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无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sirva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教育目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教育目的

  2.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无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的。

  3.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 摄作用。

  4.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结构: 所谓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例如,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其中德、智、体全面发展,指的是受教育者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的是受教育者所要承担和发挥的社会职能。

  5.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有区别与联系的。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概括地说,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的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6.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7.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选择功能 (三)激励功能 (四)评价功能

  8.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一)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三)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9.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一个事物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是视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程度的大小。

  10.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就个人的发展来说,有的人强调知识的积累,有的人强调智能的培养,有的人强调知识的完善,有的人强调美感的陶冶、有的强调智、德、体和谐发展;就社会需要来说,有的人注意政治效益,有人注意经济效益,有人注意文化效益,有的从长计议,有的急功近利;就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来说,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应从促进个性发展出发,有的认为应从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等等。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需要。

  11.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三)教育无目的论。 (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12.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13.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丰富,其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1. 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2.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 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14.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丰富,其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4.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5.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每个时期的教育目的都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面貌。 建国以来我国对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 1949年12月 ,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

  16.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 1981年,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7.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82年,指出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8.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86年,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0年12月30日指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19.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93年,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3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述上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一)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21.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涵义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同义语,提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搞文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观点可称作“同义说”。 第二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含义完全不同,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否定。这可称作“排斥说”。

  22.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三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即不是同义反复,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我国的教育目的过于概括和具体化,很难操作,教育目的本身存在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者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等多种层次,其价值判断难于转化为事实判断,在贯彻教育目的的实践中易于出现混乱和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教育目的具体化,素质教育正是这种具体化的形式,这种观点可称为“具体化说”。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

  23.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24.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智育的任务: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在浩如烟海的科学知识中,选择最基本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学习技能、操作技能、社会活动技能等。 3、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5.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体育的任务: 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2、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技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4、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5、为国家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

  26.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四)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和兴趣。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7.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五)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28.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二、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 普通中小学(包括高中教育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29.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二、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30.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二、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 2、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的观点,具有良好的品德,以及一定的分辩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3)体育方面: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了解择业的常识。

  31.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二、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 3、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道德品质,具有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帮助学生在初中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拓宽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志趣和特长,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32. 第三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二、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 3、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3)体育方面: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和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从事生活、生产所需的身体活动能力。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教育学生具有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和兴趣,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掌握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技能。

  33.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教育目的?它有哪些功能? 2、评述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 3、人们依据什么确定教育目的? 4、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点分别是什么? 5、分析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6、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7、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4. 学用结合 1.阅读下面两个中学生的来信,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谈谈你的看法。

  35. 第一封信 我是一位初中毕业刚跨人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主要是反映中国教育现状……我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可言,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应试教育吧。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完了就排名次(除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月考、段考、期中考、联赛、竞赛、摸底、模拟、期末考、统考、会考、测验,其实,考试只从极小的侧面反映教学质量,只考查了记忆力。我们处在高分造成的高压环境中。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民族发展极为不利。我参加过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实在是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助作弊。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到考试时就作弊,考完了万事大吉。所以,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行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初三学习期间,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每星期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不知上高三后还要压缩到何种程度,除了参加中考的课程外,其他的体育、美术全免了。多病、近视持高不下,稚气未脱的脸上,戴一层酒瓶厚的镜片,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 同学们很少知道国家大事,而临近考试时我们一定要背时事政治,因为它为我们中考争得10分。要知道,差一分要1 000元至5000元不等呀!知识的缺乏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极少有人将新闻联播看完……

  36. 第二封信 一份离奇的高考达标合同 我校有8个高三毕业班,其中除了一个班(该班的老师是我校团委书记)没有签订这个合同,其他7个班的300余名学生会考后都必须跟老师签订“高考达标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每个学生都要交高考奖励基金86元,用于高考达标后的奖励,规定达到本科的学生奖励188元,达到专科的奖励90元,达到中专的奖励50元,只低于省里划定的最低录取线10分以内的,奖励40元。 (选自胡立和:(素质与能力培养教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6页)。

  37. 学用结合 2.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欠缺什么?我们的教育呼唤什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请你结合下文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看法。

