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第二章 货币需求

第二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对货币需求的诠释. 需求:乃是一种既有 购买意愿 ,而同时又有 支付能力 的经济行为。 货币需求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 一是持有货币的 意愿 ; 二是持有货币的 能力 。 一、货币需求 当收入一定时,理性的人们受便利、习惯、收益、风险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将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愿望。. 名义货币需求:按货币单位计量的货币需求量;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在价格变动的条件下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需求量,即用商品衡量货币。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货币需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货币需求

  2. 第一节 对货币需求的诠释 • 需求:乃是一种既有购买意愿,而同时又有支付能力的经济行为。 • 货币需求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持有货币的能力。 • 一、货币需求 • 当收入一定时,理性的人们受便利、习惯、收益、风险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将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愿望。

  3. 名义货币需求:按货币单位计量的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按货币单位计量的货币需求量; •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在价格变动的条件下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需求量,即用商品衡量货币。 • 通常,实质货币需求以Md/P表示,即用价格指数去除名义货币需求。例如,若以1995年的价格为100,2000年的价格指数为122,则用1995年的购买力计量的2000年的实质货币需求为M/1.22。

  4. 事前(ex-ante)货币需求与事后(ex-post)货币需求事前(ex-ante)货币需求与事后(ex-post)货币需求 t-1 t t+1 • 事前货币需求:在某一时段的初始时点上的货币需求。 • 事后货币需求:在某一时段终点上的货币需求。 • 事前货币需求一般与货币供给不相等。因为,事前货币需求是看不见,因此也是没有统计数据的。 • 事后货币需求将永远等于货币供给。因为,货币供给主体通过各种渠道投放到市场上去的货币供给量,必然被货币需求主体所持有。 事前 事后

  5. 事后货币供求相等的原理 • 上一时段的货币供求事后相等:Md=Ms。 • 本时段起始时点上货币供给量增加一倍,其它条件不变,本时段出现了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的状态。本时段终点上货币供求事后相等的变动过程为: • 2Ms>Md→P↑→2P→Md ↑→2Md=2 Ms • (ex-ante) (ex-post)

  6. 第二节 古典学派货币需求理论 (一)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二)剑桥方程式

  7. 一、费雪的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1.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耶鲁大学教授费雪(1911)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揭示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费雪的理论因此被称为货币交易数量论。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平均转手的次数);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8. 2.两个重要的假定: (1)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可视为为常数; (2)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 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取决于M的变化,即货币数量的变化引起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

  9. 3. 费雪方程式更多地注意了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 这说明,仅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 。

  10. 一个假设的例子: • 我国2001年的GDP价值量为15亿元,2001年这段时间单位货币被转手10次,问2001年内需要多少的货币量才能把2001年的GDP购买下来: • Md=(1/10)*15亿=1.5亿元

  11. 讨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原因分析

  12.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 (1)国外学者Feltenstein等人(1990)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下降是由于中国市场上缺少足够的商品和投资渠道,企业、居民被迫持币,即存在着抑制型通货膨胀和被迫储蓄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13. (2)易纲(1996)认为货币化进程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化进程的内容是指自给自足的减少,这可以解释1985年以前的情况。(2)易纲(1996)认为货币化进程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化进程的内容是指自给自足的减少,这可以解释1985年以前的情况。 • 1985年以后我国货币化进程逐渐放缓,货币化比率接近于1。 • 宁咏(2000)认为1985年以后构成我国货币化进程主要内容的已经不是自给自足经济的减少,而是原来作为社会主义福利的养老保险、住房、教育等逐步走向或准备走向市场化、货币化,由此导致了居民货币需求的提高。

  14. (3)城市化进程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使一部分人口摆脱自给自足和物物交换经济,增加货币需求,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下降的影响。(3)城市化进程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使一部分人口摆脱自给自足和物物交换经济,增加货币需求,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下降的影响。

  15. 二、剑桥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 剑桥学派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剑桥方程式: Md =KPY 0<K<1 Y为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d为名义货币需求。

  16.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为 ,剑桥方程式为 。假若把费雪交易方程方程式中的T代替或等同于剑桥方程式的Y,从形式来看,两个方程式是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 • 问题:两个方程式有没有实质的差异,如果有的话存在什么差异?

