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从计划到市场 经济转轨绩效,要点及议程的全球检视

从计划到市场 经济转轨绩效,要点及议程的全球检视. “转轨经济学”或“比较转轨经济学”. 截然不同的转轨模式及绩效分析 “ 摸着石头过河 ” (邓小平) 与 “ 一步跨越深渊 ” (哈维尔).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 28个转轨国家分为两大类: 渐进式改革组别:中国和越南2 激进式改革组别:26 中东欧( CEE 国家)10 前苏联共和国( NIS 国家)15 蒙古1 同时,将激进模式国家按转轨进展快慢,又分为4组。14、15图. 转轨绩效衡量指标: GDP 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社会指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

stacy-ga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从计划到市场 经济转轨绩效,要点及议程的全球检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计划到市场经济转轨绩效,要点及议程的全球检视从计划到市场经济转轨绩效,要点及议程的全球检视 “转轨经济学”或“比较转轨经济学”

  2. 截然不同的转轨模式及绩效分析“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与“一步跨越深渊”(哈维尔)截然不同的转轨模式及绩效分析“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与“一步跨越深渊”(哈维尔)

  3.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 • 28个转轨国家分为两大类: • 渐进式改革组别:中国和越南2 • 激进式改革组别:26 • 中东欧(CEE国家)10 • 前苏联共和国(NIS国家)15 • 蒙古1 • 同时,将激进模式国家按转轨进展快慢,又分为4组。14、15图

  4. 转轨绩效衡量指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社会指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转轨绩效衡量指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社会指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 • 中国1978—1995年间,GDP年递增9.4%,越南改革的1986—1995年间是7.1%;而激进模式的4组国家1989—1995年改革期间GDP年递减1.6~9.6%,其中受战乱影响的国家年递减11.7%。1994—1995年,进展快的两组开始以4.3%和4.0%的速度恢复增长,而进展迟缓的两组继续以12.5和11.4%的速度下降。到1995年底,所有激进式国家的GDP均未恢复到改革之初的水平。 • 激进式改革的打击甚于二战和大萧条:美国大萧条谷底1933年的GDP,为基年1929年的近70%;苏联二战时期谷底1942年的GDP,尚及基年1940年的近80%;而这一次的转轨,俄罗斯GDP直线下降至1995年的最低点,不及基年1989年的60%,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更仅及基年的40%强。26图20图29图

  5. 年通胀率指标也同样证实了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较优绩效年通胀率指标也同样证实了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较优绩效 • 中国改革17年间平均8.4% • CEE和NIS国家改革6年间承受了从106%到809%的年通胀率,战乱国家更达929% • 1994—1995年进展快的两组出现了转机:年通胀率下降到了两位数,而最糟的组却上升到了四位数。34、39图 • 中国的社会指标也足以傲人,改革17年预期寿命年递增2.1%,婴儿死亡率年递减11.1%。远远领先于其他各国

  6. 俄罗斯如此补偿居民存款损失 • 总统1997年12月2日下令补偿1917年至1920年出生居民在1991年至1995年严重通胀期间存款损失。1991至96年间,物价上涨6168倍,当初一辆小汽车的存款只够乘3至4次公共汽车;当初一个面包0.13卢布,如今2000至3000卢布。但全额补偿须俄罗斯几年GDP,只能分阶段部分补偿。此前已经对1914年前和1917年前出生居民部分补偿。这次补偿的最高存款额1000卢布,超过不补;补偿最高倍数1000.适用于迄今仍存钱或今年才停止存入的存户和1992至1995年的存户;1991年至1994年存户补偿900倍;1993年和1992年停止存入的分别补偿700和600倍。经济参考报19971221 • 通货膨胀实现再分配: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是主要赢家;通胀税夺走了家庭1/4收入,穷人、老人受到最大损失。边疆开拓者一生退休积累不够一张返乡机票。38专栏,表

