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第四章 水分生理

二、 根系吸水的动力 三、 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第四节蒸腾作用 一、 蒸腾作用的生理作用意义和部位 二、 气孔蒸腾 三、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条件 第五节植物体内的水分运偷 一、 水分运偷的途径 二、 水分运偷的速度 三、 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 一、 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 合理灌溉的指标及方法 三、 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第四章 水分生理. 学习目标 : 1 、水分怎样 进入 导管? 2 、水分是如何向上 运输 ? 3 、水分如何通过气孔 排出 ? 第一节植物水分的需要 一、 植物的含水量

swa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水分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根系吸水的动力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第四节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作用意义和部位 二、气孔蒸腾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条件 第五节植物体内的水分运偷 一、水分运偷的途径 二、水分运偷的速度 三、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合理灌溉的指标及方法 三、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第四章 水分生理 学习目标: 1 、水分怎样进入导管? 2 、水分是如何向上运输? 3 、水分如何通过气孔排出? 第一节植物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二、细胞的吸涨作用 三、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途径

  2. 1、束缚水:靠近细胞原生质胶体颗粒并被紧密吸附、不易流动的水。1、束缚水:靠近细胞原生质胶体颗粒并被紧密吸附、不易流动的水。 2、自由水:距原生质胶体颗粒较远不被吸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3、水分存在状态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和抗逆性的关系: • 自由水/束缚水 比值小,原生质是凝胶状态,,植物生命活动弱,但 抗逆性强。 • 自由水/束缚水 比值大,原生质是溶胶状态,植物的生命活动旺盛,但抗逆性较弱。

  3.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Roles of water in plant life 1.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2.水是细胞代谢反应的参与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物质的溶剂。 4.维持细胞的膨压和植物的固有姿态 5.维持植物体温的相对稳定 • 水的比热为4.18J/g℃ • 水的汽化热2452J/g

  4.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一)自由能、化学势和水势

  5. 纯水的自由能最大,水势最高。 • 纯水水势定为零 ,溶液水势为负值。 • 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 水分移动需要能量。 水分 水势高 水势低

  6. (二)渗透作用

  7.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地的系统移动的现象。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地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 半透膜的存在 • 膜两边存在水势差

  8. (三)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质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当作半透膜.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以证明.

  9. (四)细胞的水势

  10. 细胞吸水情况决定于细胞水势。 典型细胞水势ψw是由3个势组成的: (四)细胞的水势 ψw= ψs+ψp+ ψm 水 势 渗透势 压力势 衬质势

  11. 概念 成熟细胞水势 ψw= ψs+ψp 其衬质势只占整个水势的微小部分,通常省略不计。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ψs 亦称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 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值。是负值。

  12.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 ψp 压力势是指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是正值 。 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膨压),引起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概念 溶液:ψw= ψs 因为ψp= 0

  13.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14. 二、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A: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扩散进入细胞 B:水分集流通过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进入细胞

  15. 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16. 水孔蛋白----跨膜通道蛋白 ◇ 水孔蛋白 :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只允许水分通过 ,不允许离子和代谢物通过。 ◇ 水孔蛋白的活化依靠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调节。 如依赖Ca2+的蛋白激酶可使其丝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孔蛋白的水通道加宽, 水集流通过量增加。如除去此磷酸基团,则水通道变窄,水集流通过量减少。

  17.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区域和途径 区域:根尖根毛区

  18. 根毛区吸水能力强的原因 • 1、有许多表皮细胞凸起形成的根毛,加大了吸水面积。 • 2、根毛细胞壁的表面有果胶物质覆盖,粘性强、亲水性好,有利于吸水。 • 3、根毛区疏导组织发达,利于水分运输,促进吸水。

  19. 根系吸水的途径 • 根系吸水的途径指水分从根表皮到达木质部导管的途径。(了解根的解剖结构) 1. 质外体途径 • 质外体:由细胞壁和间隙所构成的空间。 • 这个途径水分可直接从根外扩散到内皮层。再通过共质体进入木质部导管。这个途径阻力小。

