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國際間主要國家運 動社會學 的發展

國際間主要國家運 動社會學 的發展. 指導教授 : 曾慶裕. 國際間主要國家運 動社會學的發展. 前言 運動社會學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歷經 五十多年逐漸成為一門全球性學科。它的 發展涵括著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信 仰,同時也反映著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國 情,在不同方法論指導下產生的研究結 果。. 因此,與其它較為成熟的學科相比,運動 社會學做為一門新興學科在其方法、課題 觀點、理論上的稚嫩可想而知。但是,與 觀察世界一樣,這是ㄧ個充滿多樣性的領 域,這樣的領域帶給人們更多的動力。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間主要國家運 動社會學 的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間主要國家運動社會學的發展 指導教授:曾慶裕

  2. 國際間主要國家運動社會學的發展 • 前言 運動社會學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歷經 五十多年逐漸成為一門全球性學科。它的 發展涵括著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信 仰,同時也反映著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國 情,在不同方法論指導下產生的研究結 果。

  3. 因此,與其它較為成熟的學科相比,運動 社會學做為一門新興學科在其方法、課題 觀點、理論上的稚嫩可想而知。但是,與 觀察世界一樣,這是ㄧ個充滿多樣性的領 域,這樣的領域帶給人們更多的動力。 而運動社會學就是ㄧ們充滿多樣性領域的 課程,介紹一些國家的發展概況,便於各 位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這門學科。

  4. 第一章 運動社會學在美國的發展 • 美國是最早涉入運動社會學研究領域的國 家。首位研究學者可追朔到 1937 年的社 會學者Lynd (林德) 他的研究是從社會變化 的角度提出作為人們閒暇活動的運動問題。 而以往的研究焦點,均集中於參加運動人們 的特性與影響參加者的社會因素,這些研究 一般都歸類為運動社會學研究的副產品。

  5. Normal Stage:1951-1964.(一般發展階段) • 美國著名學者 Kenyon, G. S. (凱尼恩)& Loy, L. W.(洛依) 將後美國運動社會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一、Normal Stage:1951-1964. 這個階段是國際間開展運動社會學研究的時期,美國的相關研究 也開始正式起步,主要代表著作有: • Cozens, F . W .(1953):美國生活中的體育運動。 • Robbins,F.G.(1955):遊戲、娛樂與閒暇時間的社會學。 • Natan, A. (1958):體育與社會。 • Boyie, R. H. (1963):運動-美國生活中的一面鏡子。 • Thomson, R. (1964):民族與體育。 • 1964年成立國際運動社會學委員會。

  6. 二、Network Stage:1965-1972.(形成網路階段) • 形成網絡階段發展的契機是 Loy & Kenyon於 1965年發表於 JOPER 上,以運動社會學為目 標的論文。該時期對美國具有影響力的主要著 作有: • Loy & Kenyon (1969):運動與文化、社會。 • Sage (1970):美國社會中的運動。 • Dunning(1971):運動社會學。

  7. Network Stage:1965-1972 • 美國體育運動學會於1966年設置運動社會學分會 此外Loy & Kenyon還組織美國北部十所大學的運 動社會定期討論會(CIC)。奠定了美國運動社會發 展的基礎。 “網路階段:運動社會學的研究在社會學與運動科學中作為一個獨立的、新的研究領域並廣泛開展,運動社會學研究者之間的交流與聯繫,通過學會與各種會議不斷加強。”

  8. 運動社會學在美國的發展 • 三、Cluster Stage:1973-1978. 所謂集中發展階段,意味著美國運動社會朝向獨立學科的方向發展。許多學術雜誌均刊載運動社會的研究論文,如: • Review of Sport & Leisure. • Exercise & Sport Science Review. • Leisure Sciences. •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 Canadian-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Sociology.

  9. Cluster Stage:1973-1978.(集中發展階段) • 主要爭論於研究的接近究方法,焦點是規範接近和非規範接近的對峙。 (一)規範接近(normative approach) 是指在研究作為社會現象的體育運動時,採取對體育運動現象做出價值判斷的立場。如: • 格魯涅(1976)指出:運動社會學的研究,爲取的得以改善運動的現狀和實施有效的管理為目標的見解,研究者的行動取向(Action-oriented)是重要的。 • Melnick(1975)提到 :運動社會學的研究應該有的作用是確保體育運動中的人道主義,改善非合法的、非倫理的狀況