  7. 业绩区别归结于客观的初始条件和主观的政策选择业绩区别归结于客观的初始条件和主观的政策选择 • 中国的通过部分的和分阶段的改革来实现变革,让市场经济从农业、农村和非国有经济,缓慢而稳定地扩大到经济中的其他部分,这种渐进式改革方案,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开始转轨过程的。受到压制和剥夺的农业吸收了71%的劳动力,社会保障网络只覆盖了劳动力中20%的国有部门职工。因此,一放开农业就立即产生了效益。家庭经营激励使农业在改革之初以10%的速度增长,并释放出大量劳动力配置于新建的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并缓解了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的不利影响,即改革的成本得以转嫁 • 中国的政权基础产生于自身的革命运动,改革时期仍能够保持原体制中强大的政府实施能力、控制能力这一优势。这样,改革很快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加上有效的宏观控制,促进了储蓄增长,形成了改革—增长—稳定的良性循环

  8. CEE和NIS国家转轨开始时,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体经济已经是同质的现代经济,尤其是其中的欧洲部分。农民占劳动力的比重,俄罗斯是14%,号称粮仓的乌克兰也只有20%,斯洛文尼亚仅6%。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保护了全体人民。国有体系的体制病无所不在,各行各业各地都无处逃遁,从而改革的代价也无以转嫁。这使它们不能象中国那样,通过释放非国有经济能量增加储蓄来取得改革的初始动力,实行渐进式改革,而只能“一步跨越深渊”,并因此经受剧烈的痛苦CEE和NIS国家转轨开始时,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体经济已经是同质的现代经济,尤其是其中的欧洲部分。农民占劳动力的比重,俄罗斯是14%,号称粮仓的乌克兰也只有20%,斯洛文尼亚仅6%。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保护了全体人民。国有体系的体制病无所不在,各行各业各地都无处逃遁,从而改革的代价也无以转嫁。这使它们不能象中国那样,通过释放非国有经济能量增加储蓄来取得改革的初始动力,实行渐进式改革,而只能“一步跨越深渊”,并因此经受剧烈的痛苦 • 不能简单地判断渐进式与激进式的优劣,不同的初始条件决定了人们的选择范围。对于CEE和NIS国家,只能进行快速的持续的改革,否则反而会导致持续的混乱

  9. 快速的持续的改革要求正确的政策选择 • 这有赖于有献身精神的和大胆的领导人 • 报告对于俄罗斯公众由拥护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转向反对的解释是:“如果经济改革只使少数人受益,如果迟迟看不到经济增长的收益,如果腐败像瘟疫一样到处流行,那么因改革而蒙受损失的人就完全有理由作出反应。”12图 • 遗憾的是,报告没有给出这一切的根源,更没有给出其中西方的“教师爷”们误导的那部分责任

  10. 启动转轨的三个实施要点 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模式有很大差别 但是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体制的起步,即转轨的实质内容是有共同点的 经济自由化与宏观经济稳定 产权制度改革 保护人民

  11. (一)经济自由化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结合:启动改革最基本的主要步骤(一)经济自由化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结合:启动改革最基本的主要步骤 • 经济自由化 • 放松或取消政府对国内贸易、价格及市场的限制; • 放松或取消政府对参与国际贸易的限制并使本币可兑换; • 放松或取消对企业自由进入国内市场限制,即市场准入。 • 宏观经济稳定 • 减少通货膨胀和抑制对内和对外的收支不平衡(减少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账户经常项目逆差) • 在宏观经济稳定环境中的经济自由化,有助于市场形成反映成本、反映供求的真实的价格信号,这是形成有效市场的一个基本条件。 • 报告认为,哪怕其他条件都不具备,仅这一条,改革也能取得很大成功

  12. 中国的真正“自由化” 与前苏联的“赝品资本主义” • 经互会和苏联的解体导致它们之间贸易的崩溃; • 急于与过去的一切决裂的思维定势,使它们在新的市场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以前就抛弃了所有的计划控制。 • 替代“不自由”的市场、价格和贸易的,不是稳定的规范自由市场,而是混乱的非正规市场,破坏了既有生产力,降低了人民已有生活水平,并以此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繁琐的规章制度和高额税收使企业对正规环境产生敌意,非正规经济中东欧国家平均22%,独联体国家高达37%。经济的非正规化减少了政府岁入并促使资本外流。 • 唯“自由化”或“自由化”意识形态“先验”,反而破坏了自由化 • 而中国在保持原有计划体制下的贸易联系和控制的同时,积极发展新的经济成分、经营形式和调控方式,积极对外开放,却实现了“实质性的自由化”。42图

