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标本采集与送检. 病毒的分离鉴定. 电镜技术. 血清学试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一)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 原则: 1. 尽早采取:发病初期 2. 部位适宜:由感染部位采取 3. 冷藏速送:装有冰块或干冰的容器内. (二)检测特异性抗体 的标本 采集双份血清, 4-20℃ 保存. 病毒材料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采取标本的时期. 检查病毒及其成分. 测定抗体. 潜伏期及前驱期. 较难查见. 未增多. 未增多或增多不明显. 最多查见. 刚发病或急性期. 明显增多 (常超过 4 倍).

Download Presentation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标本采集与送检 病毒的分离鉴定 电镜技术 血清学试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一)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 原则: 1.尽早采取:发病初期 2.部位适宜:由感染部位采取 3.冷藏速送:装有冰块或干冰的容器内 (二)检测特异性抗体 的标本 采集双份血清,4-20℃保存

  3. 病毒材料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采取标本的时期 检查病毒及其成分 测定抗体 潜伏期及前驱期 较难查见 未增多 未增多或增多不明显 最多查见 刚发病或急性期 明显增多 (常超过4倍) 很难查见 恢复期及康复期

  4. 二、常规分离与鉴定 • 病毒分离是诊断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一旦阳性,即可确诊。 • 不适用于快速诊断,操作复杂,实验成本高,阳性检出率低等 • 有时不得不分离病毒,例如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病,必须分离病毒进行研究,或者分离株的鉴定对流行病学有很大作用(如流感病毒),或者需要培育疫苗,或者希望获得天然弱毒株等。

  5. 标本采集 杀灭杂菌 (青链霉素) 易感动物 出现病状 三大方法 接种 鸡胚 病变或死亡 细胞培养 细胞病变 鉴定病毒种型 (一)病毒分离

  6. (二)病毒鉴定 1. 形态学鉴定 观察CPE。常见的细胞形态学变化为细胞变圆、坏死、溶解、脱落或形成合胞体。有些病毒能形成包涵体。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7. 2. 血吸附和血凝作用 多见于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 • 感染细胞具有吸附红细胞的能力 • 感染细胞的培养液中有许多游离病毒存在,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

  8. (1)血吸附作用 吸附试验可通过特异抗血清抑制来达到鉴定具有吸附特性的病毒 正常细胞 红细胞吸附

  9. (2)血凝作用 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10. (3)病毒成分的直接检测 用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查感染细胞或其上清液中病毒抗原(或核酸)。

  11. 三、 电子显微镜检查 病毒的很多特征如大小、形态、结构等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检查。对于目前尚难培养而形态又非常典型的病毒,可直接从感染组织或分泌液,或者接种病料的鸡胚和细胞培养收获的材料作电子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病毒粒子。

  12. 透射电子显微镜

  13. 浸透 包埋 聚合 戊二醛 清洗与脱水 取材 固定 四氧化锇 铀染 染色 切片 铅染 1. 正染法:超薄切片法

  14. 鸡痘病毒(超薄切片)

  15. 超薄切片法的优缺点: • 优点:可观察病毒形态和形态发生过程 • 缺点:操作复杂,费时,但标本可长时间保存

  16. 2.负染技术 负染是指通过重金属盐在样品四周的堆积而加强样品外周的电子密度,使样品显示负的反差,衬托出样品的形态和大小。 样品 染液(常用磷钨酸) 滤纸 铜网 1-2分钟后电镜观察

  17. 口蹄疫病毒的电镜负染

  18. 负染法的优缺点: • 优点:快速简易(10-20min);分辨率高;图象清晰地病毒结构 • 缺点:敏感性低,要求病毒量在107以上;所有样品应处于悬浮状态

  19. 3.免疫电镜技术(Immune electron microscopy,IEM) 免疫电镜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力相结合,在亚细胞和超微结构水平上对抗原物质进行定位分析的一种高度精确、灵敏的方法。

  20. (1)免疫凝集电镜技术 抗原与抗体凝集反应后,可使标本中病毒颗粒聚集成团,再经负染直接在电镜下观察,提高了敏感性,确定病毒的血清学性质。

  21. (2)免疫电镜定位技术 特异性抗体用电子致密物质,如铁蛋白、过氧化物酶等标记后,使之与组织超薄切片中的抗原结合,在电镜下观察到标记物所在位置,即为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 酶标记染色

  22. 四、 血清学试验 是一种常用的诊断病毒病的方法。可采用ELISA、琼脂扩散、中和试验、标记抗体技术等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查病畜的抗体消长情况和发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

  23. virus 1.中和反应 观察特异性抗体能否保护易感的试验动物死亡,能否抑制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凡能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感染力的抗体又称中和抗体。

  24. 红细胞 Ag 补体 Ab 溶血素 红细胞 Ag 补体 溶血素 Ab 2.补体结合反应 溶血 (-) 不溶血 (+)

  25. 3.免疫扩散

  26.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某种固相裁体上,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测定时,将待检标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然后加入酶的作用底物催化显色,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27. (1)间接ELISA

  28. (2)夹心ELISA

  29. 3′ 3′ 3′ 5′ 5′ 5′ 模板DNA双链 5′ 5′ 5′ 3′ 3′ 3′ 3′ 5′ 变性 5′ 3′ 3′ 5′ 5′ 3′ 退火 3′ 5′ 5′ 3′ 形成新的双链DNA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 • 聚合酶链反应 • (PCR)

  30. 2. 核酸杂交技术 核酸探针(probe)是指能与特定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核酸片段,可检测待检样品中特定的基因顺序。

  31. 六、 感染组织的组织学检查 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但是在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包涵体,或者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如Negri氏包涵体是狂犬病犬脑细胞的特征。病理组织或渗出液作成涂片检查包涵体时,常用苏木紫-伊红染色法。

  32. 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