  20. 2.共质体途径 共质体:指生活细胞原生质通过胞向连丝连接起来所构成的连续体系,在植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活细胞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共质体途径中,根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然后通过共质体输送到木质部。 3. 跨膜途径 指水分从质外体移动到 细胞里,要通过质膜、液泡膜,称为跨膜途径。 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水。

  21. 根部吸水的途径

  22. 二、根系吸水的动力 l 、根压(root pressure ) 2 、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al pull ) 植物因蒸腾失水而产生的吸水动力。

  23. 1、 根压(root pressure) 概念 (1)定义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主动吸水 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到根部。 大多数植物的根压为 0.05-0.5 MPa (2)吐水和伤流。

  24. 伤流(bleeding) 从植物茎的基部把茎切断,由于根压作用,切口不久即流出液滴,这种现象称为伤流。 大量水分 无机盐 有机物 植物激素 伤流液 主要是CTK 所以,伤流液的数量和成分,可作为根系活动能力强弱的指标。

  25. 吐水(guttation):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叶片尖端或边缘也有液体外泌的现象,称为吐水。吐水(guttation):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叶片尖端或边缘也有液体外泌的现象,称为吐水。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由根压所引起的

  26. (3)根压产生的机理 目前主要的解释是: 渗透理论 : 根部导管四周的活细胞由于新陈代谢,不断向导管分泌无机盐和有机物,导管的水势下降,而附近活细胞的水势较高,所以通过渗透作用水分顺着水势梯度不断流入导管。 水势梯度

  27. 2、蒸腾拉力 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是由枝叶蒸腾作用形成的力量传到根部而引起的吸水。与根的代谢活动无关 被动吸水是主要的吸水方式。

  28.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1、土壤中可用水分 2、土壤通气状况 3 、土壤温度 4、土壤溶液浓度

  29. 1、土壤中可用水分 根部有吸水的能力,而土壤也有保水能力(土壤中胶体能吸附一些水分,土壤颗粒表面也吸附一些水分)。 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可用水分。 根部吸水能力 >土壤保水能力,吸水 根部吸水能力 < 土壤保水能力,不吸水

  30. 2、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不良使根系吸水量减少。 短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影响根压,继而阻碍吸水; 原因: 土壤缺氧和CO2浓度过高 时间较长,就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酒精,根系中毒受伤,吸水更少。

  31. 3、土壤温度 低温能降低根系的吸水速率 原因: ①水分本身的黏性增大,扩散速率降低; ②细胞质黏性增大,水分不易通过细胞质; ③呼吸作用减弱,影响根压; ④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表面的增加。

  32. 土壤温度过高对根系吸水也不利。 原因: ①高温加速根的老化过程,吸收面积减少,吸收速率也下降。 ②温度过高使酶钝化,影响根系主动吸水。

  33. 4、土壤溶液浓度 根系要从土壤中吸水,根部细胞的水势 必须小于土壤溶液的水势。 •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溶液浓度较低,水势较高,根系吸水; • 盐碱土则相反 • 施用化学肥料时不宜过量产生“烧苗”

  34.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作用意义和部位 (一)蒸腾作用的定义(transpiration ) :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指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二)生理意义: 1 、植物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 、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及运输 3 、降低叶片温度 (三)蒸腾部位: 角质蒸腾 • 皮孔蒸腾和叶片蒸腾 • 气孔蒸腾 主要形式

  35. 植物吸收的水分 用于代谢 散失 95%—99% 1%—5% 散失方式: 1)以液体状态散失到体外(吐水现象) 2)以气体状态散逸到体外(蒸腾作用) 主要方式

  36. 二、气孔蒸腾 (一)气孔的运动 (二)气孔的运动的机理 • 1、淀粉-糖变化学说 •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 3、苹果酸生成学说 • 4、综合学说 (三)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光照、温度、二氧化碳