  13. 非正规化 游离于受到法律规章及税收制约的那部分经济之外,且涵盖于官方经济统计中的经济活动 • 报告中所指转轨国家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非正规化,不是由于发展程度不足的二元社会中的前现代经济;而是由于这些国家政治控制削弱而经济自由较少,企业为了逃避高额和多变的税收和和其他繁琐的规章制度转入地下。这些地下的经济活动虽然缓和了产量下降,但这主要是一种“逃生”经济,它把注意力集中于短期目标,投资极少并侵吞国有资产,企业为逃避控制和税收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这些效率损失和非正规经济中交易困难都限制增长。经济非正规化减少政府岁入,促使资本外流,滋生贪污腐败,损害正规市场和政府机构信誉。所以非正规经济不可能替代正规的开放的私营部门,最后只能阻碍它的发展。相应的可以用价格贸易和外汇自由化,紧缩宏观经济政策,规章制度约束急剧减少,政府更多实行专业性行政管理等方法,使之返回正规经济

  14. 无论是自由化还是稳定,中国的最大制约都是国有体系改革滞后无论是自由化还是稳定,中国的最大制约都是国有体系改革滞后 • 国有企业活力的缺乏,在软预算约束的条件下 • 或者迫使信贷过度扩张,致使负的实际利率和大量坏帐 • 或者索要巨额财政补贴、拖欠国家税收而造成财政增支减收、赤字过高 • 由此引发的周期性通货膨胀,将国有企业低效率的代价转嫁给了全社会。37图 • 以此看来,宏观形势与微观形势本来就是不可分的

  15. (二)产权与企业改革是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的核心(二)产权与企业改革是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的核心 • 经济自由化和宏观经济稳定造就了适宜的市场价格信号 • 产权与企业改革是造就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关键 • 而信号和主体,是市场经济激励机制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

  16. 产权与企业改革: 原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 新的非国有和私人企业的准入 • 报告在认为“一定程度的私有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指出了关于私有化的两难选择: • 不分散所有权不能增加竞争和改善业绩, • 而“不良”私有化又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 因此,没有简单的答案,一切取决于国家的力量及其管理机构的能力:如果政府和工人们自身有足够的能力控制企业,而且能防止企业管理人员窃取资产,而且如果非国有部门的储蓄率很高的话,那么缓慢的私有化是可行的(虽然它未必是最优的)

  17. 私有化,这里可以认为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称,在许多场合指产权的非国有化,产权的个人化。即对由国家或集体直接掌握企业、土地或其他资产的产权制度实行改革,使所有权人能够有效行使各项财产权利而真正获得产权收益(承担财产亏蚀),并由此激发产权关系人对市场信号作出正确及时的反应,使财产得到最有效的经营,最大限度地获得净资产量最大化和净资产收益最大化。私有化,这里可以认为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称,在许多场合指产权的非国有化,产权的个人化。即对由国家或集体直接掌握企业、土地或其他资产的产权制度实行改革,使所有权人能够有效行使各项财产权利而真正获得产权收益(承担财产亏蚀),并由此激发产权关系人对市场信号作出正确及时的反应,使财产得到最有效的经营,最大限度地获得净资产量最大化和净资产收益最大化。 • 产权是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所造就的合格的市场主体,与经济自由化一起,构成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

  18. 政府实际控制能力软弱、又实行缓慢私有化或极力避免正式私有化,“自发私有化”危险政府实际控制能力软弱、又实行缓慢私有化或极力避免正式私有化,“自发私有化”危险 • 企业管理人员与政府官员勾结,通过种种方式,使企业资产和利润脱离国家的控制而进入私人控制之中,给国家留下的基本就是亏损和债务。绝大多数转轨国家中“资产私有化”比企业私有化的速度要快得多。这种不合法的私有化激起人们的广泛不满。 • 在许多条件下,私有化受到阻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政治哲学或对最佳方法的不确定性,而更多的是因为继续实行国家所有制可以保持模棱两可的财产权,这种产权允许利润的转移、避税及对资产的掠夺,这些主要是有益于在任的企业管理人员 • 这种不良私有化与产权改革的原旨相违,它将经济和政治权力集中于国内“精英”或外国投资者手中,而不是扩大独立的,比较分散的中产阶级,不能造就分散的产权,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局面,无助于真正的资本市场的形成,而产权的广泛分配本来可起到抵消政治系统权力集中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 这种企业的亏损连累银行体系濒于破产,使“产权不明确正从一个法律问题变成一项重大的宏观经济问题”