  17. 费雪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人们持有货币占其收入的比例。

  18. (3)两个方程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来解释物价,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货币需求的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微观主体在收益性和流动性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3)两个方程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来解释物价,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货币需求的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微观主体在收益性和流动性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19. 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20.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一书,发起了“凯恩斯革命”。 分析的前提假定: • (1)货币定义在M1层次; • (2)短期分析,假定价格不变,不分析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3)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可以是货币与债券

  21. (一)货币需求即流动偏好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 具体分为 对个人来讲,收入的取得是定期的,而两次收入之间的日常花费是经常的持续的,所以个人必须经常保持一部分货币以作日常之用,称之为所得动机。 • 对企业来讲,其收支活动在时间上不可能保持一致,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以备日常之用 ,称为营业动机。

  22. 2、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紧急支出而须持有一定货币的需求。2、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紧急支出而须持有一定货币的需求。 两动机不同点 预防动机用于应付意外支出,支出是突发的、无规律的 交易动机用于应付日常支出,支出是有规律的

  23. 两动机相同点 1、货币主要充当交易媒介。交易动机是当前的交易媒介,预防动机是未来的交易媒介。 2、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但是与利率大小无关。 2、以L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以Y表示收入,则函数关系为:M1=L1(Y)

  24. 3、投机动机:指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为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而保留一定量货币的需求。投机动机侧重于货币价值储藏职能。3、投机动机:指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为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而保留一定量货币的需求。投机动机侧重于货币价值储藏职能。 • 剑桥学派已认识到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凯恩斯的创新在于提出了投机动机。 • 以L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率水平,则函数关系为:M2=L2(i)。

  25. 回顾:息票债券的利率与价格的关系 • 息票债券:债券持有人每年收到的利息为C,到期日得到的票面金额(本金)为F,购买债券所支付的价格(价值)为P,债券的利率为i。债券价格(价值)P的计算公式如下:

  26. 如果利息C等于10元,债券本金为100元,债券期限为10年, 市场利率i=10%,则债券当前价值(价格)P为: • 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到i=12%,则债券当前价值(价格)P为: • 而且发现i上升,P下跌; i下跌,P上升。

  27. 4. 单个微观主体对债券的投机取决于他对债券现存利率水平的评估: 债券的投机就是低买高卖债券。 (1)债券的利率水平较高,债券价格较低,这时必然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某人必然只持有债券,不持有货币; (2)反之,利率水平较低,则倾向于只持有货币。

  28. 那么到底利率水平何谓高或低呢?每个人心目中有一个债券利率正常的估计值,当债券利率高于这个值,这个人必然只持有债券;当债券利率低于这个值只持有货币,而且最多可以持有的货币量为个人财富减去交易和预防需求需要的货币。那么到底利率水平何谓高或低呢?每个人心目中有一个债券利率正常的估计值,当债券利率高于这个值,这个人必然只持有债券;当债券利率低于这个值只持有货币,而且最多可以持有的货币量为个人财富减去交易和预防需求需要的货币。 i A B 投机货币需求 0 S

  29. 5. 那么如何画出整个社会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各个个体心目中的正常利率各不相同,因此加总各个个体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得到一条弯弯的曲线。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i L2

  30.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代表性证券的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实质货币需求,短期内假定价格不变):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代表性证券的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实质货币需求,短期内假定价格不变): • Md/P=L1(Y)+L2(i) • dL1/dY>0, dL2/ di<0 •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31. Md/P i i L1 D B C E A L2 0 0 Md/P Md/P 总需求曲线Md/P是L1和L2的横向相加

  32. 2.已知货币需求函数Md/P=0.4 Y-1200i。 • 试 求:(1)当利率i=0.1 ,Y=1000亿元时的货币需求总量; • (2)若实际货币供给Ms/P=300, Y=1200亿元时,可用于投机的货币是多少?均衡利率水平是多少?

  33. 二、凯恩斯模型与“马歇尔的k” • 我们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稍加变换,就可以看出“马歇尔的k”的影子。 • 设凯恩斯的货币需求Md/P=aY-bi ,再看剑桥方程式: Md=KPY ,得到K=a-(bi/Y) • 凯恩斯将剑桥方程式中的K变换成用利息率的表示的函数,从而直接将利息率列入货币需求的因素中去。

  34. 三、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 • 充分就业下Y保持不变, • Md =KPY • 当Ms>Md时,导致物价上涨,P上涨则Md增加,与Ms恢复平衡。 古典学派货币理论

  35. 凯恩斯货币理论 • 货币供给增加→利息率i下降→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AD(=C+I+G)增加→就业增加,产品总供给增加(当达到充分就业的时候,产品总供给不再增加,这时货币的供给再增加只会导致物价上涨)。 • 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对经济产生影响. AS i Ms P Ms´ AD1´ AD1 Md AD0´ AD0 Y M

