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概述.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 诱因. 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 ,情绪激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 ,都可使其血压升高 ,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 ,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 ,同样可诱发脑出血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血压脑出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血压脑出血

  2. 概述 •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

  3. 诱因 • 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 ,情绪激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 ,都可使其血压升高 ,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 ,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 ,同样可诱发脑出血 • 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慢性便秘患者 ,由于咳嗽、用力 ,可致使脑压一过性增高 ,也可能诱发脑出血。 • 换季

  4. 病理 •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

  5. 脑出血的两大病理基础 • 一方面,高血压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硬化的血管壁变脆弱,易于破裂 • 另一方面,高血压病的长期慢性血压增高,可导致脑动脉产生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如形成微小动脉瘤(没有患高血压病的患者的脑动脉中很少发现)、小动脉的脂肪玻璃样变、小动脉壁形成夹层动脉瘤等,可在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

  6. 解剖 • 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以壳核区最常见,表现最典型,约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半以上。其出血是由于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枝破裂造成。 • 高血压脑出血的其他好发部位为: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等。

  7. 模式图

  8. CT片

  9. 壳核出血 • 壳核出血,又根据其出血后血肿的发展方向可分为外侧型即外囊出血和内侧型即内囊出血二类。 • 内囊出血者,由于血肿向后上发展,可穿破脑室侧壁,破入脑室。如血肿量大,向内影响丘脑,可出现昏迷。 • 外囊出血,由于其对内囊的传导纤维影响小,临床上可以不出现偏瘫症状。

  10. 临床表现 • 突然的头痛或头晕,伴呕吐 •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甚至失语 • 大小便失禁 • 出血量大和累及脑干者,还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深慢、去脑强直等症状 • 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血压 • 上述症状体征可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

  11. 外科手术治疗 • 外科手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

  12. 手术适应症 • 出血部位:浅部出血要优先考虑手术,如皮层下、壳核(外囊)及小脑出血。 • 出血量:通常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50ML,小脑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征 • 意识障碍:神志清醒的患者多不考虑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其后缓慢加深,就诊时意识中度障碍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 其他:年龄不应作为考虑手术的因素。发病后血压过高,≥200/120mmhg、眼底出血、病前有心肺肾等严重疾患者,多不适于手术。

  13. 在上述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也是被大家公认的即术前意识状况,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可直接反映脑实质受累或受损情况。在上述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也是被大家公认的即术前意识状况,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可直接反映脑实质受累或受损情况。

  14. 脑出血后意识状况的分级 • 分级 意识状态 主要体征

  15. 基于分级的手术指征 • Ⅰ级患者多为皮层下或壳核出血,且血量不多,一般不需手术。但当出血量较大(>30ml)时也可考虑血肿清除,以加速或有利于恢复。 • Ⅴ级患者由于已处于晚期,手术很难奏效,故很少考虑 • Ⅲ级患者最适宜手术治疗 • Ⅱ级 Ⅳ级患者绝大多数也适于手术, 但Ⅱ级如出血量不多也可先采取内科疗法,根据病情变化再定 • Ⅳ级如高龄、体弱、病情进展较快并已出现脑疝,估计预后不佳者,也可考虑手术

  16. 手术禁忌症 • 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内即陷入深昏迷的 • 发病后血压过高,≥200/120mmHg、眼底出血、病前有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者 • 脑疝晚期,双侧瞳孔均散大者 • 脑干出血者

  17. 手术时机 • 早期或超早期(6小时内)手术,对于解除高颅压,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8. 手术方法 •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穿刺吸除血肿 • 锁孔微创技术 • 显微外科

  19. 开颅血肿清除术 • 手术创伤大,需全身麻醉。其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开颅术目前多用于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中线移位严重的患者。此外小脑出血也主张采用此方法,以期达到迅速减压的目的。

  20. 穿刺吸除血肿 • 利用CT导向或立体定向技术将穿刺针或吸引管准确置于血肿中心,在吸除血肿时,可以防止周围组织的损伤。此种方法适应于各部位的出血,特别是深部血肿,如丘脑出血,最适合。但此种方法不能止血,故只有当无活动出血时方可进行。而且一次穿刺清除血肿率以65%-75%为稳妥。由于此方法不能一次抽净血肿,所以对出血量大的患者,当穿刺效果不显著时,应及时采用相应措施

  21.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技术 • 手术方式: 运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技术,与传统的骨瓣开颅相比,缩短了开颅至清除血肿的时间,减轻了脑损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脑组织,通过脑自然缝隙进入血肿腔,做到最低限度损伤脑组织,最大限度清除了血肿,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很小。

  22. 锁孔微创血肿清除技术 • 手术指征: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幕上20 ml以上,幕下10 ml以上 • 颅骨钻孔后扩大骨窗直径在2.5--3cm左右 • 采用长约4--5cm的直切口。切口根据CT定位于距血肿最近处,并避开脑皮层功能区及富血管区

  23. 术后处理 • 1.降低颅内压:脱水药的作用能使正常的脑组织缩小,从而达到暂时缓解颅内压的目的。所以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脱水药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有:甘露醇,山梨醇,复方甘油注射液,等等。 • 2.控制血压:主要是对过高的血压采用降压治疗,是防止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而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不足则加重脑组织的缺氧,反而加重脑水肿。而因为脑出血的病人,病前都有高血压病史,所以,控制血压在一定范围(150/90mmHg)是十分重要的。 • 3.并发症的治疗:肺部感染,应急性溃疡,心功能不全,及褥疮等的预防,对脑出血患者的愈后,有积极的作用。

  24. 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使头部抬高15°松解衣服,注意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吸氧预防肺炎并发症,做雾化吸入 3、注意床铺平整,皮肤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4、体温38.5℃者给予降温处理。 5、尿潴留病人可留置导尿管,禁止加压排尿。 6、大便干燥给予泻药或开塞露或低压灌肠等。 7、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半小时测一次,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有血肿腔引流的病人应观察引流量颜色,引流袋每24小时更换一次。 9、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10、不能进食者术后3-5天开如鼻饲,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特别用激素患者,应注意 有无腹胀、血下降、肠鸣音亢进。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止血药。 11、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 12、特别注意血压情况,血压超过21/13kPa(160/100mmHg)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注意有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 13、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影响颅内压,每天入量不宜超过2000ml,注意水电平衡,酸碱平衡。

  25. 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   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而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特别是最初几周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其发病2年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26. 疗效评价 • 1.治愈:症状基本消失,瘫肢肌力达IV级以上,语言恢复,生活基本自理。 • 2.好转:症状好转,瘫肢肌力提高Ⅰ—Ⅱ级,生活部分自理。 • 3.未愈:症状稍好转,瘫肢改善不足Ⅰ级,语言未恢复,生活不能自理。

  27. 颅脑CT复习

  28. 显微外科-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前

  29. 显微外科-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后

  30. 2005-10-28

  31. 2005-10-29

  32. 2005-11-06

  33. 2005-12-21

  34. 2006-02-02

  35. 2006-02-03 耳上直切口,小骨窗

  36. 2006-02-04

  37. 2006-02-06

  38. 丘脑出血血肿穿刺术前

  39. 丘脑出血血肿穿刺术后

  40.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术前

  41.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一星期后

  42. 谢谢! • 济宁市神经外科网 • http://www.jnsww.ne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