  19. 自发私有化 • 不合法的私有化,在企业尚未私有化的时候企业资产私有化的现象 • 国家或集体公有企业管理人员与政府官员勾结,通过种种方式,使企业资产和利润脱离国家和集体的控制而进入私人的控制之中,给国家或集体留下的基本就是亏损和债务 • 这是一些转轨国家政府实际控制能力软弱、又实行缓慢的私有化或极力避免正式私有化的情况下的一种较普遍现象 • 这种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财产侵权,与产权制度改革的原旨相违,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弊病的结合,同时违背了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20. 大型企业私有化的四种方法比较 • 大型企业私有化四种途径: • 公开出售 • 管理人员和职工购买 • 全体公民平等获得私有化凭证以分配资产 • 自发私有化 • 进行五个方面优劣评判 • 改善企业管理 • 迅速而可行 • 更好的获得资本和技术 • 增加政府收入 • 更加公平 • 自发私有化在前两个方面的作用不确定,在后三个方面起坏作用,是最不可取的。52图

  21. 捷克私有化做法和评价 • 报告认为捷克共和国的大规模私有化计划最为成功: • 实行凭证投资不受限制、对企业内部人士没有优惠的第三种方法,公民们可以自由的将其凭证直接投资于被拍卖企业,可以将凭证交由互为竞争的投资基金经营。 • 这样,有效的形成了对企业的监督和激励。 • 问题是“谁来监督监督者”个成熟市场经济中也同样存在的问题

  22. 中国乡镇企业独特产权形式评判 • (中国)乡镇企业(TVE) 被认为具有独特产权形式的企业:既不是国有制也不是私有制,而是地方政府和居民所有,其激励机制与私营企业相似,剩余仅在有限的阶层——稳定的社区及其政府、企业管理人员──中分配,企业的自由参与、竞争、硬预算约束、地方政府适当的财政积极性,这些特点造成了乡镇企业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营运效率 • 硬预算约束 政府对国有企业制定的预算是固定的,国有企业的经营亏损不会由政府和国有银行来弥补 • 讨论:社区集体所有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3. 产权改革不能一劳永逸 • 报告认为,如保加利亚等国的将资产归还革命前的所有者那样的初始变革不一定是最佳形式,应把它视作重组所有权、重构企业激励机制进程的开始,而不是这一过程的终结 • 报告将是否改善了经营作为检验产权形式是否合适的显著测试标准,所有权应改变到能对市场经济的要求作出反应

  24. (三)在转轨中保护人民大众 • 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是转轨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 人民状况不仅涉及公平而且涉及效率:劳动者知识、技能、激励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状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在几乎所有转轨国家,表现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都是增加的 • 同时,以收入或支出水平低于最低生活费用衡量的绝对贫困人数,一般CEE和NIS国家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俄罗斯的这一数值1993年高达38%或35%。70、72图

  25. 基尼系数概念 • 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一种标准方法 • 参照以洛伦兹曲线表示的实际分配与理想的完全均等分配状况之间的差异而计算 •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的大小,反映全部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的大小 •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零,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百分之百的收入被一个人所占有 • 一般判断标准:0.2以下高度均等,0.2至0.3之间相对均等,0.3至0.4之间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差距偏大 • 俄罗斯的49.6%(1993年),甚至高于中等收入国家45%的一般水平,更高于市场经济发达各国35%的一般水平

  26. 原因: 经济负增长 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和流动性 养老金领取者的不利地位 对策 有效的经济增长 有效的劳动力市场 有效的社会保障 转轨中的贫困和不平等原因和对策

  27. 关键在于恢复经济增长 • 中国就是由于改革初始阶段的农村经济增长,使2亿农民摆脱了贫困

  28. 改革劳动力市场,即按照市场要求,改变工资水平和结构、改变部门和地区的就业结构(包括在非正规部门增加就业),并通过失业进行调整改革劳动力市场,即按照市场要求,改变工资水平和结构、改变部门和地区的就业结构(包括在非正规部门增加就业),并通过失业进行调整 • 须配合以正确的激励政策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 将住房等社会服务从企业分离出去,变企业保障为社会保障,由劳动者与雇主共同承担失业救济基金,降低失业救济水平和时限 • 保持产品市场的竞争性以抑制工会为向少数正规部门劳动者提供特殊保护而损害最贫困者的利益 • 帮助转岗培训和改善就业信息 • 中国乡镇企业创造出大部分新就业机会的功绩78图 • 77图NIS/CEE国家失业与工资指数

