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戴望舒

诗歌是需要用来吟诵朗读的. 戴望舒. 教学目标. 1. 认识诗人,把握旨趣,解读 其情怀; 2. 感受意象,深入诗境,探知 其意蕴。. 教学重点 : 从意象入手结合背景读懂诗歌. 戴望舒( 1905——1950 ),浙江杭州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 1928 年发表成名作 《 雨巷 》 , 1932 年参加施蛰存主编 《 现代 》 杂志的创作,并成为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戴望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诗歌是需要用来吟诵朗读的 戴望舒

  2.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人,把握旨趣,解读 其情怀; 2.感受意象,深入诗境,探知 其意蕴。 教学重点 : 从意象入手结合背景读懂诗歌

  3.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作者简介

  4. 诵读感知 一读、朗诵范读 整体感知课文之美 (注意读音)

  5. 二读:(生)朗诵 看看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找出表现整首诗基调的词

  6. 三读、(生)默读 看看诗歌写了哪些意象?

  7. 背景道具: 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人物形象: 我 姑娘 明确意象 全文当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有6个

  8. 品读意象

  9. 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

  10. 篱 墙 这个篱墙是颓圯的,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11. 四读、学生点读 找出描写雨巷和丁香(姑娘)特点的词语

  12. 雨巷特点: 悠长、寂寥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倍感沉闷压抑。

  13. 丁香 = 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美丽 高洁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忧愁 哀怨 彷徨

  14. 知识拓展之丁香花儿

  15. 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16.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17. 五读、齐诵思考 A、一边是沉闷压抑的雨巷,一边是美丽又哀愁的姑娘,这二者是通过谁联系在一起的? B、作者选用雨巷和丁香姑娘两个意象是否有所寄托?

  18. 孤独、苦闷而又迷茫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19. 六读、默读体会 作者迷茫中寻找希望,姑娘就是希望之化身,纵观全文他真的找到了吗?

  20. 我: 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 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 虽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21. 体会情感 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哀叹感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别让我们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22. 原因探究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戴望舒为什么这么忧伤呢? ? 忧伤

  23. 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4.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 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 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25. 艺术特色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6. 2.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27.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28.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 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 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29. 总结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雨巷 幽深 寂静 油纸伞 复古 怀旧 神秘 迷蒙 篱墙 哀怨 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 美丽 高洁 愁怨 我 彷徨 迷茫 寂寞

  30. 板书设计 意象 象征 思想感情 雨巷 沉闷压抑 苦闷彷徨 但执着追 寻着理想 (社会环境) 我 姑娘 美丽哀怨 (朦胧理想)

  31. 由此可见: 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结:从意象入手读懂诗歌是鉴赏诗歌的不二法门。

  32. 七读、齐读欣赏 整体感悟诗歌的朦胧美和思想 内涵 作业:背诵全诗

  33. 《雨巷》同步练习 1、阅读下面《雨巷》中的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34. (1)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又惆怅。是美丽、高洁、愁怨的三位一体。 (2)应该如何理解“丁香姑娘”这个意象? 这首诗是用雨中丁香作为人们愁思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古典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又不雷同于古人,她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化身。

  35.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孤独、抑郁、消沉。 (4)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5)本诗押韵有什么规律?有什么作用? 全诗每节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36. c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 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应为象征派)

  37.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C (“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38.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说,发生事故确是“成因复杂”,甚至“意想不到”的情况 ,属“天灾”,但之后采取瞒报 ,则完全是一种“人为因素”,为“人祸”,性质当有所不同。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服务。 C.在震中汶川县映秀小学倒塌的废墟中,有两位老师在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是,在他们的臂弯之下,四名小学生却活了下来。这两位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垮塌的砖石,保护了自己的学生。 D.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 A项:成分残缺,“甚至”后加“存在”或“有”,“采取瞒报”后加“方式”。 B项:搭配不当,“创造……服务”搭配不当, 可改为“提供服务” D项:结构混乱,可删去“使读者”。

  39.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8~9题。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8~9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6.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特点。 7.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幽僻 阴沉、郁闷 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More Related