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 基础写作 》 课程辅导 辅导教师 : 余德保 联系电话: 57910351 E _ mail:ydb57683160 @126com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巫山分校

《 基础写作 》 课程辅导 辅导教师 : 余德保 联系电话: 57910351 E _ mail:ydb57683160 @126com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巫山分校. 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 重点 )言之有物 ―― 材料和思想. 一、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予以论述。 考核知识点:文本的材料和思想 解题方法: 答题中应注意,此题要从材料和思想的涵义、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去理解分析。 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 内容和材料 两个方面的内容。.

sius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基础写作 》 课程辅导 辅导教师 : 余德保 联系电话: 57910351 E _ mail:ydb57683160 @126com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巫山分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础写作》课程辅导辅导教师:余德保联系电话:57910351E_mail:ydb57683160@126com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巫山分校

  2. 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重点)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重点)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 一、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予以论述。 考核知识点:文本的材料和思想 解题方法:答题中应注意,此题要从材料和思想的涵义、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去理解分析。 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内容和材料两个方面的内容。

  3. (一)材料 对材料的涵义的理解: 材料是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 材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写作之前,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2.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材料是准确地表达思想的支柱。 材料的选择及要求,应为重点内容,它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材料 广义材料选择的要求: 1.要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2.要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3.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狭义材料的选择要求: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具有思想启迪效果。 3.材料的典型性。

  4. (二)思想 对思想涵义的理解 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 提炼思想的途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在尽可能全面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其二,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其三,在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文本思想的要求,不仅要从理论上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其中要求的具体内容的把握: 1.文本思想要真实; 2.文本思想要深刻; 3.文本思想要新颖。

  5. 二、如何理解广义和狭义的材料的具体作用 考核知识点:材料的作用 解题方法:对此类题首先应对教材的基本理论作适当阐述,然后结合具体的文章或作品作简要分析。对材料的作用的理解广义和狭义其意义是相同的,那就是: 在具体的写作之前,广博、深入的原始材料的搜集和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之中,善于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使思想得以充分的表现的支柱。 对于具体的分析,可结合教材(27-28)的相关理论和实例说明,也可结合自己写作的体会和具体作品分析。

  6. 三、狭义的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 考核知识点: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解题方法:对此类题首先应对教材的基本理论作适当阐述,然后结合具体的文章或作品作简要分析。 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是,选择的材料必须典型。要保证材料的典型就应注意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材料要具有代表性。要注意选择那些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最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材料。 其二,材料要具有思想启迪效果。材料的选择要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要耐人寻味 其三,材料要具有可读性。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增强文本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7. 四、提炼文章思想的几个基本途径。 考核知识点:提炼文章思想的基本途径。 解题方法:对此类题首先应对教材的基本理论作适当阐述,然后结合具体的文章或作品作简要分析。 要点内容提示:   文本的思想不仅是写作者对材料的积累和辨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且还需要经历一个反复推敲和提炼的过程,这是由人的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要使文本的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其一,在尽可能全面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要获得对的关事物的正确认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 其二,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要善于由现象探寻本质,由现实探寻历史,由结果追问原因,要在逐层深入的推求与追问过程中,达到对事物尽可能深刻的认识。 其三,在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在提炼文本思想时,应该尽可能采用不同角度和方法去分析材料并获得多样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提炼出角度独特,见解新颖的认识。

  8. 第三章 结构 一、写作要“言之有序”,如何理解这一命题? 考核知识点:文本的结构及相关内容 此题可先从结构的意义上去理解。 文本的结构安排,它上承写作者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内在思考,而下启书面语言表达意义上的“写”的过程。 结构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一)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二)结构安排要符服从文本内容表达需要。 (三)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结构的艺术方法 结构的艺术方法主要包括“分合与曲直”、“疏密与虚实”、“抑扬与张弛”等 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 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主要有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

  9. 二、文章写作结构安排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予以说明二、文章写作结构安排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予以说明 考核知识点:文章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此题在解答时可先答出要点,再对这些要点作简要说明。 结构的原则包括: (一)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如:记叙类的文体的结构方式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这样一种逻辑关系;议论类文体写作的基本结构方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类文体为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的条理性,这些都是从符合人类的思维角度去考虑的。 (二)结构安排要符服从文本内容表达需要。 (三)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注意:此题可从结构安排的原则入手谈其作用)