  10. Cluster Stage:1973-1978. (二)非規範接近(nonnormative approach) • 洛依(1974)年針對非規範接近的方法提出兩項前提條件: (1)運動對社會學的假設、模型及其理論的發展做出貢獻。 (2)運動社會學的研究,對於作為社會現象的體育運動的發展及其理論作出貢獻。 • 基於上述條件,洛依認為欲提高運動社會學研究的客觀性,必須排除研究者對運動現象作出價值判斷的立場。

  11. 名詞解釋:規範 • 社會影響個人生活的各種力量,即社會結構的 性質,如規範(norms)、價值(value)、地位 (status)、角色(role)等,如何塑造個人的態度 與行為。 • 規範 : 是人際關係的指引,也是人際間共同的 行為標準。規範在特定情境中,指出人們應為 或不應為,也指出人們對於語言或行為之解釋 與反應。規範因社會而異,因情境而別,因而 強度有所差異。 

  12. 價值 • 價值:為人們所期望的行為方式,亦即人們想 做、考慮去做的事,透過這些價值,即可瞭 解某些個人行為。例如:某個人崇信種族平等 即可推測其行動;又如某個人持有種族偏見 即可推測其可能有另外的活動。因此,肯定 價值為了解他人的基礎。

  13. 規範與價值 • 若價值為人們所期望的行為方式,則社會規範為社會認可人們所追求價值的方式,亦即規範是被接受可獲取價值的方式。 • 因此,規範與價值是手段----目的之關係。 • 規範與價值亦有相同之目的,都可協助人們確定其行為。一般而言,一個人的價值(目標)大體上與他人相同,因此其行為亦將配合社會規範。例如爲求勝利,選手必須遵守規則,已達目的。但是價值與規範亦非總是重曡,使用禁藥而獲的勝利,雖然勝利,但並無遵守選手的規範。

  14. 這場爭論是整個美國社會學界的中心議題。1978年麥克弗森撰文給這場爭論作出結論。 指出:” 如果這場爭論沒有引起運動社會學界的分裂,莫如說這場創造性的爭論造就了新的理論研究者,爭論的本身是健康的。” 進入80年代後,美國運動社會學界對規範與非規範接近有新的認識,將焦點取決於研究方法上。即便採取非規範接近的立場,研究者在選擇研究題目與研究對象時,某種程度的價值判斷將不可避免,這是由研究者的問題意識來決定。

  15. 運動社會學在美國的發展 • 四、專門研究階段( Speciality Stage:1979 年後) : 運動社會學做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日趨成熟,朝 著專門化的方向發展。可由以下北美運動社會 學發展的概況中得知。

  16. 運動社會學在美國的發展 • 五、近年來運動社會學在北美的發展: 1980年以美國為首成立了北美運動社會學 學會 (NASSS),會員人數200人。隨後該 會加入國際社會學委員會(ICSS),成為其 下的一個組織。1984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 科學大會上,NASSS與 ICSS聯合舉辦運 動社會學的分科研討會。

  17. 近年來運動社會學在北美的發展 • 北美運動社會的發展概括為: (一)以社會學的角度去接近運動現象的研究增 多;會員所屬學科登記表發現: • 體育運動學科122人; • 社會學科45人; • 文化人學、政治學科3人; • 新聞學等26人。

  18. 近年來運動社會學在北美的發展 (二)配備了運動社會學的文獻檢索系統: • 1970年Kenyon研制了休閒與運動社會學文獻檢索系統(SIRLS)。 • 溫哥華的加拿大教練協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運動科學檢索系統(SIRC)。 • 研究者充分利用這些檢索系統,發表一些有關研究題目的變遷、學位論文的學術動向以及研究者的成績等方面的論文。

  19. 近年來運動社會學在北美的發展 • (三)80年代後期的研究方向 • 分析運動現象的理論立場多樣化; • 從運動中的性別、角色等為題目的男女平權主義的研究盛行; • 運動社會化的研究依然引人注目; • 探討運動與暴力的關係; • 運動與文化的關係。

  20. 第二章 體育(運動)社會學在日本 • 一、體育社會學在日本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1.教育社會學在日本誕生的外部刺激; 1949年日本教育社會學會誕生。 1951年學會雜誌‘教育社會學研究’發刊。 把教育視為一種社會事實,將教育科學視為社會科學的一部份來認識。另一方面教育制度的改革與新制大學的產生,又促使學校體育問題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於體育社會的關心,正迎合此一潮流。所以,創建體育社會學時,教育社會學便成為一個有力的線索。

