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周宇轩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研究员 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 副校长 (8620)13332838963 zhouyuxuan1973@163.com. 研究现状. 香港合作學習協會: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 香港教統局區域教育服務處:合作學習教師參考資料 新加坡 RELC (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區域語言中心)出版:共同學習的原理與技巧 美國, George M. Jacobs, Michael A. Power, Loh Wan Inn , 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 王坦 教授: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 研究历程与教育期望.

sola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周宇轩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研究员 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 副校长 (8620)13332838963 zhouyuxuan1973@163.com

  2. 研究现状 • 香港合作學習協會: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 • 香港教統局區域教育服務處:合作學習教師參考資料 • 新加坡RELC(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區域語言中心)出版:共同學習的原理與技巧 • 美國,George M. Jacobs, Michael A. Power, Loh Wan Inn ,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 • 王坦 教授: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

  3. 研究历程与教育期望 • 历程:实践—困惑—研究—理论 • 教育期望——机会均等、差异发展、高效学习、愉快轻松、学会交往

  4. 为什么研究和实践合作学习 • 教育的现实困惑——“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 • 教育的理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差异发展 • 社会性目标的重视与缺失 • 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最大挑战——如何因材施教、兼顾全体?

  5. 解决方案 • 课程的角度去解决——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设置(跑班与选修制) • 教学的角度去解决——合作学习、小先生制、分层作业、复式教学

  6. 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 群體動力理論 • 選擇理論 • 教學工學理論 • 動機理論 • 社會凝聚力理論 • 發展理論 • 認知精製理論

  7. 群體動力理論 • 约翰逊兄弟明确地指出课堂中存在着合作、竞争与个人单干三种目标结构。斯莱文在检讨认可和奖励学习成绩的各种方式后指出:“合作与竞争,或合作与个人奖励结构的混合运用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的最希望的途径。” 另外,约翰逊兄弟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竞争与合作的理论模型。约翰逊兄弟得出的结论是:“同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相比,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更多的人际吸引。” • 我国教育学者认为,所谓“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首先,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其次,合作的集体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 • 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8. 選擇理論 • 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等。按照选择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他“不愿学习”(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上得不到认可、接纳和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堂外活动、校外小团队等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可以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就是选择理论最为通俗的一种表述。

  9. 教學工學理論 • 这种理论认为,影响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 • 合作教学首先将任务结构重的教学方式方法从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拓展位各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交流;其次,合作教学还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确定下来;分组的观念一改以往能力分组中所强调的同质性,而是主张将小组成员按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征、性别比例、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合理搭配,形成一个微型的合作异质学习团体。在奖励结构中,合作教学把以往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却鼓励人际竞争的奖励形式改变位面向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性奖励。在权威结构中,合作教学则强调的是学生自我控制活动为主,教师指导协助为辅,用约翰逊的话来讲,就是“从旁指导”。 • 总的看来,在合作教学的各种具体方式中,改变最为突出的主要是奖励结构。研究业已表明,奖励结构是合作教学赖以提高学业成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10. 動機理論 • 道奇(1949)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合作性结构,竞争性结构,个体性结构。 • 动机主义者在批评传统课堂组织形式时指出,课堂中的竞争性评分和非正式奖励制度导致了与学业努力相对立的同伴规范。由于一个学生的成功会削弱其他学生成功的可能性,学生们就可能形成这样一种规范,即谁得高分就是为了“出风头”,或者想成为老师的“宠儿”。“竞争性的计分标准造成了一种同伴常模,这种常模不利于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 一些研究发现,当学生们一起完成一个群体目标时,他们会表现出有利于小组达成目标的规范。在合作课堂上,一个努力尝试学习,按时到校,乐于帮助他人学习的学生,会得到同学们的赞扬和鼓励的。这与传统的课堂情境截然不同。

  11. 社會凝聚力理論 • 动机理论家们认为,学生们帮助小组同伴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利益要求这样做。相反, • 社会凝聚力理论家则认为,学生们帮助小组同伴学习是由于他们关心集体。社会凝聚力观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突出作为合作小组准备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小组自加工或小组自评活动。 • 在约翰逊兄弟的方法中,这种相互依存性是通过让学生们担任“检查员”、“记录员”、“观察员”等角色来体现出来的。约翰逊兄弟研究似乎对动机主义和社会凝聚力的观点都持赞成态度。他们的模式的确运用了小组奖励的小组目标,他们的理论著述强调小组建设,小组自我评议和其他一些更能体现社会凝聚力理论家的特色方式方法,并以此来发展社会凝聚力。

  12. 發展理論 • 发展理论的基本假定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 • 启示:在儿童跨越最近发展区上升到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不仅是成人(教师)的指导是重要的,还有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就是同伴的合作。

  13. 認知精製理論 •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 • 精制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 • 一些理论家从练习的角度来解释合作学习之所以有效的原因。合作学习增加了联系或背诵材料的机会。练习的机会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4.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 互动观 • 目标观 • 师生观 • 形式观 • 情境观 • 评价观

  15. 合作学习的含义

  16. 什麼是合作學習? • 詹森和霍勒別克(Johnson , Holubec,1993):“一種以小組學習為形式,旨在促進學生合作從而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

