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纵横码与识字写字

纵横码与识字写字.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倪文锦教授. 一 . 小学生识字写字的主要障碍. 小学生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 方块汉字的线条 , 学生难于划平竖直,书写困难。 四会 ( 识、读、写、用 ) 要求过高,学生负担过重。. 二 .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 第一学段 ( 1~2 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 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 第二学段 ( 3~4 年级)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 键盘输入汉字 。 第四学段( 7-9 年级)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 多种检字方法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纵横码与识字写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纵横码与识字写字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倪文锦教授

  2. 一.小学生识字写字的主要障碍 • 小学生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 • 方块汉字的线条,学生难于划平竖直,书写困难。 • 四会(识、读、写、用)要求过高,学生负担过重。

  3. 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 • 第一学段 (1~2年级) • 认识常用汉字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第二学段 (3~4年级) •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 第四学段(7-9年级)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4. 三.从四会到二会:识字教学策略的转变 •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5. 四.识多写少以后面临的 问题 • 结果:新字回生率高。 • 原因:两个问题未解决。 • 1、教材中新字的复现率不高。 • 2、写少以后不少新字不会写。

  6. 五.纵横码: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 从二会到四会之间可以穿插纵横码学习。 • 对识字而言,能够解决新字回生率高的问题。 • 对写字而言,可以避免学生写字负担过重。

  7. 六.纵横码的优势 • 纵横码是形码(汉字形音义中形是第一位的。汉字表意文字,形与义具有天然的联系。纵横码有利于对汉字的整体把握。汉字优点之一是超方言性,可以见形打字。) • 打得快原因有三个: • 数字输入,词组输入,自定义(有利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老师不教学生自己学,而是学生用适合自已的方式学) • 纵横码优势是词组输入,便于运用,因为词汇是语言运用中的最小单位。在使用中识字比识一个个字效果更好,有利于克服低年段单纯追求识字量的倾向。

  8. 纵横码可以数字操作,输入快。 • 有利学生区分字形,如牛、午;注意书写笔形,如都、研第3码撇的长短;书写时注意笔形的区别,如红的第1码与撇是不同的。 • 能够快速检字(查字典快) 。 • 能够巩固识字作为阅读的基础。 • 能够巩固写字作为写作的基础。

  9. 生字中实际只有字种2199个,其中有106个字没有出现在课文用字中,2410个课文用字中又有317个字没有出现在生字表中。这让人感觉很奇怪:按理生字应该出现在所有的课文用字中,可是现在有些字是只出现在识字课中,而在课文用字中没有出现,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汉字(至少是暂时)没有学习的必要,这些字的出现只是为学汉字而学汉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反有些应该学习的课文用字却未能通过专门的识字课来学习,以降低课文的学习难度。生字中实际只有字种2199个,其中有106个字没有出现在课文用字中,2410个课文用字中又有317个字没有出现在生字表中。这让人感觉很奇怪:按理生字应该出现在所有的课文用字中,可是现在有些字是只出现在识字课中,而在课文用字中没有出现,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汉字(至少是暂时)没有学习的必要,这些字的出现只是为学汉字而学汉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反有些应该学习的课文用字却未能通过专门的识字课来学习,以降低课文的学习难度。

  10. 1一3年级6册书 • 会认字中有1995个常用字(除去重复的5个后为1990个),171个次常用字,共计2166个,另有34个非常用字(呗3、嫦3、傣5、迪4、踮3、炖4、娥3、呱3、跤5、睫6、阑4、愣3、鹂3、拎4、喽4、鹭4、莓3、喵4、喃3、哦4、啪3、怦3、瞟6、泗6、绦6、哇3、吾4、嘻2、遐6、霄6、栩6、绚4、祅3、湛6)。 • 会写字中有1557个常用字,36个次常用字,共计1593个,另有7个非常用字(禅4、拎4、怦3、哇3、吾4、霄6、湛6),其中有6个字也是会认字,只有“禅”是不属于会认字的会写字。

  11. 七.学习纵横码与学习汉语拼音矛盾吗 • 不矛盾 •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语文课程标准) • 汉语拼音教学……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12. 八.学习纵横码不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吗 • 各有优势 • “注提”在非方言区有优势。 • “注提”的缺点:学生因同音字混淆易写错别字。 • 掌握纵横码有利于提前读写,而且可以避免日后写作中的错别字(它可以据字查音义,而不是用拼音代替汉字) 。

  13. 九.纵横码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可行性 • 简便易学,省时省力。 • 相对硬笔书写,纵横码学习是一种变式练习,学生更觉新颖有趣。 • 比写字快,学生更有成就感。 • 比写字快,就打得多,新字巩固率高,形成识字写字的良性循环。

  14.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有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 对阅读而言: • 新字巩固率高,阅读就变得相对容易。(自定义在阅读中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 快速检字,容易扫除阅读中因生字新词造成的障碍。

  15.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对写作而言 • ——有利于提高写作速度。应用信息技术,键盘输入的速度是个关键。实践证明,中小学生只要熟练掌握纵横码,其小键盘数字“书写”速度要远远高于硬笔手写和一般的输入法。

  16.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对写作而言(学校网络教室上课) • ——写作速度提高,反过来促进思维的发展。 • ——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信息快速充分的交换。

  17.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的搜集和积累,对学生来说历来是个难点。过去的剪报费时费力,而且阅读、保存和更新都较繁琐;现在在网上搜索资料、保存资料,应用纵横码快速更新资料非常便捷,是传统方式所无法企及的。

  18.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他们不再害怕作文,而是乐意主动上机写作文,很有写作的兴趣和成就感。

  19.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有利于文章(电子文挡)的写作、修改、交流和网上发表,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写作档案袋,实施档案袋评价。

  20.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怎样关注学生,他只能关心到部分学生,而不可能是全部。而通过网络的纵横码应用,所有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都可用电脑快速反馈给教师,教师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这对于成绩较差,或性格内向,不善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回答问题的学生无疑是个福音。

  21.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有利于教师在网上应用纵横码快速“面批”学生的作文,师生切磋,既增强了批改的针对性,又加强了及时反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实效。

  22.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有利于减轻教师评阅作文的负担。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负担在所有学科教师中是最重的,我们可以通过作文教学与包括纵横在内的数码技术整合的实验研究,可以开发“作文阅卷批改系统”,有效地减轻教师负担。

  23.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把作文教学与纵横码等数码技术结合起来,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一个突破口,花大力气进行应用性研究和试验,从而逐步推进整个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4.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纵横码是一种常态的输入工具。对纵横码的态度,我们在积极主动的总原则下—— • 一是要善于用其“常”,即把它作为日常教学工具,使其自然地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 。 • 二是要用其“长”,即发挥它遵循汉字结构规律和快捷简便的特点。 • 三是工具的掌握在于用。学习纵横码只追求熟练运用,在熟练中提高速度,而是不盲目追求速度。

  25. 十.学习纵横码的后续效应 • 总之,我们把纵横码—— • 作为学生输入文字的工具; • 作为学生编辑文本的工具; • 作为学生呈现作品的工具; • 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 • 作为师生交流评价的工具……

  26.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