  29. 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 对于那些在经济回升和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以后仍被抛在后面的人,政府应提供有针对性的直接救济 • 特别是,须对被通货膨胀破坏了一生的储蓄,又没有机会在市场经济中弥补损失的老年人给予股份、住房等资产方面的优待,甚至可以考虑用国家的不动产来为养老金融资 • 只是,这些特殊安排不应被用于年轻一代,应立即着手建立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基金制度,以实现可持续的基金运转。81表

  30. 巩固转轨的三个长期议程 建立强大的市场支持体制:法律,金融,政府 开发有技术的并有适应能力的劳动力 与全球经济充分一体化

  31. (一)建立强大的市场支持体制17图1 法律体制:维护市场主体正当权益的良好的法律及其有效的实施手段 • 市场经济法律规则的发展有赖于三个因素: • ⑴良好法律的设计制定 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典范的思路,并通过本国立法起草和政治辩论程序加以改写 • ⑵建立有力的机构实施法律 要有正规法庭、律师和中介机构等实施机构,要注意把握强有力政府强化秩序贯彻法律与政府滥用权利干预市场的区别 • ⑶要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包括经济的全球化,造就社会对市场导向的法律及机构的强大需求

  32. 市场经济法律规则对市场经济四大功能 规定并保护产权 设立交易规则 建立进入和退出的准则 监督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纠正市场失灵,推动竞争 不足 政府不愿放弃控制权 公民对维护自己的新权利往往也表现迟钝 司法部门及其他法律执行机构发育严重不足 指导专业领域实践所必须建立的司法解释实体大多从零开始

  33. 政府本身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 制止专制的干预及腐败行为,以提高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商业确定性,使工商企业集中从事生产活动。96图 • 转轨时期腐败的特定有利条件:传统的控制手段被削弱的同时,国家保留着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这赋予官员们极大的权力和大量寻求贿赂的机会,为他们侵占公共财富提供了广阔的范围,而不会遭到重要的社会力量的抗衡 • 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犯罪与腐败的内在联系 • 腐败和犯罪极大损害了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代价

  34. 杜绝腐败的措施 • 迅速而透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反对经济垄断,以缩小腐败范围和重建激励机制 • 增加政府官员工资,降低贿赂的诱惑力,加大革职的代价; • 简化税收及其法规,明晰产权,减少行贿必要,帮助企业不必求助于行贿而生存 • 在仍需建立规章制度的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监督与上诉机制,并尽可能提供替代手段,以削弱官方在授予许可方面的垄断权 • 对高层腐败曝光和惩罚,向人们传输游戏规则正在改变的信息

  35. 2 金融体制:帮助市场实行资源最佳配置的健全、强大和活跃的金融体系 • 金融体系组成: 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 • 作用:鼓励储蓄并发挥其最大生产效用 这一体系的各组成机构在公司管理中通过强化财经纪律以及监督借方的行为,起补充所有者的重要作用 • 这些机构应灵活地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不只是服从政府指令

  36. 银行业改革两项主要任务和要点 • 以独立有效货币政策保持通货稳定的中央银行 • 通过整顿现有银行和包括外国银行在内的新银行准入改善薄弱的商业银行 • 转轨国家政府应迅速处理不良银行; • 建立有效监督,筛选新准入银行以及改进信息披露; • 不能频繁调整银行资本,避免银行一味依赖政府支持; • 尽早建至少几家可靠银行恢复居民对金融体系信心103图 • 注意防止政府过多过死的不当干预导致资金的体外循环; • 须限制国家对银行部门的所有权,避免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低效配置的覆辙; • 用合作金融机构使农村金融自我维系; • 用改善外部环境解除住房融资的制约

  37. 非银行金融中介的作用和条件 • 投资组合资本基金(共同基金)、风险资本基金、金融租赁、金融信托等形式,被认为能够填补转轨国家金融非中介化的缺口,能够为在整体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并对法律基础工作要求更低 • 其他如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将会成为重要的储蓄中介机构 • 然而,培育这些机构,要求产权法、合同法等国家法制的更进一步完善

