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1-2-1 清領前期 政治經濟的發展教學活動

1-2-1 清領前期 政治經濟的發展教學活動. 範圍: 95 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 第二單元 ( 章 )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一主題 ( 節 ) 政治、經濟的發展 作者:林淑華 linsib@tcgs.tc.eud.tw  台中女中歷史教師  台中女中人文社會資優班指導老師及原住民學生生活輔導老師  歷史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  協辦清華大學史研所主辦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 95/09/30 ).

stacy
Download Presentation

1-2-1 清領前期 政治經濟的發展教學活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2-1 清領前期 政治經濟的發展教學活動 • 範圍:95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第二單元(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第一主題(節) 政治、經濟的發展 • 作者:林淑華 linsib@tcgs.tc.eud.tw台中女中歷史教師台中女中人文社會資優班指導老師及原住民學生生活輔導老師 歷史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協辦清華大學史研所主辦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95/09/30)

  2. 康熙皇帝派遣耶穌會傳教士到各地勘查,並繪製地圖,完成《皇輿全覽圖》,而馮秉正神父負責走訪台灣、遍遊台西地區,他將觀察後所繪製的地圖,也寄給他的耶穌會上司。1715年,馮秉正神父繪製福爾摩沙地圖。1726年,這批資料首度出現在德國史塔克林(Joseph stocklein)所刊印的《耶穌會教士海外傳教書信集》。 資料來源: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著,林金源譯,《風中之葉》,經典雜誌社,2003再版,頁64

  3. 清廷在台實施的禁令

  4. 清代台灣政令傳達體系 資料來源:廖宜方,《圖解台灣史》,2005初版三刷,頁71

  5. 資料來源:吳密察總策劃,《台灣歷史小百科》,新自然主義出版,2005,頁148資料來源:吳密察總策劃,《台灣歷史小百科》,新自然主義出版,2005,頁148

  6. 清廷多次重新釐定番界,以竹 塹地區為例,康熙時番界是漢人與生番的界線,乾隆五十五年重新釐定生番界址,新舊番界遂成為區隔漢人、熟番與生番的界線,也就是「生番在內,漢民在外,熱番間隔於其中」,即如右圖所示的漢墾區、保留區與隘墾區。竹塹地區開發較晚,始於康熙末年。雍正年間政府鼓勵開墾,在短短一、二十年間,竹塹地區番界以西的廣大草地,除了少數熟番保留的自耕社地外,幾乎全部落入漢業戶手中。乾隆三年起清廷改採護番禁墾的政策,禁止漢人在漢墾區典買番業,並禁止漢人入墾熟番保留區。然而大勢所趨,保留區最後還是成為漢人的天地。 …對照右圖時,我們可以看出北埔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尚遠在「番界」之外,但金廣福大隘在不久後的道光十五年(1835)成立,由此可見漢人對「番地」的強大滲透力。 圖文資料: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聯經出版社,1999二版,頁85~96

  7. 由圖中可知:西部平原至乾隆年間業已開發殆盡由圖中可知:西部平原至乾隆年間業已開發殆盡 資料來源:轉引自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頁68

  8. 本圖描述接近「生番」的平埔族村社,編竹為柵,環繞聚落周圍,以資防衛,並派壯丁攜帶弓箭、長矛巡邏,隨時準備迎「生番」的襲擊圖中遠遠三人的頭陀髮型和鹿皮衣表示們是未漢化的「生番」。本圖描述接近「生番」的平埔族村社,編竹為柵,環繞聚落周圍,以資防衛,並派壯丁攜帶弓箭、長矛巡邏,隨時準備迎「生番」的襲擊圖中遠遠三人的頭陀髮型和鹿皮衣表示們是未漢化的「生番」。

  9. 資料來源:《少年台灣》,10期2003.03,頁23

  10. 清代前期的對口貿易 十八世紀末的台灣與大陸對口通商情況 道光年間的對口貿易(已有五個港口) 資料來源:陳國棟,《台灣的山海經驗》,遠流出版社,頁104、22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