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上海博物馆) 运行管理情况汇报 2009年4月9日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运行管理座谈会.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上海博物馆) 运行管理情况汇报 2009年4月9日. 一、科研基地建设概况. 2005 年 11 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为国家文物局第二批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依托于上海博物馆建设,以上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 为运作与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部门。 主要研究方向: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 2006 年 11 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 《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运行管理计划书 》 。 2008 年 3 月 28 日,科研基地挂牌正式运行。

shadi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上海博物馆) 运行管理情况汇报 2009年4月9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运行管理座谈会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运行管理情况汇报2009年4月9日

  2. 一、科研基地建设概况 • 2005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为国家文物局第二批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 依托于上海博物馆建设,以上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 为运作与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部门。 • 主要研究方向: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 • 2006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运行管理计划书》。 • 2008年3月28日,科研基地挂牌正式运行。 • 科研基地主任:上海博物馆 馆长 陈燮君 研究员。 • 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博物馆 副馆长 陈克伦 研究员。 • 学术委员会委员:安芷生院士、侯保荣院士、陈元生、王维达、黄克忠、黄震、蔡兰坤、陈建民

  3. 一、科研基地建设概况 建设3年、挂牌运行1年以来,上博科研基地在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科委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组织管理下,在上海博物馆的努力建设和运行管理下,初步形成了符合行业状况、具有上海特点的博物馆科研基地运行管理模式,保障了科研基地的正常建设和有效运行。

  4.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科研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努力构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以博物馆文物收藏和展示保护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核心,以文化遗产保护科技领域重大科技计划为载体,以充分调动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优秀科技资源为手段,以“立足藏品、预防保护、技术创新、改善环境”为原则,加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的研究、运用、示范和推广工作,促进我国博物馆文物收藏和展示环境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5.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科研基地的发展目标 • 力争至2010年末,实现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科技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科研基地。 • 具体包括: 1。基本建立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研基地工作机制; 2。初步形成以科研基地为平台、结合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和相关研究部门、联合有关高校与科研院所、多学科技术合作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6.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科研基地的发展目标 • 具体包括: 3。完善科研基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初步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共享平台; 4。初步建设结构优化的、能基本满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5。完成2~3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相结合的重大研究专项,形成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原创共性技术; 6。编制一批急需的基础性、关键性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方面的技术标准; 7。完成一批相关科技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7.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运行管理机制 • 上博科研基地的运行管理,实行: 1。国家文物局宏观管理、市文管委组织管理和上海博物馆运行管理的三级管理机制; 2。采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3。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课题管理制和学术委员会学术咨询制。

  8.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运行管理机制的特点 • 一是由科研基地组织单位负责人、同时也是科研基地依托单位法人担任科研基地主任,有利于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的领导决策和管理协调; • 二是由科研基地技术支撑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有利于加强科研基地运行的业务建设和工作协调; • 三是由文物保护行业和环境科学行业的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有利于加强科研基地研究的咨询决策和学术指导。

  9.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实施管理的工作机制 • 上博科研基地运行管理的工作机制: 1。以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为运作与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部门; 2。聘任实验室负责人担任科研基地副主任,负责科研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预算。 3。日常重要工作,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分管副馆长)请示汇报,请求协调; 4。重大工作,通过学术委员会主任,向科研基地主任(法人馆长)请示汇报。

  10.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实施管理的工作机制 • 机构设立: • 科研基地设于上博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根据科研基地发展规划,设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环境调控技术研究、环境生物防治研究3个基本研究单元。 • 利用上博现有的科研基础条件,努力构建以共享为核心、以科研基地为平台、结合上博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和相关研究部门、联合有关高校与科研院所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11. 二、科研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 • 实施管理的工作机制 • 基地人员: • 以上博实验室 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岗位 人员为主,紧密结合文物保护研究、修复技术研究、分析鉴别研究、古代工艺研究、情报资料研究、信息技术研究、陈列设计、环境工程、《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出版 以及 上海的环境科学研究力量,开展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联合研究。

  12.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运行管理构架和制度建设 • 2007年研究制定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建设发展规划(2007-2010年) • 2007年底公开招聘科研基地主任,选聘组建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聘任科研基地副主任; • 2008年3月28日科研基地挂牌正式运行,召开首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 审议通过了科研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工作条列》、 《2006~2007年度工作总结和2008年度工作计划》、《2007~2010年建设发展规划》及《2008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完成了科研基地运行管理体系的搭建,行使各个职能的运行管理工作。

  13.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运行管理构架和制度建设 • 制定了基本的规章制度,保障了科研基地的有效运行。 •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工作条列》、 •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重点科研基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及开放管理办法》 •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 《上博文物保存环境监察管理办法》

