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資料需求分析與模型建立

資料需求分析與模型建立. Data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Model Development. 大綱. 結構化分析設計簡介 資料分析與模型建立 (Data Modeling) 簡介 實體關係模型 (E-R Model) 介紹 基本結構 關係 (Relationships) 的分類 特殊的實體型態 模型建立的步驟與 策略.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將所面對問題分流程與資料個別處理,但交互比照,兩部分作法稱為 流程塑模 資料塑模 資料需求分析 : 實體關聯圖 資料庫設計 : 關聯圖轉關聯資料表、再予以正規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資料需求分析與模型建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料需求分析與模型建立 Data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Model Development

  2. 大綱 • 結構化分析設計簡介 • 資料分析與模型建立(Data Modeling)簡介 • 實體關係模型(E-R Model)介紹 • 基本結構 • 關係(Relationships)的分類 • 特殊的實體型態 • 模型建立的步驟與策略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 將所面對問題分流程與資料個別處理,但交互比照,兩部分作法稱為 • 流程塑模 • 資料塑模 • 資料需求分析: 實體關聯圖 • 資料庫設計:關聯圖轉關聯資料表、再予以正規化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4. 資料塑模之概念Data Modeling Concepts 資料屬性(attribute) 資料實(案)例(instance)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5. 資料分析與資料模型(Data Model) • 資料分析 • 好的資料結構設計會使得資訊系統的程式設計、報表設計、介面設計、資料的統計分析甚至於後續的維護工作變得較為簡單。 • 主要目的就是要設計出良好的資料結構。 • 資料模型 • 資料模型主要的用途就是在描述資訊系統的資料結構。一般而言,會以圖形方式表示,描述資訊系統的資料結構及資料檔案的內容與彼此間之關係。 • 資料塑模:(Data Modeling) 「將資訊系統的資料予以組織與文件化的一項活動」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6. 系統需求 概念資料模型 邏輯資料模型 實體資料模型 資料庫 資料模型(Data Model) 三個層次 ◆概念(Conceptual)資料模型 • 將系統的資訊需求以圖形方式作概念的表達。 ◆邏輯(Logical)資料模型 • 以某一種型態的資料庫模型為基礎描述資料,例如常用的關聯式資料庫模型。 ◆實體(Physical)資料模型 • 應用某種資料庫管理系統產品(如MS SQL、Oracle等)實際將資料庫發展出來。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7. 系統發展各階段之資料模型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8. 概念性資料塑模(Conceptual Data Modeling) • 掌握組織資料整體結構的模型。 • 開發現有系統的模型。 • 開發新系統需求的模型。 • 新舊系統所有的資料庫來源(外包於目前開發系統之更大的資料庫模型) • 分析階段發展出的資料模型,需在設計階段轉換成實體資料儲存的格式。 • 在SDLC的每個資料塑模和設計階段都必須和專案儲存庫作連結。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9. 實體關係模型Entity Relational (E-R) Model • 概念資料模型中最常被使用的工具。 • 於1976年由陳品山(Peter Chen)教授所提出, • 就是以實體以及實體間的關聯來看整個系統的資料需求。 • 實體關聯圖(E-R Diagram):為實體關聯模式的圖形化表示方式。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0. 模型的基本結構(傳統表達方式) • 矩形:表實體。 • 菱形:表實體間之關係。 • 橢圓形:表實體或關係之屬性。 • 基數:表實體間之關係程度,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等情況。 • 直線:把屬性連結到實體或把實體連結到關係 。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1. ERD主要名詞概念與圖例 • Data Entity資料實體 • Entity instance案例 • Data attribute資料屬性 • Key鍵 • Data type資料型態 • Data domain值域 • Relationship關係 • Cardinality關係基數 • Degree元數(度)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2. 資料實體(Entity) • 一些具有共同屬性(即性質或特徵)之實體案例的集合。 • 主要包括人、地方、物件、事件或使用者環境中之概念等。 • 每個實體常以矩形表示,並將其名稱標示內以作辨別。命名方式: • 單數名詞,英文大寫 • 具有描述性且專屬於某組織 • 簡單明瞭 • 不重覆 學生(STUDENT) 員工 (EMPLOYEE) 產品(PRODUCT)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3. 資料屬性 (Attribute) • 描述實體的一些性質或特徵。 • 表示方式: • 傳統上,常以橢圓形表示,並將屬性名稱標示於橢圓形中,且以線條與其實體類型連接。 • 或者,把屬性放在實體的方形內 • 通常為名詞且獨一無二 • 以學生實體為例,其屬性可包括學生之學號、姓名、地址、電話等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4. 候選鍵與主鍵 • 候選鍵 (Candidate Keys又譯為”準鍵”) • 一個或多個屬性的集合,可以區別實體的每個案例,又稱為識別子(identifier) 。 • 主鍵(Primary Key) • 候選鍵中擇一作為主鍵;其選用準則: • 實體之案例值應不會改變者。例如,地址可能會改變,故並不恰當。 • 必須具有有效值且不可以是空值。 • 避免使用所謂的智慧鍵,也就是以該鍵之結構表示分類或位置等。 • 盡可能以單一屬性主鍵代替多屬性的組合鍵 • 常以底線標示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5. E-R模型 (新的表達方式)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6. E-R模型 (新的表達方式)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7. 多值屬性 • 當一實體案例之某一屬性有一個以上的值。例如,眷屬是員工(實體)的屬性之一,因員工可能有多個眷屬,故是多值屬性,其眷屬資料為眷屬姓名、年齡與關係(配偶、孩子、父母等)。 • 常用表示法 • 雙線的橢圖形。 • 以另一實體類型表示,並以線條與原實體類型相連,此稱弱實體或屬性實體。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8. 多值屬性與弱實體範例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19. 其他屬性類型 • 必要(required)屬性:每個實體實例必定要有的值的屬性。 • 非必要(optional)屬性:每個實體實例不一定要有的值的屬性。 • 複合(Composite)屬性:包含特殊意義的複合子屬性。 • 衍生(derided)屬性:屬性值可經由其他屬性值算出。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0. 關係(Relationship或譯為”關聯”) • 指實體間經常存在一些案例的自然連結。 • 參與某個關係中之實體數量稱關係元或度(Degree)。常見有三種: • 單一關係(Unary Relationship) • 二元關係(Binary Relationship) • 三元關係(Ternary Relationship) • 實體之案例間之關聯數目則稱為基數(cardinality)。該數目可能會有最小、最大或沒有限制。例如,一部電影可被存成多捲錄影帶 • 最小基數為0之關係則是一個選擇性的參與關係。 • 若最小基數為1,則稱強制性的參與關係。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1. 單一關係(Unary Relationship) • 此關係是建立在一實體案例間。例如:人是一實體,但其中之某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可以有婚姻關係,且是一對一的關係。 • 另如員工是一實體,許多員工向某一特定管理者報告或管理者可管理許多員工,這是一對多的關係。 • 又如組件有許多不同數量之零件,這是多對多的關係。 • 又稱為遞迴(recursive)關係,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2. 單一關係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3. 二元(Binary)關係 表示兩個實體案例間之關係,此種情況最常見。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4. 三元(Ternary)關係 • 表三個實體之案例間之共同關係,此關係中每個實體可能有一或多個案例參與。例如零件、供應商與批發商均是實體,三者間有「輪船運送」之關係,且數量為輪船運送之屬性。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5. 關係基數之標記及意義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6. 關係基數之標記及意義(cont’d) 拷貝編號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7. 關聯(Associate)實體 • 通常為多對多之關係或三元關係,可選擇以一種實體取代之,轉換成與其他實體之一對多的關係。 • 例如,某組織想記錄某員工在何時完成那一門課,其部分資料如下: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8. 關聯實體(續) • 「完成」關係可被表示二元關係。其中,完成日期並非員工之屬性,亦非課程之屬性,而是員工與課程關係之屬性。從完成到員工與完成到課程之線,並非兩個分離的二元關係,而是一個二元關係的兩個端點。 • 若將完成視為關聯實體,則其主鍵是員工與課程之主鍵(分別是員工代號與課程名稱)的組合,此關聯實體可表示如圖。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29. 關聯實體(續)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0. 零 件 供應 供應商 倉 庫 供應商 零 件 倉 庫 供應商、 零件庫存 三元或多元(n-ary)之修正 三元關係 修正後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1. 超型態/子型態(Supertype/Subtype)實體 • 同屬一個實體內的事例未必包含完全相同的屬性。例如某公司有本國籍員工與外籍勞工,因為外籍勞工的基本資料中,有一些特殊的資料項目是本國及員工所沒有的,所以該公司的員工實體就會產生一部份屬性一樣、另一部份屬性不一樣的情形。超型別/子型別(Supertype/Subtype)就是專門用來表達上述這種情形的實體型別 。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2. 超型態/子型態(Supertype/Subtype)實體(續) ◆超型別(Supertype) 紀錄實體中所有事例必須共同擁有的屬性。超型別和一或多個子型別有關聯。 ◆子型別(Subtype) 實體中屬性的子集合,此子集合擁有與其他子集合不一樣的屬性。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3. 姓 名 員工編號 到職日 員 工 本國籍員工 外籍勞工 最高學歷 地 址 國 籍 傳染病紀錄 電 話 超型別/子型別(Supertype/Subtype)實體(續)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4. 實體關係圖建構 • 找出實體及其屬性(特性) • 找出實體間之關係(一元、二元、三元) • 找出關係之基數與屬性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5. 確認實體間的關係─行銷資訊系統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6. 資料塑模所需蒐集的資訊 • 綜合上下兩個觀點: • 由上而下(top-down) :可清楚了解企業本質。 • 由下而上(bottom-up):檢視特定商業文件、電腦畫面、報表和表格。 • 需求訂定問題: • 整個企業中有哪些物件?資料實體(data entities) • 有何特徵可以區分相同型態的物件?主鍵(primary key) • 哪些描述物件特徵?屬性(attributes)和次要鍵(secondary keys)。 • 如何使用這些資料?安全控制和誰真正了解資料的意義。 • 需要在什麼時間使用這些資料?基數和資料的時間維度。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37. 資料塑模所需蒐集的資訊(cont’d) • 每一個物件的實例都是相同的嗎? • 超型態(supertypes)、子型態(subtypes)和聚集(aggregations)。 • 什麼樣的事件會使多個物件間產生關聯? • 關係(relationships)和基數(cardinality)及關係度(degree)。 • 每一個活動或事件永遠以同一種方式處理嗎? • 整合性規則(integrity rules)、最大和最小基數(minimum and maximum cardinality)和資料的時間維度(time dimensions)。 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塑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