  37. (一)气孔运动原理 • 气孔是叶片内外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具有开闭功能,从而对气体交换进行调节。 • 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它的开闭是保卫细胞运动,也就是体积变化的结果,为什么保卫细胞运动可引起气孔的开闭,不同类型的植物具有不同的机制。 open close

  38. 吸水 失水 1.单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气孔由两个哑呤形保卫细胞构成,哑呤形保卫细胞的胞壁结构有两个特点: (1)细胞纵轴的中央部分细胞壁很厚,两端壁较薄; (2)细胞壁纵向排列有微纤丝。 因此细胞吸水时,两端薄壁部分膨胀,但由于纵向微纤丝的拉动,只能横向膨胀工,使保卫细胞中央部分出现空隙,气孔张开,细胞失水时,膨压消失,两端薄壁部分体积变小,气孔关闭。

  39. 吸水 失水 2.双子叶植物 • 双子叶植物气孔由两个新月形(或香蕉形)保卫细胞构成,这种保卫细胞的胞壁结构特点是: (1)面向气孔口一侧的细胞壁加厚,而背向气孔口一侧的细胞壁较薄; (2)细胞壁上有许多从气孔口一侧向外,呈辐射状的微纤丝。因此,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由于细胞壁外侧较薄,细胞向外侧膨胀,同时带动微纤丝向外运动,微纤丝拉动内侧细胞向外运动,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40. 吸水 吸水 失水 失水 (二)气孔开闭的控制机理

  41. 1.淀粉一糖假说 • 1908年Loeyd发现保卫细胞中的淀粉存在昼夜变化,淀粉粒在白天消失,夜间产生,这种情形与其它叶肉细胞正相反。由于淀粉水解可产生可溶性糖,1923年Sayre提出了控制气孔开闭的淀粉——糖假说。 叶绿体黒夜形成淀粉粒,白天淀粉粒消失

  42. 这个学说的关键是淀粉磷酸化酶:具有双重催化作用:这个学说的关键是淀粉磷酸化酶:具有双重催化作用: 高PH(6.1—7.5) 淀粉+磷酸 淀粉磷酸化酶磷酸葡萄糖 低PH(2.6—6.1) • 支持淀粉糖假说的证据: (1)不论在光下还是暗中增大CO2浓度,气孔关闭,在暗中降低CO2浓度,气孔张开; (2)将叶片漂浮在高PH溶液中气孔张开,在低PH溶液中关闭。

  43. 这个学说认为在光下保卫细胞光合作用,消耗CO2,PH升高,使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可溶性糖,细胞溶质浓度增加,水势降低,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消耗CO2,而且呼吸作用继续释放CO2,使CO2浓度升高,PH降低,淀粉磷酸化酶催化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细胞溶质减少,水势降低,失水,气孔关闭。这个学说认为在光下保卫细胞光合作用,消耗CO2,PH升高,使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可溶性糖,细胞溶质浓度增加,水势降低,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消耗CO2,而且呼吸作用继续释放CO2,使CO2浓度升高,PH降低,淀粉磷酸化酶催化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细胞溶质减少,水势降低,失水,气孔关闭。 光合 白天 CO2减少 PH升高 淀粉磷酸化酶 淀粉 可溶性糖 水势降低

  44. 光合停止 黒夜 CO2增加 PH降低 淀粉磷酸化酶 淀粉 可溶性糖 水势升高

  45. 吸水 K+ K+ K+ K+ K+ 失水 K+ K+ K+ 2.K+泵学说 • 早在1943年,日本学者Imamura观察到气孔张开过程中,保卫吸收K+。臵60年代有更多的证据支持这个发现,因此提出了K+泵学说,以后又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是目前普遍接受的学说,是解释气孔开闭控制机理的主要学说。 这个学说认为保卫细胞的水势主要由K+调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