  36. 将货币通过利息率同投资、就业和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利息率→投资需求→有效需求→充分就业。将货币通过利息率同投资、就业和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利息率→投资需求→有效需求→充分就业。 • 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就会刺激投资的增加,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 这就是凯恩斯开创的产量收入与就业的货币理论,也是他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名字。

  37. i Md=f(i) 当Y不变时 i0 Md 流动性陷井Liquidity Trap • 在一种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所有人都预期利率即将上升,从而所有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向无穷大,此时,若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地被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的情形,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井”。

  38. 案例:“失去的十年”——九十年代日本经济 • 1、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主要表现在: • (1)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 (2)通贷紧缩特征明显 • (3)民间内需严重不足 • (4)财政负担空前沉重 • (5)不良债权久拖不决 • (6)失业人口屡创新高

  39. 2、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 (1)泡沫经济破裂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 (2)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 (3)政府政策出现严重失误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政策原因。

  40. 日本政府反衰退的经济政策: • (1)扩张性货币政策 从1991年至1995年,官方贴现率降了9次,到1995年8月达到创纪录的0.5%的低水平,低利率起不到促进投资的作用——“流动性陷井”(克鲁格曼)。尽管基础货币量增加了30%,但是货币供应量仅仅增加了2~3%。 • (2)扩张性财政政策 自1996年以来,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远远超过3%的国际公认警备线。 • (3)结构改革的需要迫切

  41. 四、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实证检验 • 参见教材P77 • 统计上证明:实际国民总产值和利率都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显著。

  42. 第四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195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鲍莫尔发表了论文《现金交易需求:存货理论分析方法》,1956年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发表了论文《货币交易需求和利率弹性》,他们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也有相关关系。

  43. 一、鲍莫尔-托宾模型——对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发展一、鲍莫尔-托宾模型——对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发展 ? • 问题: • 如果月初给你3000元,月底你会把这些钱花完,那么,在这个月内你打算怎么样处理这些钱呢?

  44. 设:某人月收入3000元,全部用于消费,每月按30天计。设:某人月收入3000元,全部用于消费,每月按30天计。 • 1.若该人在月内以均匀速度消费掉3000元,这样,一个月内每天的货币持有量就形成了一个等差数列,求其平均值,得: • Md = (3000+0)/2 =1500元

  45. 2.若该人预知月内的消费交易量是均匀的,则可将一个月划分为3个相等的时段(或n个时段)。把3000元中的1000元以现金形式持有,在第一个时段内使用;另外2000元买有价证券以便获得收益。当第一个时段即将终了时,卖出1000元有价证券获得货币,供第二时段消费……依此类推。2.若该人预知月内的消费交易量是均匀的,则可将一个月划分为3个相等的时段(或n个时段)。把3000元中的1000元以现金形式持有,在第一个时段内使用;另外2000元买有价证券以便获得收益。当第一个时段即将终了时,卖出1000元有价证券获得货币,供第二时段消费……依此类推。

  46. 显然,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有利,而且,时段划分的越多收益越大。但是,第二种方法要负担交易成本——每次证券交易的费用(购买和套现),包括佣金、交易税、印花税、交通费、通讯费、时间……显然,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有利,而且,时段划分的越多收益越大。但是,第二种方法要负担交易成本——每次证券交易的费用(购买和套现),包括佣金、交易税、印花税、交通费、通讯费、时间…… • 设,未来某时间内预知的交易量为T,每次套现量为C,每次买卖证券的费用为b,则在该时间内的交易成本为bT/C 。

  47.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包括 机会成本=平均货币持有额×债券利率 =(C / 2) × i 交易成本=bT/C 总成本y=f(C)=bT/ C+iC / 2 • 人们会令y取最小值: • 当C= (2bT/i)1/2时y取最小值 • 交易性货币需求=C/2= (2bT/i)1/2 /2(平方根公式)

  48. 经济意义分析: (1)最适当的交易用途的现金持有量C,与交易量T(或者收入Y)的平方根同向变动,也就是说,二者不是同比例变化。 (2)交易量或收入增长1%时,交易性货币需求量只增长0.5%,交易性货币需求量有“规模节约”或者“规模经济”的性质。

  49. 练习 • 假设某人在月初拥有6000元的货币收入,其中4500元用于日常的消费支出,1500元用于购买债券。当前利率是5%,每次买卖债券的费用是10元。 • (1)求最优的每次套现量和平均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多少? • (2)如果该人把1500元用于定期存款,并且我们用M2来表示货币量,那么,平均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多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