  10. 三、文章的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这其中的完整匀称或错综变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三、文章的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这其中的完整匀称或错综变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结构安排的原则等相关内容。 此题是结构安排中的几个原则中的一个原则的展开,它要求就这个原则中的几个要点作分析阐述。 (一)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    对其完整性要求,首先体现在文本结构安排的必要环节齐备,其次体现在各个环节都具有一种共同的内在统一性,最后,文本结构完整性还体现在结构安排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有恰当而巧妙的过渡与照应以使其衔接紧密,从形式上为文本结构的整体感的形成提供保障。 (二)结构安排应当周密缜密 (三)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11. 阅读下文,体会结构安排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阅读下文,体会结构安排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 》 颜  锋 中国传统绘画是世界画苑里的一朵奇葩,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民间画、宫廷画和文人画三大支流,产生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门类,演变成工笔、写意两大表现形式,创造了以线条、笔墨为主的绘画语言,凝结成讲求意境、气韵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中国传统绘画可谓独树一帜,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令人仰止。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也明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于二者有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更在于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大体上说,西洋绘画较多地融入了科学精神,在绘画理论中渗透着物理学知识的成分;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多地蕴含着人文精神。中西绘画差异的本质,正是在于中西文化传统的这种差异。

  12. 中国传统绘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中,融汇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国画珍品,你会为周日方的仕女、李公麟的鞍马人物之风采神韵所倾倒,会被范宽溪山的雄浑气势、朱耷山水的拙朴奇崛所折服;你会陶醉于赵佶的芙蓉锦鸡之清新灵动,会惊叹郑板桥的兰竹之道苍劲淡雅;齐白石的草虫游虾会使你心目一爽;徐悲鸿的奔马雄狮会使你豪气顿生。这些优秀的画作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不仅仅是由于它们显示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更在于它们闪耀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种人文精神,赋予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魅力。在代表中国传统绘画主流的文人画中,这种人文精神挥发得尤为淋漓尽致。

  13. 中国绘画传统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具有一种统一性。人文精神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条主线,是它的生命和灵魂。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既是这种人文精神导引所产生的结果,又是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和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正是通过“神似”、“写意”的审美追求、笔墨的运用、比兴的手法及完美和谐的形式显现出来。中国绘画传统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具有一种统一性。人文精神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条主线,是它的生命和灵魂。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既是这种人文精神导引所产生的结果,又是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和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正是通过“神似”、“写意”的审美追求、笔墨的运用、比兴的手法及完美和谐的形式显现出来。

  14. 注意分析论述题的答题思路: 1.认真阅读教材内容。 2.结合教材的相关理论和作业提出的问题,选取准确的答案。 3.用教材相关理论结合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分析论述。 4.条理要清楚,要言之成理。

  15. 附答题要点: 此题中从结构的安排的原则入手分析: 一是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 二是结构安排要服从文本内容表现需要; 三是结构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本文所要说明的对象是中国传统绘画,全文四段的结构安排很鲜明地体现出人们认识这种对象时通常遵循的逻辑条理性。

  16. 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 语言及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 一、基本理论方面 第四章要着重理解“言之有文”包括的相关内容。 言之有文可以从书面语言的表达特征和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方面去理解。

  17. (一)书面语言的表达的基本特征: 1.准确 (1)要注意辨析词义; (2)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 (3)要注意掌握词的搭配关系; 2.畅达 (1)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 (2)正确选用适当的句式; 3.简洁 (1)要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东西来写; (2)尽量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意思。

  18. (二)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1.声韵美与辞藻美; 2.感性美与理性美; 3.朴素美与华丽美。

  19. 第五章应着重理解写作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写作的表现技法:叙述技法、描写技法、说明技法、议论技法、抒情技法。其中重点掌握叙述的技法和描写技法第五章应着重理解写作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写作的表现技法:叙述技法、描写技法、说明技法、议论技法、抒情技法。其中重点掌握叙述的技法和描写技法 叙述的包括详叙、略叙、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等,可选择其中一点作重点阐述。 如:倒叙法,首先要解释什么是倒叙,然后再说在倒叙中应注意的问题。 倒叙:就是反事件结尾,或是事件中的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先讲,然后再回头按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20. 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由倒叙引入顺序时的衔接与转换。 2.处理好倒叙部分在顺叙过程中的照应关系。 3.倒叙的运用一定要从表达内容的实际出发。 注意:其它几种叙述技法也采用同样的方法。