  21. 體育社會學在日本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二 2.體育本身的內部因素,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日本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時期,社會急遽變化以 “建設和平國家”、‘恢復國民體力和健康’為目標 的體育大眾化政策,使體育概念隨著社會變遷 產生急遽的變化,社會中體育的問題日益突出 加深從社會學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自覺性提高

  22. 二、體育社會學在日本發展的經過 • (一)日本體育社會學創始人: • 竹之下休藏: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體育科,後進入文理大學教育學部專攻教育社會學,曾任東京教育大學(筑波大學)教授。1951年於<體育>雜誌上發表”關於體育社會學問題”一文,第一次提出體育社會學這個名詞;1953年發表<體育社會學研究法>一書。 • 管原禮: 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體育科,後進入東北大學法律文學部專攻社會學,曾任東京教育大學 (筑波大學)、仙台大學教授。

  23. 體育社會學在日本發展的經過 • (二)體育社會學研究體系 • 日本體育社會學是以教育社會學為其基本原 理,以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為其研究領域。體 育社會學雖然也和教育社會一樣運用社會學的 理論與方法,但是教育社會學注重基礎研究; 體育社會學注重實證研究,因為體育被視為教 育的一個領域來看待。

  24. 日本體育社會學研究領域 課 内 學校體育 學校內 課 外 社會體育活動 學校外

  25. 日本體育社會學研究領域 設施 競技會 組織 娛樂運動 社會體育 資金 野外活動 行政 社會教育活動 計畫 公共體育館活動 指導者 公共娛樂場所

  26. 日本體育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 群體社會學:體育的社會關係、相互作用、社 會行為、社會過程、群體的組織化、群體的形 成、群体的結構與功能。 • 文化社會學:體育文化研究、體育制度、體育 組織、群體與文化、社會文化、教學過程。 • 社會變遷:社會變遷、文化變遷、群體變遷及 其對體育的影響。

  27. 體育社會學的研究過程 體育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 實踐研究 基礎研究 具有實踐意義 與實踐性、創造性 的問題研究 的要求相適應的研究 社會事實 研究內容 實證科學 教育實踐 基礎科學 研究領域 引入、指導 實證 體育實踐 方法 客觀、科學的 中心對象 研究過程 社會學的方法論

  28. 三、體育運動社會學研究的興起與發展 • 在日本,體育運動社會學的研究幾乎是與體育 社會學的研究同時起步,其代表學者為東京大 學加藤桔夫教授。在50-60年代,體育運動社 會學一直被視為體育社會學的一部份。(這與 當時日本對體育與運動概念的認識有關,即是 將體育放在教育的範疇內,將運動作為體育的 手段來認識)。

  29. 體育運動社會學 V.S體育社會學 • 體育運動社會學與體育社會學同時起步。 • 50-60年代,體育運動社會學一值被視為體育社會學 一部份。(當時的日本,對於體育與Sport的概念,認 為體育是在教育的範疇內,將Sport作為體育的手段 來認識)。 • 運動社會學以社會學體系為基本原理,以涵括教育現象、生活現象與社會文化現象的廣義體育現象做為本身的研究對象,因而擁有廣闊的研究領域,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大眾傳播、藝術、軍事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0. 體育運動社會學 V.S體育社會學 • 60-70年代運動社會學與體育社會學顯示出如下特徵: • 體育運動社會學: 1.1964年加入國際體育運動社會學委員會。 2.將體育社會學哪入體系。 3.理論的研究朝向體系化。 4.實踐與研究成果不斷增加。 5.開拓許多體育社會學無法涉足的研究領域與課題。 6.出版專著增多如,1962年生活科學調查彙編『體育運動社會學』,1965年竹之下休藏所著『體育運動社會學』。

  31. 體育運動社會學 V.S體育社會學 • 體育社會學: 1.理論體系與學科體系日趨成熟。 2.研究領域逐漸擴大而與體育運動社會學一些領域重疊。 3.研究人員增加出現組織化的傾向;出版專著增多,如竹之下休藏與管原禮合著『體育社會學,1972年』,管原禮與近藤義中等人編著『體育社會學入門,1975年』等。

  32. 體育運動社會學 V.S體育社會學 • 進入80年代,以體育社會學命名的專書與論文再也沒有出現過。 • 絕大多數的體育社會學研究都轉向體育運動社會學的研究。 • 體育運動社會學的理論體系與學科體系已基本形成。 • 與國際Sport社會學界的交流不斷增加。 • 體育運動社會學的專著在質方面不斷提升。如1984年管原禮所著『體育與體育運動社會學』。 綜觀80年代日本的體育運動社會學的發展,已顯現出將 體育社會學取而代之趨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