  17. 香港區域教育服務處支援服務材料: 特徵: • 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 • 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 • 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展開的; • 以小組總體表現作為獎勵的依據的; • 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

  18. 《指南》: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合作的思想和技術。《指南》: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合作的思想和技術。 • (同伴互相影響的三種管道:獨立、競爭、合作) • 《共同》:所有的共同學習方法都包含了這樣一種思想:學生們在一起學習,對自己和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都要負責。小組學習強調使用全組目標和全組成功的方法,只有全組所有成員都達到了教學要求才算達到目標。在所有形式的小組學習中有三個核心概念——集體受獎、個人責任感及成功機會均等。個人責任感意味著全組的成功依靠於每個組員的學習情況。責任感的關鍵在於組員之間的互相幫助和確保每個人都能獨立完成小測驗和其他測驗。成功機會均等指學生通過改進自己過去的表現來為集體做貢獻。

  19. 王坦: • 合作學習的基本含義: • 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教學活動; • 合作學習是以教學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的一種教學活動; • 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教學活動; • 合作學習是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

  20.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21. 合作学习的要素 三因素論(斯萊文): • 小組目標 • 個體責任 • 成功的機會均等

  22. 四因素論(加拿大,庫埃豪Coelho.E.) • 小組的形成與管理 • 任務設計 • 社會因素 • 探索性談話

  23. 五因素論(美國,詹森兄弟) • 積極互賴(積極的目標互賴、獎勵互賴、角色互賴、資料互賴) • 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 • 個體責任 • 建議:(1)小組規模要小;(2)測驗每個學生;(3)隨機抽取學生彙報;(4)觀察並記錄每個小組;(5)檢查小組,並聽取解釋;(6)互相教授。 • 人際和小組技能 • 小組反思與自評

  24. 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技巧 • 营造合作气氛 • 分组与小组建设 • 合作技能的教授 • 纪律控制与行为常规 • 小组评价与激励 • 检查小组的合作表现

  25. 营造合作气氛 • 合作是一種社會準則,不只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合作意味著鼓勵學生把互相幫助作為目標 • 環境佈置(標語):聆聽別人的發言;人人參與;幫助別人並不意味著替代別人去做;不懂就問;大家都是一家人………… • “先小組,後老師” • 建立規則 • 佈置教室

  26. 分组与小组建设 •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分組準則:成績、能力、性別、態度、性格、特殊需要…… • 重建小組 • 臨時小組 • 小組建設:編號;組名;吉祥物創造(標誌)

  27. 创造吉祥物 • 每人半张纸 • 纸的顶部画出一双眼睛,可自由发挥 • 传递,画鼻子 • 嘴巴——耳朵——身体——头发—………… • 挑选一张作为吉祥物,并命名 • 组员签名

  28. 合作技能的学习 • (1)合作行為技巧: • 道歉;徵求反饋意見;稱讚別人;提供例證;低聲說話;總結思想;感謝別人;耐心等待;適時打斷;聆聽;和解;禮貌地提出不同的意見;勸說他人;提供建議;鼓勵他人;保證小組專心工作…… • (2)思維技巧 • SUMMER • 敍述/轉述

  29. SUMMER • SET THE MOOD 调整情绪 • UNDERSTAND BY READING SILENTLY 默读 • MENTION KEY IDEAS 提出要点 • MONITOR 监督 • ELABORATE 推敲 • REVIEW 重温

  30. 纪律控制与行为常规 • 發言卡 • 紅黃綠牌 • 信號控制 • 組內自治與監督 • 小組評價與外部監督 • 特殊認可(儀式與簡報)

  31. 小组评价与激励 • 建立规则和原则(小组评价) • 评价表(评价树)的设计 • 即堂学习评价和纪律评价 • 小组成绩分享法 • 编号抽签

  32. 抽签的作用? • 机会均等 • 积极互赖 • 配合小组评价

  33. 组内职务的分工 • 监督员; • 观察员; • 计时员; • 记录员……

  34. 小组自评 • 小组自评应该能够:(1)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2)便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3)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4)保证学生在元认知水平上,同样也在认知水平上进行思维;(5)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的成功提供手段。 • 足够的时间 • 提供一个自评的结构 • 强调积极的反馈 • 学生对评价的积极参与 • 自评中自觉运用合作技能

  35. 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 编号抽签 • 组合阅读 • 三步采访 • 轮流发言 • 思考(写作)——讨论——交流 • 三人走,一人留(及相关变式) • MURDER • 合作辩论 • 小組成績分享法(STAD) • 小組調查法 • 小組——遊戲——競賽 • 小組輔導個人 • 前進的雪球 • 倒退的雪球 • 合作检查评价与测试

  36. 思考(写作)——讨论——交流 • 个人写下自己的思考 • 组对讨论 • 小组内交流 • 全班交流

  37. MURDER • Mood——情绪——互相问候,确定步骤 • Understan——理解——默读理解材料 • Recall——回忆——中心思想,不再看材料 • Detect——检查——概述中的错误和遗漏 • Elaborate——详述——举例、联系、意见、应用、问题 • Review——复习——总结概括整个材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