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水处理工程技术

水处理工程技术.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一、污水的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实现污水净化的方法。 二、生物处理法的分类 1 、按参与处理过程的微生物分类:(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 好氧生物处理法:参与处理过程的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主要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法:参与处理过程的微生物以厌氧(缺氧)微生物为主,主要用于处理污泥、高浓度有机废水。.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2 、按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分类:(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处理工程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处理工程技术

  2.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3.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一、污水的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实现污水净化的方法。 • 二、生物处理法的分类 • 1、按参与处理过程的微生物分类:(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 • 好氧生物处理法:参与处理过程的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主要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 • 厌氧生物处理法:参与处理过程的微生物以厌氧(缺氧)微生物为主,主要用于处理污泥、高浓度有机废水。

  4.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2、按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分类:(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 * 活性污泥法:在专门设有空气输入和扩散装置的构筑物(曝气池)内注入生活污水,通过向空气输入和扩散装置池内不断输入分散良好的空气(曝气),如此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鲜污水。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形成一种由大量微生物和悬浮物组成的黄褐色絮凝体,这种易于沉淀、分离,并能使污水得以净化、澄清的絮凝体,因其中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而被称为活性污泥,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即是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中的活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使污水净化的方法)——自然界水体自净的(强化)模拟。 • * 生物膜法:使微生物在固体介质表面(滤料或某些载体)生长、繁殖,形成膜状活性污泥(生物膜),当污水与之接触时,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方法。——自然界土壤自净的(强化)模拟。

  5.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9.1活性污泥法 • 一、基本概念 • (一)活性污泥 • 1、活性污泥:以微生物为主体、具有吸附代谢有机物的生物絮凝体。良好的好氧活性污泥呈黄褐色。 • 2、活性污泥的组成:①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Ma;②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 (主要是细菌);③惰性有机物(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有机物质)Mi;④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Mii • 活性污泥总量: M=Ma+Me +Mi+Mii • 挥发性有机物总量:Mv= Ma+Me +Mi

  6.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3、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微生物微生物是由细菌类、真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混合培养体。 • (1)细菌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细菌以异养型的原核细菌主,多数检测,现已基本判明,可能在活性污泥上形成优势的细菌,主要有:产碱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大肠埃希氏杆菌等。至于哪些种属的细菌在活性污泥中占优势,则又取决于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如含蛋白质量多的污水有利于产碱杆菌的生长繁殖,而含大量糖类和烃类的污水,则将使假单胞菌得到迅速增殖。这些种属的细菌都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在环境适宣的条件下,它们的世代时间仅为20~30min。它们也都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的功能。

  7.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2)真菌类:真菌的细胞构造较为复杂,而且种类繁多,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关的真菌是微小的腐生或寄生的丝状菌,这种真菌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功能,但若大量异常的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现象。丝状菌的异常增殖是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 • (3)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存活的原生动物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3类。原生动物的主要摄食对象是细菌,因此,出现在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在种属上和数量上是随处理水的水质和细菌的状态变化而改变的。在活性污泥系统启动的初期,活性污泥尚未得到良好的培育,混合液中游离细菌居多。

  8.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处理水水质欠佳,此时出现的原生动物,最初为肉足足类(如变形虫)占优势,继之出现的则是游泳型的纤秀虫,如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等。而当活性污泥菌胶团培育成熟,结构良好,活性较强,混合液中的细菌多已‘‘聚居”在活性污泥上,处理水水质良好,此时出现的原生动物则将以带柄固着(着生)型的纤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和盏纤虫等为主。通过显微镜的镜检,能够观察到出现在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并辨别认定其种属,据此能够判断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原生动物称之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 • 此外,原生动物还不断地摄食水中的游离细菌,起到了进一步净化水质的作用。

