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浅谈计算机研究的层次与境界

浅谈计算机研究的层次与境界. 李振华 北大网络所 在读博士 http://net.pku.edu.cn/~ lzh ( 2012 年 1 月修订). 评价的不同角度. 角度 1 :会议、期刊 角度 2 :品牌、职位 角度 3 :引用次数、应用情况 角度 4 :影响力 每种角度都有缺点,越往下越重要、但越主观 结合实例来看 从研究的角度来审视产品和人生规划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 从会议、期刊的角度. 一般地,美国 更认 会议,中国 更认 期刊, 注意是 更认 Why ? 会议审稿快、录用快、当面交流、引用多

stev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浅谈计算机研究的层次与境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浅谈计算机研究的层次与境界 李振华 北大网络所 在读博士 http://net.pku.edu.cn/~lzh (2012年1月修订)

  2. 评价的不同角度 • 角度1:会议、期刊 • 角度2:品牌、职位 • 角度3:引用次数、应用情况 • 角度4:影响力 每种角度都有缺点,越往下越重要、但越主观 结合实例来看 从研究的角度来审视产品和人生规划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3. 1 从会议、期刊的角度 • 一般地,美国更认会议,中国更认期刊,注意是更认 • Why? • 会议审稿快、录用快、当面交流、引用多 • 期刊审稿慢、录用慢、书面交流、引用低,但期刊要更细致、更全面,因为它很长…… • 各国的学术高层多是理、化、生专业出身,只认SCI!只有期刊能成为SCI,计算机领域非常特殊,但不得不考虑整个人类学术界的共性标准。 • But—— • 有例外:比如CACM、JACM、ACM Computing Survey这3个期刊影响力超强

  4. 续1 • 计算机会议、期刊一般的档次划分 • Top:SIGCOMM、OSDI/SOSP = ? • Rank1:ACM-MM、INFOCOM、ICDCS = 《JSAC》《TPDS》《TOMCCAP》 • Rank2:ICPP、IPDPS = 《JPDC》 • Rank3:ICC、ICPADS = 《软件学报》 • No-rank:GCC = 《计算机科学》

  5. 再续1 • 博士学位标准(第一作者) • 美国顶尖名校的标准:1篇top文章+N篇Rank1。 • 美国名校的标准:N篇Rank1 。 • 清华/上交的标准:N篇Rank1。 • 好像Rank1也很水么……

  6. 2 从品牌、职位的角度 • 2010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招收教职的要求(第一作者) : • 1、1篇INFOCOM + 1篇ICNP + 2篇TPDS,被录用 • 2、1篇INFOCOM + 1篇TPDS,被拒绝 • 计算机系教职要求: 清华 = 上交 > 北大 = 复旦 > 南大

  7. 研究的层次与境界 • 菜鸟:组合、优化、模拟、见啥做啥 • 入门:懂得游戏规则,有倾向地选取问题 • 专家:熟练游戏规则,能判断问题的意义 • 精英:问题基础性贡献,影响十来年 • 院士:课题基础性贡献,适用面较广,影响数十年 • 大师:领域基础性贡献,适用面广,影响时间超长

  8. 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9. 菜鸟 • 李振华,GCC’07 —— P2P网络中割点的存在与避免

  10. 续 菜鸟 • 为什么这篇文章是菜鸟? • 1、一般人很容易想到这种优化 • 2、只有模拟实验,没有系统量化 • 3、缺乏深度的数学模型

  11. 入门 • 李振华,ICPP’08 —— P2P流媒体播放源切换的数据调度问题

  12. 续 入门 • 问题:当播放源切换时,每个用户如何最好最快地完成切换? • 问题形式化建立模型,抽象为数学优化问题,给出理论最优解(NP)和实际近似解法

  13. 再续 入门 • 为什么可以入门? • 1、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有了清晰、量化的模型和理论深度 • 2、给出了问题的理论最优解,分析了最优解的实际困难所在,给出了近似的实践解法 • 为什么仅仅是入门? • 1、只有模拟实验,缺乏系统性结果和论证 • 2、模型中的部分假设过于理想,算法较为复杂,实际应用的难度很大

  14. 专家 • 卜颖毅,VLDB’10 —— Haloop:将Hadoop中的递归改为迭代以提升MapReduce工作效率 • Google提出的MapReduce非常牛叉,工业界最权威的开源实现是Hadoop,但Hadoop实现过于简单、效率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子任务完全可以迭代完成,Hadoop将它们实现为递归,时空复杂度剧增。 • 修改Hadoop源代码,将一部分递归变为迭代,在某服务器机群上实验,优化结果得到实证

  15. 续 专家 • 为什么达到了专家级? • 1、Hadoop架构过于庞大,一般人很难发现其中的细节问题,并且此细节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 2、Haloop优化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系统性的实验证实了优化效果,具备应用潜力 • 为什么只是专家级? • 1、Hadoop毕竟只是MapReduce的一个开源实现,Haloop的贡献狭窄,不具有普适性。

  16. 精英 • 港科大 李波 研究组 • 1、第一个系统性地比较了树状多播和网状多播对于P2P流媒体的适用性,从实验上确证了网状多播的优越性,对P2P流媒体的组织架构问题有基础性贡献 • 2、多篇理论论文,模型化P2P流媒体系统中各种问题 • 3、基于CoolStreaming实际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分析,为领域同行提供了实证性资料

  17. 院士 • Leonard Kleinrock,美国工程院院士 • 1、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了分组交换网相对于基于连接的网络的优越性,为现代IP网络的构造做出基础性贡献 • 2、写作经典著作《队列系统》,为网络通信工作者提供了基础的数学分析工具:队列论 • 3、为TCP/IP协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受其指导,Vincent Cerf和Robert Kahn第一个实现了TCP/IP协议栈并获得图灵奖

  18. 大师 • 王小云,山东大学教授、清华高研院 • 从数论的角度重新设计了寻找散列函数冲突的方法,直接攻破MD4/MD5/SHA-1/PRIMED散列方法,密码学大厦轰然倒塌,对整个计算机安全领域做出基础性贡献。 • 8年蛰伏山大,一鸣惊人

  19. 宗师 • 姚期智:华人唯一图灵奖得主 • 背景:在姚期智之前,无数人设计了无数的随机性算法,做了无数的实验验证 • 贡献:理论量化——什么叫“随机性”?随机性的分类?随机性最好能有多随机?如何产生“伪随机算法”?(Trapdoor functions) • “姚期智对于密码学、信息安全领域的贡献,相当于牛顿对于物理学、力学的贡献”

  20. 结论 • 1、研究的问题越困难、应用面越广,贡献就越大 • 2、贡献越大的工作,机遇性越强,投入的精力、物力越大,对人本身的要求更高,产出周期也更长,一般人未必耗得起 • 3、根据自身条件,寻找合适的环境和机遇,找到一个贡献和产出较为均衡的点(也许人生规划也当如此)

  21. End •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