  14.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创新体系建设 • 构建创新型科研基地,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之一。 • 上博科研基地根据统一部署要求,主动寻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努力构建以国家和上海的文物保护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基地和有关科研机构为主体、多学科技术合作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15.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创新体系建设——具体而言 • 决策建设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 优先发展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努力提升《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季刊的学术地位; •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拓展优势学科力量,共同构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共享平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推广应用能力。 紧密联系:参加科研基地揭牌活动、召开座谈会 学术咨询:审议技术规范文本 合作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开放课题等

  16.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基础条件和设施建设 • 上海市文管委和上海博物馆决策,自筹资金启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改造扩建工程,计划将位于龙吴路的一栋建筑面积8440平方米大楼,改建用于科研基地、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分析鉴别、古代工艺、情报资料、教育培训的科研用房。 • 目前,该项目已经批准立项并通过可行性研究方案,预期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2010年完成建设。 •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建设,将全面改善现阶段科研基地的研究用房,并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17.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基础条件和设施建设 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建筑效果图

  18.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基础条件和设施建设

  19.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基础条件和设施建设 • 在科研仪器设备建设方面,在建设初期的价值916万元的27台(套)5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基础上 • 2006年政府采购款,增添54万元设备:颗粒物分析仪 • 2007年政府采购50万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740万元。离子色谱系统、扫描电化学工作站等5台(套)。 • 2008年政府采购计划500万元设备:X荧光能谱、红外显微镜、气质联用仪。目前正在采购。 • 2009年获得预算300万元,用于配置实验室家具 • 科研基地的科研设施条件更进一步,基本能满足科研基地开展创新研究的需要。

  20.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人才队伍建设 • 基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研究工作的特性,涉及多部门。 • 实行聘用制,明确岗位职责,科研基地技术骨干均签订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及相关其他岗位研究2个岗位的聘用合同,努力培养复合型科研人才; • 结合重大科研项目,由技术骨干负责组织实施其中的研究任务,推进人才培养; • 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科研基地在职研究生,目前已有2人正在分别攻读在职博士和硕士; • 支持科研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和学术会议,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 • 通过广泛交流、合作和实施开放课题,吸引其他领域或单位的研究人员承担或参与科研基地的研究工作,形成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为基础,多学科、多专业结合的科研团队。

  21. 三、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 人才队伍建设 • 目前,仅科研基地的实验室部分已经拥有一支20多人的涉及博物馆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文物保护学、科技编辑等多种学科的固定专业人员队伍; • 计有正研究馆员5名、副研究馆员5名、馆员4名、助理馆员8名;另外聘请有2名客座研究人员(仅实验室和基地领导部分); • 科研基地技术骨干,成为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

  22. 四、科研基地创新带头作用 • 现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 (1)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科学研究,科学评价环境特征、变化规律和污染来源,探讨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影响作用机理,建立相关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立文物微环境适用监测技术,应用和开发微环境控制技术、装置和材料,提出改善文物环境的具体防治措施和保护对策,逐步推广和示范。 (3)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评估标准化技术研究,提出控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和相关技术指标,为制订博物馆文物保存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监测技术规范、评估评价技术规范、管理技术规范等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馆藏文物有害微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评价消毒剂对文物的影响作用机理,探索无污染杀虫灭菌消毒技术、材料和装置。今后还将开展馆藏文物生物环境监测技术、防治技术及其预案的研究工作。

  23. 四、科研基地创新带头作用 • 凝练开展一批重大科研课题 • 自2005年以来,上博科研基地凝练提出并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课题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综合研究》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研究》 《古代丝织品氮气保存微环境技术及规范研究》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 • 目前还在承担《博物馆文物防震规范》等6项技术标准研制

  24. 四、科研基地创新带头作用 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针对博物馆文物保存微环境主要危害因素开展为期2年多的环境监测、评价、调控技术综合研究,共研发: • “无动力扩散采样-色谱分析”检测技术、微环境连续监测与评估技术、藏展材料快速评估筛选方法、调湿及吸附功能材料、小型空气净化器、多功能集成技术展柜等19种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置; • 建立纤维调湿板中试生产线1条;研制完成行业技术标准1项、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5项; • 申报国内专利12项,其中获得国内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公开发明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 • 发表研究论文25篇,开展多项示范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将在5月份进行验收。 •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有效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25. 被动采样器 已经在30多家文博单位应用 采样状况 气泡吸收管