  9.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4)后生动物 (主要指轮虫)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仅在处理水质优异的完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如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因此,轮虫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 4、活性污泥的质量评价指标 • (1)混合液污泥浓度X(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数量(mg/L)。 • MLSS= M=Ma+Me +Mi+Mii • (2)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Xv(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挥发性活性污泥的数量(mg/L)。 • MLVSS= Mv= Ma+Me +Mi • 令f= MLVSS/ MLSS 对于一定的污水,f是定值,对于生活污水,f为0.75左右。 • 以上二项为表示及控制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10.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3)污泥沉降比SV(%):量取100mL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止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体积之比。SV大,表示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活性好,SV小,表示泥沉降性能好,污泥密实,活性不好。一般SV在30~40%比较好。 • (4)污泥(容积)指数SVI:曝气池出口混合液,静沉30min后,1克干污泥所占的容积(mL/g) • (SV只代入数字) • SVI大,表示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活性好,SV小,表示泥沉降性能好,活性不好。对于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一般SVI在70~100比较好,SVI>200表示污泥已膨胀。影响SVI值的最重要因素是微生物群体的增殖速度。以上为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及评定指标。

  11.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5)污泥龄(ts、θc):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亦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日)。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 (6)BOD负荷(污泥负荷Ns容积负荷Nv) • * 污泥负荷Ns——每日供给每kg微生物(污泥)的BOD5的量(kgBOD5/kgMLSS.d)(也用F/M表示) • (kgBOD5/kgMLSS.d) • Ns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1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1d)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BOD) • * 污泥负荷Nv——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内(1d)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BOD)。 • Nv=QLa/V=NsX • Nv、Ns选的高,可降低曝气池容积,经济,但处理程度低;Nv、Ns选的低,处理效果好,但曝气池容积大,成本高,工程上Nv、Ns选择很关键(Ns在0.5~1.5之间污泥膨胀)

  12.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三、活性污泥法的发展沿革与运行方式 • (一)传统活性污泥法 • 1、特点:污水和回流污泥从池首端流入,推流前进,从池尾排出,吸附和代谢在同一池子进行。 • 2、优点:效率高(因污水与污泥接触时间长),可达95%,出水水质稳定。 • 3、缺点: • (1)供氧和需氧的矛盾BOD沿池长逐渐降低,需氧量沿池长逐渐降低,而供氧是均匀的,前端供氧不足,后端过剩。 • (2)进水浓度低,不耐冲击负荷 • (3)负荷低,池子大,占地多 • (4)微生物处于生长曲线的一段,无法使整个池子处于良好工况。

  13.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二)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造 • 1、扩大Ns的范围 • (1)高负荷法:Ns>0.5,效率低,曝气池容积小,污泥龄小,剩余污泥量大(短时曝气法或不完全处理活性污泥法) • (2)低负荷法:Ns<0.1,效率高,曝气池容积大,污泥龄大,剩余污泥量小(延时曝气法) • (3)多级活性污泥法 • 2、对进水点位置的改革 • (1)阶段曝气法:分段进水,微生物食料均匀,活性好 • (2)生物吸附法(接触稳定,吸附再生):池中间某一点进水,吸附和污泥再生(代谢)在两个池子(吸附池、再生池)或一个池子的二段(吸附段、再生段)内进行。L分布较均匀,需氧量较均匀。

  14.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优点: • a、仅污泥参与再生,虽Ns不高(0.2),但Nv高,V小(吸附池停留时间短30~60s,以充分利用初期吸附去除率,再生池中是回流污泥,总量少),占地少,建设费用低。 • b、污泥在再生段空曝,回到吸附段活性强,避免污泥膨胀。 • c、需氧较均匀 • d、耐冲击负荷 • e、易改造 • 缺点: • a、效率低,90%左右,因污水与污泥接触时间短 • b、回流量大,回流比50~100%,回流污泥提升费用高。 • R=回流污泥量QR/污水量Q

  15.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3、曝气池流型和混合特征改革 • (1)完全混合法 • 优点:a、耐冲击负荷(进水稀释) • b、进水浓度高 • c、池内F/M一致,微生物工况一样,可以控制在良好的工况下工作 • d、Nv高(0.8~1.4),需氧均匀 • e、运行灵活,改变F/M,可改变工况 • 缺点:效率低,85~90%,出水较差(由于连续进水、出水可能产生短路) • (2)循环混合法(氧化沟):属于延时曝气法,负荷低,V大,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

  16.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4、改革曝气技术 • (1)减量曝气法:沿池长逐渐减少曝气量 • (2)纯氧曝气法:用氧气代替空气 • (3)深水曝气、深井曝气、浅层曝气 • (三)活性污泥法新工艺 • 1、氧化沟(循环曝气池) • 2、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SBR) • 4、A/O法 • 5、A/A/O法