  38.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 教育可以理解成传宗接代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它所传接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换句话说,它的目的在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发扬。 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是由科学和艺术共同构成的知识。其中当然包括哲学和宗教。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对人类所有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它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最重要的目标定在哪里——是继承还是发扬呢,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 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似乎都应该继承。可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必将发展。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人类的文明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卸不去的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人步履艰难,从而限制乃至阻碍文明的发展。要前进必须有所舍弃,要进步得快必须轻装前进。这时的教育,寻找以至找到一条超出一般常规的捷径,也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9.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1)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的小学、中学甚 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目的当做惟一的甚至最高的目的了。教师成了教育的绝对主体,成了一个巨大而威严的桶。他的工作就是把桶里的液体输送给围绕在他四周的各个水杯。人类教育的接受者,这时却成了十分被动的士兵和十分可怜的婴儿。真正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所贡献的教育,决不应该使受教育者仅仅成为土兵和婴儿,否则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将永无前途。 除去传授知识以外,教育的最基本目的至少还必须包括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特别是传授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新知识的涌现,比雨后春笋来得更为迅猛,这个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就是要用最快捷的速度和最高效率去追求并获得新知识——最有实际用途的新知识。这时的施教者,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其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比传授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走路最需要的是腿,而不是路。只有路而没有腿是永远走不出来的,更不要说达到什么目标了。一旦有了腿,没有的路也终将会被人走出来,并且人终将会达到目标。知识是路,而不是腿,只有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腿——人类前进的最重要的腿、最健康的腿和最有力量的腿。

  40.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2) 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传授思想,在于传授思想方法和传授获得思想的方法,在于启迪人的心智和神思。它要求施教者自身首先必须是一个智者和思想者。从纯职业的角度说,教师不是一个一般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更不是一个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真正教育的使命,决不是像蜜蜂或蚂蚁那样仅靠不惜劳苦地辛勤工作就能实现的。教师不该仅是燃烧的蜡烛,应该甚至必须是光芒四射的太阳。教育的过程不仅要使愚者得到启蒙、获得思想,还要使其自觉地成为一个智者和独立的思想者,从而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教师不该仅仅是一个桶——再大的桶也是有极限的,教师应该成为海洋、成为智慧和思想的源泉。他所喷涌、流淌的应该是更为鲜活、更为丰富、更为独特、个性鲜明并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和思想之源。那是一浪更高一浪的涌浪,是一代更强一代的超越。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如果发展的目的不能实现,那么一切所谓继承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

  41.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3)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是塑造一种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通过教育,要使人能够洞悉人生、彻悟人生,要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生命的创新者和世界的创新者,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这时的施教者,必须是一个自身的人格完善者和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创造者。 说到根本,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施教者呢?应该也必须是人类的精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精魂。 晓白:(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学习时报),2000年10月16日。

  42. 研究指南 研究动态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自然是科学教育学的研究要点。目前对教育目的的研究已由结构、功能的分析转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探讨。 我国自1978年以来对教育目的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人们就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表述,历史类型及其演变,结构、功能、制约因素、理论基础以及实现机制等问题作了程度不同的探索,也提出了很多见解。近几年则研究“温度”有所下降,但在中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时代特征、理想性与现实性等方面尚可见到宏论发表。在成功加入WTO和全球一体化即将到来的背景下,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重新引起重视,“建设者”、“接班人”与“一代新人”的界定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43. 研究指南 研究课题 (1)教育目的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2)如果承认教育目的是客观的,那么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要求决定的,还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3)如果承认教育目的是由社会所决定,那么决定教育目的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或是生产方式? (4)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制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教育目标在某些提法上的差异,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5)集体研讨一下“建设者”、“接班人”与“一代新人”的异同。 (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人才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世之后,人才规格将发生哪些变化?学校教育从目的到内容怎样与社会发展吻合?

  4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卷、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李景舒编《教育法规选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黄楠森主编《人学原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瞿葆奎主编教育文学集,《教育目的》,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45. 参考文献 9.冯增俊《教育人类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柳海民《教育原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郑金洲《教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黄济《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党乐群主编《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6.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顾明远主编《教育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8.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