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 念. 凡以 辛散祛风 或 熄风止痉 药为主组成,具有 疏散外风 或 平熄内风 作用,治疗 风病 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应范围和分类. 1、外风:风从外来,六淫之首的风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人体正气不足则容易感受外界风邪,发生风病。由于风邪有在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的差别,所以有中风、破伤风、外感风邪头痛、风疹等多种外风病证。 —— 头痛、恶风、肢体麻木、筋骨挛痛或口眼喝斜,甚至角弓反张。 —— 疏散外风 —— 川 芎 茶调散. 适应范围和分类.

siri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治风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治风剂

  2. 概 念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3. 适应范围和分类 1、外风:风从外来,六淫之首的风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人体正气不足则容易感受外界风邪,发生风病。由于风邪有在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的差别,所以有中风、破伤风、外感风邪头痛、风疹等多种外风病证。 ——头痛、恶风、肢体麻木、筋骨挛痛或口眼喝斜,甚至角弓反张。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4. 适应范围和分类 2、内风:风从内生,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热极动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等均属于内风。 ——眩晕、震颤、四肢抽搐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

  5. 使 用 注 意 1、分清内外:辨别风病属内,属外。外风宜散,内风宜熄。 2、分清主次: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可兼夹外风。这种复杂证候,应分清主次。 3、分辨病邪兼挟,病情虚实。

  6. 第一节 疏散外风

  7.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川芎茶调散——组成及功用 〖命名〗以川芎为主药,用时以清茶调下,故名。 〖组成〗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薄荷、甘草、羌活 〖用法〗食后以清茶调下。 〖功用〗疏风止痛。

  9. 川芎茶调散——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风乃清阳之邪,“上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部,阻遏清阳,故见头痛。

  10. 川芎茶调散——方解 川芎(少阳、厥阴):祛风活血止痛。 ——君 羌活(太阳)、白芷(阳明)、细辛(少阴)、防风:疏风止痛。 ——臣

  11. 川芎茶调散——方解 薄荷、荆芥: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并可透表。 ——佐 茶叶:清上降下。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12. 川芎茶调散——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风邪头痛,(风寒风热均可,风热中薄荷量重)以头痛、鼻塞为证治要点。

  13. 川芎茶调散——运用 • 加减变化: 外感风寒,减薄荷,加苏叶、生姜; 外感风热,加僵蚕、菊花、蔓荆子; 风湿,加苍术、藁本;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酌加桃仁、红花、全虫、地龙。

  14. 川芎茶调散——运用 • 现代运用: 现用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恶患者。 • 使用注意: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引起之头痛,不宜使用。

  15. 第二节 平熄内风

  16. 羚 角 钩 藤 汤 《通俗伤寒论》

  17. 羚角钩藤汤 ——组成及功用 〖组成〗羚角、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18. 羚角钩藤汤 ——主治 热盛动风证。 症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台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瘛疭;舌红,脉弦数。

  19. 羚角钩藤汤 ——方解 羚羊角:凉肝熄风。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 ——君

  20. 羚角钩藤汤 ——方解 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 ——臣 生地:凉血滋阴。 白芍:养阴敛营。 ——佐

  21. 羚角钩藤汤 ——方解 川贝母、鲜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22. 羚角钩藤汤 ——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3. 羚角钩藤汤 ——运用 • 加减变化: 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雪或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开窍; 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熄风止痉之效;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本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可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24. 羚角钩藤汤 ——运用 • 使用注意: 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流脑、乙脑以及妊娠子痈、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阳亢风动者。

  25. 镇 肝 熄 风 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26. 镇肝熄风汤 ——组成及功用 〖组成〗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27. 镇肝熄风汤 ——主治 类中风。 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28. 镇肝熄风汤——方解 怀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 ——君 代赭石:镇肝降逆。 龙骨、牡蛎:平肝潜阳。 ——臣

  29. 镇肝熄风汤——方解 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 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 四药合用以治本。 ——臣

  30. 镇肝熄风汤——方解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有余,条达肝气郁滞。 ——佐 甘草:调和诸药。——使

  31.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32.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加减变化: 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桅子以清热除烦;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 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不能复元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33.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淤之中风,则不宜使用本方。

  34.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