  21. 描写也是这样,它的表现类型主要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三种,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谈谈其基本的写作要求。描写也是这样,它的表现类型主要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三种,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谈谈其基本的写作要求。 如:人物描写它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 肖像描写:要通过对人物外貌中能够体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某些特征的描写来“以形传神”使所写的人物“形神兼备”。 行动描写是通过人物怎么做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心理描写重在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言语描写一是通过“言为心声”的途径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二是借助人物的言语特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色。 景物描写与场面描写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

  22. 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 要结合这两章的相关内容分析文章 例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23. 莫泊桑曾回忆福楼拜在指导他写小说时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时,这样写到: 他还告诉我这样的真理:全世界上,没有两粒沙,两个苍蝇,两只手或两只鼻子是绝对相同的,所以他一定要我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并和同种其他的人同类其他的事有所不同。 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的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出他们的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要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 ……

  24. 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不要利用语言上的诙谐来避免上述的困难。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不要利用语言上的诙谐来避免上述的困难。

  25. 问题:通过这段论述,你怎样认识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问题:通过这段论述,你怎样认识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 答题思路:此题应结合“言之有文”一章有关“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的相关内容回答,特别是关于语言准确性方面要求的相关内容。

  26.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福楼拜对文学语言的准确性的要求,主要针对的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性感性把握的具体和表达的独特。 (2)福楼拜对文学语言准确性的要求,主要针对的是阅读者的想象能力,其效果是通过尽量具体的感性形象的描写,唤起阅读者相应的审美想象。 在具体的分析中还应结合文章,要理论与具体的文体分析相结合。

  27. 第六章言之有体(上)介绍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言之有体(下),主要涉及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等内容。

  28. 一、文体构成要素中的文体差异。 此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文章材料中的文体差异。 这种文体差异,强调的是在具体写作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定要求。 (二)文章思想中的文体差异。 (三)言之有文中的文体差异。其中语言“准确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语言“简洁性”要求所包含的文体差异;语言“生动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

  29. 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此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塑造形象的间接性; (2)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 (3)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30.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不免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刘邦同项羽交战败北,狼狈逃窜,为了顾自己轻车脱险,三次把未成年的亲生子女狠心地从车上推下去。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当人质威胁要烹了他,刘邦却说:咱哥儿们,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烹了他,别忘记“分我杯羹”。为了争天下,竟可以丧心病狂到这种地步!当然,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四方丈夫事,平心铁石心”;“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但正义的战争的最终目的,正在于以战止战,缔造和平,而不是以战养战、以暴易暴。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特别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历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结果获罪革职,遣戌伊犁。他在赴戌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戌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方寸如割,百脉沸涌,两眼以酸,低徊唏嘘巳。

  31. 问题: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题。 2.这段文字是如何运用“总--分”的叙述笔法来叙述的? 阅读理解题是基础写作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类题就首先读懂文章,其次要明确文后提出的具体要求,其三,再根据教科书的有关理论回答。 答题时还应注意教材理论与具体的文章分析相结合。

  32. 答题要点: 1.这段文字的主题是: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 这段文字先说战争造成的灾难后说放逐造成的灾难。 这段文字在不同层次上各举了若干实例,有效地突出句群的中心。 2.这段文字成功地运用了“总--分”的叙述笔法。总是“灾难”。   由总而分,先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不,田园寥落,骨肉分离,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再说放逐。放逐使人们有家难归,有国难奔。

  33.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根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其毒素,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对待同一个事物,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与行动,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呢?请据此写篇文章。

  34. 写作要求: 1.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特征突出,表达方式恰切;中心明确,立意新颖;内容充实,选材合理;结构完整,布局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浩。 3.题目自拟。干字以上。 注:以上要求也是考试中作文的一些基本要求。

  35.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指导 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 名词解释题(10%); 判断题(12%) 简答题(18%); 文章分析题(15%); 作文(45%)。