  38. 资本市场的作用和条件 • 转轨时期资本市场作用主要是促进产权的重新分配 • 此外,资本市场的一般作用在转轨国家也极有价值: • 通过监督管理者和活跃的股份交易来改善公司管理, • 允许资金紧张的政府发行债券和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 • 支持长期住房融资和养老金改革 • 为此,要增加证券的供应,要促进国内证券需求和交易: • 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储蓄; • 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 • 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加强对投资者债权人尤其小股东保护。 • 用国家管理和行业自律建立和完善规则和机构来改善交易的体制环境, • 报告特别指出,高度流动和投机的资本市场完全不能规范管理者行为;而集中性的外部所有权,加上银行监督,对于大多数转轨国家更合适110图

  39. 3 政府体制:转换职能并更精简的政府 • 计划经济时代全权的、全面包揽的政府必须重新定位: • 政府规模应缩小,更有选择的从事对企业起到支持、补充,而不是遏制作用的活动。政府仅仅应在市场失灵──纯粹的公共货物、具有外延性的经济活动(积极的外部效益的公共物品和产生外部成本的环境污染)、自然垄断的基础设施服务、不完善的信息──的场合进行干预 • 即使在这些市场失灵的场合,政府干预时也须防止政府失误,要是因此产生既得利益、导致寻租和腐败,反而不如次佳的私人供应者 • 也就是说须放弃不必要的职能才能提高必要职能的效率 • 为此对公务员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务员须具备会计、税收、管理等市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技能,要重构激励机制

  40. 市场失误 指这样一种形势:市场系统性生产某些商品服务多于或少于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最适宜的水平 • 外延性 指一项经济活动或交易行为对行为者或行为团体以外的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 • 关于政府适当规模,虽然,报告认为没有一定之规,但是,转轨国家大政府肯定无益于经济业绩: • 政府开支水平高, 效率低, 成本大, 诱发通胀危险大 • 低效率的公共开支通常过多的用于补贴转移支付,在开支大而建设性支出少时,就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整体投资,以及被冗员侵蚀 • 同时,政府开支过大须增加税收,增加纳税人负担,或形成巨大预算赤字,导致高通货膨胀116图

  41. 关于政府开支重点118图 • 报告将诸如基础设施投资、预防性卫生保健和基础教育归结为生产性的、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的开支项目 • 补贴须注意: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应让位于直接资助脆弱人群,私人受益项目实行有偿服务,及时评估补贴效果以决定取舍,将隐性补贴列入预算。用于社会服务和保障的开支不能太大以免挤占其他开支和破坏宏观经济稳定。 • 公共投资要保持在5%GDP或1/5政府开支的水平,同时根本转变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率。 • 报告要求改善开支控制和预算管理,改善税收政策和管理,以弥补岁入缺口。为此要分析税收收入下降的非正常原因,要通过降低税率、扩大税基、限制免税优惠和严肃征管来增加收入。从长期来讲,须提高机构能力,即改革公务员制度,实行适当的分税制的财税管理体制。120图 • 而政府对转轨的长期成功所能作的最大贡献,是建立培育起整个市场支持体制114图

  42. (二)开发有技术有适应能力的劳动力 • 许多国家是带着十分雄厚的人力资本进入转轨时期的。为了保持以往的成就,保护人力资本基础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需要对教育和医疗卫生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 教育改革的三个原因 • 原教育体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不考虑学生和雇员需求;专业发展缺乏协调,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缺乏激励机制,人员超编成本过高 • 原体制的重大缺陷难以支持市场经济:重专业技能轻通识教育,忽视终身教育,忽视市场经济所需经济管理、法学、心理等学科,学生缺乏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27图 • 中国特有的贫困地区社会服务严重不足

  43. 教育改革的三个关键性领域 • 改革教育融资方式,促进学校管理更有效以提高内部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更有效以提高教育的外部效率 • 改革教育内容,更新课程设置,竞争性选择教材, 培训考核教师, 改革考试制度 • 改善教育服务的提供,在政府对投资、资格认可和质量监督的统一框架下实行多渠道多样化办学

