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不能‘肉吃千口,罪落一人'。口说无凭,得立个字据。”

  21. 字据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2. 风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腰鼓走四方。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 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23.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4. 超英赶美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5.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6.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7.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28. 超英赶美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29.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0.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 ⑴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系统化并被提高到指导思想的地位。 • ⑵直接原因: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 ⑶集权体制和个人崇拜的恶性循环,是“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并难以制止的重要原因。 • ⑷苏联领导人挑起的中苏论战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另一重要原因。 • ⑸林彪、江青一伙利用了党的错误,使“文化大革命”难以控制,并无法结束的重要原因。

  31. 产生曲折的原因 • 一是受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 • 二是受当时国内形势的影响。 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内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事件,党内整风中,右派分子乘机攻击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这使党中央误以为阶级斗争仍然存在,放弃了已经找到的“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正确方针,转而把“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 三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社会主义的历史还不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特殊国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获得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32.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33. (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34.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35. 邓小平的思考: • 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 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 1980年,:“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 1984年,“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36. 邓小平的思考 • 1980年5月,邓小平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37. 1985年4月,邓小平说:“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 1985年8月,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雷尼尔,针对国外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会不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的两种评论发表谈话,“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

  38.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39. 提出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照搬外国经验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没有法制也就没有社会主义 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 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40.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41.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42.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 的本质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43.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