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同济大学 诸大建. 上海新世纪需要提交的两个答卷. 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 信息化 生态化 如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人的发展 综合资本 社会组织. 中国现代化的第三步发展战略. 1980-1990 :脱贫(第一个翻番) 1991-2000 :进入小康(第二个翻番) 2001-205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翻两番). 需要思考的四个问题. 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 如何理解当代意义上的现代化 上海的现代化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上海如何率先实现综合导向的现代化. 1. 现代化概念的当代变革.

susan-rush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同济大学 诸大建

  2. 上海新世纪需要提交的两个答卷 • 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 工业化\信息化\生态化 • 如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人的发展\综合资本\社会组织

  3. 中国现代化的第三步发展战略 • 1980-1990:脱贫(第一个翻番) • 1991-2000:进入小康(第二个翻番) • 2001-205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翻两番)

  4. 需要思考的四个问题 • 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 • 如何理解当代意义上的现代化 • 上海的现代化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 上海如何率先实现综合导向的现代化

  5. 1.现代化概念的当代变革

  6. 1.1九十年代的发展反思 • 九十年代是发展反思的年代 • 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里约会议 • 1994年的社会发展会议 • 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 • 1996年的人类居住会议 • 2000年的世界首脑会议 • 21世纪要建立发展新模式

  7. 从数量型现代化到质量型现代化 社会失衡程度 变革开始的位置 质量型现代化 数量型现代化 经济发展程度

  8. 1.2传统的观念:增长导向的现代化 • 世界银行的人均GDP指标 • 五个经济世界的分类(经济型现代化) • 传统现代化的问题以及修改 •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的10项标准 • 现代化与前现代化世界的分类

  9. 按照人均GDP对现代化水平的划分 大于10000美圆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小于360美圆

  10. 1999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PPP)

  11. 从经济增长到人类福利 • 人们常常将经济的快速增长视为发展的首要指标。然而,仅以国民核算表计算的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尺度已经难以令人满意。更加重要的应该是福利。它包括消费、人类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及其质量、分布与稳定。 • ——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2001)

  12. 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变化 A——上升的指标:婴儿存活率、蛋白质摄入等 生活质量指标 发展中国家 B——不敏感指标:中学入学率、收入的吉尼系数等 A B C——下降的指标:人均二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硫等 C 60年代 90年代 经济增长

  13. 1.3传统的修正:英克尔斯10项指标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圆以上 • 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低于12-15% • 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45%以上 • 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在70%以上 • 识字人口的比例在80%以上 • 大学入学率在10-15%以上 • 每名医生服务人数在1000人以下 • 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 •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14. 1.4最近的变革:综合导向的现代化 •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五个方面) • 世界银行的质量发展指数(GDP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环境发展指数) • 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四个方面指标) • 联合国开发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三个指标)

  15. 2.综合发展观的基本要素 人力资本 直接 社会治理结构 (社会资本) 人类福利 与 人类发展 增长 间接 有形资本 直接 自然资本 能力层面 资本层面 目标层面

  16. 2.1人类发展的水平与指数 • 人类发展指数 • 高人类发展(0.8-1.0) • 中人类发展(0.5-0.79) • 低人类发展(0.0-0.49)

  17. 人类发展的水平与指数 • 收入:用购买力评价计算(100-40000美圆) • 寿命:人均预期寿命(25-85岁) • 教育:综合入学率(0%-100%) • 成人识字率(三分之二权数) • 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三分之一权数)

  18. 1999的世界人类发展状况

  19. 2.2三位一体的发展内容 Environment Economy Society -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

  20. 三种资本的不同增长状况 ECONOMY ENV’T SOCIETY 增长 物质资本快速增长 人力资本缓慢增长 自然资本逐渐枯竭 时间 传统现代化的不协调发展

  21. 国际社会要求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 • 1996年OECD组织提出的六项指标 • 经济(1):减少贫困人口 • 社会(4):普及初等教育、消除性别歧视、保证母婴安全、提供生育保健 • 环境(1):要确保2015年目前资源环境损失的趋势能在国际范围内和各国范围内得到扭转 • 2000年千年首脑会议提出的指标

  22. 2.3社会治理的发展能力 • 社会资本与治理结构 • 治理结构:为公益而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传统和制度来行使权威。包括发言权和责任度、政府有效性和减少管制、法治和对腐败的控制。 • 社会资本:对高质量增长起到积极作用的非正式机构。属于这方面的现象包括信用、集体准则、选举、公民投票的参与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横向联合活动。

  23. 良好治理能解释发展差异 人均GDP(美圆) 对东亚的额外增长作出贡献的因素 4 政策 东亚 政府规模与能力 2 不能解释的因素 最初的收入差异 撒哈拉以南非洲 0 1964 1992

  24. 人均收入与减少管制(例如行政审批) • 政府有效性 这包括决策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且没有太多的管制负担。