  44.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目标和要求 • 医疗卫生政策最终目标:在一定的预算约束内改善公民的健康状况 • 中间目标:服务机会均等,保质保量提供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即提高外部效率,保证服务单位经营效率即提高内部效率,有效和均等的为服务融资 • 报告特别回顾了中国在传统体制时期的出色成就,指出转轨以后的倒退和巨大的城乡差异 • 报告就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环境和职业风险、服务质量等四类健康影响因素,认为决策者必须首先改进资源的配置,将开支重点从特殊服务转向疾病预防和鼓励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农村地区必须确保人们普遍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130图

  45. 报告的这一部分与启动转轨的第三个要点所涉及的人民的问题,不仅为转轨所需要,更是转轨本身的真正目的报告的这一部分与启动转轨的第三个要点所涉及的人民的问题,不仅为转轨所需要,更是转轨本身的真正目的 • 这关系到释放这些国家人民的巨大才智和能量,使他们实现国家的理想:使全体公民享有充满机会与福利的未来,能够从长远的经济增长中受益并为此作出贡献 • 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国家财富、投资或生产率一样,是评价一个国家转轨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志

  46. (三)与全球经济充分一体化 • 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138、139、140图 • 在开放贸易方面,报告指出了转轨国家将从作为WTO成员国所享有的权利获得巨大收益:增加进入国际市场机会,抵制其他国家任意制造的贸易障碍;同时,转轨国家也将从承担相应义务中获益:增强国内自由贸易体制的政治可行性,抗衡垄断的强大的既得利益部门和集团。 • 在开放投资方面,报告建议援助国和国际援助机构注意避免受援国反而因此减轻了改革的压力,推迟长期改革;对于仅仅面临转轨问题的受援国,外援要侧重于市场经济业务技术援助,帮助受援国实行机构和体制改革,消除改革瓶颈,造就非公共资金投资的适宜环境;对于同时面临发展问题的受援国,在提供发展援助时同样要注意加强而不是削弱改革 • 贸易和投资的全球一体化进程,须得到转轨国家、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各方都要消除对于一体化加剧竞争代价的恐惧,反对孤立主义,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体化进程

  47. 对于报告某些观点的讨 论

  48. 关于计划经济外延型增长方式,市场经济内涵型增长方式:关于计划经济外延型增长方式,市场经济内涵型增长方式: • 1972—1982年间担任世界银行政策副行长H·钱纳里,关于工业化过程中生产率变动研究表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由低到高的逐步增长,显示增长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也由低向高持续上升。这表明,以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增长为一方,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另一方,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发展中国家与成熟的发达国家存在重大区别,即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同,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影响增长的各种因素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有一个由前者为主转变为后者为主,经济增长由外延型演进到内涵型的自然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一些国家,又同时经历了资源配置由计划方式为主到为市场方式为主的转变。因此,与其说计划经济导致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如说外延型的经济增长与计划经济一起,是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特征

  49. 经济增长由破坏环境到保护环境的转变,贸易战略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转变,工农关系由工业剥夺农业向工农并举、工业支援农业的转变,等等,也都同样反映了客观发展阶段的进化。经济增长由破坏环境到保护环境的转变,贸易战略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转变,工农关系由工业剥夺农业向工农并举、工业支援农业的转变,等等,也都同样反映了客观发展阶段的进化。 • 唯有领导层利用计划控制滥用职权图谋私利,不仅为现时的市场经济所反对,同样为当时的计划经济所不容。市场经济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济制度条件 • 总之,脱离时空的经济模式优劣评判没有实际意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适应于经济发展先后相继两个阶段的两种经济体制。成功地实现了赶超的后起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奉行这两种不同经济体制,只说明两个阶段的国家决策领导集团都做了各自时代所需要他们做的事情。 • 所以,报告开首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的提法,计划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人类福利的改善”,可能更确切些。

  50. 报告以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对19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到来的描述,描述今日转轨国家的形势:“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以为讽刺报告以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对19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到来的描述,描述今日转轨国家的形势:“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以为讽刺 • 《共产党宣言》的这段描述,并不是针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相反,是在描述新兴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图景。马克思能够在宣称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同时,如此生动地描述新兴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生气勃勃、除旧布新的图景,坦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显现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客观和公正。沿用马克思的这种方法,就能够理解,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计划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产生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而报告作者的这种混淆,反映了对马克思的误解,而这种误解,与对计划经济的误解是相通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