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0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一 ) 了解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及其在华的残暴统治,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 二 ) 了解国难当头,全民族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 三 )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坚强有力的捍卫者。 ( 四 ) 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 一 ) 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 二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 三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shakt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及其在华的残暴统治,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了解国难当头,全民族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坚强有力的捍卫者。 (四)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4.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部抗战 (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讲授要点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5.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但到了近代,当中国逐步衰落后,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却成了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郭廷以

  7. 1.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及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但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大陆政策是其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而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8. 大陆政策的缘起 日本的大陆政策开端于明治维新初期。明治政府一成立,明治天皇就发表《御笔信》,申明要“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至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9. 后来,日本政府将该方针制定为可资操作的“经略大陆”的战略:那就是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后来,日本政府将该方针制定为可资操作的“经略大陆”的战略:那就是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 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的国家根本政策,是日本近代长期奉行的最高国策。

  10. 大陆政策的发展 裕仁天皇时期,大陆政策仍被奉行并有所发展。1927年4月,田中义一受命组阁,一改前首相币原在对华政策采取和西方列强协调的原则。他宣称:日本为东洋之盟主,负有增进东亚和平之责任,对于中国则应“特别的措置”。 日本裕仁天皇

  11.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制定侵华政策的东方会议。通过《基于对华根本方针的当前政策纲要》,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制定侵华政策的东方会议。通过《基于对华根本方针的当前政策纲要》,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12. 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制定侵华政策的东方会议(右起第三人为田中)

  13.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获取全中国的资源以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大和民族在亚洲大陆显露身手,掌握满蒙的权利则为首要关键。”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获取全中国的资源以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大和民族在亚洲大陆显露身手,掌握满蒙的权利则为首要关键。”

  14.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1)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大陆政策大规模的实施。 (2)1900年7月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 (3)通过日俄战争,日本沉重打击了俄国在华势力,占领了南满。 (4)1914年出兵占领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

  15.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5)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日本试图使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进一步殖民地化,为日本在南满、东部蒙古、山东、福建省建立新的势力范围,进而变本加厉地侵略扩张,提供了新的条约依据。 “二十一条”签字仪式

  16. (6)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旨在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日军仅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侵略和攫夺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的相当于日本国土3倍的中国领土。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日军装甲车侵占沈阳城

  17.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7)策动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华北 “特殊化”,策划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18.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8)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①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的战争

  19.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8)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就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③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连成一个整体。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20. 3.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不甘处岛国 日本外务大臣柳原前光在《朝鲜论稿》中写道:“皇国乃沧海之一大孤岛,此后纵令拥有相应之兵备,而保周围环海之地于万世始终,与各国并立,皇张国威,乃最大难事。”

  21. 曾任外务卿的日本著名政治家副岛种臣在《大陆经略论》中说得更为直白:“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曾任外务卿的日本著名政治家副岛种臣在《大陆经略论》中说得更为直白:“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

  22. 3.日本灭亡中国的原因: (2)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势力不断膨胀 法西斯思想毒化了一部分劳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为日本的对外侵略作了舆论及思想上的铺垫。 政治上,在日本国内形成了最反动的法西斯势力,并攫取了国家政权。 经济上,日本政府实行了经济军事化的政策,为对外扩张准备了物质条件。

  23. (一)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4.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建立伪政权,制造无人区。 (1)伪政权 ①1932年3月 ——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②1940年3月 ——扶植汪精卫建立南 京汉奸政权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汪精卫

  25. (2)制造无人区 ①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1942年春,日寇在从古北口到山海关的长城两侧,制造了一个长700里,宽50-60里,面积达4200平方里的“无人区”。把当地群众赶进指定的“人圈”。 “人圈”内的人不能和外界接触,不准种十里以外的土地。 ②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敌伪在“清乡区”和新四军活动区建立以竹篱、木栅、铁丝网等构成的“隔离带”。

  26. 2.用刺刀维护殖民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 (1)屠杀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5万人遇害 被烧死的同胞 被集体屠杀的同胞

  27. “一万多手无寸铁的民众被残酷的杀害。大多数我所信赖的朋友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被杀害的是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虏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一万多手无寸铁的民众被残酷的杀害。大多数我所信赖的朋友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被杀害的是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虏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 ——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外籍传教士的信函,引自章开沅:《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

  28. 2. 用刺刀维护殖民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 死难者的遗骨堆成了小山

  29. 2.用刺刀维护殖民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 (2)细菌战和毒气战 细菌部队的人体实验

  30. 原731部队的焚尸炉 原731部队的冷冻室

  31. 八四毒气伤人事件 2003年 8月4日清晨4时,齐齐哈尔市一台挖掘机在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罐。9时,5只金属罐中的4只罐被两民工转卖给一小贩。这名小贩将金属罐拿到附近居民区内的废品收购站进行切割。切割时造成罐内油状溶剂(芥子毒气)外泄,现场多人被污染。18时起,被污染者陆续开始出现中毒症状,造成40多名中国公民受伤、1人死亡。60年前战争的余痛又惊醒了国人。不久,日本政府以中国已放弃战争赔偿请求为由,拒绝赔偿有关受害人。

  32. 3.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 1936年11月,关东军确定了《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现地案》,计划有重点地在东北开发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铁、煤、石油、电力等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到1942年,东北的钢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1/3,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40%,日本所需的38种军需物资有14种由东北供给。

  33. 3.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从1941年起,华北必须每年向日本输送原煤800万吨;从1939年到1942年,每年对日本及伪满输出的铁矿石,分别占当年产量的75.1%、91%、75.3%、82.8%。

  34. 4.文化上的大肆摧残   日本侵略者大肆推行奴化教育,企图达到“掌握民心”的政治目的。他们通过学校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宣扬“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谬论;还将日语定为国语,目的是使中国人民甘心做亡国奴,实现其永久霸占中国的野心。 日本绘制的“大东亚共荣圈”地图

  35. (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战

  36. 1.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吹响了民族觉醒的第一声号角。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37.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在东北组建了7支抗日游击队,全军最盛时达到4.5万人。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在东北组建了7支抗日游击队,全军最盛时达到4.5万人。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

  38.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1933年5月,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盟军中有大量的共产党员。 冯玉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

  39.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2)和十九路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反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40. 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后的救亡运动 ①1931年9月26日,上海举行了有20万人以上的抗日救国大会和反日示威游行。 九一八事变后,张贴在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41. 1931年9月28日,北平召开了20多万人的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国内各方停止内争,一致对外”。 ③ 1931年10月初,上海80余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 ④各地学生纷纷向当地政府请愿,并集结向南京政府请愿。要求“请蒋速北上,收复失地。” 九一八事变后,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42.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一·二八事变后的救亡高潮 ①1932年12月,黄炎培等60人组成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要求抗日与民主。 ②1933年3月,国民御侮自救会成立,要求国民政府派兵前往东北华北,收复东北,保卫华北等。

  43.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一二·九运动 ①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北京一二·九运动

  44. (3)一二·九运动 ②意义: 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的计划; 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 有力地宣传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45.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性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全民抗战的主张,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

  46.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定 1936年12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瓦窑堡会议旧址

  47.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1936年9月,《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表明我党正式改“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这是我党的政策极为重要的改变。

  48.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力劝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共同抗日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国内战争结束,为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9.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从1937年开始,中共将“逼蒋抗日”的政策发展为“联蒋抗日”的政策,蒋介石也同意同共产党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谈判。 ①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共产党向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