  17.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SBR)

  18.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四、活性污泥系统设计 • 工艺设计内容: • 1、流程确定 • 2、曝气池(区)容积计算,曝气区工艺设计 • 3、需氧量、供氧量、供气量计算;曝气设备设计 • 4、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计算;回流设备设计 • 5、二沉池设计计算 • (一)曝气池的设计 • 曝气池容积的设计多采用以污泥负荷率Ns为控制指标的方法 • 1、Ns的确定: • (1)Ns↗ → Le↗ • (2)Ns↗ → ΔX↗ • (3)Ns↗ → O2/XvV↗ →O2/QLr↘ • (4)Ns与SVI的关系如曲线

  19.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综上,Ns的确定要考虑处理水的出水水质要求(Le),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曝气池最佳设计理论。对城市污水,Ns=0.3~0.6为宜,Ns=0.4最佳,此时处理效率可达90%,SVI在80~150。 • 2、选Xv、XR、计算R • (1)选Xv:若Xv大,则V小,但供氧困难,二沉池负担大,回流量大且受XR控制。一般选Xv=2~4g/L • (2)选XR: (mg/L) • r——考虑污泥在二沉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有关的系数,一般1.2。 • 当污泥有良好沉降性能时(SVI=100左右),XR=8~12g/L。

  20.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3)计算R:列二沉池固体物料衡算方程式得: • 所以有: • 3、计算曝气池容积:以曝气池最佳设计理论分别进行计算,取V大者作为设计参数。 • 4、求曝气池需氧量:O2=a′QLr+b′VXv • 5、选曝气设备: • 表曝:由R→R0→选曝气机械 • 鼓风曝气:由R→R0→Gs→选风机 • 6、计算QR、Qs,选回流设备 • QR=RQ Qs=ΔX/fXR

  21.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二)二沉池的设计 • 1、二沉池的特点 • (1)区域沉淀(即Ⅲ型沉淀,发生条件为悬浮物浓度500mg/L以上),在沉淀过程中,沉淀速度与絮凝性能有关。 • (2)活性污泥重量轻,易被水带出或产生二次流和异重流,故设计二沉池时水平流速比一沉池小一半,出水堰长度增加。 • 2、二沉池设计计算方法(要求溢流水中悬浮物浓度越小越好,底流污泥浓度越大越好,故设计池面积取决于澄清和浓缩能力,取大者)P164 • (1)表面负荷法(以表面负荷为控制参数→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 • (2)固体通量法(以固体通量为控制参数→获得尽量高浓度的底泥) • 固体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kg污泥/m2.d)

  22.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五、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管理 •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同步法、异步法) • 同步法:培养驯化同时进行 • 异步法:先培养后驯化 • 1、城市污水(包含全面营养物质,并有丰富的微生物):直接闷曝1~2天,絮凝体形成,停止曝气、静沉,除去上清液,再加污水闷曝,絮凝体增多……当SV=15%时(7~10日)开始连续运行。 • 2、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经常缺乏营养物质): • 接种:用生活污水;同类污水厂污泥;土壤(现场泡水),培养同城市污水 • 驯化:逐渐增加工业废水比例,减少生活污水或其他营养物质比例 • 驯化目的:筛选菌种,诱发微生物体内产生适合工业废水的酶

  23.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二)试运行(目的: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 • (三)检验(项目:反应水质及处理效果的参数;反应污泥性能的参数;反应环境条件的参数) • (四)运行中异常情况 • 1、污泥膨胀 • (1)现象:污泥松散,SVI增高,污泥不沉淀、流失。 • (2)原因:丝状菌大量繁殖;污泥结合水增高 • 2、污泥解体 • (1)现象:污泥细小,出水浑浊 • (2)原因:DO过高;有毒物质排入 • 3、污泥脱氮 • (1)现象:二沉池内污泥成块上浮 • (2)原因:污泥龄太长,发生反硝化反应,氮气将污泥带上水面。

  24. 第九章 好氧生物处理 • 4、污泥腐化 • (1)现象:污泥上浮,变黑、发臭 • (2)原因: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 • 5、泡沫 • (1)现象:曝气池表面大量泡沫 • (2)原因:合成洗涤剂;其他起泡物质

  25. 放映结束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