  26. 今后的目标环境监测仪 石英晶振片聚合物膜修饰电极 简易气相反应室 频率计数仪 恒电位仪 电子模块 监测技术试验设备

  27. 镀膜试片及密封包装 实验容器 试片图像处理 试片腐蚀图像采集器

  28. 粉末状、颗粒状甲醛吸附剂 、包装 颗粒状甲醛调湿剂 颗粒状甲醛调湿剂 复合调湿、吸附剂 示范工程应用 实验室颗粒加工设备

  29. 搅拌设备 打浆机 沉淀、过滤池

  30. 压榨机 抄纸槽 浸渍槽、架

  31. 晒场 滚压机 33m长烘窑

  32. 各种厚薄的纤维调湿板 包装后调湿板成品

  33. 小型净化器 竹碳耦合光催化净化系统集成实验装置

  34. 一种展柜铝合金结构型材 完全密封展柜/储藏柜 一般密封移门、开门展柜

  35. 四、科研基地创新带头作用 • 组织科研基地开放研究课题 • 根据科研基地“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为深入建设科研基地共享平台,探索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联合攻关的科技创新机制,上博科研基地结合近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规划和上述新的研究任务,在2008年组织了科研基地开放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审议批准资助2项开放研究课题,每项资助课题经费10万元,期望通过这些较大投入项目、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凝练提出新的重大专项。 • 2009年还将公开征求开放课题

  36. 四、科研基地创新带头作用 • 发挥科研基地示范带头作用 • 当前,预防性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开展文物保存环境管理和调控工作,同时也使上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有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舞台。 • 上博科研基地自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以来,高度重视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承担开展了一系列示范与服务工作。

  37. 四、科研基地创新带头作用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无动力扩散采样-色谱分析”检测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30多家文博单位的环境监测评估; • “纤维调湿板”和“甲醛吸附剂”应用于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云南省博物馆等单位,保障了珍贵参展文物的环境安全; • “密封储藏柜技术”及“充氮调湿系统”在文物出土现场移动保护实验室中获得应用。 • 近年来,科研基地还为湖南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北京奥运文物展等制定了环境调控预案,为陕西省志丹县道教真身泥塑氮气保护、湖北省博物馆战国丝织品氮气保护、法门寺真身舍利展示被动除氧调湿等制定技术设计方案,为这些单位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积极的技术支撑,发挥了科研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

  38. 五、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 现有基础条件和设施不能满足科研基地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 • 工作面积明显不足,缺乏必须的环境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和模拟实验装置,也无法安置新添仪器设备。需待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改造扩建工程完成后彻底加以改善。 • 加强协调和建设力度,争取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改建项目在2009年年内开工、2010年底投入使用,争取追加2500万元,使该项目的总投资达到4500万元。确保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投入,保障开放课题资助资金。

  39. 五、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 现有人员队伍和专业结构不能满足科研基地要求承担的研究任务。 • 专业研究人员数量尤其是学术领军人才不足,知识结构和创新研究能力有待完善与提高。 • 根据上海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统一部署,将依托重大科研课题项目、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在职研究生,逐步建立适应文物科技发展的层次清晰、梯队合理、科研能力强的科技创新队伍。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 筹建上博“科研基地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联合高校人才、设施资源,合作开展研究、培养研究生,以此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40. 五、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 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专题研究总量偏少,缺乏进一步凝练重大专项的后劲。 • 在前期开展了一批应用技术研究基础上,深感需要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强文物病害机理研究、评价技术和体系研究、技术标准研究、应用评价实验研究、行业环境监测体系和数据积累等基础研究工作。 • 先期利用开放课题,组织开展基础研究项目; • 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预研究工作; • 继续凝练申报重大科研项目。 • 积极开展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41. 五、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 需要加强行业外合作伙伴的交流,强化应用需求概念。 • 行业外专家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一般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关注的技术研发,不太注重文物保护行业应用的特殊性。 文物保护及时产品的开发生产,因市场不大原因,合作企业一般积极性不高,不原意投入。 • 通过广泛、深入交流和持续的合作,使社会专家了解文物保护行业的特殊性和应用需求。建议加强技术推广力度,提升产业化积极性。

  42. 五、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 竞争激励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开放与流动运行机制有待加强,管理水平和规章有待完善提高。 • 尚未真正实行课题管理制,实行的是博物馆同等的竞争激励机制、国际交流尚未实质性开展。 • 呼吁:加强科研基地组织单位、依托单位的领导,有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结合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的特点,真正联合保护科学、修复技术、陈列设计、工程技术等单位内力量,合力拓展和开展多形式的科研课题。 • 努力创新课题管理机制,重点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课题管理制和学术委员会咨询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