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南京理工大学 科技情况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 科技情况简介. 汇报提纲. 一. 学校概况. 二. 科技概况. 三. 相关成果.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哈军工炮兵工程系 ( 1953. 9 ). 炮兵工程学院 ( 1960. 7 ). 华东工程学院 ( 1966.4 ). 华东工学院 ( 1984.10 ). 南京理工大学 ( 1993.2 ). 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 “ 211 ”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概况. 学院设置. 学校概况. 学科专业. 博士后 流动站.

she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南京理工大学 科技情况简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京理工大学 科技情况简介

  2. 汇报提纲 一 学校概况 二 科技概况 三 相关成果

  3. 学校概况

  4.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哈军工炮兵工程系 (1953. 9) 炮兵工程学院 (1960. 7) 华东工程学院 (1966.4) 华东工学院 (1984.10) 南京理工大学 (1993.2) 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5. 学校概况 学院设置

  6. 学校概况 学科专业 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专业 工程硕士授权点 专业硕士授权点 硕士点 博士点 13 64 27 11 114 48 全日制在校生22023人

  7. 邢球痕院士 王泽山院士 李鸿志院士 王兴治院士 刘怡昕院士 潘德炉院士 卢 柯院士 学校概况 人才培养 田禾 院士 崔向群 院士 陈志杰 院士

  8. “千人计划”入选者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院 士 学校概况 4 6 3 3 5 师资队伍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 • 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5人 •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 • 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7个 •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77人

  9. 学校概况

  10. 学校概况 体系认证 2006年11月,通过军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通过新一轮综合评议。 2007年4月,通过国家一级保密资格认证。 2008年3月,通过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 2008年10月,通过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 质量体系文件 保密认证 科研生产许可审查

  11. 科技概况 科研概况 我校立足国防、服务地方,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已成为我国武器装备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科技创新的辐射源。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创新项目为主的基础性研究,以国家“863”、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以高新工程、重点型号、国家重大工程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项目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科研格局。

  12. 科技概况 科研特色 南京理工大学经过近60年的发展,在枪、炮、弹、箭、雷达、弹道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代表着我国常规武器发展的最高水平。研制的一大批武器装备了部队,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3. 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防爆机器人 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显微CT 研制出我国第一套自主式地面无人驾驶平台 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万能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 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高速公路路面智能检测车 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印鉴真伪自动鉴别系统 · · · · · · 我校通用科技的若干个第一

  14. 2个 20个 科研 平台 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个 1个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中心 1个 省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实验室 3个 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个 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中心 3个 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

  15. “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重点计划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8项; • 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 5项; • 国家“973”计划项目19项(其中技术首席项目5项) • “863”计划项目60项; • 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育项目2项; • 其它省部级以上基础研究类、高新技术类、重大成果转化类等项目900余项。

  16. “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奖清单 共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88项,其中国家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共6项。 “十一五”,学校获得国家奖11项,与南京大学在江苏企事业单位中并列第一。

  17. 科技概况 科研经费

  18. 科技概况 知识产权工作

  19. 学校一直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始终坚持面向全国,服务“三化”的原则,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江苏、浙江、重庆等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学校一直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始终坚持面向全国,服务“三化”的原则,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江苏、浙江、重庆等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

  20. 科技概况 体系认证 2006年11月,通过军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7年4月,通过国家一级保密资格认证。 2008年3月,通过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 2008年10月,通过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 质量体系文件 保密认证 科研生产许可审查

  21. 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2. 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3. 弹药技术 发射与推进技术 军品科研八大优势方向 军用电子与光电子技术 火控与指控技术 制导与控制技术 军用地面机器人 材料与工艺技术 新概念武器

  24. 装备与制造技术 光电与信息技术 化工与材料技术 九大高新技术领域 电气与自动化技术 能源与环境技术 生物与医药技术 民用航天技术 工业工程与设计 公共安全与社会发展

  25. 1 装备与制造技术 2 光电与信息技术 现代装备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轨道交通技术 汽车及零部件技术 机器人技术 电子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 传感网技术 光学工程技术 科研方向

  26. 3 化工与材料技术 4 电气及自动化技术 新材料技术 绿色化工计术 电气工程技术 自动化技术 科研方向

  27. 新型能源技术 高效水处理技术 药物中间体技术 新型医药技术 5 能源与环境技术 6 生物医药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低碳与节能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医疗器械技术 科研方向

  28. 工业工程 质量管理与评价 7 民用航空技术 遥感与图像处理技术 8 工业工程与工业设计 新型空间推进技术 工业设计 科研方向

  29. 反恐防暴技术 新型焰火技术 9 公共安全与社会发展 民用爆破技术 科研方向

  30. 相关成果

  31.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 将地面智能机器人复杂环境理解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基于视觉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 • 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方法,围绕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几个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突破 • 行道线检测及偏离预警 • 前方车距检测及防撞预警 • 盲区检测及预警 • 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 • 研究成果获得201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已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将汽车驾驶主动安全相关技术进行产品转化,已经完成第一轮成果转化,开发汽车防撞系统、行车道检测及切线辅助系统,为参与在该领域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31