  36. 第一章 导论 一、重点掌握: 1.写作的特殊属性: (1)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2)写作的书面性特征; (3)写作的交流性特征。 2.写作的基本规律: (1)写作转化律; (2)写作整合律; (3)写作通变律。 二、了解: 写作的一般属性: (1)写作的个体性特征; (2)写作的实践性特征; (3)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37. 第二章 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 一、重点名词: 材料  广义的材料  狭义的材料  思想 二、重点掌握: 1.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材料最具有精神启迪效果;材料具有生动性、新颖性。 2.思想提炼的途径: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38. 三、一般掌握: 1.思想的要求:文本思想要真实;文本思想要深刻;文本思想要新颖 2.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感受深刻的材料;内涵丰富的材料;新颖生动的材料。 四、了解: 1.材料的分析。 2.材料的综合。 3.形成文本思想的方法:归纳概括法、主客遇合法、纵横比较法。

  39. 第三章 言之有序——结构   一、重点名词: 结构  层次  段落  过渡  照应 二、重点掌握: 1.结构的原则: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2.结构的艺术手法:分合与曲直;疏密与虚实;抑扬与张弛。 3.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原则:一是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二是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三、一般掌握: 1.过渡与照应的方式。 2.开头与结尾的方式。

  40. 第四章 言之有文(上)——语言 一、重点掌握: 1.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1)准确----要注意辨析词义;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要注意掌握词的搭配关系。 (2)畅达----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正确地选用适当的句式。 (3)简洁----要能够抓住事物本质的东西来写;尽量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意思。 2.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声韵美与辞藻美;感性美与理性美;朴素美与华丽美。

  41. 二、一般掌握: 1.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 2.思维与语言的一般关系 3.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准确、畅达、简洁。 4.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三、了解: 1.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 2.思维与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42. 第五章 言之有文(下)——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   一、重点名词: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间接抒情 诠释说明 倒叙法 定义说明 二、重点掌握: 1.叙述的类型;叙述的人称。 2.描写的类型。 3.说明的类型;说明的要求。 4.议论的要素。 5.抒情的类型。

  43. 三、一般掌握: 1.叙述技法:顺叙法;插叙法;平叙法。 2.描写技法: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 3.说明技法:诠释说明;分类说明。 4.议论技法: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 5.抒情技法: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

  44. 第六章 言之有体(上)——文体 一、重点名词: 文体  文体意识 二、重点掌握: 1.文章材料中的文体差异 2.文章思想中的文体差异 3.言之有文中的文体差异:语言“准确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语言“简洁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语言“生动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 4.言之有序中的文体差异:不同文体对结构有不同要求;几种文体结构差异比较。

  45. 三、一般掌握: 1.文体意识与写作 2.言之有物中的文体差异 3.言之有序中的文体差异 4.言之有文中的文体差异

  46. 第七章言之有体(下)——三种基本文体类型  一、重点名词: 消息  通讯  说明书  调查报告  总结  评论  学术论文。 散文  诗歌  小说 二、一般掌握: 1.认知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47.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材料  狭义的材料 材料的分析 材料的综合结构 写作化生律 层次  段落  过渡  照应   叙述  描写 陈述句 横向比较 倒叙法 议论 定义说明 层次 说明 议论 抒情 间接抒情 诠释说明 消息 调查报告 

  48. 二、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二、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望尽天涯路”指的是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 错误。应是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 2.“衣带渐宽终不悔”: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 3.“回头蓦见”: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    ) 4.写作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写作的化生律、写作的整合律和写作的变通律。(   ) 5.思想的要求指的是文本思想要真实、深刻、新颖。(    )

  49. 6. 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 7.写作要“言之有序”,“言之有序”指的是文章的语言。(    ) 8.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指的是材料和思想。 9.结构的艺术手法有:分合与曲直、疏密与虚实、抑扬与张弛。(    ) 10.“通变”所包含的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文有大法,也有定法;二是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

  50. 11.思想的要求指的是文本思想要真实、深刻、新颖。(    )11.思想的要求指的是文本思想要真实、深刻、新颖。(    ) 12.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 13.素材是指经过写作者的加工提炼改造之后写入文学作品中去了的那部分材料。(   ) 14.一般来说,对狭义材料选择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材料要具的多样性。(    ) 15.写作形式是写作客体化生关系史的产物。(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