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Introduce.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与土壤、水等环境中 大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 分类. 30个菌属,120种 常见的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耶耳森菌属. 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中等大小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大多为周毛菌、有菌毛,少数无动力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 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产物,可用于鉴定菌株

shiloh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2. Introduce •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 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与土壤、水等环境中 • 大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 • 少数为致病菌

  3. 分类 • 30个菌属,120种 • 常见的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耶耳森菌属

  4. 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 • 中等大小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大多为周毛菌、有菌毛,少数无动力 • 培养特性 • 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 生化反应 • 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产物,可用于鉴定菌株 • 乳糖发酵试验可用于区别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 抗原结构 • 菌体(O)抗原 • 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中的特异多糖,具种属特异性,耐热 • 鞭毛(H)抗原 • 存在于鞭毛蛋白 型特异性,不耐热。 • 表面抗原 • 位于O抗原外围,能阻止O抗原凝集。多糖组成,不耐热。如K抗原、Vi抗原等

  6.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 大肠埃希菌(E.coli)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 俗称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的常驻杆菌,离开肠道到达其他器官或部位引起肠道外感染,少数菌株引起肠道内感染(腹泻) • 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作为粪便污染指标 • 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实验材料

  7. 生物学性状 • 革兰阴性杆菌,有周鞭毛,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微荚膜 • 普通平板可以生长 • 生化反应活泼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 有O、H、K三种抗原

  8. 致病性 • 肠道外致病 • 化脓性感染 胆囊炎、腹膜炎、阑尾炎、尿道炎、肾盂肾炎,手术创口感染,败血症 • 肠道内致病——腹泻 •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 肠凝聚型大肠埃希菌

  9.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nic E.coli,ETEC •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病原菌 • 轻度腹泻至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 致病物质: • (由质粒介导) •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 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 定植因子 • 内毒素、K抗原

  10. 肠毒素 • LT • 为A+B毒素,不引起肠粘膜的炎症和病变 • B与细胞膜上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使A进入细胞激活细胞内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成为cAMP,导致细胞向肠腔过度分泌水、钠、氯、碳酸氢钾等,引起腹泻。 • 与霍乱毒素有75%的同源性 • 根据来源分为LT- Ⅰ和LT-Ⅱ

  11. ST • 100 ℃20min不被破坏 • 通过激活肠粘膜细胞的鸟苷环化酶使cGMP增多 • 可分为STa和STb • 菌毛 • 粘附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 • 与Ⅰ型菌毛、CFA/ Ⅰ和CFA/ Ⅱ有关 • 具有抗原性 • 由质粒介导

  12.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 • 较大儿童和成人,临床症状与菌痢相似 • 不产生肠毒素,能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并繁殖,菌体崩解后释放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导致腹泻 • 侵袭力与含编码侵袭性pINV基因的大质粒有关,携带有该基因的菌株豚鼠角膜sereny试验阳性,与志贺菌的侵袭性质粒同源 • 生物学性状与志贺菌属相似。

  13.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 婴幼儿腹泻 • 不产生肠毒素,通过束状菌毛(bfp)介导细菌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粘膜表面疏松粘附通过信号传递,由紧密素介导细菌与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导致细胞内肌动蛋白重排,微绒毛破坏,吸收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14.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 • 5岁以下儿童易感 • 轻度腹泻至剧烈腹痛的血便,严重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 • 致病因子 • 菌毛 粘附作用 • 毒素

  15. EHEC毒素 • 又称Vero毒素或志贺样毒素(SLT) • 由噬菌体介导,为A+B毒素,A进入细胞后裂解,A1片段使核糖体灭活。终止蛋白质合成。 • VT Ⅱ型能选择性的破坏肾内皮细胞 • 内毒素 • 溶血素

  16.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ggEC • 婴幼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 • 不侵袭细胞,产生毒素和粘附素

  17. 志贺菌属shigella • 俗称痢疾杆菌 • 短小杆菌,无芽胞、鞭毛。有菌毛 • 营养要求不高 •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除宋内志贺菌外)

  18. 志贺菌属shigella • 有O、K抗原 • 分群 • A群: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e)有10个血清型 • B群:福氏志贺菌(S.flexneri)有13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有交叉 • C群:鲍氏志贺菌(S.boydii)有18个血清型 • D群:宋内志贺菌(S.sonnei)只有1个血清型

  19. 致病性 • 致病物质 • 侵袭力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穿入上皮细胞内繁殖,在粘膜固有层形成感染灶,一般不侵入血流。 • 侵入上皮细胞的能力由140MD的大质粒携带的ipaB、ipaC和ipaD基因介导,在邻近细胞间的传递由icsA和icsB基因控制, • 内毒素 • 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 • 内毒素中毒 • 破坏肠粘膜,形成炎症、溃疡典型的粘液脓血便 • 作用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0. 致病性 • 外毒素 • A群能产生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亦称Vero毒素 • 肠毒素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 • 由染色体的stx A和stx B基因编码,为A+B毒素

  21. 所致疾病 • 急性腹泻 • 中毒性痢疾 • 慢性腹泻 • 带菌者

  22. 沙门菌属salmonella • 是一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 • 抗原最为复杂,共有2000多种血清型,对人致病的仅少数 • 肠热症:伤寒、副伤寒沙门菌 • 食物中毒或败血症: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鸭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等

  23. 分类 • 目前尚不完全 • 亚属1:伤寒、猪霍乱、副伤寒 • 亚属2:萨拉姆沙门菌 • 亚属3:亚利桑那沙门菌 • 亚属4:豪敦沙门菌 • 亚属5:邦戈沙门菌 • 亚属6:肠沙门菌

  24. 生物学性状 • 革兰阴性杆菌周身鞭毛,无荚膜、芽胞 • 营养要求不高, • 常用培养基:SS、macConky、EMB、孔雀绿和亚硫酸铋平板,亚硒酸盐、GN增菌液、血平板 • 生化反应的区别是鉴定沙门菌的重要依据 •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沙门菌不产气外,其余菌产生气体

  25. 抗原结构 • 最为复杂,Kauffman-white分类 • O抗原: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A~Z组,对人类致病主要在A~F组 • H抗原:有Ⅰ 、 Ⅱ相 • 第Ⅰ相以a、b、c……表示,具有型特异性; • 第Ⅱ相特异性低,以1、2、3……表示 • Vi抗原:位于最表面,覆盖O抗原,与毒力有关 • 沙门菌抗原式: • 9,12:a:1,5 • 9,12(Vi):d

  26. 致病性 • 致病物质 • 侵袭力 • 内毒素 • 肠毒素

  27. 所致疾病 • 人类和人畜共患 • 肠热症 • 胃肠炎 • 败血症 • 无症状带菌者

  28. 肠热症 伤寒、副伤寒 进入网状内皮组织进行繁殖 肝 脾 骨髓 食物进入小肠末端 胆道 淋巴细胞吞噬 释放入血液 (第二次菌血症) 肠道 在吞噬细胞内存活繁殖 临床症状 再次进入肠粘膜 通过淋巴管和胸导管进入血流 (第一次菌血症) 肠壁淋巴结变态反应 (溃疡) 随粪便排出

  29. 肥达试验 • 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及甲型、乙型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株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水平,作为辅助诊断

  30. 其他菌属 • 为条件致病菌,生化反应复杂 • 克雷伯菌属 • 变形杆菌属 • 普罗菲登菌属 • 摩根菌属 • 枸橼酸杆菌属 • 肠杆菌属 • 沙雷菌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