  32.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32

  33.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白天 夜晚 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 33

  34. 智能机器人技术 • 自“八五”计划至今一直担任总装备部国防跨行业重大预研项目××机器人方面的总设计师和总承包单位; • 在基于车辆平台的无人驾驶自主导航、控制与遥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研究;单体总体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在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复杂环境理解算法及智能控制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实现搭载多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在中等起伏越野环境中进行长距离昼夜无人自主导航行驶,实现多机器人协同编队,通过“十一五”验收; • 在2010年第二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比赛中,以唯一100%正确率的成绩获得交通标志识别单项第一名,且使用基于视觉的方法以各参赛车中最宽车身一次性完成窄车位自动泊车。 34

  35. 35

  36. 桥底、高层建筑检测探查爬壁机器人 • 研制微型爬壁机器人样机;完成爬壁机器人/机械手、声音、视觉等传感器集成平台研发; • 可应用于桥梁、压力容器的裂纹检测和公共安全领域高层建筑内的信息探测。 微型爬壁探测机器人 36 微小型爬壁机器人

  37. 轻型机械臂关节及移动机器人/机械臂复合系统轻型机械臂关节及移动机器人/机械臂复合系统 • 移动机器 • 四轮驱动,适合于恶劣不平道路环境,能够在复杂道路如土路、水泥路、砂石路、草丛路等条件下行驶; • 具有自主/遥操作共享控制能力,自动识别道路及环境状况,自主 行驶;同时接受人的命令和干预,实现人与本地控制器的共享控制; • 力控制机械臂(手) • 全部为无刷伺服和谐波减速器驱动系统; • 力矩传感器,实现力反馈和精确的真实感的远程操作。 37

  38. ATV车载反恐武器系统 该武器系统以全地形运动车辆ATV为地盘,可配备催泪弹、爆震弹、闪光弹和辣椒粉等,对350米以内的聚集人群实施有效的短时制服和强制驱散。该产品在作为世博会重要反恐装备投入使用。

  39. 高压液力成形技术 高压液力成形是近年来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参与推广该项技术 加工的相关零件 研制的加工设备

  40. 万能数控水力切割机床 高压水射流切割机,俗称“水刀”,促进了新型冷态切割加工工艺在我国的普及应用。

  41. 电磁直线执行器(直线电机) 电磁直线执行器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形式的机械能,而不需通过中间任何转换装置的元件。

  42. 铝(钢)高效自动双丝气体保护焊工艺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脉冲气体保护焊工艺技术,可用于各种高强铝合金、不锈钢、合金钢等薄-中-厚板的焊接。

  43. 金属零件近净超塑成形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可达300%以上,而变形抗力很低。近净超塑成形技术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将金属材料直接成形为零件的技术。它具有材料利用率高,零件尺寸精度高、成本低,力学性能与锻造相当等特点,可用于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钢等金属材料的形状复杂零件成型。

  44. 热声加工技术 该项技术适合于处理结构钢﹑工具钢和其它类型的钢,以及硬质合金和有色金属。

  45.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牵引半实物仿真及能量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牵引半实物仿真及能量管理系统 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轨道信号控制半实物测试平台。该平台是实现轨道通信信号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基础,目前在国内仅有两个。北京交通大学:全长70米;设计运行车辆8辆;我校:全长300米;设计运行车辆24辆。

  46. 压缩机 室外送风 室内热交换 电加热器 室内送风机 室外热交换器 变频器 室外过滤 接触器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项轨道交通电气产品 一、车载65kW变频器 二、 地铁列车紧急通风电源 三、机车智能型充电保护器 四、软席列车变频驱动电源 以上4项产品,均通过铁道部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经分别在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批量生产,在全国地铁列车中装车,安全运行数年无故障。

  47. 金属玻璃及其制备技术 金属玻璃又称非晶态合金,不生锈、耐腐蚀,延展性高于钢,硬度超过高硬工具钢,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 南京理工大学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金属纳米(非晶)制备与受控凝固系统,成功制备出不同尺度的铁基、锆基、铜基、镁基等非晶薄带和大块金属玻璃。 金属纳米(非晶)制备与受控凝固系统 金属玻璃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48. 超高温绝热材料—氧化锆纤维 氧化锆纤维及其制品具有耐高温、隔热好、质量轻、性能稳定、抗氧化、无污染等优点;可作为大飞机发动机热防护用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2200℃, 500℃导热系数 0.07W/mK。 氧化锆纤维筒 氧化锆纤维

  49. 微流体数字化技术 微流体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在微管道和微喷射流中的数字化流动,突破了国际上只有信息、能量和固体运动两个领域实现数字化传输的限制。 数字化细胞自动输送注射系统。 数字化细胞自动输送注射系统

  50. 汇报结束,谢谢 联系方式: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处 联系人:潘明财 联系电话:025-84315334 Email:pmckjc@163.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