  25. 识字率与法治和对腐败的控制 • 法治 这包括对财产权的保护,司法的独立性和对腐败的控制。 • 腐败 通常被定义为滥用公共职权以谋取私利。

  26. 预期寿命与发言权及责任感 • 发言权及责任感 • 这包括公民自由和出版自由,以及政治稳定

  27. 3.上海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28. 3.1传统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应用人均GDP指标的衡量 应用英克尔斯指标的衡量

  29. 应用人均GDP指标的衡量 • 人均GDP用购买力平价(PPP)计算 • 上海1999年为15516美圆(国内第一) • 高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320美圆) • 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63.5%(24430美圆) • 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45位 • ——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

  30. 上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31. 应用英克尔斯指标的衡量 • 上海已经100%地实现传统现代化 • 全国实现状况为72.3% • 北京实现程度为96.5% • 天津实现程度为92.3% • 重庆实现程度为66.5% • (根据牛文元2001年资料)

  32. 3.2上海人类发展指数的达标情况 • 上海1997年为0.877 (国内第一) • 进入世界高等人类发展水平(0.8-1.00) • 为高等人类发展水平的98%(0.908) • 在1998年世界17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25位 • 其中教育指数为0.824(低于北京的0.840) • ——联合国开发署1999年的报告

  33. 1997年京津沪的人类发展指数

  34. 上海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

  35. 上海人类发展领先经济发展的特征 • 住在孟买或上海公寓里的受过教育的印度或中国中产阶级人士,在预期寿命、舒适度、闲暇或文化方面不可能比英国或美国中低阶层公寓居住者差多少。如果他们有什么劣势之处,也就是在购买制成品,特别是购买汽车的能力方面。 • ——艾里斯《转折点》(1998)

  36. 上海与中等发展水平地区的比较 • 香港(1999):人均GDP22090(20),人文发展指数0900(24) • 新加坡(1999):人均GDP20767(21),人文发展指数0.876(26) • 韩国(1999):人均GDP15172(32),人文发展指数0.875(27) • 台湾(1999):人均GDP13000,人文发展指数 • 上海(1997):人均GDP15516(45),人文发展指数0.877(45)

  37. 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不相关(发展中国家) • 高的经济增长与低的人类发展 • 中国香港(-4):经济发展20,人类发展24 • 新加坡(-5):经济发展21,人类发展26 • 低的经济增长与高的人类发展 • 韩国(5):经济发展32,人类发展27 • 上海(20):经济发展45,人类发展25 • 中国(7):经济发展94,人类发展87

  38. 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不相关(发达国家) • 高的经济增长与低的人类发展 • 卢森堡(-11):经济发展1,人类发展12 • 美国(-4):经济发展2,人类发展6 • 德国(-3):经济发展14,人类发展17 • 低的经济增长与高的人类发展 • 挪威(2):经济发展3,人类发展1 • 澳大利亚(10):经济发展12,人类发展2 • 日本(2):经济发展11,人类发展9

  39. 3.3需要解决现代化的结构性问题 • 上海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为68.28(全国第一) • 北京为66.37,天津为58.77,重庆39.13 • 上海三个发展子系统之间的不平衡性 •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支持系统为78.21(全国第一) •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为83.75(全国第二) •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系统为51.61(全国第九)

  40. ECONOMY ENV’T SOCIETY SOCIETY ECONOMY ENVIRONMENT 上海两高一低的现状 上海三维发展的未来

  41. 上海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资本 政府 社会 企业 TRADITIONAL DECISION MAKING • NON-PARTICIPATORY • FRAGMENTED

  42. 社会 政府 • 城市管治主体 • PARTICIPATORY • INTEGRATED 企业 stakeholders-based DECISION MAKING - Hancock 1990; Crombie Commission 1992

  43. 4.城市综合竞争力与走向新的现代化

  44. 4.1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战略的基本框架 • 增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经济) • 强化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社会) • 优化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广义的可居住性) • 增强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科技) • 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体制) • 提高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文明)

  45. 从质量型的现代化理解城市综合竞争力 发展性要素(竞争的资本) Economic Forces Natural Forces Demographic Forces 建设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Social-cultural Forces Technological Forces 能力性要素(竞争的环境) Political & Legal Forces

  46. 4.2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 运用人类发展指数进行衡量 • 人均收入: • 预期寿命: • 教育状况:

  47. 在低物质消耗水平上提高生活水平是可能的 • 从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更好和更有价值的服务意义上来讲,不需要消费更多物质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这种观点依据的事实是,消费者最终感兴趣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这些商品所能够提供的服务. ——艾里斯《转折点》(1998)

  48. 经济增长与人类福利的边际效用递减 • 在计算人类发展指数的时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世界平均以上的要进行折扣,超出的值越大折扣率就越大,以反映不断减少的收入边际利用率. • 例如1994年的世界平均人均GDP为5835美圆,中国的平均为2604美圆,低于这个门槛,因此无须进行折扣.在各省市中,只有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平均,因此需要加以调整. • ——联合国开发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1997》(1998)

  49. 人类发展指数与人均GDP(对数)的关系 0.8 人类发展指数 0.4 9.0 人均GDP(对数) 6.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